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基民投资图鉴:“固收+”也亏钱,货基落入“1”时代 投资需求何以安放
导读
“上证指数从3000点到3000点,但是基民都亏钱了,那么钱去哪了?”
今年以来,这一“灵魂拷问”风靡各大基金投资交流平台和微信群。
2022年前三季度,“基金”词条频频登上微博热搜,人气丝毫不逊于某明星婚变;各明星基金经理亦每隔几天便有路演传出,涉及投资框架、后市展望、哪个板块向好;小红书、抖音、B站的基金博主的数量明显增加……
这些迹象无不在说明一件事:基金深入到大众的理财视线当中,且希望能通过基金投资赚钱。“人生一个小目标就靠它了。”一位受访的基民笑言。
究其根本,是90后、00后开始步入职场、成家立业。“靠每个月的工资,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财富自由。”基民马超坦言。
然而,今年以来的市场剧烈波动却让基民很受伤:权益基金大面积亏损、被宣传为“可以乘风破浪”的“固收+”产品回撤超出预期,货币基金收益率再创新低……
在通货膨胀的焦虑和保卫财富的战争中,投资需求何以安放,成为了基民心中的疑问。
马超系92年出生,目前在北京的一家素质培训机构做店长,对金融不太了解,“金融的基本常识还是掌握了一些。”在马超眼里,通货膨胀让手里的钱被动缩水了,而疫情反复、裁员风险影响着收入和生活预期,这让他心里非常焦虑,职业之外“搞钱”的想法无比强烈。
马超2021年刚开始买基金,只拿出了几千元试水,却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获得了20%多的收益,他觉得,买基金就能赚钱。
随后,马超就把几乎所有的积蓄投到了基金当中,满心期待着能给以后在老家买房的房款“添把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难以接受,马超感受到了人生第一次被“套牢”。
2022年年初,黑天鹅事件频出,A股的波动下跌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期,尤其今年前四个月的单边下跌,让沪深京三市的总市值蒸发了超16万亿元,虽然二季度有所好转,但三季度又迎来杀跌,截至9月30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下跌16.91%,深证成指下跌27.45%,创业板指下跌31.11%。
这样的市场表现让基民们很受伤,大批明星基金经理“跌下神坛”,净值下跌50%的基金并不鲜见。
天相投顾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混合基金、股票基金、FOF、海外投资基金等均为负收益。全市场15180只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利润加总,实际亏损达6350.4亿,为近三年同期数据中首次出现亏损。全市场6637只混合基金,共计亏损5265.91亿元,2770只股票基金合计亏损2561.22亿,股票基金平均每只产品亏损近1亿元。374只FOF合计亏损63.99亿,291只海外投资基金合计亏损233.89亿,仅货币市场基金总利润超千亿元。
而面对这样的投资收益,马超直言,等回了本再也不买基金了。
权益基金表现不佳使得基金经理们承受着很大压力。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所管的基金今年出现了较大回撤,他对记者坦言,每次有人说是自己的持有人,自己的心情都非常复杂。
权益市场的高风险让在美容院工作的芳芳望而却步,然而买基金的风让她又不想错过,于是在一位互联网博主的视频推荐下,她买了相对稳健的“固收+”产品。
这位博主说,“固收+”产品既能控制风险,又能有可能超越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芳芳觉得比较适合自己,“毕竟我的每一笔钱都是辛苦赚来的,不想亏嘛,就买了点。”
买入之后,该基金涨势喜人,净值也屡创新高,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芳芳打开支付宝时才发现,这只基金曲线扭头一转,跌跌撞撞走上了一去不回头的下坡路。眼看着10个多点的回撤,她觉得那位博主把她“骗”了,于是忍痛赎回了基金。
的确,一向以“稳健”和“低波动”作为宣传语的“固收+”基金,近几年规模一直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今年极端市场环境下,这类产品亦普遍遭遇较大回撤。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27日,全市场“固收+”基金(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1.21%,其中,表现最好的基金年内实现收益9.34%,而表现最差的基金年内收益-20.09%,首位相差达到29.43%。在全市场2860只“固收+”产品中,有69只产品年内跌幅超10%,其中20只产品年内跌幅超15%。
从“固收+”产品所注重的回撤控制来看,今年以来全市场“固收+”基金的平均最大回撤为-4.42%,其中23只产品年内最大回撤超20%,4只产品年内最大回撤超30%。
不久前,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窗口指导,要求相关产品的权益资产投资占比上限不得超过30%,超过该比例的不能以“固收+”进行宣传。
华南一位“固收+”基金经理表示,“新规范使得‘固收+’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定位更加明晰,便于客户挑选适配的产品,使得‘固收+’产品重归初心,适合作为家庭资产篮子里的重要配置。”
“1时代”之痛
在豆瓣的理财讨论区,“用利息生活”的讨论中,不少投资基金的“韭友”在评论区感慨,到底是自己不适合理财还是运气差到财不理自己,回回都能准确地在高点建仓。
于是,很多基民选择了更为避险的理财品种——货币基金。
不过,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节节走低,截至9月27日,全市场共计748只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29%,突破了2020年6月约1.44%的历史低点。且纳入统计的全部748只货币基金收益率全部进入“1时代”。
其中,作为持有户数最多的“国民理财神器”天弘余额宝也不例外,9月28日,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降至1.37%,较2020年6月其创下的7日年化收益率1.31%的低点仅差6个bp;与收益高峰时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6.763%、万分收益超1.7元相比,如今更是不足零头。
在美联储“暴力”加息下,全球多数资产处于震荡下行之中,货币基金收益虽低,但作为避险资产,上半年依然获得了大笔资金的流入。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7月末,货币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1.09万亿,相比去年年底的9.47万亿增加了1.62万亿。
北京一位货币基金经理认为,当前市场在疫情和外围流动性等因素影响下,今年底前利率或将保持低位运行,不排除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待明年基本面回暖加速叠加海外加息渐缓,利率或将逐步回归中性,略有上行。
短债基金热络
在权益基金大幅亏损、“固收+”产品净值剧烈波动、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明显提升。有基民在第三方平台讨论区问道,“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但又不想承受太高的风险,我该咋办?”
