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两会后的中国经济怎么走?这五个问题的答案很关键

两会后的中国经济怎么走?这五个问题的答案很关键

财经
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3月16日晚20:00,关于两会后中国经济的走向,吴老师将和他的老朋友任泽平博士进行一次“连麦”长谈。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起来吴晓波频道直播间找找这只鸭子吧,也欢迎你在今天的评论区留言提问喔~

疫情后经济复苏第一年,从五大关键问题中寻找经济走向。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还有3天,全国两会就要结束了。

两会向来被视为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各行各业的大方向跟两会上的定调有紧密关联。


同时,这届两会又很特殊,这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是全力拼经济的一年,而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今年也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性一年。也正因如此,这届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GDP目标定调为5%。


今天的这篇稿子,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促成的。


今天小巴抛砖引玉,列出五大问题。这些问题或关乎你所处的行业,或关乎你个人的生活,合起来则关于中国经济将走向哪里。他们分别是:


楼市和股市,哪个会先起来?

工厂外迁,影响几何?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鼓励生育?

要不要发消费券?

外贸如何寻找增长点?


针对这些问题,小巴邀请了7位各专业领域的大头,来详细分析其原因和走向,关乎行业走向和经济未来,全文近6000字,信息量有点大,请大家花点时间细细阅读。


同时,小巴还要播报一个重要通知,在3月16日晚上8点,我们频道联合泽平宏观共同发起一场“春江水暖谁先知”的直播对话。


届时,吴老师将和经济学家任泽平在视频号直播间连麦,热议当前大家关注的诸多热点议题,共同探讨时代进步之路。



欢迎你预约当天的视频号直播,也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自己关心的议题,若有机会被选中,将成为两位老师的探讨主题之一。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7位大头对5个重点问题的分析和观点吧。




楼市和股市,哪个会先起来



春节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复苏是确定的。


一线城市中,上海复苏力度最强。强二线城市中,成都和杭州,都呈现出明显的复苏之势。


市场复苏的主要表现为:二手房成交量大幅度上升,商品房成交量也上升,摇号商品房参与者大幅增加,摇号门槛(社保年数)提高,中签率回落。市场复苏的热度甚至已经传导至土地市场。


这轮市场复苏的主要背景是:


1. 疫情的第一波冲击结束。经济社会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人们持续了三年的对于疫情和疫情防控带来的恐慌和焦虑,有较大缓解,对未来的预期有所修复。


2. 官方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已经根本转向。


3. 金融货币政策的支持。去年以来,央行连续降低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贷款利率,各地纷纷降低首付。


4. 各地方政府的各类稳楼市政策暖风频吹。


总体来说,这轮市场复苏尚不能认定为全局性的复苏,并且市场的分化加剧,前文提到一线的上海,二线的成都、杭州市场表现强劲,但弱二线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市场复苏的程度远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而在浙江,市场复苏的信号,已经向部分三线城市传导,部分三线城市也有复苏迹象,如嘉兴等城市。


短期内继续复苏,甚至较为快速和强劲的复苏,几乎是可以确定的。但市场分化仍将存在,甚至还会加剧。



复苏持续的时间,难以判定。


影响市场复苏持续的主要因素,并非房地产市场本身。


宏观经济恢复的程度,特别是现阶段面临的外贸出口数据断崖式的下降,人们对未来就业稳定和收入的预期和信心,1月央行天量大放水之后(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社融5.98万亿),这样的大水漫灌是否可持续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市场复苏持续的时间和程度。


当前,房地产最大的问题依然在于,大部分民营房企已经陷入生存危机,或者说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大量的暴雷房企深陷债务危机,仍无解决方案,还在拖延之中。


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人们对未来经济社会的预期和信心,还需要进一步的修复。


重要会议之后,股市的走向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等着市场去进一步消化对重要会议一些核心信息的判断,特别是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市场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一定时间让市场去消化相关信息,帮助市场在短期内止跌,并慢慢企稳。


▶▷第二阶段,是重要会议涉及的一些产业政策指引,所带来的一些发酵。目前市场关注比较多的主要是:数字经济产业、房地产行业。


数字经济可以放到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中去,结合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安全诉求,数字经济是目前被认为持续时间较长,且带有一定进攻属性的投资方向。


