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终极秘诀:听我的,你会幸福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125 篇文章
文内图片皆来自作者。
作者:Pearl,焦圈儿和焦糖的妈妈。旅美十年,纽约州律师,沃顿商学院 MBA,创业邦“2019中国最受关注女性创业者”。同年裸辞,与老公 Joey 一起环游世界,并创立“不焦虑实验室”。本文来自:Pearl的不焦虑实验室( ID:ThePearLab)。
作者写在前面:
全然的接纳,让我们重生
我们需要亲密关系,是因为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的所有面相都能够被接纳,这让我们获得安全感和释放的空间。
遇到 Joey 前,我并不懂接纳是什么。我只会去呈现对方想看的样子,说对方想听的话,极力避免冲突,维系和平。我还记得在 20 多岁的一段关系里,已经跟当时的男朋友相处了很久,我把他当成可以信赖和倾诉的人。有次我们聊天聊到一些很深刻的话题,涉及很少跟外界坦露的那部分自己,我告诉他自己曾患有严重的饮食障碍,渴望得到他的支持。
他却一直皱着眉头,我以为他也心疼我曾经历的痛苦,但是我错了,我分明听见他说:“我没想到原来你那么虚荣。”
那一刻空气凝固了,我的心悬浮在令人窒息的空气里,冻成了冰。我张开嘴,却什么都说不出来,眼泪涌上眼底,却因强烈的羞耻感不敢流下来。
@ 纽约
回过头来看,我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的自己会“僵住”,而不是对他简单粗暴的评判保持觉察。我甚至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曾经的我怎么那么虚荣?
那一刻我受伤了,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也后悔没有把自己伪装得更好。
后来,在系统疗愈自己的过程中,我终于明白饮食障碍不是因为“虚荣”,也逐渐开始接纳我自己,接纳那部分并不完美的自己。但我依然心有余悸,不愿意去讲述自己的创伤,我担心别人会给我贴上某个标签,尤其是那些我很在意的人。
然而,那些我在意的人终究没有跟我在一起。
再后来,我遇见了Joey。我们的关系越来越深入,我却还没有告诉他我的隐私。知道自己没有绝对坦诚,隐形的压力把我逼到了失控的边缘,我才不得不对他说:“我有饮食障碍,这会儿压力有点大,我必须要暴饮暴食才能舒缓,你能不能先回避一下?”
他先愣了一下,说:“你要吃啥?我陪你吃。”
我说:“你别闹了,我是确诊的饮食障碍,属于心理问题。”
他拍拍我的头:“谁没个心理问题,你这个问题听起来还挺健康,无害于他人和社会。”
我突然想起我的心理治疗师曾说过,饮食障碍患者大多很善良,宁可委屈自己的身体,也不轻易找人倾诉,因为怕给别人添麻烦。
@ 布拉格
于是,Joey 带着我去吃平日里我不允许自己吃的“能量炸弹”:薯条、披萨、烤串、炸鸡、奶油蛋糕……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酣畅淋漓。因为是正大光明地吃,还有Joey 替我分担至少一半的卡路里,我竟然完全没有负罪感,停止了狼吞虎咽,开始真正享受食物的味道。
那天,我向 Joey 表达了感谢,如果不是他,我会陷入暴食后的补偿性行为 — 用各种方法摆脱摄入的卡路里。但因为有 Joey 的陪伴,我没有被习惯性的强迫行为驱动而陷入可怕的循环。
Joey 摸摸我的头,心疼地说:“以后你要是想吃啥,就跟我说,我会陪着你。”
那标志着我与食物极端关系的拐点,也开启了我的康复之路。
不光是饮食障碍,我所有其他面相,包括自己曾觉得不够好的地方 – 懒惰、恐惧、逃避、急躁、固执、沉迷、不接电话、不爱收拾 - 在 Joey 那里都会获得全然的理解和宽恕。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也让我在极大的安全感中,允许自己犯错,缺乏逻辑,失去毅力,不够自律,不想进取,摸鱼赖床……我终于学会了放松,学会了谦卑、示弱和认错。
曾经用来保护自己的冰雪铠甲终于慢慢消融,我感受到了铠甲下面的身体,感受到她的温暖和柔软,我学会了接纳自己。而当我真正接纳自己时,我变得更有耐心、更能共情,从一个锋利的人,变成了慈悲的人。
@ 老家郑州
支持对方实现Ta的梦想,而不是我的
我听过这样一个真事:男孩和女孩在谈恋爱时总是吵架,有天他们吵累了,男孩对女孩说:“不如我们在本子上写下让对方变得更好的十条建议吧!”
