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时髦的老姨,才是真实世界中安静的大多数生活2023-03-16 10:03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文|读者:柳一最近,“小姨”这个词成了备受追捧的时尚单品,我在不同媒体的叙事中见到了许多小姨的形象,从那个“不结婚的奇怪亲戚”,到勇敢“出走的娜拉”,她们无一例外的洒脱、不畏偏见、特立独行。在女性主义盛行的当下,这样的“小姨”形象会火也是必然,她们代表着女性对世俗规训的抗拒,和对更广阔自由世界的向往。我乐见小姨们乘风破浪,但与此同时,我总是想起自己远在家乡的小姨,哦,在我的北方老家,她通常被称为老姨。《逃避可耻但是有用》剧照老姨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妈)。但在物质匮乏的童年时期,她并没有享受到作为老幺的宠爱,反而显得有些可有可无。听我妈讲,老姨从小就很能干,帮着姥姥操持家务,我妈作为姐姐都要逊色不少。当时姥爷在县里做工,姥姥在家务农,有限的收入要供我的两个舅舅读书,再惠及两个女儿已属勉强。所幸我妈成绩好,考上了当年属于香饽饽的师专,不仅不用交学费,国家还给发钱,算是给自己挣得了跳出农门的机会。而老姨不喜欢读书,又爱干活儿,辍学回家似乎也就顺理成章。在家务农几年后,老姨像无数的农村姑娘一样,早早嫁了人。姨夫是县城旁边一个镇上的农民,为人本分,不善言辞。老姨说,她找了姨夫就是相中他的人品,图一个对她好。《父母爱情》剧照结婚后,老姨进了镇上一家服装厂做缝纫工。她心灵手巧,学东西一点就透,除了在厂里干活儿,她家里也购置了一台缝纫机,我小时候,家里许多窗帘、衣物都是老姨给做的。我至今还记得,有一年,我妈从展销会上带回来一件白色的T恤衫,结果尺码小了,展销会撤了无处退货。最后老姨和她那台神器的缝纫机成了拯救者,她似乎很轻易的拆开某些线,再缝上,前后不到10分钟,衣服就正好合我的尺寸了。如果按照当下喜闻乐见的那类“小姨”的剧本,接下来老姨似乎应该开启某种传奇人生了——比如创业,从一间缝纫小作坊开起服装厂,或是出走,离开小镇,去当时风云乍起的广东闯荡新的人生篇章。《外滩钟声》剧照然而都没有,老姨并没有成为媒体愿意报道的那种“小姨”,而是令人失望的继续展开着庸常、甚至有些悲剧色彩的人生,直至今日。先是国企改制,老姨失去了服装厂的工作,她和老姨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她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由于舍不得让他们做留守儿童,只好一直在本地找些零活儿,自然也挣不到什么大钱。再是征地,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中,我们老家县城也在拓宽边界。老姨家的几亩地被征走,他们分得了一套质量堪忧的回迁房,但从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试过做小生意,跟亲戚合伙儿,在县城的集市上租了摊位卖布,但生意普通,再加上亲戚之间一些利益牵扯,最后作罢。老姨夫跑过长途运输,倒是结结实实挣了几年钱,然而后来跑车的太多,老姨夫上了点岁数,日夜兼程也不安全,就卖了车,继续在本地打零工。《平凡的世界》剧照他们都没受过多少教育,多年来一直忙于生计,很难给两个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指引。我的两个弟弟都只是勉强读了大专,毕业后出来打工,继续重复父辈的命运。大弟弟在一家印厂上班,每月在流水线上出卖青春和体力,换得三四千元。因为看不到出路,又太渴望前途,他曾被朋友诱骗,进了传销组织,最后以姥爷病危为由才劝了出来。前些年学界有很多关于阶层固化的讨论,如果说什么是阶层跃迁的天花板,我的两个弟弟就是最典型的、活生生的样本。如今,老姨和姨夫早已过了年富力强的年纪,但距离享受生活还遥遥无期,毕竟,两个儿子还未娶妻。老大因为有传销组织的过往,不好找对象,已年过三十依然单身。老二有了对象,应对方的要求,老姨和姨夫倾尽所有,在市区购置了新房,可彩礼的金额依然还欠几年奔忙。今年春节我回老家,去看望老姨和姨夫,老姨因为常年劳作,有严重的腰肌劳损,用不得力,但仍在街道的小厂子里做些轻活儿,一天要坐超过10个小时。干一天发一天的钱,没有所谓的病假,社保更是无从谈起。她谈起小儿子现在上班的工厂很满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给交社保。《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剧照老姨夫磕坏了一颗门牙,他多年来不善言辞,但是爱笑。亲戚们谁讲个笑话,他总是咧开嘴嘿嘿嘿笑得最欢实的那个。但现在,一咧开嘴,黑洞洞的一个豁口露出来。我问,老姨夫,你咋不去补个牙?他又嘿嘿一笑,补那个干啥。在老家,老姨家的经济条件当然不算好,但也绝不是最差的。他们只是无数普通农民中的一员,拼尽全力过完自己的一生,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用老姨的话说,叫做“挣命”。也许,等到儿子都结了婚,甚至儿子的孩子们都带大了,他们才终于能停下来,缓口气。回到开篇的话题,当下活跃在舆论场上的“小姨”形象固然很重要,女性主义叙事需要小姨,对抗旧的规训和要求、彰显新的时代命题需要小姨,甚至自媒体吸引流量也需要小姨。但我们别忘了,这些骄傲的小姨之外,还有更多的平凡的老姨。她们身上,除了某种程度上已被厌弃的“自我牺牲”“吃苦耐劳”等品质,再没有什么可以彰显的。她们囿于出身,囿于时代,没有资格成为“小姨”,甚至都不配拥有“小姨”这么时髦的称谓。可她们,才是我们真实世界中安静的大多数。《山海情》剧照再反观小姨,这种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塑造并反复检视的形象,难道不是一种新的符号化产物吗?这样的形象在媒体、社交平台上受到追捧,也许会造就一种错觉和偏见——女人们似乎只有成为小姨,才能在新的时代图景中拥有一席之地。这当然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小姨”形象被消费社会如此热络地接纳,背后是否蕴藏着什么不易察觉的算盘呢?我在众多写小姨的文章中难得的见到了一丝冷静,那篇文章提到了美国作家安蒂·柴斯勒的书《他们用女性主义干了什么?》。书中将停留在表象的女性主义称为“市场女性主义”,“为己而容”“加油姐妹”等女性权利口号,最终成为了一种消费品牌。消费者是谁呢?当然还是女性。《滚滚红尘》剧照我喜欢小姨,那个不需要结婚的、独立自由的、不畏惧世俗捶打的理想化身,谁会不喜欢呢?但我也警惕“小姨”,每个女性、每种选择都值得尊重,任何单一形象被过分追捧,都不一定是件好事。和“小姨”相比,我更爱老姨,她们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她们为这个世界做出的贡献,并不比“小姨”少。 排版:周蕾/ 审核:小风三联人物故事征稿投稿要求故事须真实可靠,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强,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佳,有相关图片更佳。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征稿说明】投稿方式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为佳。稿件请同时发送至:[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稿件示例从北京回到老家“躺平”的七年 被骗七万后,我再也不说电信诈骗“雨我无瓜”了痔疮手术和生娃,哪个更疼?毕业后,我经历的传销甲状腺癌,留给我的不只是一道疤30岁+女人的复工路中国家庭缩影之一:以爱之名喂胖你“那个”,我经历的月经羞耻来稿请注明联系电话,方便沟通。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期待你的文字。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大家都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