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绝大部分从未整理刊布,“甲骨文最后的宝藏”面世!
左:故宫博物院藏晚商时期占卜田猎与凶疾梦幻的涂朱牛肩胛骨刻辞(文物号:新180887 正面);右:故宫博物院藏晚商时期占卜天气遇到彩虹的涂朱牛肩胛骨刻辞(文物号:新180887 反面) 受访者供图
◆ 这批珍贵甲骨一直未能整理出版:一是故宫长期定位为艺术博物馆,古文字藏品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二是故宫的古文字大家,如马衡、唐兰、罗福颐等先生,很早就已去世,古文字人才断档
◆ 整理组制定了“三符合”原则:一是符合文物保管特色,尤其体现在尊重原状,按藏家整理;二是符合文献整理规范,即为甲骨定名、设置题解、释文显示原状;三是符合学术发展潮流,将一片甲骨的相关信息合置于同一页
◆ 甲骨文正实现有人做、有传承,但仍存在结构性不平衡。文字、史学的研究相对成熟,思想文化研究还不够,而这恰恰可能是探源中华文明重要的“另一条路”
原题《甲骨文最后的宝藏面世》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欧露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内页
历时9年,已知的最后一把钥匙,正递到眼前。
/
/
作为首位故宫甲骨学博士后,杨杨和师妹韩宇娇参与了释文组,拟定释文,著录定名,汇集材料,编辑成书。杨杨记得组长韦心滢告诉他,不能让书一出版就落伍,要时刻关注学术界最新成果。直到现在,刷学术网站,都是这位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睡前的规定动作。
/
/
杨杨笔头快,先生们却要求严谨,即使文献的引用也不能有误。有时他核对文献出处的时间比写文章还长,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王素经常挑灯到深夜一两点,这一点,韩宇娇、杨杨也“继承”了。
/
/
刚到手的两卷书韩宇娇还没来得及拆封,下一卷的编辑即已启动。傍晚六点,故宫断电,她起身、锁门,依旧背着那个装满资料的大包。
延伸阅读
☞ 专题|探源中国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