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渗透率仅6%的国产工业软件,正在“云超车” | 甲子光年

渗透率仅6%的国产工业软件,正在“云超车” | 甲子光年

科技


“生态共建”是工业云平台的核心价值。


作者 | 范文婧

编辑 | 栗子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


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制造业的发展大量依靠人口红利的推动。然而,在人力成本逐年攀升,人口红利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而转型的关键就在工业软件。


2015年,中国发布《智能制造2025》之后,资本开始大量涌入,一些原本默默耕耘的工业软件企业开始获得关注与发展。


然而,制造业的进入门槛并不低,工业软件要想真正获得市场认可,需要长时间的行业Know-How积累,并非简单的资本助推即可达成。根据甲子智库《2021中国科技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工业软件的国产渗透率仅为6%,实为“卡脖子”行业。


一位工业软件从业者向「甲子光年」感叹,在智能制造领域,似乎“所有人都想躺下来做轻松的事情,太少人愿意深入做实事”。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决定先俯下身来,深耕工业领域、积累行业Know-How并赋能给其他企业,希望取得突破。华为就是其中之一。


据华为工业软件及工业云CTO丘水平介绍,华为云基于在ICT领域的长期经验,搭建了专注工业领域的云平台和工业PaaS平台,希望在打通数据的基础上,帮助更多合作伙伴开发工业软件云产品,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一起,共建新型工业体系。




1.“云化”趋势下的机遇


过去的30年,被业内认为是工业软件“失落的30年”。因为在过去30年里,国内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甚微,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通常来说,工业软件按照业务场景可分为三大类:研发设计类(如CAD、CAE、EDA、PLM)、生产制造类(如PLC、MES)、经营管理类(如ERP、SCM)等。一直以来,国内的工业软件市场被海外厂商长期占据,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国产化程度最低。


从全球来看,几家大公司占据了工业软件超过60%的份额。


虽然工业软件领域不乏国产公司身影,但巨大的市场份额差距,反映的是工业制造业企业对国外工业软件依赖的客观事实。


制造业包含千行百业,每个场景和环节都有其专业知识,涉及的软件也各不相同,需要时间积累行业Know-How;此外,工业软件上线通常需要定制化开发,并且适配自身业务流程,这使得其与业务深度绑定,替换成本极高。


而起步较晚的国产工业软件,产品成熟度不足、功能也不甚齐全,为了有所突破,只能专攻单一场景、流程或行业。但这种发展路线在以往“软件本地化部署”阶段会有明显的副作用。


某机械设计院数字化负责人就曾对「甲子光年」感叹:“一套流程需要用到十多种不同软件,我们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自己做数据接口。”这种因不同环节使用多套软件所造成的数据接口不统一、各环节软件数据无法打通等数据孤岛问题,显然无法满足智能制造需求。


而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工业软件开始“云化”,这给了国产工业软件潜在的“弯道超车”机会。


从供给端来看,工业软件云化已成为全球趋势,工业软件巨头纷纷推出云化产品,比如西门子的Teamcenter X、达索系统的3DEXPERIENCE,PTC收购的ThingWorx、Onshape等。而国内也有不少公司推出了SaaS版、能够云端协作的CAD、CAE产品。


工业软件云化趋势的背后,反映的是云计算时代,工业软件的商业模式正在从传统的“license”模式,逐渐走向“license+SaaS”模式。而这种模式也得到了Salesforce、PTC、西门子等头部厂商的印证。尽管在工业软件SaaS化的过程当中,可能长期会有license模式的运转,但是走向SaaS化是未来的趋势,一切皆为了服务。


而从需求端来看,异地协作、上下游协作、柔性制造等工业数字化需求正逐步增多。过去软件本地化的部署方式不能满足这些新增的智能制造需求,必须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才能实现。


工业软件云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与大型云服务商合作提供服务,在满足业务场景需求的同时,借助云服务商构建的软件生态,让工业制造业企业基于底层云计算底座打通上层业务应用,实现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


实际上,目前许多国内外的工业软件产品都选择与云服务商进行合作,例如国际上的PTC与微软、达索与亚马逊等。而国内市场中,华为云也正在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云原生的工业软件生态。




2.“聚众沃土”,共建工业软件生态


英诺天使基金祝晓成认为,工业数字化从浅水区到深水区,必须要勇于做更困难的事情。


很显然,工业软件云平台,正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由浅至深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理想的工业数字化生态体系,一定是“标准统一、底层架构统一、上层工具百花齐放”的状态。这需要全链条数据的集成、打通和统一标准,而工业软件云平台就承担了这一责任。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搭建工业软件云平台,需要三个“根技术”——数据根技术、工业资源库、工业软件内核引擎。


据丘水平介绍:华为通过自身的制造业转型经验,将工业制造全生命周期的业务,归纳为24个经验结构和6种通用关系。而后基于此建构了数据模型驱动引擎和数据管理系统——XDM。XDM能为工业软件提供API接口,而软件运行中生成的数据又会反写到数据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天生内聚,不治而顺。


其次, 华为云联合国内的制造企业、工业数字化服务商等,一同定义工业领域的数据管理标准、接口标准,并将标准覆盖到工业生产的全流程。由此为底层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提供良好的依据,帮助上层软件更快速地开发。


