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烦透妇女节了。”
三月八号那天,当我坐在京A CBD店里喝着我参与酿造的妇女节专供啤酒 “我们” 时,我这样想。
这个念头第一次出现在我脑海中,应该是在去年或前年的妇女节。当我随便打开一个手机 app,好像屏幕上的每一条消息都在提醒我:“你是个女的;今天是你的节日;在这一天,你要为女性权益做点什么,不做不行哦。” 随着这两年各种女性议题甚嚣尘上,更是引发了在三八这一天在女性/性别平权的幌子下铺天盖地的性别营销攻势。“如果你不知道在这一天能为女性权益做点什么,起码得通过消费意思意思。” 我是这样理解的。
“行行好吧!!” 我在心里呐喊。作为一个离不开性别议题的亚文化媒体的女编辑,一年里几乎没有哪天不是妇女节的气氛中度过的。唯独这一天,我希望能放下性别等级、性别权力分析,忘掉女性沉痛的历史和受压迫的事实,喝一杯我喜欢的酒,好好享受我的劳动成果,并且庆祝我作为女性的轻松一刻。
可我确实不能 —— 但谁能告诉我,除了消费,我还能在这一天 “特别的” 做点什么?
京 A 市场部的女孩们也是这么想的。
因为京 A 的邀请,我在将近一月前就决定好了这一天该干点什么:去喝一杯我和京 A 的女孩们一起酿造的妇女节特酿 “我们 Half the Sky”。
一起去喝酒的朋友 Rachel 在当天拍摄的“我们”
自从 #metoo 运动之后,大家似乎变得越发格外重视这一天,今年尤甚,连情人节的营销攻势都赶不上没有这两天妇女节的阵仗分毫。所以当我在第一次听说京 A 这个看上去十分直男的精酿啤酒品牌要做妇女节特供啤酒时,心里其实十分抗拒。怪,太怪了,不知道在打什么鬼主意。
而且我并不觉得在男性占绝对优势且和男性气质有强关联的行业里,推出一款 “女士啤酒” 会是个好主意。或者就像在那些关于啤酒的性别研究文献中说的那样,与其说那是 “女士啤酒”,不如说是 “小妞儿啤酒”(chick beer)更为贴切一些 —— 毕竟这些研究都表明,在当前的精酿环境里,只有男性爱喝的味道更浓郁、颜色更深、更烈的 “男士啤酒”,才是所谓 “真正的啤酒”。
“我们” 这款酒作为妇女节特酿,因为加入了洛神花而成为一款散发红色光泽的 IPA这一点对于在精酿行业里工作多年的京 A 市场总监老肉(Laurel)来说,感触更深。“精酿行业里从业的男性占到差不多 80% 的比例,虽然没有一个很肯定的的数据,但你看我们啤酒节办了 5 年了,也邀请过行业内大大小小七八十个厂牌了,我到目前为止只见过两个女酿酒师。酿酒师里男性比例更是占到 90% 以上。而且,我到现在也没见过一个女性独立成立了一个酒厂,通常也是以夫妻档创业的形式。至于刚才说的那 20% 的女性,也大都是市场和销售部门占得多一些。” 老肉说着自己的观察,但同时她也表示,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 图上的是 Vivien,你很可能在京 A 喝过她打的酒,如今她已经成为京 A 多家门店的店长近两年,精酿啤酒以迅猛态势发展,渐渐有取代传统工业啤酒的态势。这种小批量、高成本、手工化生产的精酿啤酒,因为在线上和线下的营销和其丰富的口感,收获了一大批年轻女性受众的青睐,来京 A 喝酒的女性比例一度高达 45%,女性精酿消费者的增多也为行业带来了一些性别动态变化。仍旧以京 A 为例,目前团队里除了无法轻易流动的核心岗位(如酿酒师和创始人)为男性,其他岗位几乎都由女性员工把控,全国一半以上的门店店长也都是女性。“我们已经习惯了先由酿酒师告诉我们他们酿了个什么酒,我们再去帮着他们去买。但我们才是做市场和宣传的,希望未来我们能有一些机会去告诉他们现在市场上需要什么,然后他们听从我们的意见。” 市场总监老肉就这么说着说着,顺带把这款妇女节特酿的名字也定下来了。 “我们”,是她们第一次尝试完全由女性员工作为主导去开发一款酒。 在 “我们” 酿造过程中倒麦芽的老肉按理说,一个精酿啤酒厂牌去做妇女节营销,是一件挺刻意的事情。