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要做好,customize少不了|BeBeyond Live Podcast回顾
左划看本次podcast豪华阵容
Part.1
今年找实习、找工作的MBA,
他们现在是什么状况?
今年整体上(找工作的)大环境比以往要难。我一直都在关注商学院披露的数据,虽然截止到2022年毕业的这一届,job placement数据都是蛮不错的,甚至有些学校都创了持续的新高,但现状是存在着unexpectedly裁员的情况,导致job market萎缩,比如各大商学院在23届tech方向的求职数据都呈下降趋势。
但!重点来了,大环境催生了“马太效应”,即有实力的人还是一样拿offer。我接触的那些比较“卷”自己的学员100%都拿到了理想的工作,比如一开始想去tech的今年也拿到了amazon的Offer,英国念书想去finance的工作也拿到了全职金融类工作,以及也有一年级MBA提前拿到了return offer。虽然大环境不好,但头部依然坚挺,可能是犹犹豫豫的人变少了,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都有很好的结果。
今年找实习和工作确实比较难,要花一番工夫,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我想聊聊两个学员的经历。一个学员在一所名校,在学校里卷了一个月之后她明确地说自己就是不想跟大家一起卷,我要去探索我自己的方向。在坚定地明确自己要走ESG领域后,她没有走学校recruiting的路线,通过不断地networking以及抓住每一个小机会去尝试,最终拿到了一个非常酷的offer,她将会直接在海外做实习。
还有一个学员之前是四大和金融背景投资公司,实习想先试试投行。但她本人从来没有焦虑和迷茫过,因为她坚信做finance是很有意思一件事且能学到很多,以及她觉得找投行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良好心态下,她很顺利就拿到了纽约投行的工作,除了找实习以外,还干了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事儿。
我会看到,原来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当一个人有很明确的目标,并且很open地在不断尝试,后续就是会有越来越符合自己的职业机会出现的。
我们的MBA workshop有不同的小组,我发现BBY的学员在混乱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策略。我拿其中一个组举例。
一个投行男生想通过MBA转去做PE,在意识到这个惨烈的大环境之后,他计划花费第一年的时间做基础analyst的工作,之后在小公司和大公司之间转换,他对自己想要达成的职业路径上非常做了详细的拆分规划。另一个女生的职业目标是了解数字技术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战略,在MBA期间申请实习的时候拿到了咨询和快消战略的offer,最终选择了快消offer,因为她就是想研究在一个大公司里这些战略到底怎么运行的。还有一个学员,他从一个非常小众的咨询领域转到了科技咨询领域,他的职业规划非常明确。
这些人都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在面临困难和抉择时,他们不是做出了A或B的选择,而是拆解了这两种选择,看到了多种通向自己职业方向的路径,并在其中选择了一条相对平缓的路线。职业发展的路线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我要插个嘴!有个学员在m7,说他们整个一届的class,虽然找的都很艰难,但都拿到了理想的offer。
所以,大环境的情况跟个人情况之间有很大的可以选择和改变的余地。的确,MBA在当下不管是申请还是就业情况就是在波动,甚至确实是个下行的状态。但是这并不会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关键还是看个人目标是不是明确和坚定,有没有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路。
Part.2
去海外读MBA到底有没有价值?
这个学位现在是不是越来越不被value了?
想要转行、想要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机会的人,读MBA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试错成本低,也的确有很好的资源和人在帮你去实现这些尝试。
我还想分享几个校友跟我聊过的他们眼中MBA的价值:
有一个校友说:”美国商学院文化留下来的这一套规则是被验证过的,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我跟着banking的这套流程和规则,就学习到了很多超越书本上的东西,也知道了怎么networking,怎么和人交流。人也能以一个更开放的心态来面对这些规则。“
还有一个去了沃顿的校友,之前的背景在很多人眼里一定会认为一般,而沃顿毕业之后他很顺利地转行做投资,现在是一名独立投资人。他在沃顿花了大量时间泡在图书馆里,做什么呢?看大量公司的年报。他说:“MBA给我打开了一扇门,也能给人一个底线(大概率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就给了一个更大的选择权,可以去做一些冒险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想清楚了自己想做什么,MBA可能会带来的价值会超出现在所有想象的范围,如果没有想清楚,就会FOMO。”
MBA的价值,特别是在回国就业market上是不如以前的。对于想要靠MBA镀金的申请人,这个作用会比以前弱了很多。
然而,不论在什么时代,国内还是国外,MBA都是一件极其个人的选择,大多都是出于个人因素的考量最后成为了那个决定性因素。
MBA的价值分长期和短期,从求职(换function/industry/location)来看,是少有的在本科毕业之后以校招生的身份重新回到job market的机会。短期来看,学校的job report上面显示的就业率就是很高(比如Booth有98%)。但我更想说的是长期的价值,因为这是可以应用到你一生的东西。Yale SOM的院长说过:“MBA在当下的价值,更是一个投资、而不是消费品。”
我还记得之前我们做分享会,有位Booth的校友说过:“我在那两年学了什么完全忘记,但唯一记得的是它教会我怎么做决定,这不断地被复用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在特定的时间段内,MBA会塑造你的价值观,让你看到了不同生活的可能性,知道自己真的可以创造一些条件,都是一辈子的财富。
跳回个人的视角。我觉得MBA会给你很多的lesson、对过去的反思,你在这里撞南墙是可以比较放心地去撞的。
我有个学员在读MBA期间经历了一些setbacks,但她通过这个事情逐渐发现了自己在过去都是凭借什么样的心态和能力做成事情的。从这方面来说,MBA就是一个在不断增加你对自己优势认识的过程。这些东西当你要成为一个leader的时候,你就会清楚知道自己如何做决策,每一天该如何分配时间。
那MBA对什么人不合适?对那些想移民或者单纯为了离开现有环境的不合适,成本投入太大了没必要,有更多更轻巧的手段可以出去。反而选择MBA这种两全其美的方式(又有学校保底,又可以出去)申请过程会非常痛苦。
Part.3
关于申请:
像我这样的情况和背景,我应该如何选校?