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表述较为温和,所以市场对房地产企业在投资方面形成稳定状态是有所期待的。


▶▷第三个阶段,会议提出的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一般需等待 2—3个月,大家会对新班子的整体执政思路、具体措施,乃至受益的行业和板块,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重要会议之后,股市走势的评估逻辑,更多是看一些具体的会议信息和之前市场预期之间,是否存在一些预期差。


从直接信号来讲,预期差总体偏弱,所以近期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如果大家对整个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态势有信心,这种偏弱的预期差会在1—2个月内得到有效修正。



因此,股市大概率会是先跌再企稳,继而缓慢上升的走势,而缓慢上升的态势可能会跟新的政策逻辑有关。


总体来说,当前A股的总体估值并不高,依然可以考虑战略建仓的方向。但由于整个经济复苏的态势不是一蹴而就的,包括政策对推动经济增长也采取了相对偏隐忍的状态,所以期待短期内出现大牛市是不现实的。


建议投资者用2—3年的投资心态去看待当前的估值,还是相对不贵的。



工厂外迁,影响几何?



制造业外迁至东南亚的第一波高峰已经过去了,实际的反响并非都是好的,存在不少问题。


相对来说,国内环境更稳定,外资也比较看好中国,这点是确定的。


东南亚周边国家相对来说体量比较小,中国制造业工厂到了之后能否发挥跟在国内一样的作用,是不确定的。


企业在东南亚国家建厂后,原材料的采购却不像在国内如此便捷,国外原材料的丰富度还不够。


东南亚国家也有人工成本问题,需要讨价还价。以及技术工存在技术标准化的问题,不如国内的工人技术娴熟。


随着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价格的上涨,企业的利润也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所以,企业并不是非要迁出去,或者一定不迁出去,主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决定,甚至企业自己也处于一个难以决策的状况。



对中国制造业外迁东南亚要防止两种倾向,一个是惧怕论,一个是轻视论。


我主要以越南为例来说。目前的转移确实很快,特别是纺织品。在疫情期间延迟过一段,疫情之后又有一些中国的产业转向越南。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链比较短的这种企业居多。中国国内企业转向越南,也通过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重新获得一些竞争力。


目前的转移力度还不足以对我们的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威胁。因为越南制造业的体量不大,只能够冲击某一部分的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越南能否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这是大家关心的。从上下游两头来看,上游很大程度还是依赖中国,是中国制造的外延。但是中国也不能够高枕无忧。越南产业链不完整,这确实是缺陷,而随着RCEP的建立,还有那么多的自贸区,越南可以采用累计价值的原产地的规则降低门槛,享受更多的零关税待遇。


如果说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那么对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经济门类,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而完整的产业链的形成必须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否则无法扎根。所以,这些长期因素无不在说明中国制造不会轻易地输给越南。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越南制造业崛起带来的威胁,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更多要从质量、服务、技术、品牌、标准入手培育国际竞争力。


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在改进设备,使用更好、更新的原材料和工艺形成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业可以走出去,但我认为产业链的主导权我们牢牢抓住。



还有一个点,中国是不是有必要提出一个“凤还巢”工程?国际产业的转移不一定是单向的,也并不一定是梯度转移,也有很多转移是逆梯度转移。比如说现在美国也吸引一些原来转移出去的企业回流到美国。美国非营利性机构“回流计划”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21年上半年有意回流美国本土的项目数同比增长38%,创历史新高。


我们有一些原来在国内不适合发展的产业转向东南亚,未来我们国内的条件适合了,产业也转型升级了,将来能不能吸引部分企业回流到中国?所以我提出一个“凤还巢”工程。


未来,我们要尽量争取让企业留在中国。


在统一大市场方面,要加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内分工的门槛,提高效率,用好用足国内的资源。因为对比东南亚,我们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配套能力强,有产业的发展基础,劳动生产率比东南亚高。但是,我们国内市场资源配置的门槛也很高。所以要打破地区封锁,让国内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在资源配置效率上赢东南亚一筹。


*以上观点首发“长江产经智库”公号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鼓励生育?