但作为一个工作女性,尤其在目睹和感受了这个行业为主导的男性气质和性别等级,再加上这两年女性意识的增强,你很难不在这一天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做点什么。但这不过是 3 月里的春光明媚一天,没有人需要在这特定的一天里被拯救。于是,这些京 A 市场部的女孩们决定做这样一件她们似乎可以做到的事情 —— 女性主导,亲手酿造,在 3 月 8 日这天发行,收益捐赠女性公益。决定这款妇女节特酿的风味是其中最艰难的一部分。在统计了全体女员工对精酿啤酒的口味偏好后,发现根本不存在一种可以被认为是 “女性都喜欢的酒”。于是,她们决定从概念入手,因为合作的慈善项目EGRC(乡村女学生教育项目Educating Girls of Rural China)主要资助中国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学生,她们和酿酒师一起从这笔善款的流入地出发,选择用云南产的咖啡豆和甘肃产的白刺果来调味,制作一款口感清爽、略带苦味、有浓厚咖啡香气的精酿。用于酿造的咖啡和白刺果。白刺果生长在沙漠盐碱地区,耐干旱,抗风沙,也是可女性精神的象征。在“我们”之前,这种小浆果在西北之外的地区鲜为人知的,更从未用于啤酒酿造,这对于酿造团队是一次未知的探索京 A 的女孩们酿酒那天,我也去了。酒厂很冷,地面很湿,空气中充满了小麦发酵后的味道。照实说,从来都在北京坐办公室的女员工们一时踏入酒厂,真正能做的事情也不是很多,酿酒师们负责化学家和机械师的工作,而女孩们只能挽起袖子干着力所能及的体力活——把几十斤一袋的麦芽倒入粉碎机里,等待糖化,然后收集和整理被过滤掉的酒糟,放进大型推车里搬运到仓库,等待附近的村民上门回收,拿回家喂养牲畜。 经历三周的等待后,我在妇女节这天终于喝到了这款酒。我呢,本身其实是标准的 “小妞儿酒” 爱好者,我爱啤酒里有着酸甜的风味,水果的香气,度数可以高一些,但不至于让我难受。虽然这种喜好也总是受到被其他酒友(通常是自以为是的男性饮酒者)的轻视,但我也同样轻视他们那悲剧又苦涩的舌头和被高度酒精毒害的身体。因此,这款 “我们” 对我来说,还是有点苦了,让我想起了酿酒那天在酒厂品尝到的生酒花 —— 当然酒花要苦多了,而 “我们” 的苦清清爽爽,紧接着苦味散去,就换成了一股回味持久的咖啡香气。话又说话来,当我喝到一款不那么 “小妞儿酒” 的妇女节特酿,还是隐隐有些高于口腹间的满足的:幸好它不是又一款小甜酒。就算不是我,总有人能欣赏它的风味,无论男女。而且它颜色很好看,我得承认。 京 A 的朋友跟我说,他们每售出一杯 “我们”,都会向慈善项目 EGRC 捐出 5 元钱。3 月 8 日妇女节这天,是 “我们” 的发售日,这款酒也不负众望拿下了京 A 的当日销量冠军,单日售出 258 杯。预计最终捐赠额在 25000 元左右,可以支持 5 个贫困女学生一年的上学费用。所以说,难怪我厌倦妇女节呢。还好妇女权益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是 “狼来了” 的故事。如果能再多点女性受益者,如果我国的女性意识能像这两年一样继续发展,不过就是看多了有些厌倦,但就这样下去,也挺好的。
酒标上的 IWD,国际妇女节的简写,这也是我们在 “我们” 酿造中做的最后一件事
“我们” 发售当天的京 A
* 3 月 8 日至 3 月 31 日期间,京 A 每售出一杯 “我们 Half the Sky”,将有 5 元捐赠给 EGRC 慈善组织(Educating Girls of Rural China,乡村女学生教育项目),用来支持乡村女学生的教育。在评论区留下你对于 “女性饮酒” 的看法和经历,我们将抽出 5 人,送出 “我们” 试饮券。评论抽奖活动截止到明天(3 月 11 日)中午 12 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