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影坛最值得吹的输家
最近看了一部很奇特的新片:
入围柏林影展,还拿下今年电影旬报奖年度第一的《惠子,凝视》。
先谈结论:
在拍烂了的体育题材里,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专门撰文分享的佳作。
但到结论前,我们还得先聊聊它的“奇特”——
《惠子,凝视》是一部安静到让人不习惯,刚开始甚至会坐立难安的电影。
因为主人公,是一位追求拳击梦的聋哑人。
但相信我,熬过开头的沉默,你一定会体验到渐入佳境的魅力。
惠子的故事能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新奇的观影体验。
更能让我们注意到,一种平日从未在意过的人生。
小河惠子是一位失聪的残障人士。
平日里她靠在酒店做清洁谋生,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则是拳击。
她的生活和健全人有什么不同呢?
导演用一段“对话”为我们搭起想象空间——
同事问惠子有没有见到客人落下的手表,惠子不理解,示意他摘下口罩说话。
原来,聋哑人需要看口型,才能勉强辨认他人说的话。
《惠子,凝视》的故事恰好发生在疫情期间。
这恰恰是无数无声的惠子们,最孤独的时候。
不同于许多类似作品中主角的是,惠子并非天赋异禀的奇才——
教练对她的身体条件一个字夸不出来,只对她的品性称赞有加。
可这在擂台上又派不上用场。
在拳击世界里,惠子是个连普通都够不上的苗子。
她所以走上这条道路,更不像很多体育题材作品那般热血。
用她自己的话讲,纯粹只是因为爽,能发泄压力。
但教练在采访中透露的信息,却揭开了惠子身上的一段过往——
拳头也是她在世界自保的武器。
她小时候被霸凌
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这是她妈妈告诉我的
她高中时算是问题少女
甚至打过老师
可能是这个原因
她变得很擅长打架
所以开始拳击
电影改编自真人传记《不服输!》,惠子的身世在书中描绘得更加详尽。
她自幼聋哑,但家人直到三岁才察觉她的异样,又没送去特殊学校,只让她戴着助听器在普通学校念书。
这导致惠子从小一直生活在霸凌之中。
连至亲都忽略了他们的无助。
很多人不会意识到,语言对于人有怎样巨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惠子感知这个世界的节奏与他人完全不同步,甚至有很大部分完全无从理解。
连最普通的沟通她都有困难,更别说领会人类社会那些微妙、隐晦的情绪。
聋哑人生来就与这个世界隔了一个“口罩”。
除非有人特别照顾,否则他们几乎无法改变孤独的境况。
而至于惠子,一直到高中学会了手语,她才真正拥有了和世界沟通的工具。
这时她感受到的是什么?
自由。
她第一次能够主动接受身边的讯息,尽管依旧有限,但已经是莫大的改变。
也正是在这时,惠子才学会了叛逆、独立。
以及学会靠出拳发泄郁闷。
《惠子,凝视》的励志不适用于常人。
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前半生一直与世隔绝的人,如何学会了和世界互动。
对我们而言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对于惠子,却几近于奇迹。
别人训练会有详尽的解说和指导,她只能靠双眼去理解、记忆。
更要命的是,她听不见裁判的命令和读秒,也听不到观众的呐喊。
对手有教练在台下全程指挥比赛,她也只能凭自己战斗。
哪怕在胜利时,她也不是第一个享受喜悦的人。
惠子的教练说,在打拳击时,人脑子里什么都不会想。
那是一个“无”的状态。
若一定要说惠子有什么优势,那大概就是她和“无”相处的经验远超普通人。
那是一种我们只能想象,而无法真正体会的孤寂。
她的同伴与对手其实都是同一个人。
那就是镜中的自己。
因此,你大概就能理解《惠子,凝视》的沉默寡言。
它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让我们共情聋哑人的处境。
我们连一个多小时的静默都难以忍受,那么一辈子活在无声中的他们呢?
这部电影最让我欣慰之处,正在于此。
它讲的不是极少数人的传奇,而是一整个群体的命运。
其中有两个片段我印象极深。
一是惠子在路上不小心撞到路人,被对方大声叫骂呵斥。
而当他恶狠狠地命令惠子捡起自己掉落的东西,惠子却完全没理解。
她只礼貌地点了下头,继续走路。
好在,对方只是继续叫骂了几句,没有再责难。
可我看到这里不免倒吸一口气——
与他人交流受限的聋哑人,生活中会遭遇多少这样的危险瞬间?
