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怎么就成了时代的炮灰?

怎么就成了时代的炮灰?

其他


每一次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会出现多方的博弈和较量。改革者、经济学家、掌权派、利益集团,是无可争议的台上主角,但实际政策的承受者却是百姓。


如何评价一项经济政策的成败?为什么说经济学家最擅长“和稀泥”?宏观的经济政策改革如何影响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梁捷主讲的音频节目《大讨论:10次重要的经济政策争论》已在看理想 App 上线,在这档聚焦争议性话题的节目中,不单有变革者们的交锋,更有动荡之下,被裹挟的普通人命运。让我们与梁捷一同,挑战传统观念,评价过往经济政策的成败,讨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启示。


节目原价 128 元,预售特价 78 元

扫码购买



讲述|梁捷
来源|《大讨论:10次重要的经济政策争论》节目发刊词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很多经济政策变革。而几乎所有经济变革都会引发激烈讨论,大的变革就会引发大的讨论。


过去我不太愿意讲具体问题,因为我不是很多具体领域的专家,同时我也相信大家会在各种观念碰撞中反思,用观念战胜观念。但是现在看着历史一遍又一遍重复,很多我们认为早就应该消失的问题又重新泛起,所以跟看理想的编辑聊了聊,我们就再做一档关于历史上经济政策变革的节目吧。


比如我会讲西方凯恩斯与哈耶克关于经济体制的路线之争,以及中国的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我计划回顾整理 10 次发生在历史上的经济变革大讨论,以此纪念过去的这几年。


01.

擅长“和稀泥”的经济学家


在今天,许多有关民生的经济事项,老百姓都抱有多元甚至对立的看法。


为什么很多问题现在仍会被提起,这是我经常会思考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常识没有普及,历史教训没有总结,所以探讨问题时没有任何参照系,似乎一切都要重来。


我在之前的节目里就说过,经济学家最擅长和稀泥,上海话叫“捣糨糊”,任何经济政策、任何决议似乎都有两面性。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的话术就是:“这项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理由一二三;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理由四五六;实施之后的可能结果有七八九,现在还很难判别,我们还是要根据进一步的数据加以分析。”


这些话说得都没错,甚至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但是听了就让人恼火。大家都希望经济学家单刀直入,给出明确的结论,而不要模棱两可,左右逢源。有一个段子可以反映公众普遍的焦虑——当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身边的幕僚抱怨说,你们能不能给我找一个“一只手的经济学家”。因为经济学家总是跟他说“on the one hand”,然后又“on the other hand”,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就是不肯说出直接结论。


为什么经济学家这么谨慎、总是不肯给结论呢?首先,每个人对一个事物关注的点,或者自身的利益点有所不同,所以评价会有很大差异;其次,也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考量问题。


在经济改革的历史上,这类例子有很多,一项经济政策出台,如何对它进行评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经常听到政客辩解说,由于时间空间背景不同,我们不应该随意对政策提出批评。但真的是这样吗?或者怎样更准确地评价一项经济政策呢?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当年读书的时候,一个老师对我们说,经济学是不能做实验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任何经济政策制定,都可能在很大范围、很长时间产生影响,可能影响几亿人,影响几十年。所以经济学家做任何政策建议都需要非常慎重,谨言慎行,因为稍不留意就可能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我们需要对这个政策后果进行福祉评价,道德评价,乃至历史评价。以此类推,我们得去面对过去不同经济政策的结果,无论是好是坏,并且做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答案,是我做这个节目的初衷之一。 


02.

评价经济政策,为什么这么难?


无论是历史上的重要改革,还是过了几十年的政策后果,还是正在发生的影响,经济政策的评析都会遭遇诸多困难之处。从我的经验来看,政策评析所遭遇的困难,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经济事实有不同的认定。比如前几年,旅游业、餐饮业、电影业受到巨大冲击,这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事实。但是碳排放减少,是否要纳入我们的考量范围呢?碳排放减少,毕竟也为我们节约了大量节碳减排的费用。


此外,这几年还出现了很多新职业、新岗位,很多灵活就业的人群就转向了这些新岗位,它们确实吸收了大量的就业。而在疫情后,这些岗位就消失了。


第二,对于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认定回顾 2000 至 2015 年,可以找到很多论文、专著甚至网络讨论,大都支持放开生育,今天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十多年前大家都讨论过。但是经济学界的共识,并不见得是全社会的共识,更不是经济政策。广大民众的思想转变可能会更晚。


《蜂鸟》


第三,经济政策事实的后果不容易认定。假设新出台《劳动法》规定,如果一个员工在某个企业连续工作十年以上,这个企业就必须给劳动者提供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就是长期合同。很多企业看到这个法律法规出台以后,可能会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比如在一个员工工作满九年以后将他解聘,这样就避免了长期合同。


