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长小孔和小肉球,还有救吗?
今天我们聊聊耳朵,不说听力,就说说什么样的耳朵好看。确切地说,今天咱们聊的是耳廓。
你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耳朵都不太一样。不仅大小形状不一样,有的甚至还长着小洞,而有的则长了小肉球……
妈妈,我的耳朵不会坏了吧?
这是为什么呢?先卖个关子。
别看耳廓只是外耳暴露在外的一部分,貌似也没什么精细构造,却写满了远古至今的生命密码。
耳廓,人体自带的“小漏斗”
不知你小时候是否做过这么个游戏:将纸卷成漏斗形,把大口向外,小口对准嘴巴喊,漏斗就变成扩音喇叭筒;小口对准耳朵听,听到的音量也会更大。
小小的纸喇叭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两个效果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声波走向相反。对“收音”功能而言,大口收集声波,再聚集于小口集中“输出”,听起来就更大声——而且大口越大,增音效果越明显。
耳廓,就是人体自带的“漏斗设备”。人的耳廓呈半圆形扇面,可以看成漏斗的大口,中间的耳朵眼,就相当于漏斗小口。
因此人若被削去耳朵,听到的音量肯定会变小。而老年人听不清时,常把手拢在耳后,这样等同于扩大了漏斗大口,能放大音量。
影视作品中,有时会出现割耳的故事
图片来源:电影《追龙》
耳廓的花式造型有啥用?
人的耳廓支棱在头颅两侧,是靠内部的软骨支撑。软骨还在耳廓凹面内勾勒出迷宫般的“花式”造型,被称作“耳纹”。
这些隆起和凹槽看起来没啥章法,就像上帝心血来潮,觉得耳朵这部位太普通了,就随便加了点儿装饰。
实际上,耳纹的排布是有规律的:最外缘稍稍内卷,称为“耳轮”;耳轮内侧另有一道近乎平行的弧形隆起,叫“对耳轮”;耳轮和对耳轮间的凹槽是“耳舟”;最里面直通耳孔的凹坑叫“耳甲”;耳洞前还有凸起的“耳屏”……
人耳结构
绘图:郑秋旸
耳纹有用吗?
其实有很具体的实用功能。耳廓的整个构造,不仅是为了放大收听的音量,还要进一步实现“立体声”效果:扇面朝前开,前方声音听得更清晰,头后的声音会减弱,由此分清前后;两耳分列左右,同一声音传入两耳会产生时差,就能分清左右;而耳廓内侧凹凸的耳纹,则让不同高度传来的声音,产生不同的反射——人就能感觉出声源的高低(上下)位置。
前后、左右、上下,这“三维立体声”效果,可不光是为了享受“家庭影院”——“听声辨位”才是人体追求的初衷。
人的耳廓并非标准化产品,每个人都多少有些不同,耳纹尤其独一无二。所以耳纹也跟指纹、虹膜一样,可以成为身份识别标志。
快看看你身边小伙伴的耳朵,以后要靠耳识人了。
你会不会动耳朵?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刘墉,每次想出妙计前,耳廓都会一阵摆动。而到《楚乔传》里,女主动动耳朵,又能探听敌人动向。
你会吗?
图片来源: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我猜,看到这里的人,都尝试去动了动耳朵。
按照民间说法,会动耳朵的人更聪明。当然是否更聪明只是笑谈,但大部分人确实难以操控耳廓。
陆生哺乳动物的耳廓,大都能灵活转动。猫狗、牛马听到声响,会立刻竖起耳朵、转向声源方向,这是被耳根处的肌肉——动耳肌牵拉的结果。你看,狗狗还能听声辨意呢!
什么?出去玩儿!
视频来源:晨视频
动耳肌有三块:耳上肌、耳前肌和耳后肌,一方面用以固定耳廓位置,同时还能在神经控制下牵拉耳廓朝不同方向转动。
动耳肌原本用来固定耳廓位置,调整耳廓朝向。在人类中,第二个功能已基本丧失。绘图:郑秋旸
人也有动耳肌,说明人类祖先也会动耳。不过后来人类学会直立行走,生活中越发依赖视觉,听觉的重要性下降。再加上人有灵活的脖颈,转耳不如转头,动耳肌最终“下岗”成了摆设。不过依然有少数人“天赋异禀”,动耳肌还残留些许活动能力,但也只能前后微微摆动,既没法提高听力,也难以借此考高分、搞发明。
除了动耳肌,耳廓上还有一处“遗迹”——许多人在耳轮上三分之一处,有一小段增厚,被称为“达尔文结”。
达尔文结
当年达尔文认定它是“人类祖先的印记”:你看哺乳动物的耳廓大都上端呈尖角,连一些灵长类也是这种耳型。由此达尔文猜测:人原先也是尖耳,只是听觉地位降低后,耳朵尖儿耷拉下来,最终退化成这个结。
猴子的耳朵
“米仓”和“拴马桩”
虽然人们的耳朵都大同小异,但有些人的耳朵上有个洞,有些人耳朵上反而多出一个小肉球,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的人耳轮根部(在上端)有个芝麻大小的洞,还会掉出“米粒”,故名“米仓”“耳仓”。民间说“金仓银仓,不如耳仓;左耳囤粮,右耳囤官”,把它当成一种福相。
“米仓”
医学上它叫“耳前瘘管”,是发育过程中的“小差错”造成的。
人在胚胎初期,头两侧有5条形似鱼鳃的褶皱叫“鳃弓”,它们随着发育最终愈合成面颌、舌等器官。可若稍有差池,第1、2鳃弓内陷形成一条封闭管道,就会形成“米仓”。“米仓”的内壁是正常皮肤,也会分泌油脂、脱落死皮,杂物堆积多了自然从瘘管中“挤”出,就是“米粒”——成分其实和耳屎差不多。
耳朵上还有一种常见“异相”:耳屏前长出个小肉突,有的里面还有软骨。民间叫“小耳朵”“拴马桩”,所谓“拴马桩耳,官运亨通”,也是一种福相。
拴马桩
它在医学上叫“附耳”,也是鳃弓发育异常的结果——只是多长一块儿肉,如果不觉得难看,并没什么坏处。
这回放心了吧?不管长什么样的耳朵,只要健康就好。
往期内容回顾
撰文 | 靳小丰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9年12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