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A股为什么如此动荡?市场到底在交易什么?
这周发生了很多事件,各种数据密集在一周内公布,在信息的狂轰滥炸下金融市场更显得波诡云谲。
因为各种信息和事件之间相互拉扯,背后的意义甚至背道而驰,这一周的市场就显得特别混乱,一天之内几乎可以数度反转。我们今天就统一来给大家做一个梳理。
这一周发生的事件和公布的信息,按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主要是这4件事:
1、SVB银行破产。
2、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变化。
3、美国CPI数据公布。
4、中国投资-房地产数据公布。
这几件事是相互关联、相互拉扯的,体现在金融市场上就是价格的剧烈波动,忽上忽下。
首先SVB破产当然是本周市场最关注的大事件,市场最为担心的是SVB银行破产蔓延到美国其他金融机构,甚至可能造成全美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危机,造成金融风暴。
于是在这条逻辑的驱使下金融市场开始做出反应,并且牵连到第2条逻辑,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设:
1、悲观预期,SVB事件会蔓延,并且成为其他美国银行挤兑的导火索,甚至造成新的金融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坏消息就是坏消息,一部分资金开始按照金融危机的预设进行计价。
于是我们看到股市暴跌,纳斯达克周五暴跌,A股也跟着受到影响。原油、铜等全球定价商品暴跌;资金开始涌入避险资产,美债价格暴涨,黄金价格暴涨。
2、中性预期,SVB事件虽然发生,对美国金融系统产生了扰动,但这种扰动是短期的,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因为美联储会出手,救市拖底,不让其发展成系统性危机,并且会减缓加息进程,将3月拟加息程度从50基点降低为25基点。
在这种情形下,坏消息反而变成了好消息,因为在这一派看来,金融危机的风险概率很低,但是影响更大的美联储却减缓了他的加息步伐,从货币层面来说对市场反而是一种利好。
3、乐观预期,同样认为SVB事件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对于美联储的反应则更加激进。认为美联储不止是会将加息幅度从50基点下调,而是更进一步会在3月暂停加息,更有甚者认为接下来就要开始宽松了,年内甚至会降息2次。
这种观点也比较有市场,如高盛和野村证券的观点。
目前来看,这周的行情更多地是这几种预期在相互拉扯。
这就是为什么周一和周二市场走出了完全相反的行情。
从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偏向悲观预期的这种观点占有很大市场。观察原油、铜等商品各时间段的表现来看。在亚洲交易的时间总是倾向于恐慌性的下跌,反而到了美国交易的时段,这些商品却反转上升。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我们倾向于中性预期的概率大一点,美联储救急和抗通胀两手都要抓。
这3种逻辑最终如何分出高下?最终还是要看美国周二公布的CPI数据。
如果CPI的数据高于预期,说明通胀的形势仍然很严峻,那么美联储将骑虎难下,对市场来说不确定性更大。如果CPI数据低于预期或者符合预期,那么美联储还是会倾向于加息25个基点,通胀还是要抗的。至于加息50基点的概率,则已完全不在市场考虑的范围内。
最终周二CPI数据公布,前值6.4%,公布6%,符合预期。于是市场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暂时解除了警报。各大资产的恐慌稍减。纳斯达克上涨2%,美国长短期收益率回升。
但是我们如果细看CPI数据的结构,会发现CPI中对通胀影响更大的服务型通胀还是有小幅上涨的表现,如核心CPI环比增长0.5%。
这说明美国抗通胀之路仍然起伏,通胀充满了粘性。这个过程不可能尽如人意,顺顺利利。
而对A股市场来说,则还要增加一层考虑因素,那就是中国经济复苏的进度。这与今天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息息相关。
直观来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5.7%,已经较12月-12%的降幅大幅收窄。
此外消费3.5%、工业2.4%的增长也不错,坐实了中国经济正在恢复的事实。
但是今天的A股和商品市场为什么反应平平呢?
因为在之前,市场已经将这些经济复苏的表现计入价格之中,通过对PMI、2月金融数据、房地产成交、建材成交等高频数据等交叉验证,市场对这份总的经济答卷基本上心中有数。
在两会强刺激预期落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复苏的高度还有待更多实体产业数据的验证,数据给到多高,股市、商品才能走到多高。
但是1-2月的房地产数据大幅修复的背后,也有阴云笼罩。
商品房销售额中住宅同比增长了3.5%,但是个人按揭贷款却同比减少了15%。这两个数据不匹配,表明了很多居民买房是全款买的,没去贷款。
这与上个月居民存款暴增、提前还贷潮等现象相对应。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表现。
这些现象同样表明,中国的经济复苏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说到最后,你会发现,现在A股市场要考虑的4个逻辑,分别对应了:
1、短期流动性危机的影响。
2、美联储加息之路充满起伏。
3、通胀充满了粘性
4、国内经济复苏并不是一帆风顺。
主逻辑仍然没有变。
等到急风骤雨的一周过后,让我们印证接下来到底是狂风暴雨还是风平浪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