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鸡娃天花板,相信很多小伙伴第一反应就是拥有极强战斗力的北京家长,尤其是海淀妈妈恨不得从街南到街北都报够各种强化补习班,生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过最近海淀妈妈鸡娃鸡着鸡着开始鸡狗了???不愧是海淀超级赛亚人👍
海淀人的卷已经不是新闻了,但跨物种的卷,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今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大部分家长鸡娃还没鸡明白呢,人家海淀妈妈都开始鸡狗了...
这让我想起很古早的一个问题:小孩4岁词汇量1500够不够?
回答是“在美国够,但在海淀不够”。
顺着鸡狗人鸡娃的思路,不难判断这只狗的主人,在接下来的人生里会经历什么事情。
出生海淀,读书海淀,大学海淀,或许会出国读研,开开眼界给自己镀层金,预算有限。
只会做题,可能没什么生活,审美趣味被同学中的富二代甩得老远。
其他男孩眼里十分寻常的switch和AJ一直躺在他的购物车里。
没怎么追过国产偶像剧,听橘子海deca joins和落日飞车提升趣味,但还是在同学中被当做只会读书的学霸。
虽然很卷,但基本卷不赢,破釜沉舟的阿三和真正的小镇做题家们根本不给机会。
后来可能会成为藤校实习家,虽然考入藤校,拿到一些厉害实习,但大家心知肚明,你只是个会读书的人而已,说白了就是升级版小镇做题家。
脱掉Zara西装,咬咬牙购置Dior成衣。
但大家还是嘲笑你追求高效,高产投比的务实,也嘲笑你是感情中木讷善良的“老实人”。
你很好,是很有用的工具人,考前抱大腿找你,面试前要面经和辅导也找你。但你也很无趣,是没有任何审美价值的备胎。喝酒的局叫上你也只是为了有人能当司机。因为人们很难让自己看起来不是在酸,至少微博网友会这样提醒你。而真正的做题家早就练就了炉火纯青的模仿能力和辨别出题者真正的意图的能力。润得最多最快的,也都是像你这样的做题家出身的湾区大厂程序员。你的年包让你可以轻松坐拥硅谷娇妻,但同时你也获得了新的称号,凤凰男。当你的大城市丈母娘正在抱怨你是小地方出来的没见识,自己女儿下嫁了。此时你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一个寻常午后,那个时候,他们管你叫海淀鸡娃。很多时候人们反驳鸡娃的时候会说,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起了很大的反面作用,其实不是这样的,久而久之,娃本身也会在潜意识里将卷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不是因为你很会做题,或者被鸡,就拥有了苦难的豁免权,可以去肆意嘲讽他人的成长经历。更何况,苦难不会放过谁,生活对你虽远必诛。事实上,鸡娃这个标签荒谬之处在于,中国的鸡娃和鸡娃家长都太多了。在十几年前的中国,除了那几个城市,其他城市都多多少少在哪些方面有些小镇感。鸡娃就更不必说,是一种在中国长大的人的集体记忆。这个标签之下,可能是你的父辈母辈你的导师,可能是你的藤校研究生校友,可能是每周和你一起双排的网友,可能是你昨晚在酒吧遇到的crush,也可能是你上一秒在Tinder上滑过的肌肉男。这其中产生的无数变体,又怎么能被鸡娃这短短2字简单概括。也许这个身份承载了一些如果能重开我们不太想抽到的特质。但这些东西就像是每个人身上都需要和自己和解的那部分一样,认为自己不够好看的人与自己的容貌和解,有名校情节的人和自己的学历和解,有白月光的人和幻想和解,有原生家庭缺陷的人和岁月和解,等等。和解的途径有很多,去加强改善、无限接近你心中的圆满;去转移注意力、寻找其他的可能性。当然,鄙视链不会因为我们说“鄙视链是不对的”而消失,但是,你不会那么在意它的存在了。从前,人们炫富是晒自己的游艇飞机大house或者等值手表;现在,小红书上流行发“我家三代公务员”和“厅局风穿搭”。也许是人们意识到了,所谓现世安稳的中产生活,不过是一场骗局。本文系原创发布,作者:Sue,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