在基金发行市场寒冬中,有一类基金却扎堆限购了。
例如,仅9月23日、9月22日两天,就有东吴安鑫中短债、德邦资管月月鑫30天滚动债、东海祥苏短债、汇安中短债、南方旺元6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南方吉元短债、海通安裕中短债、凯石岐短债等超过10只短债产品发布了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
短债基金属于纯债基金,不参与股市、可转债等“含权”投资。今年以来,截至8月31日,短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2%以上。拉长时间来看,根据银河证券统计,该类产品其过去一年、两年、三年的收益率均为正,分别为2.92%、6.20%和9.20%。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第二季度,短债基金的规模达到8244亿元,环比增长38.7%。
诺德基金的基金经理王宪彪指出,受资管新规影响,货币基金和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投资范围受限,但实际上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对高流动性、低风险产品的需求并未下降,中短债基金承接了该类需求的溢出。
“中短债基金作为闲钱理财新工具,相较于货币基金和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在债券资产配置上灵活度更高,风险又相对可控,收益率和大额申购方面相对前者也有一定优势,因此基金公司布局中短债基金热情依旧不减,该类基金也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他补充道。
创金合信恒兴中短债基金经理谢创分析称,净值化转型的初期,首先是波动最低的短债类产品会匹配投资者额需求。而随着净值化转型的深入,投资人对于债券型产品波动性的认知有所提升,收益诉求会慢慢大于低波动的诉求,在这个过程间,中短债基金由于具备长期收益率更好,整体波动性可控的特点,会逐步分流部分短债投资者,市场整体需求将会有所提升。“此外,包括超短债基金、短债基金和中短债基金在内的相关产品,通常产品定位清晰明确。其中,中短债基金是在承受一定波动前提下,追求中长期更好的收益表现,对风险收益偏好低的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谢创说道。
错位待解
不得不承认,随着基金投资人群的日益年轻化,新手基民们由于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和理财能力,造成投资预期与投资收益的错位。
根据华安基金、国泰君安证券和蚂蚁理财智库联合发布的《Z世代基民洞察报告》中显示,在受访的18至27岁(1995-2004年出生)的已参加工作或大学在读的基民中,最短持有时间平均为2.4个月,最短持有时间短于1个月的比例达到了44%。
该调研发现,在2019至2021三年内,有过追涨杀跌行为的人群的收益损耗高于没有追涨杀跌的人群;有过频繁交易行为的人群在各类基金上的年度平均收益水平均低于无频繁交易人群。
对此,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近日公开表示,把过去基金年报统计以后发现很极端的情况,基金收益率为正,利润居然是负的,大概有10%的基金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更极端的情况,比如,基金收益率超过50%,利润亏损还超过5亿,这给持有人的感受会非常差。
“更重要的是,每家基金年报会把它的资本加权收益率估算出来,而所有的资本加权收益率都低于实际加权收益率。”詹余引表示,基金挣钱,持有人不挣钱的很大原因是中国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赎回率非常高。2015年中国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赎回率是250%,现在是115%,大概10个月换手一次。
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姚志鹏举了例子:他们测算过,如果一天喝两杯35元的咖啡,一个月就是2100块钱。如果用2100块钱从2003年的12月底开始做定投,按照过往股票型基金总指数测算,年化是接近于15%,截至目前,大概可以获得191万元的资金。
詹余引认为,长期投资理念的培育非常重要,需要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具有长期投资理念,包括让产品本身风格更加鲜明,让投资者拿得住,让基金产品的波动和回撤在管理和控制的范围里;此外,更需要投资者本身能够坚持更长期的投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