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大师肯尼斯·克拉克曾说:“每当我们对人类感到绝望时,只要想到那些艺术杰作,就会对人性重燃信心。”
艺术带来纯粹的愉悦,也让我们领略人类深刻的思考、华丽的想象、精巧的技艺。艺术不仅能培养我们的美感,也能够提高我们的灵魂。
《剑桥艺术史》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艺术、接受艺术熏陶的礼物。它由剑桥大学倾力打造,集结欧美顶级艺术史权威联袂撰写。
这套畅销40余年的西方艺术史入门读物,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接触伟大的艺术:
欧美顶级艺术史学家撰写,剑桥大学出版社出品。《剑桥艺术史》的作者,皆为艺术史科班出身,他们或是大英博物馆研究员,或是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策展人、教育部负责人,或是英国国家艺术收藏基金会的出版物编辑。
作者的研究领域也各有所长,例如,专于中世纪艺术研究的安妮·谢弗—克兰德尔撰写了《中世纪艺术》一章,意大利艺术专家罗萨·玛利亚·莱茨撰写了《文艺复兴艺术》一章。
北大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先生翻译,晓畅易读。《剑桥艺术史》的译者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写过《英国通史》,译过《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国内研究欧洲史和西方文化史的大牛。这样的学术积淀保证了《剑桥艺术史》译文的准确性,同时 ,钱先生的译笔也保留了原文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风格,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一切对西方艺术存有好奇,而对其来龙去脉不甚了然;对艺术作品略有所见,而对其内容含义知之不深,对大师名作如雷贯耳,而对其风格流派不尽熟悉的人,都可以从这套书中受益解惑。《剑桥艺术史》分别萃集一个时代的艺术珍品,聚焦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艺术史上各种风格与流派是如何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影响的?这套书能给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穿越纸间绝美的艺术风景。自上古的雕塑、建筑,至现代的绘画、摄影,萃集每个时代的艺术珍品,聚焦每个时代的艺术特征。欣赏艺术,读懂艺术。《剑桥艺术史》取材丰富,语言生动,编排精巧,加之译者文笔优美,为西方艺术史的爱好者提供了一套高雅平易的入门书。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的故事》译者
作为艺术史读物,《剑桥艺术史》也并非简单罗列各个时代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建筑之外,讲的是历史、政治、宗教的变迁。透过艺术,我们看到了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运动、贵族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在充满故事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史阅读中,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也逐渐了然于心。单独设立鉴赏指南章节,传授观赏艺术技巧,零基础也能轻松欣赏艺术。《观赏绘画》由著名艺术史学家苏珊·伍德福德撰写,她从熟悉的概念开始,进而探察幽微,发常人之所未见。譬如,她既道出绘画如何可以作为平面图案来观赏,又点明深度幻觉如何有助于引发情感效果;既指出普通物品如何可能包藏隐含之义,又阐明传统知识如何能提升我们对革命性作品之理解。作为艺术史的入门读物,《剑桥艺术史》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求,在书后附有贴心小工具。每篇附“艺术家小传”“小词典”,快速了解艺术知识。
例如在《古希腊罗马艺术》中,你可以了解“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柱头的区别,读《中世纪艺术》则不能不知道“法郎镶嵌法”“窗花格”“光晕”是什么;《20世纪艺术》各种运动和主义纷繁复杂,小词典将“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构成主义”这些名称一一梳理。
《剑桥艺术史》中出现过太多位艺术家,无法一一着墨,但为了让读者不只限于“只闻其名”,每一部分都用一份100来字的小传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和贡献。例如在《19世纪艺术》后,就收录了塞尚、库尔贝、德加、德拉克洛瓦、高更、马奈、雷诺阿、休拉、透纳等艺术家的精炼介绍。
每本书后都有相关主题的延伸阅读书目推荐,如果那些专题性著作对你来说太难的话,可以选择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詹森的《艺术史》、克拉克的BBC纪录片《文明》这些被反复推荐的概论性的参考资料。《剑桥艺术史》内含近800张古今艺术珍品高清图片,与旧版相比,从5大方面全面提升新版的用纸和印制工艺。1. 装帧全面升级。由原8册合为2册,更具有整体性,便于收藏。字号、开本更大,阅读感更加舒适,更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此外,新版《剑桥艺术史》装帧采用硬壳精装,茴香黄与复古绿交相辉映,质朴典雅。2. 版式全面升级,此番,出版社特别邀请译林社资深设计师韦枫老师对内文重新排版。译林社几乎所有的特装书均由他亲自操刀。新的版式更符合艺术图书的审美。新 版
旧 版
4. 彩色图片全面升级为高清彩图,捕捉艺术作品的每一处细节。5. 用纸全面升级。内文用纸由超滑纸升级为铜版纸,细腻呈现艺术作品的真实色彩。图片细节纤毫毕现,层次清晰分明,色彩通透真实,尽可能地还原每一幅绘画的细腻笔触,每一尊雕塑的柔美光彩,每一座建筑的恢弘结构。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剑桥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