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瞭望|一个人、一座城、一种精神——60年,雷锋从未远去

瞭望|一个人、一座城、一种精神——60年,雷锋从未远去

社会

观众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2023年2月10日摄) 姚剑锋摄/ 本刊

 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抚顺市学雷锋志愿者已有25万人。从1到25万,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叠加,更是一座城对一种精神的传承

 雷锋,已是行为坐标。因为对真善美的尊崇从没改变,雷锋精神好似燃烧的火炬,点亮凡人善举,温暖社会角落


60年 雷锋精神从未远去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曹智 于力 于也童

  你仿佛见过他。

  也许是在老旧的绿皮火车上,他给年迈的大娘让了座;也许是在下雨天,他将雨披给了带着孩子的大嫂;也许是在工作中,他谎称肚子疼,把自己的盒饭让给了没饭吃的战友。

  你一定认识他。

  你读过他的日记,文字质朴却触动人心;你看过他的照片,笑容如阳春三月的轻风,温暖而柔和;你听过他的声音,浓重的地方口音,却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你一直怀念他。

  很多地方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学、医院、派出所;60多年来,近50万封来信寄往他服役过的部队;每年的3月5日,是纪念他的日子。

  雷锋,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1960年,他来到辽宁抚顺,从此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一个人,影响了一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962年,他因公牺牲,始终活在百姓心中。一个人,让一种精神赓续了60多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世界。

  自1963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过去60年。60年间,人们讲述他的故事,诵读他的日记,做着与他一样的事,将他的名字变成一座城市的名字,变成一种精神高地。

  60年一甲子,这个年轻战士的名字,一直被怀念,一直被呼唤,一直在闪耀。

【一个人】

  1960年4月,雷锋随部队来到抚顺。从此,这位个子不高、身着军装、面带微笑的青年,时常出现在抚顺的大街小巷。

  抚顺市望花区雷锋社区曾叫“风华社区”,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营房驻地。来到抚顺后不久,雷锋所在团政治处连续收到两封感谢雷锋的地方来信。

  翻开1960年8月20日的雷锋日记,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位青年捐款背后的一片赤诚:望花区成立了一个人民公社,我把平时节约下来的一百元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我把省吃俭用积存的一百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人民。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带着伤病坚持参加抗洪抢险、帮助工地工人推砖、照顾需要帮助的大娘……雷锋怀揣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把平凡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他过半的日记中,都表达了自己对党的忠诚与热爱。”抚顺学雷锋典型联合会副秘书长褚士奇说。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陈列着雷锋生前在部队开过的13号汽车。记者留意到,雷锋蜡像端坐在驾驶位上,手中捧着一本《毛泽东选集》。13号车不远处有幅照片:雷锋穿着整齐军装坐在案前,身旁的指导员高士祥侧身望向他,两人一起拿着一份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

  1960年11月8日,是雷锋“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这一天,穿上军装刚刚10个月的雷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天,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人民的勤务员,为了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幸福,哪怕高山、大海、巨川,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馆长任广友说,雷锋生命中很多重要时刻,都是在抚顺度过的。他在这里不仅入党,还受聘为校外辅导员,担任过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10月,雷锋受聘为抚顺市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校外辅导员。回想起和雷锋照相的故事,74岁的韩颂东仍印象深刻:她家中摆放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包括韩颂东在内的10多名孩子围拢在雷锋身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笑容。

  “那是1960年的冬天,下课铃一响,雷锋叔叔就来了。”大家都很高兴,簇拥到雷锋身边。韩颂东回忆:“雷锋长着一张娃娃脸,笑盈盈的。一进门,同学们就围上去,像和自家哥哥一样唠嗑,雷锋还和男同学‘掰腕子’。”

  时隔半个多世纪,人们再看这些照片,仍会被照片中雷锋和孩子们温暖质朴的微笑所打动、所感染。雷锋喜欢把自己的重要瞬间“留”在照片中。照片背后,是一名战士深深热爱着祖国和人民的纯真情感。

  “1961年3月,抚顺市选举参加人代会的代表。”褚士奇说,“雷锋所在部队的战士们选其当代表时,都拼命把手举得高高的。”

  “他是那么阳光,那么热情。”与雷锋同一届的抚顺市代表杨瑞芝回忆说,雷锋个子不高但充满活力,总帮别人干活。“收拾碗筷、给小卖部售货员当帮手、主动搀扶年纪大的代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人民代表为人民’。”

  1962年8月10日,雷锋写下了人生最后一篇日记:“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这是雷锋的承诺。