我的观点是,选校是基于我这个人,而不是这个行业/岗位的人一般都去什么学校。
在BeBeyond,我们如何去评估申请难度,精准化自己的选校?举个例子,有一个学员在tier 2的咨询公司,想转金融,那就说去个好找工作的金融校呗,啥也不挑。上完5周workshop之后根据她的职业目标,除去金融大概念之外,更加具体的选校pool开始成形:比如要去对标非常在意金融和新兴行业结合的学校。其次,还需要给学校分档次,什么是要冲刺的,什么是要努力够一下的,什么是要全力把握住的。
选校是可以随时调整的,甚至到ddl前一周你都可能改变你的选校方案。你会在不同的阶段,受到不同的刺激,对于MBA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之后。有了新的想法,看待学校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选校是一定会变的。
选校的策略我补充几个点,我去读什么学校和why MBA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你的真实需求特别重要,会影响到你的感觉,以及你怎么去perceive这个学校。
另外,选校理论上是要为你的职业目标服务的。之后会有专门讲career goal到底是什么的podcast。以及同意大卫说的,我们需要对学校分一下层次以此来最大化实现你的申请目标的可能性,要明确什么学校要砸锅卖铁一定要有个结果的,哪些就是尝试一下。很多情况下,投入最多精力的学校是你大概率会拿到offer的学校。
Part.4
申请timeline到底有没有用?
我们怎么给学员定申请timeline?
在申请里一定会有timeline,但这个跟大家以往的理解不一样,它不是完全线性的排列。真实情况下,timeline涉及到了你的时间安排、执行力、英语能力、接受信息/理解信息的模式,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最合适的方式去制定你的timeline。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不要去强逼着自己去完成东西,这样一定是完不成的。设定了目标,但没有办法实现的时候,这种愧疚的心理反而会增加你的内耗。
时间线的制定也要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有的学员发现说自己是个特别能干活的人,应对一些宏观的思考和反馈会特别难受。那这就是他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一步一步来,一周写完一所学校,一天可以写完三个版本,每一次都能进步一点,不用太去思考大的picture是什么。有的同学则是习惯花时间去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想明白自己该写什么,可能花了3周才写完一所学校,但质量会很高。
因此,大家要结合个人情况去考虑timeline该怎么样,并且让这个timeline保持动态。就像长跑运动员,即使是在同一块场地比赛,他们也要考虑很多动态的因素去调整自己的比赛策略。
我的观点是:tailor-made to your situation,不要看到别人就慌得一批。
自己适合做什么事情要和专业的人讨论。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判断我要把这个事情做完还是做好。做完就是走流程,而这和做好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我最近看到GSB采访在校学生问他们都是花多少时间准备申请,大部分人都说:I spent incredible amount of time,甚至有花6个月的时间准备申请的。看完之后就一个感觉,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忍不住吐槽那些光说不做的】
以上,就是今天这场Live Podcast的对谈精华,谢谢三位的分享!
不管是宏观上考虑MBA的价值,还是关注申请过程里方方面面的细节,“适合”你自己,是MBA申请乃至于就读MBA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节奏,知晓自己要什么,放下标准答案的幻觉,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过去Live Podcast精华:
如果你想针对你的情况,进行一对一customized分析,看看怎样的申请策略、申请方式、选校最适合你。
如果你有一些MBA相关的信息和问题需要得到解答。
预约BeBeyond MBA免费咨询,我们用一小时时间,给你最有帮助的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