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专家们别再逼年轻人生孩子了
大家都知道今年有点难,青年失业率一度飙升至18.2%,很多年轻人都感到工作不好找。
就在前两天,有一位专家跳出来建议:“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结婚生子。”
此话一出,年轻人麻了,他们万万没想到,大家讨论怎么糊口的时候,专家的建议竟然是再添两张口。
·满屏的问号
有网友觉得提出建议的专家可能是脑子坏了,建议专家去挂个专家号。
还有部分网友因为情绪过激,一气之下创造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话题。
·不提倡不提倡
就在这条专家建议刷屏的前两周,另一位专家还曾公开建议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不给保障性住房”“退休少拿养老金”,一个好好提倡生育的事被他建议得好像是赛博酷刑。
在群情激愤中,一条卡夫卡式的评论让我记忆犹新。
面对专家愈发离谱的催生建议,年轻人现在不只有愤怒,
还有一肚子委屈。
有人觉得“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已经荒诞到顶了,但这在某些专家对生育问题的狂热建议里,还真不算是重量级。
如果把近些年专家催年轻人生孩子的建议整理起来,甚至可以出一本书,那将会是比《等待戈多》更为荒诞的作品,就叫《等待孩多》。
2022年初,担任过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的任泽平建议“央行多印2万亿”用来鼓励生育。
他的言下之意是,用央行多印的2万亿和10年的时间,置换全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
任泽平还强调:“我们研究认为,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然而,这个建议在多数具备经济常识的人眼中是有些可笑的,甚至像刘慈欣的小说《时间移民》一样多少沾点科幻属性。
毕竟,2008年,我们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内忧外困之下,为全面救市也才谨慎发行了4万亿。
·当年一些专家对4万亿救市的建议
而不懂经济的人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干旱时期大水漫灌,水一定优先流进地主家的水渠。
还不止一个专家把提高生育率和印钱扯在了一起,只是数字从2万亿飙升到了10万亿。
我们开头提到的梁建章(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就曾建议过#生一个孩子给100万#,把生儿育女干成了计件工资和大富翁游戏。
·图源@中新经纬
如果全社会要新生1000万个孩子的话,那就是10万亿,占全国10%的GDP。
·图源@巨浪视线
梁建章就好比专家建议领域的疯狂伊文,提过很多惊爆全网的催生建议,纯纯的艺术就是爆炸。
梁建章曾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降到18岁”,还建议“返还二孩、三孩家庭的房贷利息”,或者实施“孩子越多、打折越狠”的房价政策,生孩子成了年龄抵扣券和购房优惠券。
而另一位专家则直接建议“年轻人别晚婚晚育”,曾经被视为人口结构优化表现的四个字现在成了专家眼里的绊脚石。
不过这位专家建议里“缩短生育周期”的措辞还是让我感觉怪怪的,不免让人联想起大学时辅修的《家畜养殖与护理》。
更有专家把催生建议提到了象牙塔里,建议“鼓励在校硕士和博士生结婚生育”,乍一看,这条建议在年龄和伦理上都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很多硕士和博士生却似乎对专家的这条建议不太领情。
医疗领域的专家也纷纷发力,有专家精确给出了“女性最好生2.4个孩子”的建议,说多生对身体有好处,相当于领了福利。
当专家们在年轻人身上已经实在提不出什么建议后,他们又把目光对准了1975—1985年出生的人群。
还是任泽平,他说生育还是要“抓住80后”。
面对专家们就劝年轻人生孩子这件事绞尽脑汁又黔驴技穷的建议,年轻人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还有一些年轻人反问专家,在想方设法建议我们生孩子之前,专家能不能自己先做做贡献?
上文中提到的专家梁建章就经历了这样的场景,一位女主持人问:“梁总你为什么不多生几个?”
而在当时,他心里想的是:“关你屁事?”嘴上回的是:“这是一个个人的问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