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管清友:今年会是未来几年最好的一年吗?

管清友:今年会是未来几年最好的一年吗?

教育

2023年3月11日,美国前20大银行之一,拥有资产2000多亿美元的硅谷银行,突然宣布破产。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家银行倒闭事件。随后,“地震”波及了美国股市,股市剧震,尤其是科技行业和银行业更是风云诡谲。

硅谷银行事件为什么发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如何应对经济新形势与风险?站在时代的拐点,我们如何“背水一战”?内卷化时代企业生存指南是什么……

“大运河或者漕运的衰落,不是因为船不好,也不是因为水道淤积,而是因为海运。打败你的不是你的同行,是这个时代。”

“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百年未有的变局时期。有些趋势刚开始,有些趋势我们已经身处其中。”

“给大家讲三个故事,打麻将的故事、开餐馆的故事、过日子的故事,希望大家看清楚整个世界经济,已经从高增长、低通胀、低波动转向了低增长、高通胀、高波动。”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说。

今天,管清友老师做客混沌直播间,与大家分享如何透过现象去抓住本质、看清本质,寻找应对的策略。他说:“我想大家都从切身经历当中感受到了这些变化。每一个投资人、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上班族,都要学会管理极端不确定性。”

正值混沌在线春夏新课发布,我们希望在新时代,用新方法,洞察新技术背后的商业价值,在流动变化的时代找到开启未来的钥匙!活动期间入学或者续费,享受200元优惠。


以下是本次直播笔记。该系列直播回放将陆续上架【混沌APP研值商城】,兑换后即可观看完整版。

直播嘉宾丨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短期:秩序重构与经济修复

1)地产能否企稳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恢复至关重要

中国经历了三年特殊的疫情防控周期,在2022年底,国家调整了疫情防控的政策。站在2023年初这个时间点上,我们看到的是2022年经济增长的相对低速——2022全年的GDP增速只有3%。


春节以后中国经济快速恢复,我们感受到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既有火热恢复的行业,比如消费恢复强于预期,但也有许多没有声息沉下去的行业与群体。

从投资角度来讲,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投资有明显拉动作用。1-2月份基建投资正增长9.0%,制造业正增长8.1%。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处在负增长当中,但是负增长幅度也已经收窄了。目前乐观的预计是,今年房地产会恢复到零增长。


不搞经济研究的人,会觉得这一点很反常识——零增长不是很差的数据吗?但此前,房地产行业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房地产的市场的观察也需要去看日线图、周线图、月线图。

这里有个潜台词,原本房地产的高频数据没那么重要,影响不是那么大。20年来,从1998年市场化房改开始,我们的房地产行业总体上呈现规模扩张、价格涨多跌少的局面。

但现在房地产大周期确实变了。未来,我们将处在一个房地产的横盘期,甚至很多城市已经进入了比较长的下行周期。行业本身的分化,也将愈演愈烈。

今年1-2月份,包括3月份的高频数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征: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成交快速恢复,挂牌量恢复的也非常快。珠三角地区总体交易的活跃度、挂牌量、成交量、价格的恢复,都要明显的好于长三角城市;同时珠三角、长三角包括北京等大城市的房地产恢复要明显的好于全国其他地区。

但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整体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恢复其实并不尽如人意。这种分化的状态我认为还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现在大家都很关注3月份情况会怎么样?目前从3月份的销售数据、挂牌数量等高频数据来看,房地产整体又出现回落的状态。

在经历了一波刚需改善的释放之后,房地产的整体情况又归于两极分化:出现小阳春的城市,恢复的色彩在减弱;没有出现小阳春的城市,恐怕不会再出现小阳春了。

总体而言,房地产对2023年经济增长的作用就是不拖累——能够实现零增长,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单了。

2)出口数据表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出口数据表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贸易下滑趋势得到了抑制,对美出口依然下滑,但是东盟、欧盟的出口相对稳定,特别是对东盟的出口。从结构上来看,日、韩、东南亚地区贸易仍然较有韧性。


当然,我们也不要低估挑战。因为出口订单是有滞后性的,出口的情况到底会如何?我想数据陆续会在二季度表现出来。

出口的稳定至关重要。过去我们是一个所谓的“大进大出”模型:欧美消费,中国生产。出口赚到钱之后,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又拿到外面去做了投资。

当出口空间没有那么大以后,我们迫切需要转型:一是要把内需拉动起来,二是当国内经济遇到挑战以后,大量企业实际上要到海外投资。我们不得不去走日本当年走过的一条路。这也意味着,即便没有中美贸易战,原来国际大循环的模型也必然要改变。

3)如何理解2023年5%增速目标?

