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展完整片单公布,《贝蒂娜》的歌声见证动荡与变革
2023年德国电影展宣传片
2023年德国电影展,定于3月24日在北京举办。这次我们带来本届影展的完整片单,分别是已于上个月率先公布的百老汇展映片单,以及特别展映片单,影迷朋友们将会看到2个放映单元内的一共14部影片。
特别展映单元将会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进行放映 (放映场地以实际排片为准)。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完整影展手册。刚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参加完主竞赛入围影片《白塔之光》首映的演员黄尧女士,将出任2023年德国电影展“宣传大使”。
如果让凹凸镜DOC推荐一部必须要看的片子,无疑是纪录电影《贝蒂娜》了。在这部纪录片中,你能看到在大时代下,一位音乐家的抉择以及她对于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贝蒂娜 Bettina
导演: Lutz Pehnert
编剧: Lutz Pehnert
主演: 贝蒂娜·魏格纳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22-02-13(柏林电影节)
片长: 107分钟
IMDb: tt17079276
1947年出生的创作歌手贝蒂娜·魏格纳(Bettina Wegner)通过沙哑的声音,诗意的歌词唱出对东德的怀念,被迫搬到西德的经历,并幽默、坦诚地回顾自己不停反抗的人生。佩纳特以贝蒂娜1980年创作的歌曲《信条(Über Gebote)》串联叙事,结合东西德的档案影像,贝蒂娜因抗议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而上庭受审的录音,以及她自己的文字和音乐来展现她的生活。
这部黑白与彩色交织的纪录片,首映于2022年第2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全景单元费比西奖,并于2022年5月19日在德国全境上映。
影片排片:
03 / 25 Sat. 19:15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映后场:导演卢茨·佩纳特、编剧苏珊·施明克特预录访谈
04 / 01 Sat. 17:30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映后场:导演卢茨·佩纳特、编剧苏珊·施明克特预录访谈
地址:北京德国文化中心 · 歌德学院(中国)
免费。
排队入场,无需预约,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www.goethe.de/china
《贝蒂娜》
在虚无中抗争:贝蒂娜的情歌
影评作者:大胃
编辑:劳动
一部讲述东德著名创作歌手Bettina Wegner人生故事的传记片《贝蒂娜》,在202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中获得全景单元费比西奖,在Bettina Wegne与故乡七十余载的羁绊中,编织着二十世纪的动荡与变革。影片以一种特别的视角,回首那段历史,带领我们这些身处新一轮世界变局的观众。
独特的叙事:在“胜利”的西德与“消逝”的东德之间
1990年两德统一后,在赞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和政治影响力的主流叙事中,民主德国迅速分崩离析,成为历史遗迹。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早已实现统一并重新成为欧洲中心的德国,其东西部地区之间仍然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社会发展现状和容易被量化的社会经济指标上,更加深植于复杂的身份认同感之中。人们心中的墙并没有随柏林墙倒塌而彻底拆除,对他人和对自己的“偏见”都仍存在。当许多西德人顺利接受“德国人”这个统一身份时,部分原来生活在东德或在统一前后出生于东部德国的人,仍然将自己视作“东德人” ,Bettina Wegner就是其中之一。
