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愣子总裁和鸡睡了20年,还把一家鸡场干到了2000亿
正当这批肉鸡准备上市时,瘟神再次降临,温北英看着一只只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病鸡,再看看家中早已底朝天的粮缸,他痛不欲生,一家老小抱头痛哭。
就在这个时候,村里却传来一些关于温北英的风言风语,村民讥讽他不务正业,是个二愣子,学什么不好,非要学养鸡,现在栽大了吧。
今天刀哥要跟大家聊聊一个中国的鸡王,这个鸡王厉害了,他开了一家公司,仅2015年一年就出产了8亿只肉鸡,连起来可绕地球6圈,妥妥地稳霸全球第一。
这个鸡王就是温氏食品集团的创始人温北英。
温北英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闲来无事养了一群鸡,结果养多少死多少,于是他就跟鸡同吃同住,别人无法理解就笑他是二愣子。
但是温北英依旧不管不顾,还帮乡亲们养鸡发家致富,早在80年代就已年入235万。
因为遇到禽流感让养鸡户损失惨重,温氏立即赔了36个亿给养鸡农户。
后来温氏集团在挂牌之初市值连年第一,甚至连万科和平安银行都望尘莫及,如今的温氏仅仅是年纯利润就高达70亿。
然而最牛逼的是,2016年百富榜上竟然有8人来自温氏。
创哥之所以想跟大家分享温北英的创业经历,是因为老一辈企业家身上那种务实的精神的的确确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曾经,那些美好的品质也在我们身上熠熠生辉,如今却黯然失色,为什么呢?
本想靠养鸡消磨时光
却成了远近闻名的鸡王
少年时代的温北英
1931年,温北英出生在粤西新兴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新中国尚未成立时,匪患十分猖獗,而温北英的父亲就是死于匪徒之手。
少年时期的温北英十分勤恳好学,24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肇庆师范毕业,成了一名小学教师,本来以为苦日子终于熬到头的温北英怎么也想不到,还没教两年书,却沦为了政治风暴的牺牲品。
1957年的一天,还在课堂上教着书的温北英被莫名地打成了“右派”,校长不允许他再教书,还把温北英发配回老家石头冲村务农。
如今的石头冲村家家户户都是砖瓦小楼
回到村里的温北英郁郁寡欢,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于是有人给了他一批鸡苗让他养着玩,温北英突然萌生出开一个养鸡场的想法,说干就干,于是他开始试着养起鸡来。
可老天想让你不顺的时候,你喝口凉水都得塞牙,温北英是养一批死一批,前后养了三批鸡苗结果全都因鸡瘟死光了。
在那个一日三餐食稀粥的年代,不光人吃不饱,鸡也没吃的。可温北英偏偏不信邪,他把家里所剩无几的口粮分出一部分来当作饲料,还带着儿子到河里捕捞些小虾给鸡补充营养。
不仅如此,温北英还冒着危险上山采集草药给鸡防病,甚至为了让鸡群度过寒冷的冬天,他又在自家老宅的墙壁上砸了一个窟窿,让鸡群可以自由自在的进出取暖。
温北英一家老小像侍奉主子一样侍奉鸡群,毕竟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这群鸡可是全家人的希望,然而,失败可不管什么希不希望,它想来就来。
正当这批肉鸡准备上市时,瘟神再次降临,温北英看着一只只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病鸡,再看看家中早已底朝天的粮缸,他痛不欲生,一家老小抱头痛哭。
就在这个时候,村里却传来一些关于温北英的风言风语,村民讥讽他不务正业,是个二愣子,学什么不好,非要学养鸡,现在栽大了吧。
面对这些冷嘲热讽的言语,温北英心碎不已,又看看饿得头昏眼花的儿女,他必须得强忍着不能垮掉,幸运的是,妻子梁焕珍始终无条件地支持他,于是温北英决定拿出最后一点积蓄,再赌一把。
后来温北英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能手,赚了不少钱,曾经讥讽过他的村民,反过来低三下四地请教他养鸡技术,晚年的温北英回忆起那段往事时,他说其实他很感谢那些嘲讽过他的人。
一个养鸡的农民居然在30年前
就实践了“轻资产”模式
到了1978年,温北英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与鸡一起生活了20年,自然是教不成书了,于是他被安排到新兴食品厂当养鸡技术员。
温北英与同事合影(左二)
话说二愣子性格在温北英身上表现的是淋漓尽致,在那个年代,技术员可是政府的宝贝,可温北英在食品厂干了五年,毅然选择了辞职,因为他想搞一件大事情!