关于生育补贴类的政策,我的建议是:每个孩子,从出生一直到满6周岁时为止,国家财政每月发给一定金额的育儿补贴,具体金额可参考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依孩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6岁以后上小学有免费义务教育,所以孩子满6岁以后就不再发放育儿补贴。


育儿补贴的金额,应该是二孩多于一孩,三孩多于二孩。


因为养育二孩的经济压力比一孩大,养育三孩的经济压力又比二孩大。但如果把一孩也纳入财政补贴的范围,需要考虑到政府财政的承受力度。


第三,大部分已婚夫妇都愿意生育一孩,而愿意生育二孩的夫妇较少,愿意生育三孩的夫妇就更少了。生育的孩次越高,补贴金额越高,这样更有助于鼓励更多夫妇生育二孩三孩。


另外,我认为四孩以上也应该发育儿补贴,金额与三孩相同。


到目前为止,各地的育儿补贴政策都是由地方政府出台,多数是地级市政府,也有一部分是县级政府,只有云南是由省级政府出台。我认为,育儿补贴政策最好由国家层面出台,因为人口在国内是可以迁移流动的,孩子在甲地长大后可能会迁移到乙地。



经济补贴类的政策,对提升生育率的效果,依地区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育儿补贴对于比较贫穷的西部地区来说效果较好,但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来说效果较差,因为这些地区育儿成本高,育儿补贴对于育儿成本来说只占很小一部分。


但育儿补贴只是生育支持政策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保障育龄夫妇的产假和育儿假落到实处。


另外,还有一种不花钱的鼓励生育政策是,给予多孩家庭荣誉上的奖励。比如,法国给生育4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颁发共和国家庭勋章,其中4—5个孩子的家庭是铜质,6—7个孩子的是银质,8个及以上孩子是金质勋章。



经济方面的补贴对提升女性生育率有一定作用,但这不是一个长期以及直接有效的方式。


女性生育后,最大的难题是没办法平衡工作与照顾孩子两件事。当前的家庭分工依然是女性付出为主,这导致了女性群体的生育意愿大幅下降。


因此,提升生育率的核心点,需要从性别平等、保护女性就业、反歧视等方面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实际上,女性的生育意愿,与国家政策对女性权益的保护,以及女性地位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政策方面可以从提高女性地位、性别平等这些点为源头去着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育率。


此外,我一直关注单身生育群体,多元婚育群体,从全球范围的经验看,以后未婚生育、多元婚育的群体会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在逐步减少,但依然存在许多限制和歧视需要去破除,这类群体需要从政策上给予平等的生育保险、就业、经济补贴、育托等多方面的保障。


我们不能把婚姻和生育捆绑在一起。



要不要发消费券?



通过发放消费券和现金的方式设定限时消费,短期是有必要的,对于经济社会稳定是有利的。这固然好,但是可能加重地方财政负担,以及中西部缺乏动力发放消费券来拉动东部地区的生产。


我国增值税、所得税等根据生产地缴纳,中西部发放消费券,相应商品来自东部,产生的增值税、所得税在东部,实质上是中西部在支持东部地区。


同时,要看到短期刺激消费取得部分效果的同时,后果却是透支后期消费,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能力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问题。



因此,扩大并提振居民消费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两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真正做实“内需”,促进“双循环”。


▶▷一是要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通过完善税制、增加转移支付、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等方式,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二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降低财政供养人员和基建支出比例,支出结构从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保的比重,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减少预防性储蓄。对于人口流出的区县实施合并,降低财政供养人员。


▶▷三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稳定农民工预期,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当前地方政府对高技能劳动力持“抢人”态度,但对低技能劳动力和随迁家属持“赶人”态度,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的预期不稳,不敢消费而是储蓄。地方政府更关心GDP和财政税收,不愿承担相应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服务未能完全与常住人口挂钩,根本上源于中央与地方在流动人口的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


建议提高中央在流动人口的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中常住人口因素的权重。


▶▷四是从供给端发力,优化供给结构,进一步提升高端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提升中高端产品的供给,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大量的海外购物和奢侈品消费回流本土市场,满足中高收入者的需求,同时促进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


▶▷五是放宽旅游、文化、医疗、养老、教育培训和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鼓励民营机构参与竞争,加强标准建设和有效监管。



外贸如何寻找增长点?



