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上岸”的背后,是大批年轻人落入陷阱的人生

“上岸”的背后,是大批年轻人落入陷阱的人生

社会


刷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了条动态:“终于上岸了!”


我的第一反应,这哥们是考上研了还是考上公务员了?


打算点个赞顺带着再恭贺两句。


结果仔细一看才知道误会大了,原来人家说的是“网贷上岸”……


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看到有人把“网贷”“上岸”组合到一起。好奇心驱使下搜索了关键词,真真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一边看一边惊出一身汗。


原来有一大批95后00后,他们刚走出校园,就沦落到了社会的边缘。


因为身背债务,在别人攒钱买车买房的时候他们只能努力攒钱清贷款,他们管网贷债务清零,叫“上岸”。


(一位“上岸”者分享的还款记录)


除了我朋友圈这位,余芊(化名)也是“上岸”的一员。


余芊是90后,在北方一个十八线小县城做公务员。某天她正跟同事聊着天,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消息栏上显示的是网贷平台的信息——催她还钱


这姑娘第一次接触网贷是在大学,光在大学期间就欠下了5万多,还包括3张信用卡。到工作后,债务已经滚到高达12万元。余芊已经忘记这么多钱是如何累积下来的了,只知道,大头来自网贷平台,小头是信用卡消费。


面对一条又一条的催债短信,余芊终日惶惶,拆东补西已经填不住窟窿,最后不得已她只能和父母坦白。


本来以为会得到一顿数落和责骂,但得到的却是十几秒漫长的沉默和叹息。


最后父母带着她去银行拉了征信,用家里东攒西攒的钱结清了欠款。


其实余芊不是最糟糕的,在他们这个群体里,自始至终都无法上岸的大有人在,或只能等待平台起诉“强制上岸”,或只能持续过着“以贷养贷”的生活。


这不禁让我疑惑,他们为什么就控制不住自己花钱的手?


网贷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猎杀”年轻人?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想先聊一个人——新晋网红罗敏


对,就是那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趣店罗大老板。



先让我来捋捋发生了些什么,免得大家一头雾水。


前段时间,罗老板在董宇辉直播间壕气连刷10个嘉年华。没想到不仅没等来一句“大哥大气”,反倒被董宇辉一脚踹出了直播间,拉黑了


面对罗敏装模作样的诉苦,不明真相的网友们纷纷跑到董宇辉直播间询问原因。


董宇辉高情商的表示:


“导演小哥因为大学刚毕业,有时候有些私人恩怨,他要拉黑,我觉得挺合理。”


啥私人恩怨?


扒开罗敏的另一重身份,我只想说:这哪是私人恩怨,罗敏这种人,能不能被封杀啊!


原来他就是当年校园贷的“领军人物”,带着“趣分期”的屠刀,走进了大学城。


学校的厕所、课桌,就连电线杆子上都能见到他们的小广告,害了无数大学生。


校园贷被管控后,罗老板很长一段时间没出现。


还以为他捂着尾巴做人去了,没想到最近又跑到公众平台上蹦跶。


他盯上了预制菜的风口,开始卖菜,还邀请贾乃亮、傅首尔站台,精准定位宝妈群体,推出了“一分钱酸菜鱼”活动,听听,多令人心动。


你以为这就是简单的“卖菜”?那可真是小看罗老板了。


直播间里的罗老板大手一挥,表示要支持10万用户创业,要将预制菜门店开到各大城市,并且提供给创业者免息贷款


这一下子咋感觉变了味,怎么又是贷款?!


看来罗老板真是恋旧,死死咬住这财富密码不松口了是吧。


校园贷摇身一变成了“宝妈贷”,还贴上了金融创新的标签,谁听了不夸一句罗老板“会做生意”啊。


事情曝光后,傅首尔、贾乃亮被网友冲“恰烂钱”,后来迫于压力陆续站出来道歉


但看道歉信的内容,也是相当茶里茶气避重就轻了,反正我是不信他们真能对罗敏的商业背景一无所知,怎么说校园贷的事也曾经在全国范围闹那么大呢。


当年,全国在校大学生总人数才2600万,光趣分期的用户数就高达1000万


趣分期的使用门槛还特别低。不需要花一分钱,0首付,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手机通讯录就可以随便拿钱。


不少大学生哪里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想着借的也不多,还上就行,却不知罗敏的镰刀已经接近他们的脖颈。


借个几千块,最后竟然要还几十万;


不还钱,就爆你通讯录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欠钱;


没有钱,那你就拍裸照留下证据就可以延期还款;


甚至还有上门打砸、限制人身自由的暴力手段。


一环扣一环,就这样害惨了多少人,甚至害死了多少人,真的数不清……


21岁的大学生朱毓迪,借了仅仅几千块钱,却利滚利变成了20万,最后跳河自杀。


大二学生如梦,因为借了钱拍下大量裸照被放贷公司群发,最后选择烧炭自尽。


这些都是新闻播报过的真实事件。


过去校园贷收割着大学生的人生,如今还有明星敢为换汤不换药的新型网贷站台。


而吃着人血馒头赚了个盆满钵盈的罗敏诸人,竟还有脸再次来到大众视野。


让我真想狠狠地啐他一口,呸!