原来从1983年开始,温北英就敏锐地察觉到政策松动,经商的风气正在慢慢形成,恰好此时儿子温鹏程也刚刚高中毕业,于是他二话不说,带着一家老小跑到簕竹农场安家落户,准备找一块地方实现他一生的抱负。
温北英联合七户农民,再加上儿子温鹏程一共八个人,每人集资1000块钱,筹办起了簕竹鸡场,这也是“七户八股”的由来。
办场初期由于经费不足,设备极其简陋,但这都难不倒温北英,他先是把一块荒蛮之地挖成鱼塘,在塘面上建鸡舍,利用鸡粪养鱼,塘边种果树,由此形成了一个鸡、鱼、果立体式的生态系统。
但仅仅是凭借一些小聪明,温北英依旧弥补不了资源缺失的短板,开场开了两年,簕竹鸡场的种鸡饲养规模仍然只有1000只左右。
闭关苦思冥想之后,温北英终于憋了一个大招!他找来自己的农民兄弟姐妹们跟他们说,"亲,来做我的小伙伴吧。"于是这句话诞生了让现在无数人争相模仿的温氏模式——公司+农户。
具体做法也特别简单,就是温北英提供鸡苗和技术,农户负责建养殖场去养,这种模式不仅把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充分激活,而且还调动起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消除了很大一部分因为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那时候根本没有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而温北英这一招,正式时下最流行的“轻资产”模式,在那个年代和背景下能憋出这么个大招,简直是高人啊!
温北英靠着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了第一次人生中的飞跃,虽然他让股东们都成为了万元户,但股东们却清楚地认识到实业不仅投资大收益迟,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何况养鸡这种事,说不准什么时候再来一场鸡瘟,肯定连内裤都得赔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七户成员之中有四户撤资离场,这对事业刚刚有所起色的温北英来说无凝是个沉重的打击。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恰好此时鸡场又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鸡瘟,虽然温北英的技术经验丰富,但面对这一新型鸡瘟来袭他感到束手无策,温北英欲哭无泪,连着一个多月都没有睡过好觉。
这一场风卷残云似的灾难狠狠地打了温北英一巴掌,他决定拿出公司10%的股份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达成合作,获得他们的技术支持,结果这一提议刚提出就遭到了其他股东的强烈反对,鸡苗都快死没了,等于一年全白干,一分没挣着还想贴钱给人家,哪有这样的道理,不行!
可温北英不听,虽然惹得一众股东十分不满,但他和儿子温鹏程合起来的占股最大,也最有决定权。结果事实帮温北英证明了他的决策是多么的正确,合作后,不仅鸡瘟的暴发率急剧下降,企业的纯收入也立马从120万飙升到246万。
坚持不与农户争利
还给农户补贴了36亿
自古常言英雄命短,1994年3月,温北英因为长期积劳成疾驾鹤西去,温氏集团的接力棒就交到了温鹏程的手里。
温鹏程
而温鹏程也不是个等闲之辈,他谨遵父亲的教导,拥抱高科技的欲望甚至比他爹还强烈,早在1991年,温鹏程就敢投资17万干信息化建设,每一个养殖农户领取一次鸡苗、饲料、疫苗等都会在电脑上进行完整的记录。
等到自己真正熬出头了,温鹏程便在信息化武装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他先后斥资建了两个云数据中心,共100多台服务器,甚至还拥有高达130多人的开发团队,即便是一些高科技公司也不敢相信这是一家传统农企的配置。
也就是说,从一只小鸡苗入库开始,到它的一天三顿饭、打针吃药,再到生孩子或进入社会,都不用人们担心,以前养5000只鸡可能需要四个人,而如今只需要一个人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实现对养殖场的整体管理,还不耽误吃饭约会。
温北英去世10年后,中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禽流感疫情,养鸡户损失惨重,放在普通人身上,肯定要让农户承担大部分损失,可温鹏程却坚持认为不能与农户争利,也不该将市场风险转嫁到养殖户身上,于是他就把在养猪赚到的钱拿出来,赔了36个亿给养鸡农户,这相当于一年下来全白干,除了吃土就是喝西北风。
2013年,温氏再次遭受了禽流感的袭击,当时温氏每天的亏损额近3000万元,华东市场甚至全部瘫痪,累计亏损超过30亿。然而即便是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温鹏程仍然向所有合作养鸡户保证,每只鸡至少有一块钱的收益。
温鹏程和养殖户在一起
经此一役,温氏彻底奠定了在养殖户心中的地位,如今在5万多个养殖户中,有95%以上都与温氏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只要温鹏程大手一挥,这些养殖户全都嗷嗷叫着往上冲,到了2015年底,温氏集团以两千亿的市值超过万科和平安银行等企业,一跃成为创业板第一股。
如今,以温北英命名的基金会每年都会向社会捐款,帮助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继续完成学业,扶贫济困、修路搭桥等,忙得不亦乐乎。
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同样适用,
勇于担当才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魂。
@The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