外贸走势主要看外需,今年一二月贸易方面的数据并不是特别好,有多方面的因素:


跟俄乌、中美关系因素有关。


去年年底以来,疫情放开后,员工纷纷阳了,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停工停产了一些日子。


欧洲方面,因为俄乌战争,使得整体成本压力较大,导致其消费处于一种自我节制的状态。


外贸订单的高峰时期过去了,目前处在偏冷的时间段,耐用品的消耗存在一定的周期。


所以,外贸形势的走好,基本上要看下半年的情况,下半年产品购买的周期会相应地到来。


同时,美欧的经济表现有待观察,外界均在猜测两地有经济衰退的可能,但实际上两地的股市表现都较好,尤其是欧洲方面,虽然问题多,但股市涨得不错,这说明企业本身的发达状态和产能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对德国的出口还是保持在基本稳定的状态。



目前美联储加息的意愿比较坚定,加息后可能会对企业、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存在一个磨合期和过渡期,情况有待观察。


此外,东南亚周边国家与我国存在疫情错峰、经济周期错峰的情况,他们也面临调整,未来外贸企业在东南亚市场会有一些机会。


不过,以上这些都要看第二季度末至第三季度的情况。




本篇作者 李梦清 | 当值编辑 沈徐玮
主编 | 何梦飞 图源 | VCG

直播预告


想知道春江水暖谁先知?想对“两会后的中国”提出你的疑问,长按下图,扫码预约直播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3年金融市场怎么走?有哪些投资机会?智本社正式发布《2023年全球大类资产价格走势专题报告》疫情放开后,日本的经济怎么样了?GDP大洗牌!山东、江西经济怎么了?美股下一步怎么走?华尔街最准分析师:下周通胀数据或是转折点闲话人生(226)新年乐往事,感恩三贵人信号明确!1-2月份经济数据出炉,中国经济怎么样?九组数字带你看遇到更心动的人怎么办?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李子柒的下一步,怎么走?清酒不用烫,浊酒不用筛(8)“本酒”一杯不用戒进入落地关键环节,骨科手术数字化系统下一步怎么走?【两会】海外网深一度:“中国经济反弹将提振全球经济”被吓懵了!中纪委突然发声,这一赛道集体下跌!5万亿板块巨震,"禁酒令"又来了?外资大逆转,后市怎么走?大咖会客厅 | 任泽平对谈吴晓波:两会后的中国,春江水暖谁先知?华为突发大消息!A股怎么走?中信:内资接力外资!付鹏:不要有6000点不是梦1万点刚起步的想法!私募魔女突然减仓了什么样的房子更保值、抗跌?这五个方面得提前考察好教授洞见 | 2023年“三驾马车”怎么走?2023年银行股怎么走?券商揭秘反弹时机中国企业的大模型之路该怎么走?报告 |今年金融市场怎么走?智本社发布《2023年全球大类资产价格走势专题报告》苏月的婚姻路(3)连平:今年中国房地产怎么走?房价涨不涨?如何端牢"中国饭碗"?经济将怎么走?发改委回应!将下达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黄晓明又布局了一家GP,明星投资之路该怎么走?换到千般恨李稻葵:经济怎么稳增长,未来有几件事是非做不可的3个月飙涨70%!“带头大哥”盯上这只中概股!美国散户讨论热烈:“翻倍的概率是9000%!”2023年市场会怎么走?10万美元年薪在纽约市实际上相当于多少钱?答案很令人吃惊外资狂买180亿,7万亿赛道彻底火了!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3000股集体大涨!A50异动,2023年市场会怎么走?柏林的黄金时代——1920/1930突发!中纪委突然发声,这一赛道被吓懵!"禁酒令"疯传,5万亿资产巨震,外资大逆转,市场怎么走?地摊经济怎么又火起来了?姚洋:中国经济的关键点与两会的看点陶冬:上半年美欧继续加息,全球房地产市场怎么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