两个人写完后交换了本子,女孩看完恍然大悟,说:我的十条建议全是要求他怎么样……而他仅仅是想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
男孩的建议中有:
每天多一点时间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即使再生气、再讨厌我,在我“跪下认错”的时候也要跟我说话,不能不开腔
不能一个人悄悄哭,要哭也要抱着我哭……
曾几何时,我也是那个女孩,以爱的名义,绑架着我的亲密爱人。
当我们结束环游世界的旅途时,我开始全职做“Pearl的不焦虑实验室”,Joey 问我说:“你确定这是你的理想吗?”
我很坚定地说:“从我患上饮食障碍那刻起,就注定要做跟 wellbeing 相关的事。”
他点点头,握紧我的手说:“好的,从今以后,你负责实现我们的理想,我来照顾我们的生活。”
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的时刻,每次想起都泪如雨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Joey,谢谢你。你知道吗,从那时起,我总是为你祈祷,希望你获得勇气和智慧去发现并践行你的理想,而我会努力成为那个照顾我们生活的人,让你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 西藏自驾
不去改变对方,而是觉察自己
我们刚在一起时,Joey 有些我看不惯的地方,比如吃饭会发出声音,翻身恨不得把床架砸塌,上完厕所不把马桶圈放下。而我吃饭像猫一样安静,动作像猫一样轻柔,上厕所像猫一样爱干净。总之,我们很不一样。
起初,我认为自己的习惯优雅有涵养,就想让 Joey 成为我想要的样子,矫正一切我看不惯的地方。但当屡次尝试依然未果时,我恰好看到了小羊姐的推文,光标题就直击要害:《好的婚姻里,没有原谅,只有算了》。
我非常认同:在亲密关系中,逻辑和对错都没有意义。于是我开始自我催眠:习惯本身没有什么高下,我们只是不一样而已,从而,逐渐忽略和接纳我们的“不一样”。
大多情况下,我的自我催眠很有用。当我看到“趾高气扬”站立着的马桶圈,或是深夜里Joey 翻身把我震醒时,几个深呼吸之后,我就能心平气和,泰然处之。
@ 北京非厨房
直到一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被焦圈儿(焦圈儿 — 五岁的比格犬)吵醒,发现他在客厅地毯上拉了一泡新鲜的粑粑。我捏着鼻子收拾完垃圾,又把地毯清理干净。回到卧室卫生间,刚想喘口气休息一下,一屁股坐在了又湿又冷陶瓷马桶座上,那一刻,我心中升起一团怒火,听着 Joey 在床上酣畅淋漓呼呼大睡,我恨不得一脚把他踹醒。
而恰恰就在那时,我有了一个顿悟:倘若这一切发生在我心平气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我会停顿、觉察、深呼吸,然后起身打扫,而服务的精神会让我不由得心情舒畅,甚至会跟 Joey 说:“你猜我今天怎么了?我坐在了你的尿上!”然后哈哈大笑。
可是现在,为什么我像个愤怒的火球?