有人会问,网贷这么可怕,那咋还有这么多人中招。


不免要去指责那些误入歧途的“用户”:


“不就是虚荣,打肿脸充胖子么?”


“多大人了,我才不信他们不知道这是高利贷!”


“天上哪有掉馅饼的好事,这点分辨能力都没有,怪谁?”


确实也怪他们自己no zuo no die,但网贷这事儿也真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就拿我来说,前两天加班饿了,想着叫个夜宵吃吧。随手点开了某蓝色外卖app,一眼就看到了“420元外卖红包”这个图标。


点进去,是一张“干饭神卡”。


只要开通,点餐就有优惠,定期还有折扣,还加送大几百块钱的红包……别说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了,就连我都有点小心动。


再定睛一看,这是忽悠你办一张信用卡呢!


除了这种包装隐晦的,app主页上还有专门的借钱通道,最高额度可贷10w元。


不仅仅是某饿,某团,某宝,就连刷个微信、抖音,都会跳出各种各样的贷款广告。


声称低息且随便花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整容贷、助学贷、培训贷,更是花里胡哨。


还记得“704校花”事件吗?


一家名为“柒零肆”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服务”,宣传单上写着,学生可以预支商品或现金,然后每月做兼职分期还款,并且柒零肆公司会提供兼职岗位。


打开这个app也看不到任何有关“贷”“借”的字眼,反而全部都是“兼职”、“换购”。不少学生看了,甚至把这当做第一次靠自己赚钱买东西的难得机会


(甚至还有当地大平台背书)


可签了协议后,学生们才发现兼职岗位少得可怜,工资更是低的要死。


那些没找到兼职的人不能按时还钱,欠款就滚成了天文数字。


一直还不上的,后来都被“柒零肆”公司告上了法庭。


这些防不胜防的套路背后,是带有强烈恶意的针对,很容易让处于快节奏时代分辨能力尚且不够的学生群体,一不小心就踩了雷。


当然,扒完网贷这些破事,回过头来还是要聊一聊学生本身。


因为猎杀年轻人的不只是罗敏,还有他们的消费观


之前看到一组关于年轻人贷款的数据,让我惊掉了下巴。


全国90后有1.75亿,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有高达88.6%的人接触过信贷产品。


啥意思,就是说100个90后里有将近90个都预支过钱


有人说,贷款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买房不也得贷款吗,有几个能全款的?


非也——再看一组数据,消费贷年龄分布中,90后比例达49.3%,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那我就想皱着眉头问上一句,孩子们的钱,到底都花哪去了?




在豆瓣有这样一个小组——“负债者联盟”


点进去一看,大多都是90、00后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我觉得很有必要分享下。


(小组活跃度相当高)


@珍珍,我其实也没什么大的花费。一开始我就是想买个ipad,自己有5000块钱。但是我看上了ipad pro,我妈觉得不太值,不同意。然后卖家和我说,可以用借呗,我就开通了借呗。最后为了还借呗的钱,我就东借点,西借点,以贷养贷,等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欠了这么多钱。


@瑶,都怪那一通电话。大四的时候,寝室的人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当时我比较焦虑,然后接到一个广发卡的电话,告诉我说可以现金分期18000元,每个月只需要还1000块钱。我想这每个月1000块钱还能没有吗,然后就借了。后来发现快要还不上广发卡的时,招商银行又打来了电话。然后两张卡全都透支了,找工作也没我想象的那么容易,一个月三四千的工作,真的是人不人鬼不鬼的在还贷。


@杨tao几万块都给了游戏上大学的时候特别沉迷吃鸡,第一次拿生活费充值以后,觉得特别爽,游戏上的朋友经常夸。后来再一出新套装,我就想拿下。也不知道当时脑子是抽了什么筋,从一百两百最后到了一万两万。现在游戏也不玩了,但是背着一大堆债务,想想自己也是挺可笑的。


(“吃鸡”游戏部分皮肤价格)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负债原因。


比如说为了一个包包、想要出去旅游、被人洗脑创业、追星、打赏……


他们的钱花光了,就去花不属于自己的钱,体验超出能力范围的生活,最后进入陷阱


这些故事太平常了,常见到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甚至是我们在某些地方忽略掉的孩子。


(Ted演讲《诚实面对自己的金钱问题》)


李佳琦直播间不也是滑稽演绎了消费主义时代的一幕吗?


