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妈4年换了5所学校,踩遍国际教育“大坑”后的血泪分享
一个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的老母亲,育儿心酸史往往从孩子胎教,补充叶酸、维生素、蛋白质,穿上防辐射肚兜开始,就步步为营,半推半就地走上了漫长“鸡娃”路。
我们无数次幻想,孩子高考冲C9,爬藤拿奖学金,硅谷平地一声雷,走上体面富足的人生路。
上周,深圳的高考一模放榜,看着孩子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绩,多少老母亲午夜梦回,辗转难眠。18年“鸡娃”路复盘,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从排队抽签优质幼儿园,学位房锁定优质学位,
↓
补习班风雨无阻,钢琴小提琴美术舞蹈足球高尔夫,投入毫不吝啬,
↓
中考苦战后,进入排名前几的高中,
↓
每一天步步为营,披星戴月,盼来金榜题名的只是少数家长,大多数老母亲都要眼中带泪,含笑接受孩子的平凡。
18年梦醒,突然发现,就算过了一本线,也不一定能进好大学,读好专业。就算名校毕业,毕业即失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万箭穿心,心如刀割,一夜无眠,赶紧联系国际教育的顾问,看看能否以高考成绩申请国外大学。在无人时,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思考“鸡娃”来时路的得失,懊恼,失望,外加18年用力过猛后的虚脱感。
是否有完美的“鸡娃”思路?
是否有完美的择校抉择?
而国际路线可能更折腾,坑也更多。被朋友戏称为“大湾区国际课程踩坑王”的Sue妈妈,用自己最近几年无比折腾的择校路,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15岁的Sue在过去四年多,辗转于大湾区的双语学校、IB课程学校、纯美式体系的国际学校,以及远在长沙的公立重点初中,然后中考取得不俗成绩后,再次离开公立体系,现在就读于广州一所公立背景的AP高中。
曾经都想追求“最好的”,而如今离家不远,学费适中,难易适中,一切都中庸得恰恰好。
Sue的妈妈说“有一些坑是踩过以后才明白,如果我的经验对其他家长有启示的话,我非常愿意分享”。
Sue一家四口住在广州,作为大湾区教育重镇,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国际体系,选择非常多,招生宣传“乱花渐欲迷人眼”。
Sue妈妈唯一能确定的是,将来女儿要走国际路线,申请美国的大学,所以把女儿送进离家不远的国际幼儿园,小学则就读于一所双语学校。
和大多数面临“小升初”的妈妈一样,在Sue读五年级时,开始去物色一家合乎心意,能解决大多数教育问题的学校,这是非常典型的家长心态。
经过多方打听,选择了一所老牌IB国际学校A校,教学体系是IB课程。Sue妈知道IB是非常好的教学体系,全人教育的概念也非常好。
Sue在入学考试中,轻松获得了第一名,可以任意挑选班级。但经过一年的学习,Sue妈发现这所学校的理念和教育的初衷都非常好,但缺乏与体系适配的老师,很多老师并没有能力教授IB课程,素质教育并不突出。
这时,美国来的一所以“鸡血”闻名的热门国际学校B校在广州招生的消息,再次吸引了Sue妈。
她知道该校口碑非常好,其他校区每年的升学成绩称冠大湾区,很难不动心。于是,Sue参加了入学考试,家长也要接受正式面试,孩子和外教聊得非常开心,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
Sue顺利成为了B校在广州的第一批学生,学校学费不便宜,那教育质量和学习氛围如何呢?Sue妈很快发现和期待有落差。
一是新校区的生源质量参差,流动性也比较大。
一个班20个学生,其中只有四五个女孩子,交友选择范围非常窄。
为了迎合小团体,有共同的话题,孩子不得不选择趋同,开始沾染追星、玩手机、讲究打扮、上网看不良信息等青少年常见的坏习惯。
至于学习,完全靠自律。所谓“二八”定律,就算在名校也是成立的,顶尖的学生永远只占20%,而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跻身其中?很考验学生本人的自律和自觉。所以不能被彪炳的升学成绩迷惑,就像在深圳四大高中,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取985、211的。
此时,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的Sue妈决定再次开始折腾。她说:
“择校时,不要只看到顶尖孩子的成绩,普通孩子的走向才是最重要的参考。”
经过两三年辗转三所国际体系学校,学费都不便宜,Sue妈认为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把中国最优势学科,例如理科基础给丢掉了,语言能力也没有提升到一个该有的水平。
初一暑假,Sue妈安排女儿去补习班,恶补了大半个月的数学和语文。这一次折腾的幅度更大了,Sue回到了湖南长沙,进入公立传统名校C校初中部继续学业。
没想到平时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的孩子,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非常惊人,从刚入学时,在全年级1100个学生中,排在700名开外,一路进步,在初三进入重点班,排名进入前200。
2022年,Sue参加了长沙的中考,在5万多名考生中排在前10%,按照长沙中考的升学规则,Sue可以妥妥进入重点高中。但她在中考前几个月,就抽空回到广州,参加了两所公立体系国际部的入学考试,并成功拿到录取通知书。