原来,这一切跟Joey 无关,跟焦圈儿无关,跟尿尿和粑粑也无关,它只跟我自己有关。
外面,真的没有别人。
在此后的每一天,除了继续接纳和欣赏我们的不同之外,我更加有意识探索内在世界,毕竟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放下非要不可的执念,就能最大化地适应和享受当下,做到“爱而不执”。
@ 北京三里屯家中
在冲突中沟通,能让彼此更近
因为畏惧冲突,在从前的关系里,我会刻意回避引起负向情绪的对谈。等情绪慢慢调整好了,我们会和好,但也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跟 Joey 在一起,哪怕有充分的信任和默契,但毕竟是两个人,两套系统,我们无法对对方的所思所想了如指掌。在一些情况下,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去揣测、判断,很可能造成误会和伤害。
如果不及时沟通,大概率我会让 Ta 过去,并说服自己淡忘这件“小事”。但是,这些负向情绪带来的印记不会消失,他们会留存在细胞里,积聚成一个创伤,在未来某个情境中,这个创伤和从前未被处理创伤会被同时唤醒,作为许多根稻草中的一根,最终“压死”这段关系。
@ 喀纳斯
在跟 Joey 的关系里,我们不允许这些稻草存在,每一根意图不明的“种子”掉进土里,我们都会喊停,把种子挖出来,观察一番,确定Ta 的意图后,再重新种植。我们会一起讨论发生了什么,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所感。
倾诉感受尤其重要,我们的所思所想是被先前经历限制的,有可能出现偏差,与事实不符,但我们的感受是真实的,哪怕是带有偏见的判断引发了委屈、痛苦、羞耻、嫉妒……这些真实的感受需要被看见。
我们会先“看见”对方的感受,允许 Ta 们的自由流淌。当这些感受被接住后,才可能让彼此向内探索,在被全然抱持的安全场域里看清自己的片面和偏激。每次这样真切的沟通后,我们都向内深入了一点,也彼此靠近了一步。
爱情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对。我们只能穿越到对方的成长时空,才能看到彼此的对。
@ 台北
常常交换所见的世界,尤其是内在的成长
在亲密关系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刚刚提到的沟通,还有一个就是共同成长。我看到过一些夫妇朋友这些年来渐行渐远,大多是因为他们停止了共同成长。这个成长绝不单单指外在成长,相反,内在成长非常重要。
我跟 Joey 常常会比家人早起一个小时喝茶,在三碗茶的时间里,我们会静坐、冥想、反思,还会交流当下的感受和近日的思考。作为半个文字工作者,我在记录日常的同时,也会留意自己的情绪气象图,每日反观自照,三省吾身,还会写下感言同步给 Joey。
在这种“时时觉察,处处正念”的家庭文化影响下,Joey 也喜欢在安静的咖啡厅,心无旁骛地写反思小作文,在不经意间说给我听。内在成长不关乎你是不是升迁,有没有发财,去过多少个国家,认识哪些名人,倘若不走心,外界光环有多眩目,内在光源就有多微弱。
@ 杭州家中的晨茶时光
我认识的一对夫妇曾是朋友眼中的模范伴侣,他们是彼此的初恋,大学毕业就结了婚,一起搬到澳大利亚生活,在连生三个娃后,太太 Dorothy 辞职回家带娃。她在社区“共筹”了一所幼儿园,联合其他宝爸宝妈们一起育儿,分摊了混龄幼儿园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戏剧、体育、自然等科目,还开办了爸妈读书会,研究各种育儿体系,并运用在实践中,跟孩子们一起在玩耍中成长。
先生 William 在国际律师事务所做合伙人,马不停蹄地工作,日以继夜地出差,主导《华尔街日报》头条的交易,三天两头跟商业领袖与政要会餐,在巅峰上风光无限。所以,当 Dorothy 在他们20年结婚纪念日时前夕跟他谈离婚时,William 差点崩溃。
“这么多年,我一个人养家,我给你们买了大房子,海滨别墅,三辆跑车,每年三次头等舱往返国际旅行,还有那么多奢侈品礼物……你为什么还不满意?”William 质问 Dorothy。
“你很棒,可是这些东西我们并不需要。你也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因为你不再跟我们沟通。”
“你说什么呢?我每个周末都回家跟你们聚餐聊天。”
“你只是在说,却从没有倾听。”
“你这些年赚过一分钱吗?你根本不会赚钱,孩子怎么可能跟你生活?”
