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确诊,我与“成人多动症”和解了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我从小就是个“坐不住”的人。上学时喜欢做小动作,文具用品丢三落四,写字笔画缺胳膊少腿,父母总说,等我开窍了就会变文静。
步入职场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害怕面对类似上课的环境。每周例会前,我都会千方百计地编造借口外出,如要买咖啡、身体不舒服、拜访客户等。直到老板忍无可忍地质问“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我才不情不愿地参加会议,可一旦静坐超过半个小时,我就会感觉手脚发痒,不由自主地想要站起来踱步或跳跃。
面对枯燥无味的会议内容和领导喋喋不休的发言时,我会不停地滑动手机屏幕、转笔并抖腿,以此来保持四肢的忙碌。会议结束后,老板总是不放心地问一句:“会上说的内容,你有没有在听?”我连连点头,心里却在思索:“刚刚你到底讲了什么?”
有时,为了缓解这种尴尬局面,我会默默地在本子上涂鸦,再不时地抬头与老板进行眼神接触,假装无比专注,头脑里却浮现出“在草地上打滚”的荒诞场景。我的注意力在发散了十几分钟后,才会晃晃悠悠地返回现实,然而不一会儿又再次转移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上,比如午饭时选择何种套餐。
《狂飙》剧照
作为办公室业务工作者,我还极度缺乏严谨的精神,不时犯各种低级错误,如漏掉数字、写错别字,甚至搞混领导的名字。大家在评价我时,总说我不拘小节。为此,每次递交表格时,我都要反复校对,生怕自己粗疏的神经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常常疑惑:“上天是不是给我少装了某个零件?”
去年,刚上小学的儿子被确诊为多动症,按照基因遗传规律,多动症患者的父母40%有类似的心理行为障碍。我偷偷地在网上做了一份“成人多动症自填量表”,在回答了一系列是和否的问题后,得出了并不惊讶的结论:“您非常有可能有注意力缺失与多动/冲动障碍”。
《凯文,怎么了》剧照
终于,在35岁这年,我找到了自己不合常理的原因。资料说,多动症患儿成年后大概率具有多动的症状,会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个人成就以及社交关系。我便向儿子的主治医生咨询:“成年人如果有多动症,该如何治疗?”
医生详细地询问了我的发育史,说如果处在非常焦虑或抑郁的状态,可以进行药物控制。考虑到我已经完成学业,工作上虽然偶尔犯错,但尚在能容忍的范围内,而且社交正常、情绪稳定,所以不推荐用药。
不过,医生给出了几条意见,比如多参加运动发泄精力,少吃精制碳水保持肠道健康,使用日程本规划生活,实在“坐不住”就用不同的姿势办公,或躺或立。她安慰我说,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维混乱,会让多动症患者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更具优势。
《莎拉宁愿跑步》剧照
在她的提醒下,我也发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职业特长:经常在“头脑风暴”中创意不断,能写出天马行空的文案,在公开演讲中毫无压力,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原来这些特质是跳跃思维的副产品,是多动症为我打开的另一扇窗。
我继续提问:“如果我没法把家务收拾得井井有条,怎么办?”医生好气又好笑地说:“那就请你的先生代劳。”果然,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让多动症患者做她喜欢且感兴趣的事。
故事须真实可靠,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强,生动有趣,能打动人心,紧跟热点或具有现实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佳。字数在1500字左右,文体为记叙文。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