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校长、高管崛起!能赚能闯的她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这几年,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女性力量的崛起。
在美国,8所藤校中,已经有6所学校的校长由女性担任,包括哈佛、哥大、达特茅斯、宾大、布朗、康奈尔的校长。
在中国本土,女性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大约有6.4%的首席执行官(CEO)是女性,而即使是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也仅有5.2%。另外,中国还有超过 26% 的首席财务官职位由女性担任(全球平均水平仅有 15.8%)。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想聊聊为什么华裔女性这么优秀?她们到底有哪些成功秘诀?
华裔女性收入甚至超过白人男性
在美国,白人男性被认为是处于职场鄙视链顶端的存在,占尽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
然而美国劳工部最近两年发布的统计数据都发现——美国的白人男性,收入不仅比不上亚裔男性。甚至从2021年开始,已经出现了“低于亚裔女性”的势头!
2021年,亚裔女性的周收入中位数超越白人男性将近10%。而其中收入最高的亚裔女性群体分别是:
值得一提的是,别看印度男性的收入高居各族裔男性之首,可华人女性的收入却是真真儿地超越了印度女性。
今年形势发生了一点点变化——白人男性的收入开始追平了亚裔女性。不过差距也不大,如今白人男性一个星期平均只比亚裔女性多赚10块钱……(but还是没有华裔女性赚钱多)
这10块钱是怎么多出来的呢?专家认为,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女性不得不更多地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那么放在职场上的精力就自然减少了一些……才会造成了这样的差距。
这样看来,但凡世界恢复正常,只要没有过多家庭的羁绊,亚裔女性的赚钱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华裔女性为何如此优秀?
亚裔为何如此成功?这个问题,美国社会足足探讨了几十年。如今,这个问题长出了新的分支——亚裔女性为何如此成功?
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原因不容忽视——
比如说,皮尤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和其他人相比,亚裔美国人更相信:只要付出努力,那么大部分想要获得成就的人都能成功。这种想法,和教育学中“拥有坚毅精神和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的理论简直不谋而合。
下面给大家看几张表格——
这张图显示的是美国各族裔的生育率。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么多年来,咱们华裔的生育率和日本人、韩国人差不多,在美国是轮流“垫底”的。
即便是在可以“随便生”的国家里,华裔家庭平均也是很自觉地只生育1.5个孩子,从来都达不到平均俩娃的水准。
再来看生育年龄。
在美国,大部分黑人女性会在20到24岁的年龄段生育孩子;
西班牙裔在25岁左右;大部分白人女性在25到29岁生孩子;
而华裔女性却大多要等30到34岁的年龄段,才慢悠悠地赶个“末班车”。
因为生娃时间晚,华裔女性“非婚生娃”的比例也是全美最低的——
2018年,美国白人的非婚生子比例是28.2%;
西裔是51.8%;
非洲裔是69.4%;
而华裔所在的亚裔群体,这个数字只有11.7%。
另外,华裔拥有“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传统文化。在美国的华人,一般都有双方父母来轮流帮助照顾孙辈。
这样的生活模式虽然和印度裔“兄弟姐妹父母”都能生活在一起相比,所获得“助力”少了许多,但又比白人的“小家庭独居模式”多获得了很多帮助。
许多白人家庭都不得不留一位全职妈妈打理后院儿,而华裔家庭却大部分能在双方老人的帮助下,夫妻俩一起出门工作。
除了少生和晚生娃,华裔女性还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呢?
首先,华裔群体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努力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值得尊重的职业道德。
纽约华裔美国人联盟主席Chin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大多数亚裔美国人都不是在美国出生的,他们保留着典型的移民价值观——把努力工作当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于华裔移民的子女们来说,等于是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新任Meta首席财务官的Susan Li就告诉《财富》杂志:“我的父母在年轻的时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 20 多岁时就搬到了一个拥有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全新国家……我父亲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两个人还要一边在餐馆打工,帮别人打扫房子来赚钱……”
和其他种族相比,华裔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资比例是最高的。
LendEDU 2017年的一份报告对1400多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即便是在美国,也有70%的亚裔父母会为子女的高等教育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其中四分之一的家长支付一半或全部大学学费。而其他族裔里,仅有50%的父母会帮助孩子支付部分大学学费。
Susan的父母也像大多数华裔一样,哪怕家庭并不富裕,在教育投资上也是毫不吝啬。
Susan说:“我知道我们当时过得并不好,有段时间要与另外两个家庭一起,合租一套三居室的公寓……但父母总是让我觉得我拥有我需要的一切,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即便是合租,Susan的父母哪怕省吃俭用,也要把女儿送去当地最优秀的公立学区学习。Susan说:“现在回头看我父母所做的一切,感觉比我做过的事情更难。”
《纽约时报》上刊登过一篇名为《亚裔美国人家庭为教育付出了多少》的文章。在文中,作者肖晶晶(音)这样写道——
我的父母在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买了一座丧失赎回权的农舍。之后的10年里,我们每周都要从我们住的肯塔基州出发,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到这座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农场。
父母花了很长时间翻修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到处是白蚁的农舍,而我则在田野里玩耍,或者在车里读书。他们买下这栋房子的时候我还在上中学,年纪还小,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周末到荒郊野外去辛苦劳动。
去年夏天,我开始申请研究生院,发现哈佛和斯坦福的MBA课程,每年费用在10万美元以上。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那栋房子的用途。
“不用担心钱,”父亲用中文说。“我们为你准备了一栋房子。”父母卖掉了他们的房子,搬到农场,这样就能资助我的研究生教育了。
不仅如此,事实证明——大部分华裔父母在子女教育中,对男孩女孩是一视同仁的。
研究人员认为,在传统文化中,一般来说,家庭对男孩的期待和对教育的投入会比女孩更多。然而在中国,因为长期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华裔家庭对女孩的教育投入,和对男孩是基本相同的。
在情感上,华裔女孩甚至会得到更多父母(特别是父亲的)偏爱。
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包宝宝》,灵感就来自于亲切的中国式父母。
该片导演,华裔加拿大女导演石之予的爸爸就回忆说:
“短片中的每个情节都充满了刻骨铭心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记得她读大学时,学校离家远,大一、大二她都会回家过周末,大三、大四功课忙,周末回不了家,每周未我们都去看她,给她买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她特别喜欢吃她妈妈做的葱油煎饼,为了让她吃到热的饼,算好时间(四十五分钟高速公路路程),饼做好,包几层保暖,出发前电话通知她什么时间到。
一刻都不耽误地开车送到她宿舍。”
我也认识一位藤校女孩,她后来一毕业就进入了著名科技公司,拿到了十几万美金的offer。女孩告诉我,她家有姐弟两个人,为了让两个孩子都能进入最顶尖的私立学校读书(学费一年5万美金左右),爸爸每天辛苦工作,妈妈也找了两份兼职。
“我的零用钱都比弟弟多,”女孩说,“因为我爸说男孩吃穿差点都不要紧。女孩不能太吃亏。”
不光是在物质上不会亏待女孩,华裔家庭对女孩同样拥有极高的期待。
Susan Li回忆说:
“我上高中的时候,奥尔布赖特成为了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这让我大吃一惊。”
“而我的爸爸当时就告诉我:那个人也可能是你,总有一天你也能做到这一点。”
“知道父亲相信我有一天会像奥尔布赖特一样重要,这让我感觉自己非常强大,非常重要。我很幸运拥有这样的父母。”
本期福利
最新国际学校教育资讯、牛娃分享、大咖讲座、独家探校&超多K12干货大礼包分享!尽在 “爸爸真棒”国际教育群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