为了让消费者积极购物,直播间敲锣打鼓,吹唢呐,催着人们来花钱。


大家一头扎进去疯狂点链接,但凡抢不到都会觉得自己亏了。


就像网友说的:“我觉得我就像是巴普洛夫家的狗,人家的狗听到铃铛有饭吃,我听到铃铛是惊醒快花钱了。”


这比喻挺幽默但细思极恐,因为这告诉我们,我们的消费习惯其实不全由自己决定,而是可以被别人“培养”“驯化”的。


有一些贵的东西,有一些精致的商品,有一些高端的服务,或许原本并不是给低收入、无收入人群准备的。但现在的信息和物流太太太太发达了,你总能轻易的找到身边的消费场景。


资本为了多赚钱,也总是诱导大家去为某种生活方式花钱。


(《奇葩说》詹青云聊年轻人“精致穷”)


这背后还折射了一种“鸟笼效应”


当我们获得了一个崭新的鸟笼,那我们接下来会做什么?


一定是想要去拥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鸟,让鸟笼充分发挥作用吧。


所以当爱美的人买了一件衣服,就会想我要买一双什么鞋子才能配它穿。当爱玩的人想要出去旅游,就会毫不犹豫的购入一堆旅游用品。


抽丝剥茧后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认知欺骗的游戏。


本来获得了一件商品,就意味着同时失去了金钱。但当这件商品穿上欺骗性的外衣,让消费者以为买了它再配上其它的东西,就能够获得高额的利益。


这样周而复始,最后在恶性循环之下变成了永无止境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


尤其是未成年人,他们涉世未深,抗风险能力低,但消费渠道一点不比成年人少,某些购物APP甚至比他们的父母玩得还要熟练,就更应该重视正确消费观念的养成。


在这里我想分享几点策略:


第一,明确必要和非必要支出。就当下的待消费项,分析是否还有商议的余地,思考你真的需要这笔支出吗?多反问自己,反倒能清醒。


第二,改变购物习惯,延迟满足。可以适当独自购物,避免同伴带来的消费欲望传递。想买的东西,先放一放,隔个几天也许就不想买了。多用现金,看得见的钱花出去更能降低消费欲。


(《圆桌派》蒋方舟谈和同龄人对比带来的焦虑)


第三,了解信用体系,正确面对。过度消费极易依赖信用卡,所以要充分了解信用体系,包括信用组成、利率等,不要轻信金融产品的宣传语。不用的信用卡早点注销,还能省笔年费。


第四,对优惠券、购物节“祛魅”不要因为一时的折扣、满减、红包进行非必要的消费。


只有多一分克制,才能多一份踏实。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华德金森曾在《幸福的密码》一文中这样写道:


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这是在告诫所有人别陷入消费陷阱,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你开了口子,便是无底洞,而只有活在现实的生活里,才不会坠入深渊。


家长、学校、社会都有义务帮助未成年人和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毕竟人生的价值,并不是依靠花钱来成全。


最后也想喊一句:


请记住,花钱一时爽,还钱真的火葬场!




- END -


撰文丨小疑 @无才编辑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在美国137.楼上楼下​明星“考编”的背后,还有更多问题值得我们担忧黄大妈:跟上年轻人,也让年轻人跟上我【妈妈分享】孩子如此厉害,你是否也落入了“割草机父母”的陷阱?68岁复旦教授公开支持“啃老”被网暴:我怕以后,为年轻人发声的人越来越少…小升初:我以自己为荣文工团里的明星风琴手,落入麻风岛的37年 | 人间2022基民投资图鉴:“固收+”也亏钱,货基落入“1”时代 投资需求何以安放8个孩子活埋21岁男子,场面残忍:“不良少年”的背后,站着这样的父母37岁离婚被骂伤风败俗,74岁拿奥斯卡:逃离“三人行”的婚姻后,她的人生一路开挂!美国名校越来越难申,留学生“上岸”另辟蹊径贝泰妮落入凡间机智!纽约店员仅凭1条外卖留言,远程救出落入“魔窟”的花季少女1972年以前出生的很多人带着另一个年龄标记年轻人失业率为何偏高?统计局:疫情影响,年轻人求稳心态加剧供需矛盾新能源汽车板块持续大涨的背后,投资逻辑正在悄悄变化……被骂“篡夺家长权力”的背后:性少数究竟是不是臆想?视频号珍珠带货400万的背后,我的真实心路打工人为什么会集体落入“狗屎工作”陷阱?缘分“我的人生,一步错步步错。”丨选错了的人生还有救吗?人生真的只剩“上岸”了吗?一则争议广告背后,被“偷走”的人生我在红玫瑰哇哇大哭王子爱上嫂子?丹麦女王剥夺孙子头衔的背后,是一段禁忌之爱!复旦哲学教授王德峰: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最好的人生UE5、3A、开放世界…腾讯游戏发布会大招连发的背后,改变正在悄然发生面对中国,拜登可能落入自设的“陷阱”!“厅局风”穿搭潮的背后,挤满了想考编“上岸”的年轻人澳洲用工荒持续恶化,联邦政府降低签证门槛!多职业获邀分数大跌,65分“上岸”引争议58岁退休大妈讲脱口秀!她活出了多少年轻人想要的人生一批年代剧待播求专家们别再逼年轻人生孩子了4名发小一起考上清华,顶峰相见的背后,我却看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愿者上钩?最牛复旦苏教授“终身成就奖”的背后…竟然是不可说交易??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