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国内外,Web3 的狂热与现实
最近两年来,“Web 3”这个概念在 IT 行业的热度迅速升高。在刚刚过去的 2022 年,Web 3 可谓是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实在火得不行。
但时至今日,很多人面对这个术语时仍然感到云里雾里,并不清楚它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有哪些异同。另一方面,Web 3.0 的布道者认为该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很多企业也开始在相关领域进行前期研发投入。此外,大火的元宇宙概念与 Web 3.0 之间的关系也让人们感到好奇。
最近,InfoQ 专访了凯云实验室 CTO 杨威理 (Wiiliam Yang)。凯云实验室是一家初创企业,立志于构建面向 Web 3 的免信任数据库。杨威理在访谈中分享了他对 Web 3 这一技术的诸多看法,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基于 Web 3 的新一代互联网产业的蓝图。
杨威理:从技术角度讲,我们通常认为 Web3 是以去中心化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互联网生态系统。Web3 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构建新一代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组件,再基于它们来构建我们想要提供的服务、应用。以区块链技术构建这些网络组件,目的在于让用户能够真正拥有互联网,让互联网用户的身份和数据为我们自己所有,让我们成为数据的主人。我们能通过这个网络展示个人数据,能用它们来交易变现。
从另一个角度讲,Web1 时代,我们只能读数据,通过浏览网页这种形式读取信息和资讯。Web2 时代最大的变革就是,我们每个互联网用户成为了内容的创建者,我们都在不断向互联网输出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最早我们是在电脑上用浏览器操作,比如打开一个博客网页写文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在手机上操作,大量移动应用随之兴起,互联网企业开始记录个人的内容、数据。
Web3 带来的不同在于,我们可以对互联网做出自己的决定。比如微博是由新浪推给我们的一款产品,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是中心化地在新浪的管理之下。而 Web3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没有这种单点的控制或管理,网络中的这些资源该做什么事情,会有类似大众投票的机制来决定。我们也可以完全决定个人发布的数据该如何管理,决定哪些人有权访问我们的数据。同时 Web3 的资源也是永远可以访问的,不会出现某家厂商的服务器出故障就无法访问的问题。
Web3 是一个以去中心化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比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生态,互联网上也同样会有必要的这些元素。我们现在在互联网上可能只能做很有限的一些事情,那么在新一代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它一方面能满足我们现在上网的这些传统需要,同时还会满足跟我们真实生活越来越接近的一些需求。比如元宇宙这样的概念就是说,互联网更像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带给我们越来越好的体验。
杨威理:目前我们依然还处于第三次迭代的初期。首先一个共识就是,区块链技术是第三次迭代的核心,这个技术提出已经有很多年,有很多优秀的产品和项目推出。但是从终端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讲,这些产品作为 Web3 基础设施,目前还不足以匹配我们现在日常使用的互联网产品,从用户体验到性能,方方面面都跟 Web2 的产品还有差异。要让第三次迭代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首先就是必须依赖于底层这些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比如说像非常重要的分布式存储技术,目前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很有希望的产品,但和现有的这些存储服务相比,目前 Web3 的这些产品还需要更好的提升。
另外对于整个 Web3,未来这些产品需要重新定义互联网的经济模型、用户行为。Web3 认为用户的个人数据都是有价值的,例如,用户发的一篇微博文章或一个视频,它本身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如何在 Web3 里体现出来?我们可以认为,阅读者是需要付费的,这听起来可能比较颠覆大家的使用习惯,但这有可能就是未来互联网的用户行为模式。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让企业产品的研发方以及互联网用户不断实践,适应新的经济模型。
杨威理:Web3 的概念在最近一年特别火,我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元宇宙这个概念,另一方面就 NFT。这两个概念火起来了以后,大家开始关注、探索,摸到了它背后的 Web3 这个概念。
NFT 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大家这么感兴趣?那是因为 NFT 让我们看到了所谓数字资产,也就是互联网上的个人数据,比如说文章、图片,在 Web3 里有了价值变现的渠道。它给了我们一种可能性。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于每天在互联网上使用各种应用来交流,发文章、图片、视频.... 但可能从来没想到 NFT 能让我们在网络上留存的内容数据变成价值。NFT 标识的是用户资产的唯一性,比如说小明的书就是唯一的一本,是小明的,那么我以 NFT 的形式来定义这本书,记录在区块链之上,或许它有些特殊的价值,这样我们是能够通过 NFT 的渠道把它变现。
另外这几年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带火了元宇宙的概念。元宇宙给我们一种虚拟化办公、娱乐和生活的可能性,当大家去了解 NFT、元宇宙,最终发现了它背后非常大的概念就是 Web3,这也是 Web3 在这一年的时间内越来越火的原因。