导演卢茨·佩纳特与贝蒂娜在柏林国际电影节
由于冷战宣传和强势的西方文化渗透,我们听惯了《气球》等影片所描述的那种由东向西的“逃亡”故事,也熟悉文德斯电影中那些战后美国化影响下的西德文化生活图景,却并不了解那些与主流相悖、主动选择东德的人和他们的心境。本片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独特叙事,从一名具有反抗精神和浓浓乡愁的东德人视角重新审视那段时空。
年轻时的贝蒂娜
结构与形式:历史足印与自我证言
影片基本依循时间顺序回溯这位传奇歌手的一生,并选取了Bettina在 1980年自作曲《信条》中写的十句歌词划分篇章。没有解说词,没有历史学家的铺陈,也没有重要“证人”的阐述,完全由Bettina本人娓娓道来。伴随着Bettina的采访叙述,历史的影像和当代的影像交叠出现,不同时期的演出与排练穿插奏唱,历史时空重新开启。
配合故事的推进,我们不仅看到Bettina真正践行了以下十条人生戒律,而且在她的话语和歌声中愈加感受到她对信仰的笃定和对“家”的深情:
“十个信条 作为我生活的终极武器
要站得笔直 在众人坐下的时候
要当一阵风 在众人流汗的时候
要大声说话 在众人沉默的时候
在捉迷藏的游戏中露面
永不成为别人
永不为伤口哭泣
溺水时依然怀有希望
富有时依然保持清醒
将敌人变成朋友
与弱者团结一致”
(歌曲《信条》的部分歌词)
战后被迫分裂和冷战期间的德国,失去了政治强国的梦想,但始终渴望统一,文化因此成为重要的庇护所和分裂进程中的桥梁。东德和西德两国的诗人、作家和艺术家把自己视为在政治对抗时期文化国家护卫者,希望用文化弥合越来越深的政治分歧 。出生于1947年的Bettina正式成长于这样的背景,并以她的音乐为媒成为了桥梁中的一份子。
年轻时的贝蒂娜
贝蒂娜的音乐:存在与爱的表现形式
经过野蛮思想的荼毒,战后德国的“文化意识如浴火重生的凤凰一般,在昨天与今天之间、传统与新事物之间、乡村与城市之间找寻立足点”,人们凭借着这股热情开始重建文化 。然而,在分裂的两端,文化的发展和声量是不协调的。西德在重建与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重大的社会文化变革,发展出新的生命力;而东德却在专政教育、文化审查和消费配给制中逐渐噤声,强力的压迫甚至让反抗的声音变得十分微弱。
虽然Bettina说自己“只想唱情歌”,片中也放出了几段少年时期演唱的甜美情歌,但从青年时起,她那像宣言一样的歌声,就始终关切着严肃的社会议题,倡导着和平、人性与平权,并成为她坚持反抗斗争、影响和塑造社会的“武器”。就像加缪在《反抗者》中表达的,因为荒谬,所以我反抗,因为我反抗,所以我们存在。
虽然成长于有信仰的统一社会党家庭,但Bettina一生奉行自己的信念,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小就敢于违抗权威,不顾父母要求,坚持说柏林方言,因为她认为标准的德语“不是自己的语言”。从12岁起就开始思考“死亡”、“存在”等议题,并把自己的思考写入歌里,认为在生活中能够找到“乐趣”才算是活着。可以说,对她而言,乐趣是自由,是创作与表达,是团结在一起,是与家的连接,是力量与存在的本源,是她坚持抗争与对抗荒谬的内核。
年轻时的贝蒂娜
Bettina的前半生爱过很多人,他们性格、立场也许不尽相同,但某种程度上,都曾是她的“战友”,在相伴的时间里,曾与她并肩组建俱乐部、组织讨论与表演,用艺术表达反抗。从国际电影院的胡迪南尼俱乐部,到青年才俊之家的Eintopp,从东德到西德,Bettina用歌唱谈论越战、男权社会、东德文化政策和西德暴力武装。日渐增长的名气让她能够在数万人前歌唱,但只有与少数人真正达成的共鸣才是Bettina认可的幸福。
生活环境更加自由、优渥,但实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在Bettina看来,充斥着邪恶的资本家和发动战争的罪人,因此她从未对那片异化的土地产生过向往。
当数百万人竭尽全力从东德逃往西德,Bettina一直努力地想要留在家乡,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演唱事业;当她的艺术同侪纷纷离开奔向“自由”、转身追求“和谐生活”,她专门写歌表达自己的痛心与惋惜,因为她认为东德的人民更加需要他们;当被驱逐至西柏林重获演出机会,她却表示自己痛苦地无心创作;当柏林墙倒塌三十年后,那个“优越”的德国在她心里仍然是遥远的“那里”。
