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三个中心财经2023-03-18 02:03目前世界上有三个中心区域:1、北美2、东亚(中日韩+东盟)3、欧洲以最简单的2022年GDP数据做计算,中日韩的GDP之和与美国相当,东盟则相当于加拿大与墨西哥之和。这样算下来东亚和北美的GDP总量均为28万亿美元左右,于地球村一骑绝尘。欧洲方面需要将欧盟(16.6万亿美元)、英国(3万亿美元)、俄罗斯(2万亿美元)统一涵盖算在内才可以勉强达到21万亿美元,跟东亚和北美比还有6~7万亿美元的明显差距。6~7万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整个非洲的GDP不到3万亿美元,南美洲比非洲稍微好一点,能多个5000亿美元左右;换言之,6~7万亿美元等同于一个非洲加一个南美洲。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北美、东亚和欧洲是世界的三个中心区域——它们相对非中心区域是碾压性的打击。某种意义上讲,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区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高密度的经济人员往来。打个比方,以全世界的眼光看东亚、北美和欧洲,就有点以国内视角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感觉。注:台湾在其中以经济体计算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三个世界中心区域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特征是长期维持了和平状态。“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其实是“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先说北美。美国本土自1860年代南北战争后再未经历过战争,迄今已经保持了160年的和平状态,放眼全球都极其罕见。再说东亚。《出兵越南的决策》一篇中曾写道:1979年之前,远东的战事一轮接着一轮,从北边的朝鲜到南边的越南,你方唱罢我登场。而1979年之后,曾经的百战之地日趋平静,一步步摆脱了冷战大国角力的束缚,域内国家纷纷走上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道路,直到今天已成为与欧美鼎立的第三个世界中心。东亚地区自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之后再未发生过规模以上战争,迄今已经保持了40多年,这四十多年的和平状态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经济腾飞奠定外部环境基础。抛开中日韩不谈,即使是大家觉得经济发展水平没那么高的东南亚,放眼全球也是十分耀眼的板块——东盟2021年的GDP高达3.4万亿美元,超过整个南美洲或整个非洲一大截。最后说欧洲。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曾是百战之地,一轮轮战火硝烟中将世界霸主的地位拱让让与美国。冷战时期,尽管欧洲大陆上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但却始终在核威慑之下保持着和平状态,给欧洲国家的恢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随着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军事威胁,各国纷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成为诗和远方的“典范”。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欧盟的GDP高达16万亿美元,超出美国近2万亿,更是当时中国GDP的3.5倍(2022年欧盟GDP仅为美国的66%,中国的91%)。然而欧盟的和平环境与经济发展趋势并未延续下去。如果说利比亚(2011年)和叙利亚(2011至今)的战争还属于欧洲外围边缘地带,那么克里米亚危机(2014年)和乌克兰战争(2022至今)则直接将欧洲置于激烈的军事对抗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国竞争的边缘地区反而容易爆发战争,比如冷战时期的东亚和今天的欧洲。环顾世界,可以维系40年以上和平环境的区域板块其实并不多。以亚洲为例。西亚自然不必多说,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也门战争、俄格战争、叙利亚战争、ISIS战争、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的战争……各种乱象可谓是层出不穷,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打一仗,而且规模都不小。南亚地区也好不到哪去,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都有小规模内战,印度则经常与巴基斯坦爆发“年度克什米尔冲突”。据印度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7年3月,印巴克什米尔边界共发生了69820次交火事件,造成14000名平民、5000名印度安全人员和22000名巴基斯坦武装人员伤亡。中亚地区同样身处动荡,光一个阿富汗打了二十年之久;除此之外,中亚还蔓延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等“三股势力”,当初上合组织成立的初衷便是要打击这三股势力。另外,2021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还一度爆发边境军事武装对抗,假如没有上合组织等框架做约束,很容易滑向战争。总而言之,西亚、南亚、中亚其实都经常发生战乱,只有我们身处的东亚相对太平一些。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喀布尔,美军支奴干直升机在美国驻阿富汗使馆附近上空盘旋。在一个和平的区域环境下,东亚国家历经八年艰苦谈判,终于达成了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覆盖东南亚10个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总计15个亚太国家。 RCEP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贸易框架,赶在俄乌战争爆发前签署生效(2020年11月15日签署,2021年11月2日达到生效门槛);如果缓几个月,不知道会不会生出变数。在该一框架下,中国实际上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亚太地区几乎所有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这恰恰是美国印太战略最大的痛点。2022年12月,美国方面在加州举办了第九届里根国防论坛,受邀参会的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发表了一段很精彩的言论:“虽然新加坡支持美国战略再平衡和参与亚太地区事务,但是正当亚洲国家在签署由中国主导、贸易额达26万亿美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之际,美国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让各界认为美国反对多边主义。”“我认为,美国作为一股稳定力量,在亚洲增强军事力量是出自正义,这是一件好事,我们也会支持。我们认为美国可以做得更多的是,像过去一样建立一个经济框架,如潮水般托起所有小船……”众所周知,新加坡被视为东盟的“大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盟内部“亲美派”的立场。可以这样讲,东亚地区亲美国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没法与美国签自贸协定,华盛顿整天想的都是将欧洲企业、台积电等吸引入美国境内建厂,损人自肥。贸易领域,拜登政府对外公开的表述是组建一个“新的、只有民主伙伴参与的印太地区贸易体系”。这其实是一种很无奈的说法。因为谈一份经贸协议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隐含的前提条件是国内政治稳定,且政府内部认知高度一致,而当下的美国已经失去了签署大规模、高水平自贸协定的政治环境。最后,让我们探讨一下中美各自的“宏大叙事”。美国的思路是设计一个基于“民主价值”(意识形态)的同盟,将“志同道合”作为其与印太地区战略接触的指导原则,并由此引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这一口号。而中国的反击思路是提出“拥有共同未来的亚太命运共同体”,认为美国印太战略是“过时的冷战剧本”,目的是“打着自由开放的旗号拉帮结派”,希望建立“以互信、包容和互利合作为特征的亚太伙伴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美国与东亚地区的很多国家都有军事同盟条约,强项在“安全”。中国是几乎所有东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强项在“发展”(《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只要区域环境整体上和平稳定,“发展”就是第一位的,可一旦爆发战争冲突,“安全”就会冲到前面。至此,我们便可以用一句官方表述来做个总结:“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而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中国始终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