杨威理:Web3 的最大优势在于,互联网用户有了数据的所有权。我们有很多个人数据都存在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器上,这些企业完全拥有和控制了我们的用户数据。我们虽然免费使用这些应用,但企业总是需要盈利,它的钱从哪来?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基于用户数据做的市场营销和广告推广,通过这种方式来赚钱。在这种数据单一存储与企业侧的模式下,存在一些个人数据的隐私方面的问题,我们无法完全控制这些企业对个人数据的使用,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对这些数据做了修改等等。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 Web2 时代,我们并不能够保证我们的个人数据随时都能访问,因为企业有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切断一些资源的访问。比如我们上传一张图片,可能服务器关掉了,就再也无法访问了。在 Web3 的时代,数据并不为某一家企业所有,它安全地加密存储在网络之上。当某一方需要访问我们的数据,需要用户进行授权,这样用户可以安全管理个人数据。这中间会有一个密钥管理的概念。用户有自己的密钥,他可以决定这些数据是否能够被别的服务访问,这个所有权就给到了用户,这就是数据的所有权。
另一方面是用户身份机制的变化。随着 Web3 技术的发展,去中心化身份成为了可能。去中心化身份就是用户能够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完全管理自己的身份和数据。因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不可删改和账本的功能,它是分布式的,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可加密验证的数字身份去证明自己,这是一种很安全的证明方式,同时不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不同是组织治理的形式。Web3 的组织形式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目前主流的组织形式是公司,公司需要注册,会有员工、不同的角色,管理层根据公司的制度和他们的决策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负责。Web3 里就是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这种组织形式下不会有 CEO,取而代之的是通证的持有者。组织会预先设定好它的架构和规则,以智能合约的形式来定义好,发布在网络之上,所有的规则都会严格执行。这就不会出现一小部分人的一些特权导致公司决策并不能以民主的形式来制订或实施,推动 Web3 的组织管理实现民主化。
最后,正因为在 Web3 里没有一个单一的主体实体,所有的架构都是去中心化的,因此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之上,数据和服务永远都可以访问,并且无法被阻断,交易数据也全部都存储在区块链之上,无法被篡改。以上就是 Web3 和 Web2 最大的区别。
杨威理: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去定义 Web3 和 Web2。从技术角度讲,Web3 和 Web2 都充分利用了人类在计算机科学和非计算机科学领域里的成果,它们只是为互联网用户展现了不同的用户体验,定义了用户不同的角色,来为用户服务。Web2 中,我们可以认为用户只是在使用互联网给我们的一些功能,并不真正完全拥有互联网,个人数据也不完全为自己所用,不能把它交易变现,不能体现出它更多的价值。
当互联网发展到 Web3,用户有了不同的角色,我们成了这些数据的主人,可以对它进行我们想要的一些操作,甚至可以把它卖掉。而从技术角度来讲,Web3 并不是站在 Web2 的对立面的,因此并不是说有了 Web3,Web2 就被颠覆掉,就没有了。Web3 到现在并没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出现,更多还是使用一些现在互联网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概念,进行了一定的创新重组,为互联网带来一种新的概念。Web3 的社区也借鉴了非常多的 Web2 的技术成果。
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应该能够看到,Web3 领域的创业者推出大量创新性产品。比如 Web3 当中的去中心化博客是永远可以访问的,即使网络中的一两台主机服务器被关闭,甚至永久离开这个网络,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些文章的访问。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我们会看到一些互联网应用产品被成功从 2.0 复制到了 3.0,至于他们之间的博弈最终是否导致 2.0 的产品消亡,这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它们有非常大的概率还会共存,这完全取决于用户。如果我们用户能够适应不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用户行为,这种模式是有可能会共存的。
杨威理:目前已经有大量 Web2 公司开始关注这个新兴领域。要开始在这一领域布局,首先是要基于公司自身的商业模式做调研,至少应该了解探索 Web3 究竟是什么,能给公司的用户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公司要再一次从用户角度出发去思考用户价值这个问题,帮助用户实现价值流转。同时毕竟 Web2 的公司给用户提供了服务、产品,是要赚取利润,那么我们要考虑在新的技术架构、商业模式下如何赚取同样的钱。在 Web3 时代,企业无法再掌控所有用户数据,那么广告是否还能做?这一种赚钱的渠道是否还存在,如果不能再以这种方式赚钱,该怎么赚钱?这就是 Web2 公司必须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认为公司应该主动调研区块链技术在公司业务中的可行性,考虑如何去重构我们的商业模式。后续需要的一个转变就是通过区块链为用户的数据提供交易和变现的平台,赚取其中的服务费用。还是以博客系统为例,Web3 的时代,博主发的文章本身可能已经有了价值,用户阅读他的文章天然就要付费,这样博主就能够赚取到利润。那么这个利润如何给这个企业?博客系统的发布方可以从这个交易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来获取利润。当然这个收入情况是否能够支撑公司的运营,保证公司赚到钱,这也是 Web2 公司需要去调研的。
