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校长履新!首届即出牛津!这所沪上顶尖民办校要起飞了
最近,有位读者妈妈神秘地告诉我:
前不久参加完开放日的她说,这所学校马上要开放二期校园,绿化率高达35%,还有空中花园、屋顶跑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这所学校换了新校长,在家长中口碑超好,之前在香港弘立书院和上海包玉刚都担任过校长,让这位妈妈充满期待。
而她所说的学校正是上海闵行区民办德闳学校(以下简称上海德闳)。
创校5年来,它一直很低调,我却在近年来听到越来越多身边的家长选择入读,并且好评不断。
👇滑动看家长评价👇
二年级胡同学家长:
德闳的双语教学方法有自己的立足点,全人教育的理念始终体现在EML和CML的教学中。
在我女儿身上我看到了她性格的张扬也观察到了她谦逊礼让,最大的变化就是她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从阅读中反映到英文写作的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词汇量。
除了英语语言学习本身,将艺术和科学课融合到EML(英语媒介学习)中,女儿和我开始探索科学和宇宙,感叹二年级的孩子如此主动的去挖掘和探索知识!
九年级谢同学家长:
德闳是一所低调、严谨、毫不张扬的学校,我们是4年前小升初加入德闳的,当初选择德闳是看重德威德闳大家庭的资源共享,而近两年学校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教、学、研之路。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德闳今年第一届毕业生的成绩就可圈可点,拿下了包括牛津大学竞争最激烈的经济与管理专业,G5中的UCL,美国帕森斯、萨凡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顶尖offer,体现出海外大学对于德闳教育体系的认可。
而它的新校长许敏也被我“八卦”了出来,履历真的非常令人惊艳,可以用“上海公立及其国际部7年、香港私立双语学校10年、上海民办双语学校7年”来概括,她加入的学校无一不从优秀走向卓越:
许敏加入了上海进才中学,并于2001年参与创办进才国际部,帮助这所上海的老牌公立国际部通过了“国际文凭中学项目”认证;
她参与成立了香港弘立书院的中学部,从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到中学项目协调员、中学副校长(初中),陪伴这所学校成为香港顶尖IB学校;
许敏加入包玉刚实验学校,担任课程发展主任、教学副校长并兼任虹桥校区校长;
从事教育行业二十余年的许敏,成为上海德闳常务校长。
许敏校长从事教育行业二十余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国际教育工作者。许校长毕业于扬州大学,获得中国语言与文学教育学士和古典文学硕士学位,目前于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国际教育领导力与政策教育学博士。
1999年起,先后就职于沪港两地知名国际化双语学校上海进才中学、香港弘立书院、包玉刚实验学校,曾担任过IB中学项目协调员、课程发展主任、学部副校长、学部校长等职务。
许校长目前还担任国际文凭(IB)的项目负责人、督导负责人、MYP学校顾问、学校访问团队(授权与督导)队长及培训官,同时也是国际学校协会(CIS)督导团队成员和受训的美国西部院校教育联盟(WASC)督导团队成员。
前不久,我有幸采访到了这位上海德闳的新“掌门人”,这位家长口中“能将德闳带入一个新阶段”的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却不失温暖,真诚还特别爱大笑。在她看来,疫情放开后,国际教育面临三个挑战:
如何在夯实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多帮助学生“睁眼看世界”?
近在咫尺的“未来”,面对ChatGPT及人工智能,国际化教育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越来越“卷”的升学,家长如何和学校一起,既给孩子一个全人教育的过程,也能把孩子送入适合Ta的高等学府,拥有更长远的幸福人生?