  令人惋惜的是,8月15日,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22岁。不足70万人的抚顺,有10万余人自发走上街头为雷锋送别。

  这是一座城市,对一位战士在精神频谱上产生的共鸣共振。

【一座城】

  漫步于抚顺街道,无论是楼体侧面挂着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大字,还是印有雷锋头像的花团,这座城里处处可寻雷锋“痕迹”。

  当一个人带来的感动持续滴灌一个城市60年,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他对百姓的无私奉献,都会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

  朝霞如轻纱披在城市的建筑群间,雷锋小学的学生们胸前戴着鲜红的红领巾,大声朗读着“红旗下的演讲”;雷锋派出所的民警们,手臂上戴着红色臂章,奔走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雷锋路、雷锋储蓄所、雷锋号公交车……如今,这座城市遍布着“雷”字号,雷锋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2月的抚顺,空气清冷。72岁的张富起了个大早,拄着双拐,坚持到雷锋派出所,将一面绣有“新征程 最美爱心管家”字样的锦旗送给民警燕力飞和翟炜。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双侧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张富是位空巢老人,家住雷锋社区,长时间独居险些将其击垮,“连洗澡自己都洗不了”。

  2016年,雷锋派出所民警燕力飞得知后,有空就到张富家,帮他解决生活难题,每周还搀扶老人去浴池洗澡。“去得多了,浴池老板都以为我是他儿子呢。”燕力飞笑着说。

  “燕警官看见我穿破洞的裤子,临走时偷着给我留了200元钱。这钱我哪能要啊……”说起燕力飞对自己的帮助,张富忍不住哽咽。

  “不管东南西北风,抚顺人就是学雷锋。”雷锋派出所所长许晓龙说,抚顺人把对雷锋的思念,融入行动自觉。多年来,雷锋派出所始终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己任,用雷锋精神建警铸魂。

  雷锋精神,成了这座城市的魂。

  自1963年抚顺市第三次党代会首次把学雷锋活动写进报告开始,此后历届党代会报告都对学雷锋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从成立建设雷锋城办公室,到每年印发全市学雷锋工作要点,抚顺对学雷锋工作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务实的制度体系,还出台实施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保障学雷锋活动行稳致远。

  雷锋来自百姓,百姓亦可成雷锋。2006年,抚顺启动了首届“百姓雷锋”评选活动,每年在全市评选出1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雷锋”。截至目前,共评选出175个百姓雷锋个人,55个优秀团队。

  见义勇为、军魂不变的老兵白涛,缝补钢板三十载、活计精确到百分百的工匠刘宇志,为生计跑单更为生命抢单的外卖小哥卢旭东,数十载桃李压枝授业解惑的教师张金勇,心里装满群众总是热肠丹心的基层辅警丁龙……他们传承践行着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2019年5月,年仅19岁的兰郡泽不顾热浪和爆炸危险,在父亲兰金龙的地面指挥下,果断起落吊臂,争分夺秒,一次次举起铁臂吊篮,救下被大火困于居民楼中的8户居民共14口人,被网民赞誉为“吊车侠”。

  “荣誉伴随着压力,但我要把压力变成动力,用行动鼓励更多年轻人多做好事,做个好人。”面对“百姓雷锋”“辽宁好人”等荣誉,“吊车侠”兰郡泽说,雷锋城出来的人,不能给雷锋丢脸。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城人。

  如今,抚顺市学雷锋志愿者已有25万人,先后涌现出学雷锋小组4万多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约1600支。1000余人荣获全国、省、市学雷锋先进个人,以雷锋命名的站、岗、亭、车、路、班组和团队遍布城乡,雷锋精神在这里花开叶散。

  从1到25万,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叠加,更是一座城对一种精神的传承。

【一种精神】

  “我写下这两个字:雷锋,我是在写呵,我们阶级的,整个新一代的,姓名。”如诗人贺敬之所言,时光流逝,“雷锋”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为整个时代精神的代名词:雷锋精神系于雷锋,更是一代代传承者薪火相传的精神谱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雷锋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无限魅力。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迅速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此后,每年的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日记、雷锋事迹、雷锋形象,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成长。

  雷锋,已是行为坐标。因为对真善美的尊崇从没改变,雷锋精神好似燃烧的火炬,点亮凡人善举,温暖社会角落。

  60多年前,雷锋乘坐火车出差。他看到列车员十分忙碌,就主动帮忙擦地板、擦玻璃,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为老年人找座位……人们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60多年后,以“雷锋”命名的K95/96次列车仍飞驰在祖国大地上。

