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学生恶意举报,高校老师开展自救——透露让人不安的信号公众号新闻2023-03-02 15:03★ 关注备用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文丨昨夜长风123前几天,看到某高校,学生“坑师门”大瓜,惊掉了下巴。根据公众号“师培联盟”,这是一起学生自导自演,故意挖坑让老师往里跳的“恶意举报”事件。可谓阴险龌龊至极。 事情是这样的。 电子科技大学有位学生,几乎从来不上课。他在郑文锋副教授主讲的创新课程课堂上,提交了《论四大发明的创新》作为期末论文,企图蒙混过关。这肯定是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因此,该学生论文遭到了郑老师不允。于是,该学生纠集多位其他学生(包括未选课学生),制定策略,故意激怒郑老师。最好能勾引他说一些反动的话;然后就有举报的证据了;他肯定会怼你的…之后,学生有计划的在群中,从不同角度展开对郑老师的围攻。包括对老师水平、论文等各方面的连续质疑,后面显然郑老师已被激怒。学生抓住郑老师对于四大发明的言论,先是在知乎等平台散布,然后向学校举报自己的老师。学校以雷霆之势迅速处理,从师德这一角度,对郑老师做出了两年的停止职称评定、停止教学、停止研究生招生等较严厉的处罚。手起刀落,效率感人。郑老师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接受学校的处罚,不计较是谁举报,只盼以后“专心科研”。一套组合拳行云流水,让人目瞪口呆,脊背发凉。 有这个闲工夫,为什么不能认认真真去听课呢? 父母花了那么多钱,供你吃供你喝供你上学,谁曾想到你就是这样报答自己父母的?! ——睡懒觉、玩游戏、翘课,恶意挖坑,举报老师… 要我说的话,这孩子废了,来得及的话再生一个吧。 高校原本是一个百家争鸣、开放探讨学术的地方。 即使有个别的 “过格言论”,也应该报以宽容的态度,不宜动不动上纲上线扣帽子。 课堂和教学群等学术讨论也都是小范围的,带有一定私密性,这跟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演讲,性质是不同的。这种小范围的学术探讨,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未经当事人同意,不能随意对外发布。 更何况,学生和老师本应该是比较单纯“教与学”的关系。 中国人讲究尊师重道,正常情况下,学生都应该对老师表达必要的尊重;而老师也应该兢兢业业,对学生倾囊相助。 如果觉得老师讲的不对,大可以当面站出来指正、大大方方辩论。故意挖坑,处心积虑收集老师“不当言论”,断章取义加以大肆传播,甚至举报老师,让人心寒。 这是在挑战道德的底线,人人都应该对此行为进行“杯葛”,而不是争相效仿。近年来,老师因为“不当言论”被处置并不罕见。特别是互联网与信息数据时代,谁都可能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形式有预谋地上传网络,这也让广大老师感到惴惴不安。2021年12月,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宋某被学生偷录视频,举报其在《新闻采访》课程中过度宣讲和不当言论。 令人不齿的是,该视频被恶意剪辑、拼接,移花接木、断章取义,达到构陷目的。 录制这段视频过程中,录制者,不时发出非常猥琐瘆人的笑声。 并且他一边录制,一边说:举报了,这30万就有了。 之后,宋老师被学校开除。讲真,这已经到了是非颠倒,指鹿为马,只要开口说话就是罪的地步了,让人不寒而栗。很多老师往往怀着“为人师表”的初心,有时候恨不得把自己的见识和学问都拿出来给学生分享。一些公共课、全校选修课更是重灾区,老师讲嗨了可能收不住。但是如此人人自危的环境,还能说什么呢?老师还是保护自己的安全要紧,至于“传道受业解惑”就先放一边吧。 为了让广大高校教师平顺的步入这个新的时代,公众号“师培联盟”奉上了一份《互联网挖坑时代的高校教师自救指南》,以供广大老师自救。我给大家摘抄一下,相关措施包括:一是胸怀正能量,什么能说,什么不宜说,心中有数。万一讲嗨说了“争议言论”出去,一定要快速弥补。急救措施:迅速兜回来,善用“另一方面...讨论可能的争议问题时,使用写文献评述的表达,少用个人判断句。举例,一定要争议什么,应该说:“某些学者认为...”或“这个问题学界是有争议的”。总之,吹的牛和背的锅,要一起甩出去。作为真正有才学的学者,没必要在学生面前显示优越感。二是教学中慎重使用社交软件,如微信群,QQ群等,能不用就别用。一定要用,注意群应该用于:发通知、传材料、布置作业、表扬学生、发红包、天气真好等。不应该用于:以任何形式点名批评任何人、发布任何学生会有反弹意见的公告或言论。万一有妖人作祟,感觉势不可挡。急救措施:切勿恋战,第一时间截图留证,然后立刻关群。为师不易,多说一句:不是关闭群页面,是解散该群,从“物理上”删除该群。三是与学生保持距离。给学生一种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感觉,尽量避免与学生单独交流。…我是憋着笑看完这份指南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那就只能这样了。老师可以无所谓,大不了照本宣科,随便塞点教科书上的东西。反正你以后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的机会更渺茫了。世界的一扇扇门将对你关上,你将生活在蒙昧无知中。再也没有哪个老师,可以真的把自己当作园丁,来兢兢业业灌溉你了。学生大可以随意在课堂上睡觉、刷手机,甚至一个学期都不见人影。到了期末,为了避免打击报复,老师捏着鼻子,闭着眼睛,随意给你一个学分好了。反正,挥霍的是学生自己的青春,浪费的是家长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这跟老师又有什么关系呢?虽然这样的学生可能是少数,大部分学生是单纯善良懵懂的。但没有办法,就在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如果被他们连累的话,应该人人都“杯葛”他们,对他们嗤之以鼻。让他们像过街老鼠一样,臭名远扬。把他们当做怪物,人人避之不及。而如果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加以姑息,只能让他们变得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最后反过来也使自己受损。当然,这样的怪物,大家也不要太担心。学校治不了他们,总有一天,社会会毒打他们。坏人变老前,会先长大。绝大部分好学生求知的眼神,就像兴奋剂,会让老师滔滔不绝,奋不顾身。但执锐前,请先披坚。题图:Claude Monet上一篇:厉以宁逝世,我们该如何纪念一位经济学家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点击阅读原文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