“打通数据”并“制定标准”,被华为称为“数据根技术”。


对于工业数字化来说,打通数据才是一切的开始。为了赋能上层工业软件在千行百业中落地,在华为云aPaaS平台上还提供了工业资源库工业软件内核引擎


工业资源库来自华为服务工业客户的行业Know-How,使工业软件服务商能更快地针对具体的客户进行定制化开发。包括Symbol库、元器件库、虚拟调试库等等。


工业软件内核引擎来自华为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让工业软件服务商能直接调用嵌入自己的产品中,减少二次开发成本,例如图数据库及图引擎、工业图形渲染引擎等等。


通过三项根技术:数据根技术、工业资源库、工业软件内核引擎,华为云联合生态伙伴一起为工业软件提供了一层肥沃的“黑土地”——aPaaS平台,助力整个工业软件行业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华为认为,行业生态需要有更多参与方一起共建。许多城镇的工厂,由于疫情影响和劳动力短缺,正处在破产的边缘。比如广东揭阳,当地有几千家小型注塑工厂,每家工厂几十台注塑机。公司规模不算大,很难投入大量成本进行智能化升级。同时,这些工厂无法承接大型订单,但疫情下小订单又不稳定,工厂要维持生计非常艰难。


基于“工业软件生态”的理念,华为云帮助这些小作坊通过“云工厂”实现了产能的合理分配。“我们构建出一个中央工厂来承接全球订单,再根据小工厂现有的产能进行订单的分配,达到订单和产能的共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工厂之间的“设计”需要有统一标准且能够云端协同,这时候基于相同标准的云化工业软件的优势就得到了体现。


产业链分散,但标准统一,华为也将其称为“新制造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通过顶层设计和智能运维,设计、生产、物流的产能在合作伙伴之间共享,以达到最优水平。


北京计算机学会王娟曾在采访中指出,应该通过平台建设,推进和整合产业生态,“让生态真正活跃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落地”。业内专家认为,这样的生态建设路径是中国独有的。因为多团队的协同需要统一标准、共享数据,在国产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才有可能让渡隐私性和利益,与产业共发展。


“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整个工业范式的转型”,而“共建产业生态”正是范式转型的重要尝试。华为希望能够大家集众智、聚众力,一起攻坚标准与底层平台。而所有工业软件开发商和头部客户,都可以在平台里溢出自身的行业知识和技术,让产业链更快地运行,也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分一杯羹。


“我们率先呐喊一声,期待更多人加入我们。”丘水平说。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阿里云AICS,一部中国工业软件「奋斗史」司库立方李静:智能司库高效管理资金,让企业“用钱生钱” | 甲子光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开出的却是别人的花车路协同的造富之路 | 甲子光年工业互联网时代,四大趋势给国产工业软件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诠释企业级视频SaaS,由技术驱动向“全链路”服务跃迁 | 甲子光年【报告】碳中和领域的数智化实践简析报告丨甲子光年智库【报告】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研究报告丨甲子光年智库【纪录片重映】动态跟踪100位科技创业者:昨日的不甘心、今天的不平静、明天的不平凡 | 甲子光年筹划视频号,钉钉突击“企业连接” | 甲子光年对话优也科技:工厂里“藏着”一个千亿级市场 | 甲子光年【报告】2022年科技产业投资风向 | 甲子光年智库对话和利资本王馥宇:国产MCU的机遇在高端芯片 | 甲子光年对话欧科云链:没有All in的心,别碰Web3.0 | 甲子光年对话云途半导体耿晓祥:从Tier 2到Tier 0.5,国产MCU厂商如何上位? | 甲子光年【微报告】中国SCRM市场行业简析报告丨甲子光年智库甲小姐对话李开复:科幻想要什么,AI该要什么 | 甲子光年文青心理工命智能时空云服务商土豆数据完成新一轮融资,甲子光年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 甲子首发为什么找一家靠谱的招聘平台这么难?| 甲子光年亚当和夏娃协同做厚,飞书做宽|甲子光年当年十六铺码头邂逅“山羊胡” (上)谁能定义下一个AIoT时代? | 甲子光年渔歌子:(二首):逢却春分开百花隐私计算很火,但更多落地方程式待解 | 甲子光年【微报告】采购数字化提升企业竞争壁垒:采购4.0 云采购时代开启丨甲子光年智库对话Rokid:C端AR元年开启,价值几何?| 甲子光年【微报告】工业软件系列微报告:MES市场行业简析丨甲子光年智库一年内孕生12家上市企业,苏州工业园区如何达成?| 甲子光年甲小姐对话普渡科技张涛:初创公司重点在于业务,不应过早追求管理完美 | 甲子光年蛰伏还是沉沦?日系车企在智能车时代的跌宕之路 | 甲子光年深信科创完成近亿元PreA、PreA+轮融资,聚焦自动驾驶工业软件|早起看早期【微报告】低代码/零代码平台应用实践与趋势研究:制造业篇 | 甲子光年缺芯潮下,国产车规MCU突围战 | 甲子光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