惠子可完全没觉察到对方的恶意。
还有一次,夜里独自在外的惠子遇到巡警。
警察看见她满脸的伤痕和奇怪的行为,不断盘问她的来历。
惠子急得抓耳挠腮,却无法为自己辩驳。
这是一个相当现实性的问题。
惠子面对世界的误解与恶意时,至少有拳头可以对抗,但也会无助迷茫。
而更多的“惠子”,其实只能徘徊在危险边缘,乃至沦为牺牲品。
惠子直到高中才学会靠手语替自己说话。
而许多更穷困的聋哑人,其实终生都没有机会系统学习这门语言。
一个冷知识是,手语不单在世界各地有区别,它甚至还有“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由于使用情况过于混乱,它的表达效果在现实中相当有限。
这也导致,聋哑人在社会中更易受到伤害。
专职为聋哑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手语律师唐帅曾接手过一桩案子。
有一天夜里,他的微信突然被上万人添加好友,随后他还被拉入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微信群。
这些突然涌来的求助者都是聋哑人。
来源 | Bilibili @新青年
原来,他们是一起巨大诈骗案的受害者。
数万名聋哑人被卷入案件当中,无从申辩,有的甚至被骗到倾家荡产。
来源 | Bilibili @新青年
因为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又与外界信息存在隔阂,聋哑人一直是高危的受害群体。
这种境况部分源自他们自身的弱势。
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所代表的“外界”其实负有更大责任。
多数人惯于忽视他们的困难,而一些恶人甚至利用他们的困难牟利。
例如,许多涉案的聋哑人士找不到合格的翻译,陈词常常会被错译、漏译甚至被构陷。
一位被指控偷手机的被告在为自己辩解时,其手语竟被翻译成认罪,意思完全相反。
来源 | Bilibili @新青年
现实里的惠子们试图和世界沟通的过程,远比电影呈现的还要艰难。
我想到此前网上的一条热帖。
一位网友晒出自己和一位聋哑人外卖员的聊天记录,原因是觉得对方语气不够友好,即便能理解残障人士的不易,她仍觉得生气。
是的,从我们日常的视角看,外卖员的表达方式确实显得十分不客气。
诸如“请回答”“给我钱”“快点”这样的措辞,在服务行业很少会见到。
可如果了解了聋哑人的处境,你会知道,他们并非有意不礼貌。
聋哑人和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完全不同。
手语只有几千个左右的词汇量,一般情况还难以识全。
哪怕上过特殊学校,他们也只能学会拼凑基本的句子,而无法顾及语气和修饰。
提起这件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几条短信,我们都会对少数群体产生误解。
那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们又会遭受多少委屈?
前文提到的手语律师唐帅,是少数关注到这一问题的健全人。
唐帅开始学习手语,起先是因为父母。
他生活在一个无声的家庭中,父母为了让他彻底走出弱势群体,选择将他交给外婆抚养,与他保持距离。
来源 | Bilibili @新青年
可一次父亲住院,他亲眼目睹了至亲有苦说不出的无助。
从那一刻起,他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来源 | Bilibili @新青年
起先,唐帅先是在父母就职的福利厂与工人们沟通学习。
而在后来在公检法机构担任手语翻译的过程中,他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聋哑人。
他身处最需面对人间疾苦的职场。
仿佛冥冥之中已经注定,来自无声家庭的唐帅,渐渐走向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担任了七年的刑事案件翻译后,他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了中国第一位专职的手语律师。
在整个司法案件过程中
一个正确的表达有多么的重要
它关乎了一个案件
最终能不能达到一个
真正的公平公正
来源 |《心声2021》
作为拓荒者,他面临的困难之艰巨,我们难以估量。
首先,涉及残障人士的案件,律师参与调查、取证、辩护等各个环节的复杂程度,都有指数性的飙升。
因为哪怕一个细节没表达清楚,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因此,参与聋哑人案件难度就已经比普通案件高了不止一点。
来源 | Bilibili @新青年
其次,即前文所提的手语的局限性问题。
如今全国90%以上的聋哑人操的都是不成体系的所谓“方言手语”。
而词不达意,在司法实践中将给他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危险。
唐帅为此专门在各大热门景点同外地聋哑旅客学习不同版本的手语,甚至自费旅居各地,深入少数人群。
最重要的是,他在职业生涯里为各地超过十万的聋哑人提供了手语法律帮助。
其中有许多还是无偿、甚至倒贴提供的服务。
这让他比绝大多数残障人士还要精通这门语言。
来源 |《心声2021》
最了不起的是,唐帅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近些年,他广泛举办聋哑人普法讲座,将许多手语难以表达的晦涩法律用语翻译成能够理解的语言。
令许多游离在社会边缘的人,真正能够享受“公正”二字。
来源 |《心声2021》
如今,唐帅的团队还招纳了数十位愿意学习手语的法律工作者。
并培养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位通过司法考试的聋哑人律师。
来源 |《心声2021》
当然,个体的力量有限。
唐帅依旧觉得聋哑人的现状如同脱了节的火车厢。
他们还未赶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停留在文明的阴暗面。
来源 |《心声2021》
恰如《惠子,凝视》的结尾所隐喻的。
站上擂台的惠子对教练说出了她唯一会说的一个字:“是”。
她努力理解指令,认真迎接鏖战。
但在自己与自己的斗争中,她还是被这种孤独感击溃了。
裁判严厉指责她要听指挥,可她怎么听得到?
多少年压抑的委屈和痛苦涌上心头,让她失去了理智。
然后,倒在了欢呼声组成的寂静里。
惠子接受的——是这个世界给予的痛击。
这片土地上有数千万人在经历着这种寂寞。
他们不曾述说,也无人代为转达,却不意味着这种困境不存在。
而作为幸运的大多数,我们能做的,就是打开我们的耳朵——
他们越说不出口,我们越要努力去聆听。
听见他们的不易,理解他们的孤独。
成为唐帅们的一份子, 更成为惠子们的后盾。
单方面看见的真相,往往不是完整的真相。
只有当所有人都能发出声量,从每一个角度去自由诉说时,世界才会完整。
他们的声音,该被听到了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