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话Rokid:C端AR元年开启,价值几何?| 甲子光年

对话Rokid:C端AR元年开启,价值几何?| 甲子光年

科技


AR C端元年要来了?


作者 | Amelie
编辑 | 赵健


近半年里,消费级AR市场变得热闹异常:


今年3月初,OPPO第三代AR眼镜在官网发售,具备消息提醒、翻译、导航、提词等功能。OPPO研究院院长刘畅表示,OPPO AR目标要成为继手机、手表之后,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第三块屏幕"。


同月月底,AR智能眼镜企业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okid”)宣布获得7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该公司在去年12月开售的消费级AR眼镜Rokid Air,已在天猫、亚马逊、京东等多个渠道售卖并位居AR销售榜首;在B端AR市场,Rokid也深度涉足安防、汽车等多个场景。


随后另一家AR眼镜企业Nreal宣布获得3.8亿元融资。Nreal在今年年初发售了新款AR消费级眼镜,主打时尚、轻薄等卖点。


TCL雷鸟也赶在今年发布了新款AR眼镜。CES 2022大会上,雷鸟发布了首款双目全彩 MicroLED 全息光波导AR眼镜,功能与OPPO眼镜类似。


除此之外,小米、联想、华为、苹果等有头有脸的手机和电脑厂商,近期均取得了AR眼镜新的专利突破。


与前两年AR技术扎堆向B端相比,今年AR厂商陆续在C端有了从0到1的尝试。不难看出,初代问世的消费级AR眼镜,还处在"黑科技"阶段,其拍照、信息提示等功能,更多是为消费者提供了"尝鲜"的价值。


近期,「甲子光年」采访了Rokid副总裁向文杰和国内市场负责人赵江。本次采访,我们试图从市场热度、消费侧AR进展、B端落地价值等三个方面,还原当前AR的发展现状。




1.今年是C端落地元年


甲子光年:从2012年开始,AR在国内经历了几波起起伏伏。这一轮AR热,您认为跟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Rokid: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今年,AR行业维持了较高的热度,今年真正开启了AR在C端的元年。


我们观察到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端。之前的几波AR热潮,都没有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花了上千元买了一个AR硬件,既不能观影又不能游戏,它能做什么?很多企业只在乎它有没有AR的形态,但忽略了核心应用。


新一代AR产品的定位比较明确,通过搭载第三方开发的游戏或者其他娱乐应用,成为比较舒适的消费产品。


硬件的价值需要通过内容、应用体现出来,这一代产品在内容端下了不少功夫。


甲子光年:你们怎么定义"元年"?元年的评判标准是出货量吗?


Rokid:之所以说C端元年,是因为市场上出现了能够初步满足消费级产品形态认知的AR产品,提供消费者以观影、游戏等体验。一些早期的用户可以尝鲜,提前享受到新科技带来的新体验和新感受。


但市场达到多大量级才算实现消费级,还很难判定。我们的观察是,这是一个成长型市场,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销售量都在增长,不过距离单品突破百万级,成为主流商品,还有不少距离。


甲子光年:看电影这些娱乐活动,能真正体现AR眼镜的价值吗?


Rokid:AR产品的想象力远比我们目前看到的更大,从垂直场景应用,到虚拟世界的入口,虚实结合的连接点,都是AR的可能性。我们反而不敢定义AR到底是什么,因为它的可能性有无数种。


比定义更重要的是,Rokid已经走出了从0到1的跨越,把AR产品实实在在地交到了消费者。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每天在线玩游戏、看电影,和我们不断地沟通和反馈产品体验,帮助我们改进产品。我们拒绝纸上谈兵,更看重和用户共同研讨、探索的过程。


甲子光年:2020年的时候,你们有一个判断,认为3-5年内AR在C端会爆发,目前依旧维持这样的判断吗?


Rokid:我们仍然坚持这个观点,2023至2025年,AR消费级市场会有大的突破。这种突破不是说瞬间爆发,而是会出现可以满足市场基本消费需求的消费级产品。这一阶段,市场会进入产品试水、拓展需求的时期。


甲子光年:距离2023年还有1年时间,当前还有哪些限制因素?


