有信仰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心灵鸡汤2022-06-22 06:06 宗教对人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以基督教为例,公元380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的国教,之后在长达数百年的中世纪里,整个欧洲都被基督教会主宰。今天,基督教也是影响最大的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据说,世界上印刷最多、销量最高的书就是《圣经》,有超过25亿册。不过,作为基督教的圣典,《圣经》通常被当作一份宗教文件来阅读。无神论者或反对、蔑视宗教的人,几乎不会翻开《圣经》。但这并不意味着《圣经》对非信教人士没有丝毫意义。相反,不论是从时间长度还是信仰人数,宗教的影响都不容忽视。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果我们不懂宗教,我们何以认识人类?《圣经》中关于人的价值、知识和伦理的基本假设,对我们今天认识人性与世界也有重要作用。在《世界经典通读计划》最后一季《信仰的启示:古希伯来与中世纪经典选读》中,著名人文学者徐贲将带领我们阅读《圣经》,以及12本宗教影响下的中世纪人文经典,讨论信仰和怀疑、正义和邪恶、智慧和幸福等人文主义话题。节目原价198元,限时特价168元,仅剩最后两天。长按海报识别二维码,了解中世纪人文经典*徐贲·世界经典通读计划共5季,合辑原价730元,特价538元,可至看理想App购买。从第一季到第四季,“世界经典通读计划”一直是在人文主义的传统下进行阅读的,第五季《信仰的启示:古希伯来与中世纪经典选读》也会是如此。节目中对《圣经》的阅读,不是为了探寻只对基督徒或少数人才有意义的“重要问题”,而是要进行一次大多数人都可以加入进来的认知和伦理实践之旅。主讲人徐贲会从《圣经》中抽取和提炼20+个“重要人文问题”,例如信仰和怀疑、智慧和幸福、苦难和厄运、正义和邪恶、救赎和希望、精神和肉体等。这些问题集中在《圣经》的文学表现、社会和政治观念、伦理和人性这三个领域,它们既是宗教的,也是哲学的,因而在讨论到具体问题时,采用的是一种融合宗教和哲学的方式,关注宗教,也关注世俗与现实。我们会看到,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圣经》中,有许多议题或概念与今天的世界仍然息息相关,如人道主义、群体建构、国家法和更高法、善待和爱护自然、婚姻和家庭、政府的合法性和责任、爱国和爱正义、政治常识与生活常识,等等。我们在《圣经》中为这些问题“溯源”,也了解这些问题在时代更迭中的变化。这样的人文主义阅读方式,不需要以宗教信仰为前提,更不是以宗教信仰为目的。正如我们了解中国历史、阅读老庄,不需要是一个老子和庄子信徒,同样地,我们阅读《圣经》也不需要是一个基督徒。学习《圣经》只是学习一种基本的文化知识,加深人文主义教育,丰厚文化底蕴。徐贲说:“人文阅读不是为了从这些历史文化知识中获得用于指导现实的原则,而是在思考现实问题上可以有多种相关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联想,而这样的联想本身就是一个扩展问题纵深的思考过程和方式。”也因此,不论对宗教持何种态度的人,都可以在这档节目中有所收获。信仰或赞同基督教的人,在虔诚与直觉好感之外,可以获得一种看待《圣经》的新的眼光,或许还能在一种新的阅读中发现一些从前忽略了的世俗意义。反对或蔑视基督教的人可以试着用开放和理解的心态,了解基督教关注重大问题的方式,或许会发现无神论或世俗人文主义自身的局限,尤其是在伦理问题上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还有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圣经》,只有少许肤浅印象的人,如果对《圣经》和基督教感到好奇,或对宣教没有兴趣,但想了解为什么《圣经》会有如此大的文化影响力,《圣经》里的人文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引发了什么样的争议,与今天的现实生活又有怎样的联系。这档节目恰好可以解答这些问题,领你进门。当然,除了《圣经》,节目中徐贲还会带领我们阅读另外12本中世纪人文经典,如《上帝之城》《亚伯拉罕》《一千零一夜》《马可·波罗游记》《坎特伯雷故事集》《列那狐传奇》等。这些著作诞生于基督教主宰的中世纪欧洲,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宗教影响。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也能进一步了解宗教信仰的力量,了解黑暗的中世纪所闪耀的人文思想与人性探究。人为什么受苦?人在沦落之前是清白的吗?宿命是怎样一种人生智慧?在仁爱与理性的人文主义传统下,我们借亘古的提问,思索今天的答案。长按海报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中世纪人文经典👇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信仰的年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