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中国最富作家:鲁迅排队买他的小说,娶3房妻子却晚景凄凉
1895年,江西广信的张家诞下一个男婴。
父亲从陶渊明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受到启发,给孩子取名张心远。
张心远的祖父曾是清廷的一名参将,可生于武术之家的张心远偏偏对文字情有独钟,别人在习武,他却躲在房里看书。
少年时的张心远读《残唐演义》《三国演义》,沉迷于史书中。
可等他看完金圣叹批的《西厢》,才发现小说竟然也这么有趣,从而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1912年,张心远考入苏州蒙藏垦殖学校。
这年,17岁的张心远便以“恨水”的笔名给苏州一家刊物投稿。
据说,这是他读李后主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得来的灵感,自此便以“张恨水”自称。
●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
1914年,蒙藏垦殖学校解散,19岁的张恨水再次回到老家,依旧沉迷于书本之中。
看着身为长子的张恨水整日不是看书就是写字,母亲便替他包办了婚姻,许了本乡的徐家小姐。
因为知道儿子心气高,又从小喜欢看才子佳人的小说,母亲怕他反悔,便哄着他以看戏为名来到徐家牌楼相亲。
到了戏台下,媒人指了指远处几位看戏的姑娘其中一位。
张恨水隐约看见对方是个容貌秀丽的姑娘,有些不好意思的他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谁知结婚当日,入了洞房,张恨水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后,却傻了眼:眼前这姑娘其貌不扬,根本不是当天看到那位姑娘。
● 张恨水的原配夫人徐文淑
原来媒人指的是那家人家漂亮的二姑娘,定亲的却是容貌不佳的大姑娘,徐家用了调包计。
可拜过了天地,洞房也入了,张恨水只得认了这位名为徐文淑的姑娘。
只是心里有怨气的张恨水没多久便以外出求学为名,闷闷不乐地离开了家乡。
19岁的张恨水到汉口投靠在报馆工作的本家叔伯张犀草,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4年后,张恨水被安徽芜湖《皖江日报》聘任为总编。生活安顿下来的他立即创作了人生首部长篇小说《紫玉成烟》。
此后十余年,他奔走于天津、上海等地,最后在北京安顿下来。
● 张恨水签名照
虽说那时张恨水靠稿费已不愁吃喝,可毕竟孤身一人在异乡,忙起写作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在朋友的建议下,张恨水来到北京一家收留流浪女子的习艺所,缴纳了一笔赎金后,将一个眉目清秀的女孩带回了家。
这便是张恨水的第二位妻子——胡秋霞。张恨水之所以选中胡秋霞,完全是出于对她身世的同情。
胡秋霞是苦孩子出身,从小就被人拐卖,几经辗转来到北京一户人家做丫鬟,却又每天被主人拳脚相向。
实在无法忍受的胡秋霞便逃了出来,后被这家习艺所收留。
● 胡秋霞与两个儿子
在胡秋霞看来,能成为知名作家的太太,自己是“麻雀变凤凰”,这算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而对于张恨水来说,终于找到一个容貌秀丽,还能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女人,首次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佳人在侧,更使张恨水才思泉涌,创作力爆表,成为民国时期头号“畅销书作家”。
当时,张恨水共有《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间》《剑胆琴心》6部长篇小说在不同的报刊上连载,而且情节、人物都不相同,这种创作能力实在令人惊叹。
●《金粉世家》中的小怜,原型便是胡秋霞
有人曾问张恨水这么多故事一起写难道不会弄混吗?
张恨水反问道:“你自己的孩子,会弄混吗?”
那时的张恨水是所有报社眼里的“香饽饽”,因为报纸销量全靠连载他的小说。
许多读者买报纸时,若是听说该报正连载张恨水的新小说,必定立即掏钱,站在报摊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 刊载张恨水小说的民国《上海画报》
因为张恨水的小说多以描写情爱为主,因此被某些文人墨客戏称为“鸳鸯蝴蝶派”。
张恨水也不辩驳,反而写诗自嘲:“蝴蝶鸳鸯派或然,孤军奋战二十余年。卖文卖得头将白,未用人间造孽钱!”