Rokid:按照重要性排序,限制因素在于重量、生态、设计三个方面。


首先是重量,因为任何穿戴类产品,舒适度一定是第一诉求。AR设备的重量将极大地限制其佩戴的舒适度和持久性,也决定了它使用的场景。重量问题,是任何一个设备生产商绕不开的问题。


其次是生态。坦白说,硬件产品的想象力更多来源于它的内容生态,平台应用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市场规模。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态内容,硬件产品不会吸引众多消费者买单。


第三是设计。AR设备不像IPod,可以简简单单揣在口袋中,也不是放在家里,不被别人看到的产品。AR眼镜非常便携,可以随身佩戴,为所有人看见,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审美会是很大的诉求点。


甲子光年:像OPPO等手机大厂,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消费级AR眼镜产品。和大厂相比,你们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优势在哪里?


Rokid:大厂瞄准一个新兴产业的时候,如果做不到壮士断腕,一般会很难把新业务做起来,因为一旦牵扯到原有手机业务的利益矛盾和KPI考核,新业务的发展效率不容易提升,发展后劲容易不足。


甲子光年:你们和手机厂商的AR眼镜产品定位是否有区别?


Rokid:大厂的产品定位更轻量化,产品更多是把现有的手机应用,如微信、高德地图等做投屏,但没有形成真正属于AR的应用生态闭环,它更像是一个手机配件


Rokid作为第三方厂商,没有手机品牌的包袱,我们会跟所有手机品牌、应用厂商合作,共同开发游戏、音乐等独立AR应用,而不会定位于手机的附属品。


甲子光年:如果像苹果这样的大厂,推出了第一款爆款消费级AR,对整个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Rokid:对市场发展肯定会更有利。以苹果的品牌力和市场影响力,其市场培育和市场教育的能量远远强过我们这些第三方厂商。以手机为例,苹果进入中国,大大地推进了国产智能机的普及。


我们希望有更多大厂下台参与AR这场游戏,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AR终端产品到底是什么。市场空间是足够大的,没有一家厂商能把AR市场通吃。




2.从0到1,创造需求


甲子光年:Rokid业务中,既有to C的部分,又有to B的部分,而大部分AR厂商会偏重于B或者C的一种。为什么Rokid选择同时发展两种业务?


Rokid:B端需求更短、更垂直,C端需求相对更大、更复杂。AR作为一种全新的科技,早期不可能满足复杂的功能需求,难以快速实现C端商业化。所以选择B端作为开局,先建立起公司的产品工艺,开拓营收,C端则承载着更大的梦想,想象力也足够丰富。


从今年开始,我们尝试把B和C业务做一些隔离,等到C端业务更为成熟,还考虑将其独立运作,单独形成子品牌。


甲子光年:针对C端业务,公司组织做了哪些调整?


Rokid:从今年开始,我们正式把to B和to C分成了两大独立的BG,单独运作。


随着业务板块扩大,B和C能够共享的部分一定会越来越少。拿华为举例,华为政企、消费者板块早已独立运营。对我们来说,只要C端业务可以单独运营,我们一定会把它独立出去,给予相应的资源和帮助。


甲子光年:如果把AR眼镜类比为手机之类的消费品,那么Rokid作为智能终端生产商,业务边界在哪里?


Rokid:Rokid充当的角色是一体化的AR终端服务商。在硬件方面,公司会尽可能选择成熟的第三方供应商,依赖行业资源,打造优质的硬件产品。软件方面,我们有专属生态内容团队,负责打造平台基础设施,吸引更多开发商到我们平台上做内容开发。


目前Rokid的眼镜采用分体机的形式,需要依赖手机来调用相应的APP功能,同时也会抓取手机应用,呈现在AR设备中。


甲子光年:AR产品最终形态会是一体机吗?当前技术距离一体机还有多远?


Rokid:一体机一定是AR产品的最终目标。但目前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供应链能力。举例来说,当前电池能力不足以支撑一体机的形态,续航、体积等指标,都亟待改善。目前的分体机还需要调用手机电源,依赖手机OS中相应的功能,未来要把AR供应链能力补齐。


甲子光年:在市场还有颇多限制因素的条件下,推出C端产品的目的是什么?


Rokid:最大的意义在于完整地践行了从0到1的过程,完成了从市场宣传、认知教育到商业化的闭环。


这个过程中,产品本身也创造了用户需求,重新定义市场。


甲子光年:用户需求可以被创造吗?


Rokid:在C端AR设备问世之前,你可以理解为,市场本身还没有需求,因为没有产品先例,没有人会想到购买AR设备。


Rokid推出分体式AR产品,创造了新的市场品类,很多数码爱好者、高端游戏玩家,对黑科技产品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机会做出"尝鲜"的消费动作,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在创造新的需求。


甲子光年:目前分体机设备主要的应用场景在哪里?