他们还是分开,三个孩子的抚养权都判给了妈妈。Dorothy 的幼儿园开始对外招生,很快实现了收支平衡,虽然并不阔绰,但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多收费,因为教育是不应该有门槛的。”
她一直生活得充盈通透,孩子们正直、自信、又富有同理心,跟爸爸关系也不错。上周,我还跟他们家老大Lara 聊天,她在布朗大学三年级读哲学。因为要为服务乡村女孩的公益机构“有灵且美”撰稿,我问Lara 成长过程中的女性偶像是谁,她想都没想就说:我妈。
我问她为啥,她皱了皱眉头:“她不纠结,对于生活的难题,她总有答案。”
我想,大概是因为她的内在成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宝贝贝,要是哪天你不喜欢我了,你可一定要提前告诉我。你必须要给我一些时间转变,进化成你喜欢的样子。”有天Joey 对我说。
“好的,你也是哦。”我伸出小指头。
“一言为定!”我们拉了勾勾。
毕竟,爱情最好的样子,就是在持续的自我迭代中,不断遇见彼此。
@ 喀纳斯
在生命这部列车上,我们是彼此的副驾驶
2021年,生命送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礼物:焦糖出生了。全家的关注点顷刻间都转移到了这个小不点儿身上,最受震动的便是哥哥焦圈儿 — 五岁的比格犬。
我跟 Joey 达成共识,焦糖不会是我们的第三者,在生命这部列车上,每个阶段都有同行的爱人,有人上车,有人下车,Joey 和我将永远是彼此的副驾驶。
对于女儿,这份承诺也是一份礼物。她会感受到爸妈的亲密无间,也会从我们这里获得平等、平衡的爱。父母的爱情对她来说,是每一个细碎的日常,源源不断,永无止境。她会看到我们牵手、拥抱、亲亲,也会要求亲亲抱抱举高高,她会因此相信爱情,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拥有爱的能力。
对于父母,这也是莫大的安慰。看见自己的孩子被全然地爱着,生病有人照护,遇事有人商量,而他们自己也多了一个孩子:大孩子带着小孩子,热热闹闹,终于有了家的氛围,让平静的日子绽放生命力。看到大小孩子们能相互支持,陪伴终老,是他们最大的安心。
@ 乞力马扎罗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需要戴上玫瑰色的滤镜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名句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与意中人的相处如果永远能像当初刚认识时,该有多好。
琐碎的日常如此消磨,未来的日子遥遥无期,怎么能保持初恋的新鲜?
正念中,有一个术语叫做 beginners’ eyes,中文翻译成“禅者的初心”。意思是说,不管我们做什么,走过千百次的小路、日日清扫的落叶、夜夜刷洗的碗碟,我们是否能像第一次经历那样,保持一颗好奇的、敞开的、接纳的心?
在爱情和婚姻的范畴,我把这个技巧叫做“戴上玫瑰色的滤镜”。
每一个夜晚或清晨,灯灭之前或日出之后,当我能依稀看见 Joey 的面庞时,我会端详他的五官,就像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看那双细长而温柔的眼睛。有时,我看到他眼角新添的一根皱纹,有时,我看到他瞳孔里住着一个少年。每个瞬间,他眼睛里的东西都不一样。每一天,我们的爱情都会有一些新鲜。
这个练习,我还在偷偷做着。Joey 也不再追问为什么我眼角常含泪水,因为他知道,戴着玫瑰色的滤镜,我的心变得无比温柔,会再一次为他心动。
@ 杭州家中
最重要的关系,是你跟自己的关系
说了这么多,你会发现:所有的爱情是两个人的演出,所以我们需要沟通协作;但我们能控制的只有一个人,准确地说,只有我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感。古典斯多葛学派一直奉行的原则:只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那就是我们的内在。也是西方现代爱情哲学主张的:
The first and foremost relationship is the one with oneself
最重要的关系,是你跟自己的关系。
我抬眼那一刻看见了 Joey,是因为我一直都准备着这场相遇:我轰轰烈烈地爱着自己,随时可以拿起,也随时能够放下。
这让一切都变得简单,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正念训练自我觉察和内在成长。我当然希望身边的女孩们最终都能遇到对的人,获得完美的关系,不心碎不受伤,被保护被滋养。但我知道这不可能,再美好的关系也有冲突,再对的人也有弄错的时候。
放下对完美爱情的执念,把心敞开,让爱流淌起来。
- END -
推荐阅读
2023年,从拒绝“目标”开始
邢军:你不可不知的 6 个面试潜规则
真会有人爱我们如生命吗?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