经历过这几年民办教育的规范,“‘去芜存菁’的民办国际化教育,正在重回世界。”
想了解更多学校相关信息
可以参加上海德闳最新校园活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抢位👇
👉小学部:
德闳小学部信息分享会 2023年3月7日
德闳幼小衔接体验活动 2023年3月25日
👉中学部:
德闳小初衔接体验活动 2023年3月10日
德闳高中部信息分享会 2023年4月6日
参与家庭:有意向了解德闳的家长和孩子
第一批吃国际化教育“螃蟹”的人
1999年,学中文的许敏进入上海进才中学任教时,并没有想到将来会从事国际化教育。
2000年,进才筹备国际部,虽然招收的是外国学生,但用的是公立师资,许敏很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有机会体验到国际课程,也开启了她20多年国际教育的生涯。
许敏告诉我,在进才的7年,她第一次知道了IB,也第一次发现原来教育还可以是探究式的。
而在香港弘立书院的10年,她完整经历了小初、初高衔接,以及IB MYP和DP的衔接,也从一个用中文管理中国团队的学科组长,成为用英语沟通,能和来自各个国家地区、说着英文、广东话、普通话的多元文化团队进行合作的IB协调员、初中校长。
后来许敏回到上海,在包校的6年,让她对国家课程改革和融合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有机会跨校区带领学术团队。
最终来到上海德闳,许校长表示:
一方面是出于她个人对于IB教育的情结,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德闳的“一家多校”的国际化优势,让她看到了学校走向卓越的潜质。
最近几年,民办学校经历了民转公、改名、5%招生比例限制、国际高中整改等一系列的规范,用许校长的话来说:
大浪淘沙之下,家长更能看清谁在“裸泳”,谁“根深叶茂”。德闳一定属于后者。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民办学校和希望走国际化路线的家长们,又将面临一些全新的挑战。
👇滑动看上海德闳二期环境👇
挑战一:如何在夯实基础教育的同时,
更多帮助学生“睁眼看世界”?
疫情刚开始的那几年,家长问我们最多的问题是:
到底还要不要出国留学?
要不要从小走国际化道路?
对于国际教育的价值充满迷茫。
从去年到今年,家长们常问的问题变成:
到底是本科还是低龄留学?
是去欧美还是加拿大新加坡?
国内的国际化学校到底应该怎么选?
学校到底有哪些国际化资源可以为我所用?
当初的纠结变得越来越明朗,家长希望孩子“睁眼看世界”的决心也越来越清晰。而问题在于,民办学校如何回应这样的需求?
和很多学校需要找外包资源不同,上海德闳具有天然的国际化资源。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德威德闳在全球8个城市拥有12所学校,在读学生超过1万人。这是它区别于众多单体国际化学校的巨大优势。
“去年暑假,还在疫情期间,我们有100多位老师和他们的家人要从伦敦飞往上海,前往全国各地的学校迎接新学年的开始。当时包机出了问题,临行前又遇上当地罢工,都是通过德威毕业生帮忙搞定,最后老师们得以顺利来到中国。”
这只是德威德闳大家庭全球协作的一个小例子,它在全球共享的资源还有很多。
据许校长介绍,比如学生能前往伦敦参加德威奥林匹亚运动会,到新加坡德威学校参加音乐节,聆听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大师课,还有和伯克利音乐学院等机构合作的世界级视觉和表演艺术工作坊等活动,都是跨校区来开展。
“这些疫情时错过的活动,现在都在回归。而国门打开后,我们今年将继续和姐妹学校做更多互动。”
许校长透露,德威德闳有两所新的姐妹学校,一所是巴厘岛绿色学校,其所在的地区,有很丰富的熔岩和海洋资源,当地学生一直在做关于熔岩地貌、海洋生物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等的长期研究课题。未来我们希望能带德闳的孩子们前往绿色学校,体验这些精心设计的研究型项目。
另一所姐妹校是HIF(Hochalpines Institut Ftan AG),位于瑞士的雪山附近,毗邻瑞士唯一的国家公园——瑞士国家公园。它有一个为期12周的体验式学习项目——Ignite:Switzerland!学生上午可以参加学校的正式课程,下午露营、登山、滑雪,周末还有很多文化体验活动。
“今年夏天,我们计划带上海德闳的学生们去夏令营!”许校长兴奋地说:
“我们把这样的体验叫做‘Weeks Without Wall’(没有围墙的学习周),孩子们走出教室,和自然互动、和当地人互动、和之前学过的知识互动,把学术学习、团队合作、坚韧力的培养都融合在了一起;学生们不仅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领域,还能学到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克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在面对挫折时,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快速回弹(bouncing back)——这些都是课堂里学不到的软实力。”
不仅学生能享受到这些全球共享资源,老师也是如此。
许校长说,她现在每个月都会和北京、西安德闳以及其他德威姐妹学校的校长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各自学校好的做法。而一些海外姐妹校的创新做法,她也希望能借鉴到上海德闳。
比如从巴厘岛和瑞士学校的项目上,她就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看到“结合周边的环境和社区开展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像上海德闳旁边有高尔夫球场,在草地维护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能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机会像巴厘岛绿色学校一样,做一些与环保有关的科学研究?德闳所在的马桥镇,我们的学生能不能为它出谋划策……”
所有老师也都共享专业学习平台、专业专家指导、教学方法策略。
“比如,上海德闳的年轻老师,就可以得到姐妹学校的支持,随时连线、交流、听课,有一个互相支持的机制。”
这样的资源共享、借鉴、创新,在单体学校很难实现,恐怕只有像德威德闳这样的全球化学校能够做到,而最终受益的一定是孩子们。
挑战二:近在咫尺的“未来”
面临ChatGPT及人工智能,
国际化教育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如果说“走进世界”是今年的关键词之一,那么另一个关键词,一定是“走近未来”。
进入2023年,时间仿佛加快了一般,而随着最近ChatGPT的火爆,未来呼啸而来。
一时间,引发家长和学生的恐慌——“未来10年还剩多少工作给这一代孩子?”“现在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准备,才能在未来不被AI替代?”