Rokid:场景主要分三块:观影、游戏和办公


观影即戴上AR眼镜,通过投屏设备,呈现3D、IMAX的效果;游戏方面,Rokid内容生态中已经搭载了超过20款游戏应用,适配AR设备终端;办公方面,在高铁、飞机等差旅场景中,用手机处理远程会议、表格填写等动作带来诸多不便,利用眼镜投屏效果,呈现画面更清晰、准确。


Rokid销售渠道主推适配观影和游戏场景的产品,适配办公场景的AR眼镜,则主要通过钉钉渠道销售。Rokid硬件能力和钉钉远程办公的内容能力相结合,共同探索办公场景的合作可能。


甲子光年:平台怎么吸引尽可能多的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合作?


Rokid:就像Switch游戏机一样,用户每下载一款游戏,都需要为其单独充值付费。平台方和内容方,只要设置好清晰的分账规则,就能够维持体系有序运转。


AR生态也类似,只要平台积累的用户基数不断扩大,愿意和平台一起合作的开发者会愈来愈多。游戏行业本身正处在十分内卷的阶段,很多开发商也在寻求AR、VR等平台合作,以期开拓用户。


相比于生态合作,供应链保障反而是更严峻的挑战。Rokid当前有超过2万台订单,但因为疫情和缺芯潮影响,导致我们产品供不应求。


甲子光年:当前供应有多紧缺?


Rokid:由于疫情等影响,Rokid部分工厂被迫封闭,对订单交付影响较大。产品从去年12月开始上市,直到现在第一批订单还没完全交付。比如有客户下了1000台订单,当前产能只能满足200台,只能先少量供货。


供应链短缺是当前整个数码行业都面临的问题,疫情将会对全行业产能造成巨大的影响。




3.产业价值关键看企业管理效率


甲子光年:在产业端,这两年市场需求是否发生了大变化?


Rokid:在安防、工业,博物馆展陈等多个领域,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量变。


量变在于产品出货量大幅增加,早期硬件解决单点场景问题,如人脸识别、巡检等,到了这个阶段,AR有了整合的解决方案,更多的融入到B端或者G端的业务场景中,将单点功能融合在一个业务系统或者业务场景中。


但拐点还没有发生,目前行业更多的工作还在于平台和生态的建设,硬件的量级还没有到爆发点。


甲子光年:仍有业内人士反映,不少AR设备交付后,被甲方放在仓库堆灰。AR设备的价值没有完全得到市场认可的原因是什么?


Rokid:需要时间来进行市场和用户的培养。整个市场来看,正在发生改变,从早期的购买之后不使用,到每个月使用一两次,到每周使用一两次,到每天都会使用,这个趋势正在不同的行业中发生。当前产品中的重量、续航、FOV(视场角)这些技术性问题慢慢都会得到改善,产品技术和市场的进化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们做AR产品推广的时候,发现了比较有趣的事情,新产品刚刚开始推广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往往AR 设备落地最好的地方是管理体系比较成熟的组织,能够配套的提供相应的管理制度来推动产品的日常使用,并且探索AR设备和自身业务的结合点,跟我们一起来探索AR设备的价值,这部分客户也是我们重点支持的头部客户,用来给行业打造标杆案例。


越重视管理效率的企业,越会花时间和精力尝试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也越愿意用AR技术参与到数字化系统建设中:员工培训,远程协作、智能巡检巡检,仓储分拣,AR售后等场景中。


很大程度上,AR眼镜被市场的接受程度,企业中员工的价值和员工的效率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也是当前国内B端客户的一个趋势,员工薪资会逐渐提升,对单体的效率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对AR的需求才开始遍地开花。


甲子光年:AR解决方案对企业管理的价值如何体现?


