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看东西看不清,可能不是因为近视,而是因为它!
本文作者:赵文琛,卓正眼科医生
有没有人发现,自己明明没有近视,却总感觉看不清这灯红酒绿的世界呢?
没错,有一种类型的屈光不正可能被你忽略了,那就是——散光。
在临床上,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散光,统计显示,中国40%左右的儿童和成年人都有至少75度散光。
散光的成因,
与近视不太一样
散光带来的模糊感受,和近视远视还不太一样,通常来说,散光对视力的影响会更大些。
我们常常说近视或远视是由于成像的焦点没有准确落在视网膜上造成的模糊,但它们至少都形成了一个焦点,而这一前提是,眼球这台照相机的镜头,各个方向的弧度都很均匀,比如一个篮球的球面。
但假如眼球的镜头形状不均匀,比如像橄榄球的球面,那么通过眼球的光线就无法汇聚成同一个点,这种模糊就是散光。
眼球的主要镜头是角膜,大部分的散光是由于角膜形态导致的,小部分和晶状体有关。
通常来说,新生儿会有比较高的散光度数,随后散光开始下降,到4岁散光就比较稳定了,一直到40岁中老年以后,散光可能又会由于年龄带来的眼部改变而变化。
虽然到现在为止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散光的成因仍没有得出一个很确切的结论,有研究认为遗传的影响大约占一半。
也有研究认为眼皮的形态会影响散光,比如一种特殊的类型——上睑下垂,即天生眼皮下垂,会压迫角膜造成散光,尽早手术可能会恢复一部分。
单侧上睑下垂,压迫角膜
但有些散光度数变化非常大,尤其是年轻人散光一直不断大幅度增长的,就要小心一种角膜后天病变,叫做圆锥角膜。
孩子发现散光,
需不需要治疗呢?
由于散光度数在很小的时候就确定,并且在儿童或青年时期都不怎么发生改变了,因此我们可以说散光是天生的。
很多家长会问,既然戴不戴眼镜都无法改变散光度数了,那还需不需要给孩子戴眼镜呢?
省流版
学龄前孩子有弱视或高弱视风险要戴;
多少度要戴镜没有硬性标准,每个人对散光的敏感度都不一样;
如果有眯眼、歪头、视疲劳等症状要戴。
很多时候,孩子的散光要不要治疗,取决于散光的程度有没有影响他的视觉发育,而多少度的散光一定需要戴镜,其实并没有板上钉钉的一个答案,需要个性化分析。因为每个人对模糊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就像每个人的痛阈不一样。
假如把眼睛比喻成一部精密照相机,而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眼拍出的照片就是模糊的,模糊的照片再发送到大脑,最终我们看到的照片是什么样的,其实取决于大脑对模糊的耐受能力,也就是修复照片bug的能力。
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阶段,如果无法接收到一张清晰的图片,大脑就无法发育到能看清事物的水平,这时候需要戴上眼镜帮助清晰的图像传送到大脑,来刺激视觉发育。而过了大脑发育的可塑期,弱视形成,可就再怎么戴眼镜都看不清了。
研究显示,50度以内的散光基本不影响看东西,100度以上的散光就有可能影响视力和视功能发育。但除了和度数有关,散光对视力的影响还和散光方向有关,一般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散光对视力的影响没有斜向的那么大。
无散光以及不同方向散光的视觉效果
根据《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对于学龄和学龄前儿童,大于150度的水平、垂直方向散光,以及大于100度的斜向散光,通常需要配戴眼镜矫正,来预防弱视,或促进视觉功能发育。但要强调的是,个体情况还是需要个体化分析。
有些孩子的视力可能还行,但即使没有明显感觉“看不清”,散光眼可能也会看得“不轻松”。像眼部胀痛、头疼什么的,看小字还容易串行,比如看琴谱或者做阅读题就会比别的孩子慢,晚上暗处看东西可能更加困难,如果有这些症状,也是建议矫正的。
散光有哪些矫正方法?
● 戴框架眼镜当然是最简单的矫正方式;
● 软性隐形眼镜也有带散光的,可以覆盖挺大一部分的散光度数,但还是需要让医生评估一下合不合适,不能买来就戴;
● 有一类硬的隐形眼镜(RGP)也可以矫正散光,尤其适合角膜散光不规则或度数很高,戴不了普通框架或软性隐形眼镜的人,并且透氧性比普通软性隐形眼镜好很多,同样也需要有资质的专业人士验配;
● 成年后可以考虑屈光手术矫正,手术矫正散光的范围一般到600度,但具体还需要详细检查评估是不是能做。
大多数散光孩子并不会像近视那样和家长说看不清了,因为他们从小就不知道真正看得清啥样啊,所以通常都是突然检查出来,让家长措手不及。
其实并不需要“谈散光色变”,我们人类没有哪个结构长得非常完美,眼球也一样。而我们的视觉需求,又要求我们有完美的视力,既然如此,就对自己的眼睛好一点吧,如果它累了,模糊了,说明它只不过是需要帮助,眼镜嘛,该戴还是得戴的,反正混在近视眼镜里,也都是一样的。
本文作者 赵文琛 卓正眼科医生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硕士
审稿专家 罗荃 卓正眼科医生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硕士
戳此看诊/问诊
参考文献
内容团队
医学编辑/达达 监制/耶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