好的教育一定是为未来做准备的。许校长认为,有一些能力,是接下来学校和家庭都要共同培养孩子的,也是ChatGPT时代必备的能力:
“首先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创意型思考和辩证型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形成一个最适合情境的解决方案。
其次是反思能力:‘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让我们能‘举一反三’,也让学生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我们要鼓励学生把每一次失误都当成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而培养孩子的坚韧力。
第三是沟通能力:我们要教会学生聆听,用尊重的态度与包容的心胸理解他人,再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受众的个性特点和文化背景,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沟通。
最后,也是最基础的,是自我管控能力:网课阶段我们观察到,自我管控能力强的学生,学业成绩更优秀;而自我管控能力弱的学生,则更容易出现摸鱼、懈怠的情况,从而导致作业迟交甚至漏交,影响学业发展。因此,我们接下来要认真规划如何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更好地管理自我。
年龄小的学生是否可以根据第二天的课表,提前准备好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年龄稍大的学生是否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表,安排好任务的优先级别,平衡好学习和娱乐……这些管理资料、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的能力,都需要家校合作、从小培养。”
而这些能力,在许校长看来,都贯穿在上海德闳12年一贯制循序渐进、量身定制的学业规划中。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培养,确保学生的全人发展,亦即从身体、情感、智力、社交等不同层面获得发展。”
上海德闳一直强调“双语双文双文化”,有的学生可能一开始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升,每个孩子都能日渐自如地切换语言进行沟通。
但“沟通”不仅局限于“听说”,还要理解背后的文化差异。“所以我们坚持使用外教,让学生们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和外教沟通。有的双语学校用了很多优秀的中教老师来教授英文相关课程,其实从知识层面来说,区别不大;但是在为学生提供“双文化”的体验方面,是不一样的。”
许校长解释道,比如我们会发现有些家长觉得正常的事情,外教却不认可;有的事情他们很坚持,有的事情却很有弹性……通过这样的日常学习体验,学生们就会知道,原来不同文化面对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而有不同的做法。
“那么,当这些孩子在未来面对不确定性、处于灰色地带的时候,他们才有更大包容度去理解不同的观点、应对不同的挑战。”
挑战三:越来越“卷”的升学,家长如何和学校一起,
既把孩子送入适合Ta的高等学府,也能拥有更长远的幸福人生?
聊过“世界”和“未来”,但现实问题是,升学越来越“卷”,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鸡”,孩子们真的能在短期内申请到合适的好大学,又同时真的兼顾更长远的“全人教育”?