Rokid:第一个点是远程,价值最容易折算。将远程辅导、远程医疗、远程协作等场景所耗费的金钱和时间,和AR设备和服务的成本作比对,后者能明显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


第二个点在于基于AR的培训,这块虽然很难量化,但是相比于传统的培训或者VR培训,AR提供的培训可以跟现实场景结合,效果更好,实操性更强。


第三个点是工作过程的指导和检查,结合AI算法,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提供相应的语音,图片,文本的提示,并且可以对工作结果做检测,这个能力也在慢慢成熟中,在不少指定领域已经开始成熟。对于人员流动比较大的行业,或者大部分行业的新人而言,AR设备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助手,能够让员工快速上手,降低出错带来的损失。


第四个点是AR技术在系统作战中的价值,大家比较熟悉的美国陆军的IVAS(集成视觉增强系统)就是典型应用场景,在国内的安防,应急,训练等领域,也开始落地。将传统指挥系统中的多个孤立服务,通过AR技术整合在一个指挥界面中,让指挥端和现场的作战人员通过虚实结合的画面,实时同步信息,实现高效的决策和协同作战,让现场更透明。


甲子光年:为了做好系统整合工作,你们会涉足前期设备采购环节吗?会提供一揽子定制化服务吗?


Rokid:我们不会涉及到设备采购工作,这虽然会给公司带来更多营收,但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从Rokid是一家产品公司,专注于做好的产品。而且大家往往会把系统集成工作想简单了,产品型公司做集成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最后往往难以交付出客户满足的成果。


甲子光年:如何评判不同场景对AR设备的刚需程度?


Rokid:在现阶段使用频率越高、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场景,对AR技术的刚需程度越深。


我们的一个重点应用领域是汽车,是因为汽车行业涵盖了离散行业的大部分场景,AR技术能够发挥的空间大、频率高;


能源行业和石化也是重点应用领域,它与安全生产强相关,安全生产的建设属于“不得不做”的范畴,AR技术在生产和巡检过程中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发挥重要作用,通过AR设备,让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总结来说,人力成本、技术成本、管理精细程度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当前AR技术的应用深度。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谁能定义下一个AIoT时代? | 甲子光年【微报告】中国SCRM市场行业简析报告丨甲子光年智库车路协同的造富之路 | 甲子光年【微报告】中国HR SaaS行业研究报告:HR SaaS助力企业释放生产力丨甲子光年智库【报告】2022年科技产业投资风向 | 甲子光年智库诠释企业级视频SaaS,由技术驱动向“全链路”服务跃迁 | 甲子光年蛰伏还是沉沦?日系车企在智能车时代的跌宕之路 | 甲子光年【微报告】工业软件系列微报告:MES市场行业简析丨甲子光年智库对话升维智造孙吉涛:智能制造,关“管理”什么事儿? | 甲子光年【纪录片重映】动态跟踪100位科技创业者:昨日的不甘心、今天的不平静、明天的不平凡 | 甲子光年疫情中的埃及行:(七)卢卡索东岸的卡纳克神庙,卢卡索神庙司库立方李静:智能司库高效管理资金,让企业“用钱生钱” | 甲子光年隐私计算很火,但更多落地方程式待解 | 甲子光年这场被全球关注的离婚案,价值几何? | 小巴看一周为什么找一家靠谱的招聘平台这么难?| 甲子光年对话和利资本王馥宇:国产MCU的机遇在高端芯片 | 甲子光年【报告】碳中和领域的数智化实践简析报告丨甲子光年智库【微报告】低代码/零代码平台应用实践与趋势研究:制造业篇 | 甲子光年第一波动力锂电池退役潮到来,行业准备好了吗? | 甲子光年对话云途半导体耿晓祥:从Tier 2到Tier 0.5,国产MCU厂商如何上位? | 甲子光年被弄“弯”了的月亮!普京, 以及相当一部分老毛子的心里,还是“大俄罗斯”心态,与共不共没关系甲小姐对话普渡科技张涛:初创公司重点在于业务,不应过早追求管理完美 | 甲子光年观电影《不要抬头》有感对话欧科云链:没有All in的心,别碰Web3.0 | 甲子光年对话魔视智能:获大陆集团数亿元战略投资,这家自动驾驶公司凭什么? | 甲子光年对话优也科技:工厂里“藏着”一个千亿级市场 | 甲子光年姑嫂俩的温馨时光渗透率仅6%的国产工业软件,正在“云超车” | 甲子光年协同做厚,飞书做宽|甲子光年缺芯潮下,国产车规MCU突围战 | 甲子光年甲小姐对话李开复:科幻想要什么,AI该要什么 | 甲子光年【报告】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研究报告丨甲子光年智库筹划视频号,钉钉突击“企业连接” | 甲子光年【微报告】采购数字化提升企业竞争壁垒:采购4.0 云采购时代开启丨甲子光年智库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