另一方面,很多 Web2 公司本来就是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这类公司去布局 Web3 就很有必要。因为 Web3 本来在去中心化存储和分布式存储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目标,Web2 公司可以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快速切入 Web3 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作为先行者赚到第一桶金,树立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行业地位。
杨威理:Web3 的技术栈可以自下而上分成五层。首先是基础设施和网络层,提供了整个互联网的通信机制、接口、协议等,最著名的就是 P2P 这个点对点的网络协议。区块链技术也是基于 P2P 建立的,这就从最底层给 Web3 提供了去中心化的基础。在它之上有一层叫中间层,或者是链下层,然后是协议层,也可以称之为链上层。中间层的目的是解决协议层的扩展性和性能问题,将部分计算工作从区块链之上转到了链下来解决。在这三层之上就是 API 层和应用层,分别为开发人员和普通的互联网用户提供区块链的访问接口。这几层逐层为我们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机制,从而实现了整个互联网的去中心化。
杨威理:当我们定义 Web3 的时候,是期望互联网再度出现变革,期望能够让用户真正拥有他们的数据,能够决定互联网的形态。我们发现去中心化能够为我们实现这个目标,而去中心化正好就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产物,因此区块链就成了 Web3 非常核心的基础设施。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库的一种实现,数据一旦接入链上就无法修改,这样它也解决了不同网站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用户数据就只有一份,存储在 Web3 的网络之上,在区块链上存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应用需要访问用户的个人数据,就需要用户授权。但数据就这么一份,只要能够经过授权,它都能够在用户授权之下使用其数据,这也就一定程度解决了网站或者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
杨威理:区块链仅仅提供了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的手段,而 Web3 必要的核心组件包含了存储、计算、网络,那么区块链可以为我们解决一部分问题,比如说存储,也可能解决一些计算问题。目前而言,随着 IPFS 技术发展,去中心化存储逐渐成型,但还没有最终达到愿景中的那种级别,需要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就是计算。智能合约给我们带来了计算能力,Web3 应用的开发者可以基于智能合约来定义业务逻辑,智能合约帮助做具体的计算和实现,支撑 Web3 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技术是相对更高一级的应用,也会应用 Web3 当中。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更高效智能地进行数据分发,优化网络性能。云计算的背后本来就是分布式的技术架构,它和 Web3 在技术上没有特别大的差异。现在这些成熟的云厂商有大量的经验和技术积累,这对 Web3 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现在这些云服务厂商非常有可能会在 Web3 领域扮演先行者的角色,他们有可能最早迎来产业变革。
在 Web3 的基础设施构建方面,从五层架构来看,每个领域都有明星产品。Web3 现在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此人工智能、云技术都可以被应用到 Web3 的领域当中。Web3 领域里并没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出现,它更多是对现在成熟技术和成果的整合,从而去解决互联网当中的一些痛点。
杨威理:目前的开发工作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去中心化技术的一些创新,这些创新一定程度上还在原型阶段,这方面大家去使用或尝试的相对会少一些。
另一个大方向就是将 Web2 的成熟产品搬到 Web3 之上,比如像 Youtube、Facebook 这些产品在 Web3 都有对标的竞品出现。因为 Web3 的社区生态很活跃,开发者也乐于将这些成熟产品和概念布置到 Web3 之上。这本身对 Web3 的基础设施发展就非常重要,因为用户的需求、产品的功能需求能够反映出基础设施的不足,从而推动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这样对 Web3 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促进。
杨威理:最近这一年时间,Web3 的创业热潮是不断升温的,确实有大量 Web2 的工程师向 Web3 转型,这个趋势肯定是存在的。至于说多和少,这确实就是个相对概念,这个不太好衡量。
国内也是有很多团队在致力于 Web3 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但国内目前还是没有 Web3 的一种成型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究竟怎样定义 Web3 的从业人员也是一个问题。我们不能说有人在研究区块链,他就是 Web3 的从业者,这种定义是没法明确的。
杨威理:Web3 领域,特别是区块链这块,整个社区比较偏向的编程语言,一个是 Go,一个是 Rust,这两个也是开发中的首选语言。Web3 开发人员在这方面的编程技能挺重要。JavaScript 也有不错的使用比例。当然作为开发人员,基础计算机科学知识是必备的,数据、结构、算法、网络都要熟悉。还要了解分布式系统、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这些领域。
杨威理:是的。科技企业应该从用户价值角度出发审视 Web3 的技术,看看它究竟能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用户体验,包括数据的融通、个人隐私数据保护、高度安全性等方面,区块链这些技术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高优先级。科技企业毕竟还是考虑企业盈利、商业模式,那就要思考区块链技术究竟在商业模式中能起到什么作用,Web3 中的其他组件能够为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带来什么变革,在 Web3 里这家公司的产品将会是什么样的形态提供给用户。