作为国际教育和公立教育的参与者和观察者,Sue妈说,公立应试教育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模版,长沙的几个重点中学教学能力非常强,经过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沉淀和提炼,这些传统公立学校的教研能力都不可小觑。
老师的责任心也相当爆棚,晚自习都会盯得很紧。学生们只需要心无旁骛,紧跟老师的节奏,成绩都是有保证的。
但学习压力和刷题强度过大,这些为众人诟病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Sue妈说,自己的性格比较爱折腾,不容易安于现状,如果发现状态不对,就会及时撤退。而性格外向,兴趣广泛的女儿竟然完全能跟上自己规划的道路。
经过四年的择校折腾,Sue妈成为了身边很多家长朋友的军师。老母亲们纷纷来取经,终极的问题还是那一个:
Sue妈说,不管学校名气有多大,追根究底也只能提供一个大众化的教育平台,不可能为每个家庭和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教育解决方案。所以--
家长在择校时要理智,不要盲目浪掷金钱,以为高学费就是好的。
也不要盲目追求精英学校 ,毕竟最后登顶的牛蛙都是少数,不要在精英光环的笼罩下,对教育有了不切实际的期待,迷失了方向,徒增焦虑和烦恼。
例如如果选择IB体系,就要研究是否有相匹配的师资,这在全国的国际学校里,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学校并不多。
相比之下,开设纯美式课程的B校其优势在于教学理念活跃,不会制定很多条条框框,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鼓励的态度。
这对培养学生自驱力是有很正面作用的。但当中也有一些缺失的地方,家长可以适当安排课外弥补缺失部分。
归结经验,就是不能完全指望学校,要调整心态,抱着寻找一个教育平台的心态去择校。很多事情,还需要家长和孩子自己去做。
去年9月,Sue告别了橘子洲头的高考之路,在离家不远的、某老牌学校的AP创新班D校,和另一所公立体系内但非常内卷的国际部E校,Sue妈基于理性的比较后选择了D校。
同样的升学结果,在E校的压力非常大,对承受能力低的孩子来说,甚至是致郁的。Sue妈说,具有成长性的家长,应该有这样的慧眼,看到本质的东西。选择国际学校,不要只盯着最顶尖的,也不要有过高的期待,毕竟最优秀的牛蛙,不管去到任何一个学校,都同样会发光发热,并不是哪家学校戮力培养出来的。
所以她选择D校这所有公立背景,学费不高,平台不错,同时有内地老师当班主任,家长能随时得到反馈。很多同班的家长,都觉得这是一所非常出色的学校,可以松一口气啦。但Sue妈却很冷静,完美学校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学校只能提供大众化的,普通的教育,学生中往往有20%顶尖,20%拉胯,不管是哪种学生,都需要家长花费大量精力。例如,当发现学校课程有不足时,家长可以及时弥补欠缺。
不要用过去的经验,约束现在的孩子
Sue妈打了一个比方,教育孩子就像养生,不能依靠医院开药治病,而是需要每天的滋养。所以不要期待理想化学校,教育是积累的过程,绝对不可能一簇而就。家长一定要跟着孩子成长,认知要走在孩子前头。
因为网络发达的缘故,当代孩子的认知是与时俱进的。Sue妈说自家女儿从小不是传统意义的乖乖女,性格外向,比大多数女孩贪玩,学习不算刻苦,甚至还经常打游戏。
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冲突肯定是有的。但Sue妈尽量不用陈旧落伍的经验去约束孩子。
在不断转学,升学经常换轨的情况下,女儿适应得不错。Sue妈告诉她,这都是非常难得的人生体验,你小小年纪,就在双语学校、IB课程体系、美式体系、应试公立初中和AP课程体系中呆过,但都适应得不错,这本身就是成长中收获的宝贵财富。
Sue妈从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尽管照顾两个孩子已经足够忙碌,她还是静下心来学习备考,在2022年考取了研究生,把放下多年的外语重新拿起来,甚至还学习了三四年的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让Sue妈学会了多角度、包容地去看待孩子,把他们当作完整的人,而不是从学习成绩好不好这样的一个碎片去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现在很多朋友都来做免费咨询。学心理学的出发点是帮助自己的孩子,无心插柳,现在却能帮到更多的家长。
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是辛苦的,而家长的认知,对孩子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过来人,育儿之苦不言而喻,如果要复盘,Sue妈觉得:
第一要重视体育锻炼,坚持一到两个运动,培养孩子体能和意志力。
第二是不要过于宠溺孩子,让他们接受挑战和打磨。
最后,家长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不要试图掌控和限制孩子,给孩子更多自由,让他们有更多自驱力,能够幸福地做自己。家长要把期待放在自己身上,不要放在孩子身上,那就不会太焦虑,这才能看见真正的孩子和真正的自己
本期福利
大湾区(广州、深圳、香港、珠海等地)家长抱团取暖!大湾区国际学校最新资讯&牛娃聚集地,尽在 广深妈妈圈家长群 !还有超多独家K12干货大礼包分享!
添加小助手微信,限时免费加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