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MBTI来定义年轻人了
MBTI火了。
截至4月,在国内社交平台上,MBTI相关话题的阅读次数超过了20亿次,讨论数超过了90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打开各类社交软件,多数95后的个人介绍里都写着4个字母。一开始有人以为这是类似YYDS一样的拼音缩写,也有人以为是某大学的英文缩写。但没想到的是,这些字母代表着一种人格,来自于一种人格理论模型。
字母组成的社交新标签
MBTI的全称是Myers–Briggs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作为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MBTI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不同的人格类型表现。
它尝试从四个维度将人格类型进行分配,即内向(Introversion)或外向(Extroversion)、实感(Sensing)或直觉(Intuition)、思考(Thinking)或情感(Feeling)、判断(Judging)或感知(Perceiving),并将各类别的首字母组合得出测试的结果、如“INFP”、“ESFJ”……四个维度的不同偏好排列组合,便形成16种人格类型。
MBTI面世以来,以“科学测试”+“标准体系”+“职业建议”的模式,被赋予了较强的可信度,成为了欧美大型企业的入职考核内容,从而被推广至全球职场广泛应用。
一个上世纪末从外企传入的职业性格测试,成为了社交新宠。就像古代人讲究“八字配婚”、十年前人们热衷的“星座速配”一样,现在人们执迷于MBTI社交。也由此产生了很多网络热梗和表情包。
如,在社牛和社恐之间来回摇摆的ENFP。
再如,拖延能力卓越的ISPF。
甚至是,让两个迥异的人格进行戏剧化的“battle”。
怎么说呢……
虽然很多人分不清这些英文字母的学术意义,但却获得了表情包的沙雕快乐。也正是这些形象化具象化的表达让大家更易理解和产生共鸣,让本身难记忆也难懂的字母变得更有趣味性,话题性,以及传播性,就连做MBTI测试,都能很有梗。↓↓↓
可是扎心一问,4个字母,16种人格,MBTI真的可以定义我们吗?
被贴标签,我真的栓Q了
和星座一样,MBTI在社交场景的爆火,是因为其拿捏了大家渴望了解探求自身的心理需求。本质上讲,它们都是将多个个体特质通过概率学算法总结成集体特质的“标签化”过程。
对比星座、算命、塔罗、MBTI等性格分析的相关理论不难发现,人们很容易主观相信一个抽象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在阅读这些分析时,人们会不可避免地会加入一部分理想人格,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促使人们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寻找价值,即使这些分析的内容很空洞。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
而这种效应,也让测试者对自己的日常表现找到了心理上的认同,形成个人标签,再由测试者之间的相同和匹配,上升到群体认同,形成集体性的人格标签。
这些集体性标签,通过不同梗图娱乐化传播以及各种话题内容的延展,变得更形象化,更具传播力,成为了一种沟通交流中使用的社交货币般的存在,从而得到进一步地爆火。
然而事分黑白,人们认同一些标签,就会不认同另一些,甚至按照认同程度催生出“鄙视链”,就连相同的人格也被主观分成低阶、中阶和高阶。
以MBTI为例,一位“ISFJ”的匿名网友就委屈哭诉,“ISFJ”被很多人评价为“最俗套、最常见的性格”,被扣上“无趣呆板老好人”的帽子。随后他话锋一转,称一些批评“ISFJ”的“NT型”们总流露出让人不适的优越感。
在网传的MBTI性格金字塔中,善于思考的“INTJ”性格处于顶端,并被冠以“军师”之誉,而在金字塔庞大的底层,则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保护者”的“ISFJ”性格,比如“照料者”。这与我们熟悉的“内向=没出息”“外向=探索”偏见何其相似。
仔细回想,这种“鄙视链”在早先也层出不穷。“属羊的命不好”“双鱼男让人很下头”“女司机车技就是不好”……这些都是“鄙视链”带来的偏见。
“鄙视链”背后的筛选标签,除了性格之外,还包括其他基础信息。年纪、性别、体型,甚至是职业……也正是这些筛选标签,让“被误解”成为了表达者的宿命。
有多少人因为“星座不合”而扼杀了一段姻缘,就有多少人因为“MBTI不匹配”损失了一个朋友。这种“标签化”的过程,虽然容易使人在社交中对表达者形成初步印象,但也更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使他们只关注到对方标签下的负面信息,而忘掉了那些原本就在他们身上存在的美好。
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不希望被标签裹挟,希望通过更加立体的了解,发现身边的美好。
人之初,皆美好
性格没有高下之分,更不是4个字母可以定义。三维空间的碳基生物,需要被立体地认知,才能发现那些本来的美好。这也应了最近的热梗:做不被定义的人。
年轻人乐于享受,有时被误解为“物质”,这是他们洞悉美好,获取灵感的一种方式。
年轻人不走寻常路,有时被误解为“叛逆”,他们会努力绽放,活出自己的精彩。
年轻人事不畏难,有时被误解为“无知”,他们会“逆风翻盘”,不断突破自我。
……
这些想象之中和意料之外的每个特质,组成了现在的每一个人,这也正是泰康在线五四青年节主题视频《原来美好》中想要表达的。在人生路上,每一种特质,都是美好。泰康在线希望,这份美好由他们和每个年轻人,共同守护。
在《原来美好》视频中,泰康在线呈现了当代年轻人不喜欢被标签的真实写照。区别于其他代际群体的成长环境,Z世代生长于“长寿时代”。代际群体更加多元,社会结构更加复杂。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多元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让年轻人面临着多层“前浪”的误读和被理解。年轻人一面释放自我,一面负重前行。
而社会不可抗力的变幻莫测,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全面袭来,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以及风险教育普及的加深,年轻群体已经成为互联网保险消费的主力军。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依旧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相信美好的世界和美好的自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与传统保险的认知有所不同,泰康在线具备年轻化的品牌优势和互联网基因,近年来,泰康在线积极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保险技术等前沿技术。一方面,通过数字转型,驱动互联网保险流程和模式的更新,为行业树立高效的科技应用蓝本。
另一方面,借助科技优势,泰康在线得以将“用户思维”的理念下沉到具体的探索实践中,通过科技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泰康在线还与各领域的互联网巨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互动和场景合作,搭建更有效率的用户触达渠道,以便深度洞察年轻人的生活,理解年轻人潜在的需求变化。
不管你是什么型人格,这个青年节,和泰康在线一起拒绝被标签吧!
头图设计:李润
值班编辑:郭灰
北京囤货实况:囤货的像傻子,不囤的也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