张恨水那时每天早上9点开始写作,一直写到晚上7点,才停下吃饭。
各家报社每天晚上8点后,就派人在张家小院候着。
有的是拿到稿子喜笑颜开离开,有的是愁眉苦脸等着张恨水现场更新。
不管哪本小说,他只需略微看下前一日的专栏内容,便奋笔疾书,数千字一气呵成。
● 张恨水手迹
后来张恨水迷上打麻将,报社催稿人就站在他身边等待。
只见他坐在麻将桌上,左手打麻将,右手挥笔不停,照样按时交稿。
其中《金粉世家》连载5年零4个月,只有一次断更。
因为女儿患病夭折,张恨水悲痛难忍停更一日,却在隔天将两天的稿件全部补上。
●《金粉世家》剧照
张恨水的读者里上有鸿儒,下至白丁。
被学术界誉为“大儒”的陈寅恪是张恨水的读者,只要是刊载新小说的报纸,他每日必买来一睹为快。
后来,陈寅恪去了西南联大,因为视力受损无法阅读,他就请好友吴宓捧着张恨水的小说《水浒新传》读给他听。
● 宋美龄喜欢看英文报纸,看中文报纸只挑刊登张恨水小说的
不过,张恨水读者里最尴尬的估计是鲁迅先生。
鲁迅曾指责张恨水的小说“不知所谓”且脂粉气太浓,祸害年轻人。
可偏偏鲁迅的母亲又是张恨水的粉丝,总是来信催促他去买张恨水的新书。
因此,骂归骂,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孝顺的鲁迅必定及时买回给母亲寄去。
如果碰巧被人看到手里的张恨水小说,鲁迅会赶紧和人解释:不是我看,是我老母亲要看。
名声大噪后,张恨水花重金买下七进豪宅,家中常有文人政客慕名拜访。
这些贵客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
因为喜欢张恨水的书,宋美龄曾多次拖着蒋介石拜访张恨水。
买大房子,实际是张恨水为解思乡之情,将母亲以及徐文淑接到了北京家中。
徐文淑是个很传统的女性,她在老家时就听说丈夫已是著名作家,深感荣耀,因此对胡秋霞的存在并不介意。
● 张恨水与徐文淑
甚至胡秋霞那时怀孕生子,徐文淑不仅亲自照顾,更对她的孩子疼爱有加。
因此,胡秋霞与徐文淑关系和睦,相处很融洽。
只是张家老母觉得有些对不住守在自己身边的徐文淑,便私下找到儿子,希望他能与徐文淑也有个孩子。
只可惜徐文淑命苦,接连生了两个儿子都不幸夭折。便一心一意将胡秋霞的孩子视为己出,从此姐妹俩关系更为亲近。
● 胡秋霞(左)与徐文淑
看着前后两任太太和睦相处,张恨水心里却有些落寞。
第一任太太是包办婚姻,第二任是因为同情心泛滥。写了半辈子美好爱情的自己却从没有品尝过真正的自由恋爱,实在有些遗憾。
不过,如果以为张恨水只会写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故事,那实在是小看他了。
1928年5月,日本在山东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济南惨案”。
怒火中烧的张恨水,提笔写下了《耻与日人共事》《中国决不会亡》等一系列愤怒声讨侵略者的残酷罪行的杂文。
他在文章中写道:“世界上的强国无论是谁,他都不能并吞中国!中国绝不会亡!”
很难想象,一个写风花雪月小说的人居然可以写出如此激昂振奋的文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恨水再次愤而创作多篇抗战小说。
1932年,他又自费出版了抗战短篇小说集《弯弓集》。他在书中写下豪言:“背上刀锋有血痕,更未裹创出营门。书生顿首高声唤,此是中华大国魂。”
抗战期间,他更写下著名的《虎贲万岁》抗战小说,成为公认的“抗战作家”。
但是张恨水毕竟是个多情才子,在为国忧愁时,他也渴望遇见真正的红颜知己。
● 张恨水、周南及儿子
抗战时期,张恨水与周南远赴重庆参加抗日报刊的创办工作,而胡秋霞则带着孩子回到了张恨水的安徽老家。
爱一个人有多深,恨一个人就有多深。
自从那时起,胡秋霞便养成了酗酒的习惯,经常独自在房间里醉到不省人事。
醉醺醺时,她还会哭着问别人,为何当初那么宠爱自己的男人会狠心抛下她,爱上了别人。
每月到了张恨水寄生活费的日子,胡秋霞便会早早起床,独自跋涉几十里的山路去县城取钱,然后再步行返回老宅。
没人知道,孤身赶路的胡秋霞当时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抗战胜利后,张恨水将胡秋霞母子接到北京,徐文淑则习惯了住在安庆,没搬过来。
● 位于北京砖塔胡同95号的张恨水故居
而那时的胡秋霞一家与周南依然是分开居住。
1948年,53岁的张恨水因脑溢血卧床不起,家中顿时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
胡秋霞也偶尔会带着孩子一同来照料张恨水,而此时的周南便会悄悄搬到其他地方暂住,直到胡秋霞离开。
此时,张恨水本想委托一位金融界的朋友将多年积蓄换成黄金。不料此人却卷款私逃,让张家的生活彻底陷入了困境。
● 创作中的张恨水
雪上加霜的是,张恨水由于中风后遗症,已无法握笔,思维也远不如从前,只能停止了写作。
失去经济来源的一大家人,只得靠变卖房产勉强度日。
此时,周南又患上乳腺癌,虽然张恨水倾尽全力为她求医问药,周南最后还是撒手人寰。
周南走了,也带走了张恨水最后的寄托。
张恨水没有搬回去与胡秋霞同住,而是守着与周南的老宅,度过了人生最后几年。
● 晚年张恨水的全家福
处于悲痛中的张恨水再也写不出什么文章,每日就是望着周南的照片,然后借酒浇愁。
1967年,72岁的张恨水因脑溢血复发病逝,走完了他传奇般的人生。
张恨水这一生,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名篇,自己也因对爱情的渴望有过三段姻缘。
但或许,爱情与婚姻带给他的压力和痛苦,要远大于快乐。
而他的命运也正如笔名那般: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参考资料
1. 徽脸 | 假如民国作家有富豪榜,张恨水定稳居首位,一支笔养活3妻13子
2.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张恨水年谱
3. 光明日报 | 张恨水的报馆生涯
4. 文学评论 | 张恨水:热闹中的寂寞
5. 上海书店出版社 | 我看鸳鸯蝴蝶派
最华人招募原创作者啦!
快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