  如今,在“雷锋号”列车上,“雷锋日记”已写满几十本,密密麻麻记录了4万余件好人好事。“我们在书报栏张贴了雷锋标识、车队二维码和当班列车长电话。旅客只要有需求,都会第一时间得到回应。”“雷锋号”列车长黄莹莹说。

  沈阳市铁西区“盲人大院”是民政福利企业原沈阳市互感器厂盲人职工的宿舍,20世纪60年代曾有70余户盲人住在这里。1962年,国网沈阳供电公司郭家供电营业所抄表员刘继增发现,住平房的盲人们共用一块电表,因为看不见,算起电费不免发生口角。于是,刘继增不怕麻烦挨家挨户把电费算清楚,“一户不落,一分不差”。

  这一帮,就从1962年帮到了今天。60多年来,郭家供电营业所一直守护着这里,“电亲戚”们不仅定期上门维护线路、维修电器、打扫卫生,盲人们外出办事他们陪同,缺啥买啥他们代购,生病受伤他们照料……60多年的奉献,为盲人们点亮了一盏盏“心灯”。

  雷锋,已是精神坐标。因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从未停止,雷锋精神好似蒲公英的种子,扎根于神州大地,播撒在百姓心田。

  “雷锋!”“到!”

  “雷锋!”“到!”

  “雷锋!”“到!”

  在抚顺雷锋学院,三声点名“雷锋”,三声答“到”,是参训学员们的庄严宣告——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新时代雷锋!作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雷锋学院目前已累计培训全国各行业领域学员12.5万人次。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指引人们把崇高的理想融入日常工作生活,激励人们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

  截至2022年末,我国注册志愿者已逾2.3亿人,志愿队伍总数达135万个,志愿项目总数101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2亿小时。

  雷锋,已是时代坐标。因为对时代内涵的丰富从无止境,雷锋精神好似一座丰碑,激励人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感召传承者接续奋斗。

  60年来,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北部战区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雷锋班”陆续收到了近50万封来信。这些纸页泛黄的信函厚度不同,形式各异,满载着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呼唤。其中既有需要翻译的盲文信,也有漂洋过海的国际信函;有的是用16开纸写满了100多页、分装在6个信封里的长信,也有信函寥寥数语,上面写着“听了解放军叔叔的报告,我决心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

  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行动续写“雷锋日记”,践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誓言。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中,雷锋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成为构筑中国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强健民族气魄的丰厚滋养,在新时代绽放出成风化人的璀璨光芒。

  抚顺雷锋学院特聘研究员周道海,曾是雷锋旅的一员。他说,中国人民谱写了一部学习雷锋精神的壮阔历史。时代需要雷锋,人民呼唤雷锋。雷锋精神一直是鼓舞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60年,雷锋精神从未远去。

刊于《瞭望》2023年第10期

延伸阅读

☞ 谁是雷锋?

☞ 47万余封信函寄往“雷锋班”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杨 越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瞭望|乡村共富公司让农村资源变资产瞭望|六大经济走廊,推动中国开放格局深度好文|一个咨询人的3年,5年,10年公共卫生与产业政策——600多元的paxlovid进不了医保目录?训练营招募 | 从一辆车、两个人、一片湖聊起林语堂:凡成功的人,都具有这种精神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心理学者李雪:向孩子撒娇,是一种精神乱伦哈里感激毒品,被诊断为多种精神病瞭望|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守正创新 打造国际一流文化平台更年期离异瞭望|异宠饲养风潮背后,隐患不容忽视瞭望|金融改革化险应“防未病”“治已病”有效结合瞭望|发挥平台企业引领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温莎底特律行瞭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瞭望|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年夜晚餐东西方理性差异与欲望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地上一座、地下一座,云上一座: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三座城”追寻雷锋丨接过雷锋的枪胡适问:为什么要信仰共产党?瞭望|未来产业四大“变”与“不变”瞭望|C919“一飞冲天”,我国商用飞机产业走通了三条路日本26岁女孩患3种精神疾病、13重人格,为做变性手术同男友结婚又离婚学建筑10年 | 哈佛狮子学长28位各行各业好友在做啥?制作组雷锋大召集!当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身价大涨,40—60元/斤,马上大量上市!很多人都爱吃[日签] 国人身上最缺乏的两种精神瞭望|基层治理破解“超大”难题这种千言万语又不能说的状态,是不是才是一种精确的事实呢? | 向帆「见所未见:信息的设计与艺术」上线瞭望|绝大部分从未整理刊布,“甲骨文最后的宝藏”面世!雷锋,从未走远瞭望|什么是边际土地?如何用好这11.7亿亩“耕地战略后备资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