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捂住耳朵,不接受批评
爸爸气呼呼地跟我告状,“刚才我带他们去骑车,女儿不想骑车要走路,你儿子就生气了,我们跟他好好说话,他都是鼻孔出气来回答!昨天对我也是这样!”
儿子一听,脸色马上变了,捂住耳朵走到另一个房间,一个人做到小沙发上生闷气。
每个人家里都会有这样那样鸡毛蒜皮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应对策略却非常重要。
这种情况,无外乎几种选择。
第一种是劝爸爸,大人不记小人过,芝麻点儿大的事情,就算了吧;
第二种是当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装作啥都没有发生,等大家自然平静下来就好了;
第三种是把儿子抓过来,狠狠批评一顿,小屁娃咋能这么不尊重自己的父亲?这还了得?赶紧道歉!不道歉就等着挨揍吧!
不知道各位会怎么选择?反正年轻时候的爱华老师曾经都选择过,当然是在不同场合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结果就是,问题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深。现在我才知道除了这三种选择,其实还可以有第四种。
01
先建立感情链接
爸爸出门踢球去了,我走到儿子旁边,坐下来。儿子还是一直鼓囊着小脸捂着耳朵不肯搭理我。我伸手拍拍他,说,“刚才你主动下楼去送客人离开,还说了再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儿子没有料到我会这样说,放松了很多,两只手也放了下来。
我说,“妈妈抱抱你可以吗?”轻轻把儿子搂了过来。然后我问儿子,“刚才爸爸说的事,我只听到了爸爸的说法,我也想听听你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儿子不做声。我就问他,“那爸爸说的是不是真的?”儿子轻轻点头。
02
认可弟弟的感受,启发性的问题
我接着问他,“你觉得那样对爸爸和姐姐,是礼貌还是粗鲁?”儿子伸出两根手指,表示选择了“粗鲁”。
我又问他,“爸爸平时不管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都坚持上班努力工作,我们才能住上房子吃上饭,爸爸还经常带你们玩跟你们打打闹闹。姐姐也是特别爱你。你觉得应该对他们礼貌还是粗鲁?”儿子伸出一根手指,表示选择“礼貌”。
我又说,“可能爸爸有时候不太会说话,让你不高兴。你完全可以说出来,‘爸爸,你这样说话让我很难过’,这样才是好的交流。而不是用鼻子出气去应对。你的感受很重要,爸爸和姐姐的感受也一样重要啊!”
没想到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儿子的痛处。他一直默默流泪,听到这句话,突然嚎啕大哭起来。我搂着他,轻轻抚摸他的后背。突然有点儿理解他了。
03
帮助孩子了解他的感受和情绪讯号
这两天为了女儿的比赛,我周五周六都陪着女儿在另外一个州。爸爸这周恰好要连着上六天班。刚好儿子周五下午还有成果展示会,向爸妈展示自己这一年来完成的作业和成果。我就只好拜托朋友关照着儿子。朋友非常尽心,给我发来了照片。照片里儿子很开心的样子,我也就放心了不少。等我回来以后,问儿子会不会觉得孤单,儿子也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就转移了话题。
儿子平时跟我们也会时不时地不好好答话,但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在看书或者忙手头的事情。这两天对爸爸和姐姐的态度突然变得这么没有礼貌,也许真的就是因为这两天被忽视,受了委屈吧。他不知道怎么样去面对这种不好的感受,不由自主地就会通过一些负面的言行发泄出来。
想到这,我轻轻问他,“展示会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没有过去,你是不是觉得很失望很难过呢?” 儿子哭的更厉害了,上气不接下气。我摸着他的后背,说,“对不起,爸爸妈妈实在是顾不过来,让你受委屈了。”
儿子哭了好一阵子。女儿一直在旁边。我叫女儿过来,“一起来安慰一下弟弟吧。”女儿走过来,搂住了我们两个。我又请女儿去帮弟弟倒杯凉水过来。儿子哭累了,嘴唇也干了不少,一口气喝了半杯,平静了不少。
04
爸爸和弟弟一起解决问题
等到爸爸踢球回来,儿子已经上完了小提琴课在看一个音乐方面视频。爸爸很严肃地问我,“你跟他说了吗?”我把整件事情详细解释了一遍,爸爸一听到儿子因为展示会受了委屈,心一下子就软了。主动去跟儿子道歉,蹲下来抱着儿子说对不起。儿子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我也提醒儿子要跟爸爸说对不起。
父子俩个终于和好如初。
一家人锅碗瓢盆,总难免磕磕碰碰。和事佬、鸵鸟或者强制执行这三种选择都会妨碍家人之间的沟通,甚至激化矛盾。
只有保持良好的沟通才可以化解矛盾,增进感情。
请记住,我们的第四种选择!
— END —
爱华老师: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亲子教育专家;优效家庭发起人、导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学士,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美国蒙特梭利协会认证老师;《限屏教育》译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