在许校长看来,这就是上海德闳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优势,也是德威德闳整个大家庭的优势。
这12年中,不仅学业规划是循序渐进的,全人教育的培养也是如此。
比如上海德闳课后拓展的双语“启迪课”,就有上百门之多,分为学术、体育、创意、服务四大类,和校内课程相辅相成,还能让学生学习课堂学不到的技能,获得课堂体验不到的快乐。
“我们的课堂会努力为孩子们创设经努力能够成功的挑战,让他们不断尝试、不停挑战自我、持续超越自我,达至学习的‘心流’(flow),收获更深层次的快乐。”
上海德闳还实施“学院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同一个学院里互相交流、互助合作,为进入未来的混龄社会做好准备。
“孩子们会知道,虽然我的年龄比较小,但我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或者,尽管我的年龄比较大,但我要以身作则、照顾比我小的同学,并且愿意提供帮助。这些都是仅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同龄互动的学生体验不到的。”
而从升学上来看,目前德闳的首届毕业生也获得了较好的(预)录取成绩。德闳的学生在申请大学时,能够共享姐妹学校的优质升学资源;学校还会邀请世界各地的德威毕业生,一对一“亲自指导”,帮助他们更了解未来的大学、专业。
面对挑战,家庭教育如何升级?
很有意思的是,在预约和“爸爸真棒”的这次采访时,是去年11月,当时大家还在关心疫情到底走向何方,学生们还在上网课,家长们还在犹豫是否要提前出国;
但转眼到了2023年,短短三个月,一切都变了,网课成为历史,低龄留学热渐趋理智,ChatGPT横空出世……
社会热点不断变化,家长也在持续不断的焦虑、做选择。到底应该如何找到“不变之锚”?家庭教育又该如何升级?
对此,许校长建议:
首先,家长一定要更有意识地认知自我、理解孩子。要非常清楚自己和孩子各有怎样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家长要了解“我想要什么”、“孩子想要什么”,也要充分明白“可能我想要的和孩子想要的不一样”。
当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出现不一致时,要在心理上说服自己,“孩子的需求比我的更重要”,以孩子的需求为主,而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一会儿让孩子尝试这个,一会儿尝试那个。
家长自己的内心要坚定,就不太容易在面对社会风向的转变时,成为“墙头草”。
其次,我认为家长举棋不定、学生游走于系统之间,并不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
经常有家长问我,是否要低龄留学,我非常不赞同在初中或之前留学。高中前是孩子语言发展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学生太早留学,会影响用母语交流沟通的能力,也会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未来,小留学生的家长可能会面对无法用中文和自己沟通、不理解家长选择、从而对中国原生家庭产生质疑和挑战的孩子。
转轨、插班转学则增加了学生融入环境的时间成本。我强烈建议家长在摇号之前,一定要访问学校,参观学习生活环境,观察家校契合程度。只有提前了解不同学校的情况,才能减少后期的举棋不定以及因此造成的焦虑。
最后我想说,家长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焦虑很正常,但不要无谓的焦虑。
我曾看到过一些拿到牛剑藤校offer的孩子,家长比他们更焦虑,问我“为什么预估分没有满分”“能不能多申请几个学校”,但与此同时,孩子却很淡定、自信,告诉妈妈“担心什么呀,交给我就好了。”
未来我们会开展家长学堂,提供一系列的家校互动机会,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在做怎样的教育。我们亦致力于帮助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建立更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态,成为更好的父母。
「 写在后面的话 」
和许校长聊完之后,我被彻底“圈粉”,也对上海德闳未来几年的发展充满期待。采访的最后,许校长邀请我过段时间去参观上海德闳的二期校园。
据说,新校区的绿化率达35%之高,整个校园就好像一片园林!还规划种植45种树木和花卉,一年四季竞相开放。
更有创新工坊、黑匣子剧场、双球场体育馆、空中花园、屋顶跑道、户外采摘园等等,听着就非常吸引人,刷新了我对上海双语学校的认知。
未来探校,我们相约一同走起!
想了解更多学校相关信息
可以参加上海德闳最新校园活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抢位👇
👉小学部:
德闳小学部信息分享会 2023年3月7日
德闳幼小衔接体验活动 2023年3月25日
👉中学部:
德闳小初衔接体验活动 2023年3月10日
德闳高中部信息分享会 2023年4月6日
参与家庭:有意向了解德闳的家长和孩子
目前招收年级:1-11年级
招生范围:面向全市招生
班型:小班化,一个班不多于25位学生
课程体系:
1. 中国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
2. 以全人教育、探究式学习、技能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3. 德闳姐妹校特色:发展高质量的全人教育。
2022-2023学年学费标准:
小学:77,000元/学期
中学:90,000元/学期
高中:122,500元/学期
上课地点: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曙光路1935号
咨询电话:021-33299458
官网:shanghai.dehong.cn
👇点击关注上海德闳官方微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