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生如何做自己?丨来点财经范儿
前不久,北大女生采访日本性别研究开拓者上野千鹤子的新闻一连在热搜上挂了很多天,这段围绕婚育关系展开的女性主义探讨,无意中引发了新一轮网络热议:女生到底该如何做自己?在“三八”国际妇女节马上就要来临之际,我们也邀请到了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朋友来聊聊这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我们大多数人所熟悉的性别是以生理器官为区分的“性别(sex)”,女性问题专家、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翁文磊提示大家还有另外一种性别的分类“社会性别(gender)”。这种社会性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建构而成的,是人通过社会化过程而习得的,观念、习俗、文化、环境对社会性别的影响都非常大。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女孩子玩什么枪?”“男孩子哪有玩洋娃娃的?”“你看这个女生头发好短,女孩子为什么要剪这么短的头发呢?”“这个男生怎么穿粉色的衣服啊?”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别要求,并不是基因决定的男生女生具有的区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凡一则从神经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的角度告诉大家,在孩子零岁到两岁的时候,他(她)接触到怎样的环境,对他(她)的生物发育潜能来说,会带来非常不一样的结果。如果一个女孩子从出生,伴随她的玩具就不是洋娃娃,而是无人机,那么她表现出来的性别特征一定是与其他女孩子不尽相同的。也只有解除了这些被社会塑造的性别枷锁,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一个人的成长。
被称为机械公主的学霸蔡洋洋,在《最强大脑》第八季中,以海选考试分数满分150分的结果位列选手中第一名,又以东南大学机械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保研至清华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在现场,蔡洋洋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就是因为从小没有被父母干预对机械的兴趣爱好,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在她看来,男生和女生在染色体和遗传角度上,确实是不一样的,他们都会有各自比较擅长的领域,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性别绝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壁垒,男生可以喜欢洋娃娃,女生也可以喜欢工科、机器人。归根结底,个体差异是远远大于性别差异的,这是一个在今天的时代下,每一位家长、老师都需要正视的事实。如果不能接纳和认可这样的事实,就会在很多领域形成性别刻板印象。比如认为女性不适合从事科研、工程、建筑类的工作,而男性则最好不要去做护士、保姆、幼师等职业,这些所谓的不适合既困住了求职的个体,也让这些工作失去了来自另一性别的人才,更是对男女两性的性别歧视。
那么对于今天的女生来说,到底怎样才是一种最幸福的人生状态呢?上野千鹤子在《快乐上等》一书中曾写道:“我很清楚,我追求的不是平等,而是自由。我们需要的不是追求没有差异的思想,而是即使存在差异也可以的思想。即使与别人不同,也不会受到歧视。即使与别人不同,也不会遭受恶劣的对待。所以,比起平等对待每个人,我认为保持不同的自由才是更重要的。”
在节目现场,三位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女性也都表达同样的观点:作为女性,她的人生不止一个选项,有选择就是最大的自由。不论是选择嫁得好,选择养娃,还是选择追求职业道路,每一个选项都应该被尊重,被善待,被接受。在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里,性别的边界会越来越小,我们每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会不断拓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最后,节目组随机采访了几位年轻人,看看他们面对女性怎样才算成功这个话题,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我们更希望,在未来,整个社会都会为女性如何做更好的自己给出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