但在现实中,一个老员工的失业,多大程度是由于《劳动法》所导致的,我们并不确信。因为企业永远用其他理由来解聘这个员工,比如公司业务转型,工作团队优化,工作岗位调整等等,而不会说是由于《劳动法》出台,逼得我们出此下策。所以经济政策与经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容易确认的。


第四,不同人有不同的伦理价值观。在讨论个人选择时,价值观的冲突还不是很严重,一旦回到公共层面,价值观的冲突基本不可避免。经济政策很少有帕累托改进,必定要暂时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很多时候这一部分人是既得利益群体)。所以一项经济政策推行,在当时就会遭到部分人的抵制,事后也会遭到部分人的诟病。我们不能简单地支持或者否定批评意见,而是需要具体分析,谁在批评,为什么批评,批评的是否真有道理?


第五,不同人还会有不同的时间观。比如这些年来我经常听到周边的人讨论,假如一个家庭在上海有一套多余的小房子,价值五百万。因为上海房价高,所以这种价格是一套很一般的房子。现在孩子小学毕业面临选择,要不要读民办学校,未来出国留学。如果把读民办学校和未来出国留学的费用都算上,五百万可能也差不多。一般的家庭拿不出那么多现金,于是就要考虑,是不是把房子卖掉,供孩子未来出国读书。


目前就业环境不好。海归回来的孩子,要在几年内把出国留学的费用赚回来,基本不大可能。所以有些人坚决主张,应该把房子留着,孩子就在国内读书。等孩子长大要结婚,你没有房子还孩子,孩子会恨你一辈子。但是另有些人主张,无论如何应该送孩子出去读书。人的一辈子很长,孩子出国以后会开阔眼界,以后会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你因为舍不得房子而不送孩子出国,孩子才会恨你一辈子。


《蜂鸟》


那么到底哪一种做法正确?我不知道。因为这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当然也是不同的价值观。这两种时间观截然对立,不可调和,公共政策也不可能同时讨好两者,必定会遭到其中一方的批判。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更多因素都使得我们对经济政策的评价变得很困难。可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需要对一些重要政策做出评价,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所以我希望能在这档节目中,尝试评价一些过去的经济政策,讨论十来个引发广泛争议的经济政策或经济变革,并且摆明我个人的态度和判断,借此来思考今天我们的所经历的一切。


回到历史,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从一个更宏大的时间 - 空间维度来思考这些问题。因为很多问题都在历史上多次出现,也在不同国家一再上演。我不想过多纠结于当下某个具体问题,因为那是无穷无尽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确立一套分析框架和评判标准,建设一个成熟可靠的参照系。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史为鉴,以邻为鉴。



⬇️点击“阅读原文”,
感受巨变之下,人的境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这韩国糙汉,怎么就成了网络“怂人”救星?如何穿得像个艺术家,怎么成了时尚圈新人设?自行车怎么就成奢侈品了?中国AIGC创投现状:稀缺项目分分钟独角兽,能做大模型500万年薪,还有创业公司成了OpenAI炮灰买来吃灰?没游戏支持,中国XR产业四面楚歌《喜羊羊》怎么就成了二次元顶流一代华人困在硅谷:赴美十年,终成炮灰?丨氪金这些批发市场,怎么就成了北京中产的民间“驻京办”?年轻人做“猪食”,怎么就成了流量密码?一年结束了,明年会更好。。健康宝就这样成为了时代的眼泪北上二十年,港台导演为何成了时代“弃子”?辞旧迎新,卯年吉祥“我一个心理学本科生,怎么就成了生物医疗数据分析师?”急于站队的我,成了领导随手丢弃的炮灰调休、996、自我剥削…马克思怎么就成了打工人的嘴替?How did Mao Zedong solve the opium addiction problem?战狠昊京,怎就成了全球最火的替身演员宜家,怎么就成了当代人的快乐老家运动 APP 奖牌,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新社交货币?突然之间,房地产就成了“困难行业”小时候还叫人家小可爱,等长大以后怎么就成真香了“沙县大酒店”怎么就成了男生们约会的新选择?凯特母女怒抢卡米拉风头!70年一遇的加冕礼,竟成了时尚的修罗场!【南北碰碰胡】#17 北方 北京早餐《豆浆油条》+ 北京糖葫芦留学生困在硅谷:赴美十年,终成炮灰?AI福利姬,怎么就成了女性救星?藏族风终于成了时尚品!上海的精致咖啡,在广东怎么就成了家常调料?人体器官移植的真实故事保你平安:大鹏发现了时代病症,却拒绝当一名医生华为挡了王传福的炮“过了75岁,就别活了!”她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想到,老了以后,就成了累赘…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一代华人困在硅谷:赴美十年,终成炮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