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们别再审判唐山受害者了
#唐山一烧烤店内多名男子殴打女生#的事件,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这件事让整个中文互联网,从昨天下午开始就被愤怒和恐惧所笼罩。
晚上回家,饭间我向平时不太上网的母亲转述了事件经过。
正在盛饭的我妈忽然停了下来,她问:“这难道不是严打以前才会有的事吗?”。
此案件在惊骇之余,更让我们十分诧异。
恶意骚扰女性、多人暴力围殴与长达5分钟不择手段的连续人身伤害,如此多的恶劣行径竟然集中出现在一桩2022年的新闻里。
监控镜头里施暴者毫无顾忌,拽头发拖行、踹脸、砸酒瓶、轮番锤击头部,将一个女子的后脑甩向水泥台阶,残忍和疯狂程度犹如职业谋杀。
我们难以理解,难以理解这样的事情会公然发生在21世纪。
恍惚间我还以为早已灰飞烟灭的唐山“菜刀队”从坟里爬出来了。
而比砸向受害者的拳头更为恶劣的,是砸向受害者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
在案件细节尚未明朗之前,第一波针对受害者的谣言就已经开始流传。
有罪推定、荡妇羞辱、势力恐吓,完整虚构了一个不够完美的受害者。
本地群聊里面,有人已经给这桩惨案编织进了桃色故事情节,如同开了上帝视角般绘声绘色。
更过分的人,已经开始直接审判受害者了。
那个因反抗骚扰被暴打五分钟的女性同胞,被她定义为“也不是什么好人”、“素质有待提高”。
更有人要求被害女生要“学会体谅”男生,试图将此事拉入互联网男权与女权无休无止的斗争漩涡。
最令人气愤的,是受害女生都被打成这样了,一些人居然开始义正言辞的模糊性骚扰的边界。
这里面更是夹杂着一些知名媒体的春秋笔法,“骚扰”成了“交谈”,“群殴”成了“对抗”,不看话题摘要还以为这是UFC的现场报道。
在施暴者对受害者的非人行径毫无争议的前提下,有人又开始把舆论焦点引导至围观的合理性。
这不是第一次女性为受害者的暴力案件,但似乎每一次女性成为受害者,网络上必然会出现类似上述这些讨论怪象。
我们中总是有人放着明晃晃的痛苦和罪恶不管,而热衷于理论武器的精巧打磨和对受害人群的道德审查。
如果我们总是对不算复杂的事情聚焦失真,那一定是我们的某些认知出了问题。
·《让子弹飞》
从昨晚到现在,有关唐山事件的讨论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热搜,沸腾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难以入睡的普通人。
这件事对公众的影响之大已经不能定义为一场简单的暴力事件,这也更不仅仅是一次男女性别矛盾顿的公然对立。
唐山事件的骇人之处在于它过于荒唐又过于日常,荒唐的是出门吃个烧烤就遭此横祸,日常的是她们只是在过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在过的生活。
这实则是一场以社会信任为代价的文明悲剧。
而它戳破的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一种认知自负。
在事件发酵之后,很多社交媒体上就在热烈讨论要如何杜绝这样的惨剧。
有人说建议推广普及女子防身术。
有人则说建议开放购买防狼喷雾等防身用具。
还有人说,最有效的杜绝方式就是女性不要去大排档喝酒,减少晚上出门。
如果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是这样的反思,那不如不反思。
每次一旦有女性在社会新闻中被伤害,我们就要重提一遍女性的武力值和宵禁区吗?
就像有人觉得此类事件的终极解决方案无非就是保护女人。
他们说保护女人应该是男人的天性啊——“男人应该保护女人”,但这句话在这个事件中,是个省略句。
男人应该保护女人什么?
在这个事件上,应该保护女人不被另外一帮看着凶神恶煞的男人侵害吗?
当我们接受了强者用武力保护弱者的设定,本质就默认了市井法则的野蛮和不义。
·《征服》
现在是2022年,请我们换一种思路。
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在社会中重建一种超越男和女、强与弱、发达与不发达的安全自信。
这种自信,是在公共场合被索要微信号时,可以拒绝得十分轻松自在。
这种自信,是暴力侵害发生时,能依靠的不只是包里的喷雾和桌上的酒瓶。
如果我们仍寄托于某种救世主情节,那我们必将有愧于我们的文明。
如果我们依然傲慢,依然漠视不安与不幸,依然在矛盾议题的泥潭里执迷不醒。
文明的苦果,早晚会被命运塞到你我的手里。
发稿前,据官方最新消息,两名受伤女子已无生命危险,9名犯罪嫌疑人中有5个已落网下线。
事情至此,我不想对这个案件的后续走势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推演,只盼公众盛怒之下正义可以降临在每个人头上。
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关注,有效发声。
因为这件的事每一寸进展,都与你我有关。
不进,则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