另外就是市场营销的主题。目前市场营销还是非常重要的获取客户渠道,Web3 就会有所不同。Web3 世界中的重心就是构建消费者、客户社区,通过激励第一批的用户来带动新客户的到来。在 Web3 时代,所有企业都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杨威理:应该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志、事件、时间点。我们在 Web3 上能达成的共识就在于互联网用户能够真正拥有个人数据,这是很不一样的互联网生态。那么随着我们在日常的互联网使用中越来越多感受到自己所拥有权限发生的变化,可能逐渐能够感觉到 Web3 的到来。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在于用户的价值。Web2 的时代,我们可能体会不到这个概念。我们现在使用互联网没有付钱,大多数应用都是免费使用的。很有可能在 Web3 的生态当中,我们使用互联网是要付费的,跟现在的使用习惯有非常大的不同,但这很有可能会是 Web3 生态中的现实。
那么用户怎样获得收入来支付这个费用?在 Web3 当中,很有可能每个人在互联网当中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能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当中创造价值,每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线下的工作中,还会体现在线上。我们如果具备写作技能可以把作品变现,我们擅长音乐可以将音乐作品变现,每个人在互联网当中不仅消费内容,同时具备将我们自己的价值变现的能力。具体到付费渠道,Web3 当中也有数字钱包,数字钱包可以方便管理我们的数字资产、个人身份,现在看起来很麻烦的事情届时都会有很便捷的解决方案。
杨威理:Web3 和元宇宙没有必然的联系。之所以大家经常将它们相提并论,是因为元宇宙和 Web3 在核心技术层面出现了很多交集。但元宇宙更强调于虚拟现实的概念,主要是要让用户之间进行虚拟化的交互。Web3 并不局限于这个方向,它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网络。元宇宙会用到 Web3 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些技术和基础设施,所以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将元宇宙看成是 Web3 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很多巨头都在投注元宇宙领域,那么他们推出的这些元宇宙产品或者概念有多大程度的去中心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他们还是在做非常中心化的产品,同 Web3 就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也很难将互联网的未来定义为元宇宙。这些企业希望在 Web3、元宇宙领域走什么路线,也是要遵从它们自身的调研和决策的。很难说未来它们就一定会向这个方向全力发展。
杨威理:凯云实验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存储和计算方面做研究。我们也看好、认可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和计算领域,相信它们是 Web3 的两大基石。因为我们也看好 Web3 的未来,因此我们对这个领域做了长期调研,最终确定了去中心化存储这个主战场。
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也发现,去中心化存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就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以开源解决方案的形式提高存储和检索的扩展性,再结合去中心化数据库和去中心化计算为整个存储提供计算能力,期望为去中心化网络提供数据处理能力,让数据真正具有使用价值。
我们目前正在重点打造的就是一款具有帐本功能的 Web3 数据库,旨在为 Web3 提供存储和计算解决方案。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因为整个 Web3 生态还是自下而上的分层架构,所以我们应该先是夯实底层,再逐渐向应用层发展。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够提供完善的用户体验接口。
杨威理:首先这个概念非常火,同时因为 Web3 是基于我们现在认可的一些技术逐渐在完善成熟过程当中,因此是会有少数人利用技术、监管的漏洞进行所谓的割韭菜行为。当然我认为这些骗局、问题的出现本身也是对大众的教育。Web3 生态肯定不是一个诈骗游戏,而这些骗局或者问题的出现体现出了 Web3 当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市场的反馈可以帮助 Web3 不断成熟、发展,这种所谓割韭菜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少。
具体来说,从 Web3 的经济模型来看,这个生态系统的游戏规则还不完善,正好被这些非法人士利用这些漏洞进行一些割韭菜行为。就像我们早期在做软件的过程当中,IT 行业也会出现很多致命的缺陷和漏洞。正是通过市场、用户的反馈让我们发现这些漏洞,从而推动软件行业技术领域不断发展,进而弥补这些漏洞来提供更好的产品,我相信 Web3 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
最后,在 Web3 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探索。现在之所以互联网的主流是中心化技术,也是因为技术本身不足以让这些平台成为去中心化的。既然它目前还是中心化的,它就还有我们可以去探索的内容。Web3 的从业人员可以思考如何将它变成去中心化的架构。目前全球,包括国内的行业、高校都有很多组织在积极探索、研究和尝试 Web3 领域的技术,也有很多创新成果出现。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访问 InfoQ 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从大前端“穿越”到终端,开发者应该必备什么技能?| 解读终端的 2022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