面对家乡,那个曾被称为“橱窗”的民主德国,Bettina充满深情。尽管对于高压的文化政策进行批判,但她仍然认为东德更有“人性”,是由家族关系构成一般的土地。她也因此无论身处边界线的哪一侧,始终将东德视为“这里”,视为自己的家。她同时也曾是为数不多地相信东德能够成为统一方案的人之一。
出生和成长于柏林墙建立后的东德,并对东德故事持续关注的导演Lutz,尽管也是曾经的东德人,但他认为Bettina与自己有着迥异的生活背景与经历。无论分裂还是统一,Bettina始终生活在东西德之间,生活在“这里”和“那里”两个世界之间,至今如是,哪怕如今“这里”和“那里”在现实世界中已经难用物理条件做区分。
贝蒂娜创作过程
压缩的时空:感知贝蒂娜
在2007年告别演出后,Bettina便再鲜少演唱。导演Lutz希望通过本片在讲述Bettina令人激动的人生经历之余,将她的音乐从过去带回当下 ,因此我们能够听到不同年龄、不同处境的Bettina歌唱。而牵引影片叙事的不仅有Bettina的讲述和歌声,还有1968年Bettina因抗议华约盟军入侵布拉格被捕后的庭审录音,同样作为重要线索贯穿全片。
录音一层层揭开了那段在成年初期发生的重要事件,更以一种鲜活独特的方式,呈现出Bettina的心境、价值信念和人生哲学。面对强势的国家机器,这个年轻的生命从未因为“渺小”而妥协 。录音中,青涩的声音在审讯刚开始时因为害怕略有颤抖,但谈及抗议的原因、对国家及政策的态度看法等,她的声音变得激昂而坚定。这种特殊素材所提供的临场感震撼,是传记片中所少有的。
老去的贝蒂娜优雅通透
导演通过对不同素材的筛选、组合和创意运用,为我们提供了感知Bettina人生的多材质多感官信息,展现了不同时期甜美的、热烈的、抗争的、坚定的、安静的、幽默的、沉思的Bettina,并用她的灵魂、思想和音乐谱成了一首既个人又普世的歌,一首关于二十世纪反思与斗争的歌,一首献给故乡的情歌。同时,影片也打开了一个感受历史的时空通道。当片中时而出现德国的当代街景,对历史的想象却不禁涌来,让人意识到那些如今习以为常的街角,其实承载着二十世纪的复杂过往,而当代青年闲聚广场、恣意享受爱情与艺术的姿态,也是荒谬与反抗博弈后的历史产物。
贝蒂娜·魏格纳
Bettina Wegner
德国歌手、词曲作者,出生于1947年11月4日的西柏林,后跟随信仰共产主义的父母迁往东柏林。1966年,贝蒂娜进入恩斯特·布什戏剧学院(Hochschule für Schauspielkunst Ernst Busch)学习戏剧,与朋友共同成立东柏林民谣社团(Hootenanny Klub,后改名为十月社团),鼓励社团成员自由地写作剧本和歌曲。
1968年,贝蒂娜因宣传反对苏联对布拉格的袭击被判处19个月监禁,之后她将演出由公开转为地下,召开多场私人演唱会。
1978年,贝蒂娜参与的一档电视节目使她在西德一夜成名,并开始在西德演出。
1983年,东德政府以“从事外币交易和不端行为”的罪名将贝蒂娜驱逐至西德。
2007年,贝蒂娜举办告别演出,她说:“也许我还会继续唱歌,但不会再将音乐作为我的职业。”贝蒂娜·魏格纳现居柏林。
卢茨·佩纳特
Lutz Pehnert
德国导演,1961年出生于东柏林,父亲是时任东德文化部部长。由于父亲的关系,卢茨年轻时进入青年世界日报(Junge Welt)实习并留任做文化访谈编辑和记者十余年。
1995年,卢茨辞去青年世界日报的工作,成为一名独立作者和导演。他执导的纪录片如《党派(Partisan)》,《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DR Ahoi)》,以及《贝蒂娜(Bettina)》都反映出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的文化、娱乐和人民生活。
卢茨·佩纳特在青年时期就已听过贝蒂娜的歌曲。本次电影中,他与贝蒂娜对话,结合历史影像,拍摄制作本片,意在为观众呈现一个“只想唱情歌,不想做政治歌手”的贝蒂娜。
时间安排
Screening Schedule
购 票 须 知
票价:正价70元(不含电商平台服务费) / APP非会员65元 / APP会员60元
东直门香河园路1号当代MOMA北区T4座
购票平台:百老汇影城APP,淘票票,猫眼
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www.goethe.de/china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