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雷锋丨接过雷锋的枪
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最长的信写了128页
张立涛是辽宁抚顺市的一名邮政投递员,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到岗,整理信件,盖上邮戳。他每天送信的第一站就是“雷锋班”,二十多年来,风雨无阻。
张立涛说,无论这些信从哪里寄出,有没有写详细地址,只要上面写有“雷锋”这两个字,信件都能发到辽宁抚顺,准确地送到“雷锋班”。
这些年来,因为经常送信,张立涛认识了“雷锋班”一拨又一拨的战士,也习惯性地跟他们一样叫雷锋“老班长”。
据不完全统计,“雷锋班”现已收到了共47万余封信件。最多的一天收到了528封信,最长的信写了128页。除此之外,还收到过鸡毛信、盲文信、蒙文信……
这些跨越时空的信函,满载着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呼唤。有的人在信中确定了人生目标,有的人在信中畅谈理想,有的人希望“雷锋班”战士能做自己的人生向导。
△“雷锋班”收到的部分信件
从军人到教师,从医生到环卫工人,从小学生到退休老人,他们都选择用写信这种传统的方式,向雷锋诉说心事、传递祝福、寻求帮助。
“雷锋班”战士任亮说,每次收到来信后,战士们都会集体认真阅读信件,然后逐一给寄信人回信,这也是“雷锋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的一种方式。
“雷锋班”传承雷锋精神
1963年1月,雷锋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60多年来,“雷锋班”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雷锋从未离开,他一直是战士们心目中的“老班长”。
“雷锋班”宿舍里,至今保留着老班长的床铺,床铺上展示着雷锋用过的被子、军装和腰带。雷锋的铺位是下铺,住在雷锋上铺的是最新来到班里的战士,这是“雷锋班”的惯例。
今年,蒋佳恒成为了“雷锋班”第247名战士,也是老班长的新任上铺。他非常激动,因为这个铺位是离雷锋老班长最近的地方,感到光荣的同时,更感觉到了一份责任。
△“雷锋班”新战士蒋佳恒
“雷锋班”宿舍中摆放着雷锋塑像,旁边是“雷锋班”过去常用的“三件宝”:修鞋机、理发箱和节约箱。当年,战士们经常走街串巷,义务为居民们修鞋、理发,留下了一段佳话。
现任班长牟振华介绍,如今“雷锋班”又有了新的“三件宝”:一是“知雷锋”云平台,可以将雷锋相关影片、歌曲、日记等上传云端,通过扫码阅读浏览;二是“学雷锋”公众号,展示新时代学雷锋、做雷锋传人的最新风采;三是“雷锋连心网”,“雷锋班”梳理、汇总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搭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桥梁纽带。
牟振华是“雷锋班”第27任班长,2019年,他曾代表“雷锋班”参加国庆阅兵。临行前,他特意随身带了一本记录雷锋事迹的书。
牟振华回忆:“面对全程淘汰的压力和艰苦的训练环境,当时也有想过放弃。但是如果退出了,还有什么脸去面对老班长?老班长有篇日记里写到,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是这篇日记一直在鼓舞着我。”
2020年10月1日,牟振华如愿参加了国庆阅兵,当他踢着正步走过天安门时,心里特别自豪,感觉一切都值了。因为雷锋当年就特别想去北京见毛主席,而他自己替老班长完成了当年的愿望。
“雷锋班”的战士不管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带到哪里。50多年前,“雷锋连”走出国门执行任务,战士们利用当地的一个茅草房搭建起了一座简易的雷锋精神展厅。后来,他们到利比里亚和马里维和时,也在当地设立了海外雷锋精神展馆。
“雷锋班”副班长叶子贵回忆:“我们给外国友人讲雷锋老班长的故事,他们表现得很惊讶,说‘雷锋very good’。我当时就感觉到雷锋精神能够被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认可。”
在叶子贵带回来的留言本上,有这样一条留言:雷锋是一个令人心生敬意的伟大士兵,我们需要这种宝贵的品格和令人感动的精神……
△叶子贵展示外国友人留言
当时,“雷锋连”全连战士都报名了马里的维和任务,替雷锋老班长实现了当年上战场的愿望。
组建300多个“雷锋中队”“雷锋小组”
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雷锋精神
老班长当年的一项传统也被“雷锋班”延续了下来。“雷锋班”战士累计担任全国287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指导建立了300多个“雷锋小组”“雷锋中队”,把学习雷锋的种子播撒进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
1960年10月,雷锋受聘为辽宁抚顺市建设街小学校外辅导员,时年7岁的孙桂琴当时读一年级。孙桂琴回忆,聘请雷锋的那天,当学校的团支部书记为雷锋戴上红领巾时,他流泪了。孩子们也都亲切地喊他雷锋叔叔。
△雷锋担任孙桂琴所在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长大后的孙桂琴追寻着雷锋的脚步,也成为了一名军人,还担任了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多年来,从祖国北部边陲到南海西沙群岛,从内蒙古朱日和到深圳、厦门特区部队,从山区小学到清华大学,孙桂琴做了2000多场关于雷锋的报告。
她从小学戴红领巾时便开始讲雷锋叔叔的故事,一直讲到现在年逾古稀。雷锋一直在孙桂琴的心里,即使到了垂暮之年,她也会让白发和红领巾一起飘扬。
每次晚上“雷锋连”点名时,第一个点的就是雷锋的名字。每当这时,所有人齐声答“到”的声音异常响亮。在“雷锋班”“雷锋连”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所有人的心里,雷锋永在,从未离开!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往期回顾
监制丨高岩
策划|刘华栋 郭静
编审|沈静文 李谦
记者丨总台记者 卜晓菲 张宁 辽宁台记者 邸玉玲
摄像|迟波 金光宇 郎易尘
编辑丨张宁
图片视频来源丨总台辽宁总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