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近日甲流和诺如病毒感染进入高发季。中疾控指出全球疫情流行态势仍在持续,冬春可能会出现新冠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新冠溯源仍在进行,而近期《自然》杂志刊登的新研究《气候变化增加了跨物种病毒传播风险》和《蝙蝠生态快速变化驱动的病原体溢出》可以为未来预防新的流行病毒带来一些新知。全球变暖迫使动物改变栖息地,预计会让哺乳动物物种之间初次相遇(因此会有潜在的病毒传播) 的几率增加一倍。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完整阅读“新知”系列文章。
《经济学人·商论》2023-02-18
Habitat loss and climate change increase the risk of new diseases
击退疾病
栖息地丧失和气候变化增加了出现新型疾病的风险
在所预测的哺乳动物间的病毒传播中,90%与蝙蝠有关
尽管科学家们还没有确定新冠病毒是如何出现的,但主流理论是人畜共患病溢出(从动物身上传播而来)。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让积极行动预防未来的大流行病愈加紧迫。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关于蝙蝠(携带着与新冠病毒最接近的一些冠状病毒)的研究发现,这类溢出的风险正在上升——尽管改变人类活动有可能让它重新降至更安全的水平。如果新冠病毒确实是人畜共患,它可能是先从蝙蝠传播到“桥梁”动物,然后传给人类。作者们着重研究了亨德拉(Hendra)病毒。这种病毒也会被蝙蝠排出体外,然后感染马,再传染给人。在已知感染亨德拉病毒的七人中有四人死亡。这篇论文研究了澳大利亚东部亚热带地区果蝠的亨德拉病毒溢出的情况,自2006年以来那里的溢出一直在增加。研究发现,栖息地丧失加上气候引起食物短缺是溢出增加的原因。澳大利亚果蝠吃桉树的花蜜。在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中赤道太平洋地区温度上升,之后开花的树木减少。这造成蝙蝠的栖息地缩小,能吃到的食物变差,体质减弱,可能导致它们排出更多的病原体。在2003年之前溢出很少见,这些变化持续时间不长,只在短暂的食物短缺期出现。但自1996年以来,人类已经开垦了蝙蝠冬季栖息地的三分之一。蝙蝠不再找寻花蜜为食,而是长时间在靠近人类的地方栖息。马会接触到在农场树上觅食的蝙蝠,造成溢出。... ...【付费文章】欢迎打开商论App,订阅后读完文章。搜索“新知”了解更多全球科技前沿话题
拓展阅读 | “熏醋杀菌”的科学依据
熏醋消毒,一直以来在中国民间都被认为是防治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种良方。事实上,这也并非毫无道理。一项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的最新研究指出,硝酸进入液滴后就会形成令病毒难以生存的环境。通过研究模型,相关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虽然在一般空气中比其他病毒的生存时间更久,但在酸化的空气中存活时间将会大大减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消灭新冠病毒所需的硝酸浓度要高于许多国家的安全操作标准。况且,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防御新冠而生活在酸性空气中?欢迎下载《经济学人·商论》App,免费阅读全文。
Acidifying the air may protect against covid
酸化空气或可预防新冠感染
在中国,呼吸道疾病流行的标志之一是醋会变得热销。民间医疗认为,只要把醋煮沸,富含醋酸的蒸汽就会清除空气中引发咳嗽的任何秽物。这种信念里头也许有那么点道理,因为要让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比如新冠病毒——变得无害,一个可靠的方法就是加大携带这些病毒的液滴的酸性。不过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塔玛·科恩(Tamar Kohn)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托马斯·彼得(Thomas Peter)指出,要使用比醋酸更强的酸(例如硝酸)才能达到良好的病毒灭活效果。他们在刚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一项研究中指出,硝酸进入液滴后就会形成令病毒难以生存的环境。在构成携带病毒的自然气溶胶的液体(特别是肺液和鼻涕)中,科恩、彼得及其团队对悬浮其中的多种病毒进行了实验,研究让不同种类的病毒失活所需的酸度。根据之前有关化合物扩散进入此类液滴的实验,他们还计算了硝酸进入液滴的难易程度。... ... ...《经济学人·商论》2023-01-31 Bug bites bird
螳螂攻击雏鸟
虫子是鸟儿的美餐,而不是反过来。但在伊朗克尔曼省(Kerman),阿瓦耶·多纳耶·哈克斯塔里研究所(Avaye Dornaye Khakestari Institute)的马赫穆德·科涅加里(Mahmood Kolnegari)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康纳·潘特(Connor Panter)通过放在一只紫色太阳鸟的鸟巢旁的摄像头,发现了角色颠倒的情况。两人在发表于《生态与进化》(Ecology and Evolution)的论文中称,他们的摄像头捕捉到了一只螳螂杀死了一只雏鸟并啃食鸟肉的画面。螳螂以性情凶猛著称,但即便如此,这次攻击还是让两位研究人员感到惊讶。他们以为这只是一个离奇的个案,直到一个月后,他们又拍到了一只螳螂杀死并取食一只凤头百灵雏鸟的画面。他们检索文献以查看之前是否有类似的捕食记录,结果找到了一个世纪前的一份报告记录有一项类似的发现。他们在互联网上做了更大范围的搜索,发现了两份记录螳螂捕食雏鸟的非科学报告,分别来自台湾和巴西。《经济学人·商论》2023-02-01 Roman civil engineering has lessons for the modern world
古罗马的土木工程可供现代世界借鉴
所用的混凝土会自我修复,并且超前的绿色环保【新知】古罗马人是建筑大师。他们的许多杰作,从万神殿(见上图)、古罗马斗兽场,到高卢南部的加尔桥,还有西班牙塞戈维亚(Segovia)同样让人惊叹的古罗马输水道,都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这些建筑遭到的破坏通常是因为石材被盗挖,而不是本身结构破损。
另一种古罗马作品也流传了几个世纪。《建筑十书》(De Architectura)是由马库斯· 维特鲁威· 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写下的十卷书籍。许多学者认为这位公元前一世纪的工程师和建筑师曾在凯撒大帝的一些军事行动中与之合作过。这套书里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秘诀,以确保建筑物“不会日久年深成为废墟“。
古罗马工程师成功的一个原因是混凝土。(万神殿的屋顶是世界上最大的无支撑混凝土圆顶。)众所周知,罗古马混凝土经受了几个世纪的考验,其结实程度却没有下降多少。实际上,它甚至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坚固了。其中诀窍直到现在才浮出水面。... ... ...
【付费文章】欢迎打开商论App,订阅后读完文章
🔍欢迎下载《经济学人·商论》并搜索“新知”直通更多科技前沿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优惠订阅季度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