今年增长靠什么?还是要靠一系列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些在两会期间其实都做出了部署。首先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2022年增加了5100亿。此外,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比2022年增加1500亿。


如何理解2023年5%增速目标?去年年底,大家觉得5%的目标可能偏保守,现在看是充分考量了各种风险因素的:

5%的目标是基于2022年,可能出现了一个低基数的因素,这是很多人认为5%保守的原因。但考虑到美国的衰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我们出口面临的挑战,完成5%的目标是不容易的。

中央层面确定5%的目标,也有利于防止各地层层加码。春节以后各地都在拼经济,这种积极性与作为是好的。但我们确实要防止再度出现无效投资,出现一哄而上,出现中央文件里多次强调要规避的合成谬误。

5%的目标,站在今天这个时点上,我觉得是能完成的,而且是有挑战的。

总体看,2023年的恢复比我们想象的困难要多、不确定性因素要多,这里有几个层面:

第一,我们看到账户表现非常好,但外汇储备数据其实增幅不大,甚至国家还在减持美国的国债。这里当然有汇率变动的原因,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外汇储备的减少与资本的流出是有直接关系的。资本流出的压力,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可能都是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市场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第二,在太平洋彼岸,金融风险的蝴蝶翅膀已经扇动起来了,发生了硅谷银行事件;瑞士信贷现在正在被UBS并购,这也是多年以来出现的非常大的并购案例。


4)从硅谷银行事件看外界金融风险

硅谷银行投资了大量的美国长期国债以及MBS抵押贷款。在过去,长期债券和MBS都是非常稳健的、不容易出现风险的,每年投资回报率2%到3%。

问题在于,2021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的强力加息,导致市场上可投资的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急剧提高——现在美国的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可以达到年化5%。

换成我们自己,如果有这样的投资,是不是会把钱从商业银行拿出来,去买成这类资产?

于是,大家纷纷把钱从商业银行拿出来进行投资。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期限错配和资产负债的错配。拿出来的钱多了,就一定会出现流动性的问题,怎么解决?

第一,银行会把投资的MBS长期债券卖掉、甚至打折卖掉,来应对储户投资者的撤资。

第二,新发股票补充资本金。要跟投资者去路演,告诉他银行依然很稳健。但投资者却不这么想,大量的存款被拿走,一定意味着出现流动性危机了,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羊群效应了。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硅谷银行破产。


美联储或美国财政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风险控制在小银行,不向大银行或市场蔓延恐慌情绪。

尽管硅谷银行有很多问题,但它也开创了支持科技创新、支持风险投资的先河,曾经被当作重要的样板和榜样。谁能保证中型银行,比如美国的一些区域性银行,一些大银行没有犯错?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美国银行就处在生与死的叠加态上。到底生或死无从判断。这也是大家担心美国银行业的危机进一步从小、中型银行蔓延到大银行的一个重要理由。

2008年以后,监管确实强化了、改善了。但我觉得美联储与各国央行低估了强力加息产生的连锁反应,甚至整个金融市场都低估了加息的连锁反应。

连锁反应已经从硅谷银行到签名银行,再到第一共和银行身上显现出来了。瑞士信贷已经暴露出风险,这样的金融机构正在被救助处理,下一家是谁?

从风险的传染性,到市场行为的反身性,再到趋势运行的混沌性,我都觉得不能够掉以轻心。

5)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大大超出预期

对于中国投资者、中国企业来讲,2023年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其实是大大超出预期的。

通胀是今天欧美面临的很大问题,跟疫情防控、疫情出现以后的大放水有关系。但通胀存在的长期的原因,主要是两条,一条跟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中长期趋势有关系。

另一条原因跟各国追求碳中和目标有关。总体未来投资是受到越来越多约束的,这势必会影响整个供给。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必然带来通胀。

这两大长期因素,决定这一次美联储想控通胀会非常艰难,又或者它面临的难题根本没办法处理。所以美联储只能慢慢去接受一个相对高的通胀。美联储是如此,欧洲央行也是如此。

美国经济会不会衰退?这个答案分歧也比较大。现在看来,在加息过程中,对经济的冲击实际上是有滞后效应的,美国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我觉得也是比较大的。美国的衰退会进一步恶化我们的外需环境,这也是要提前考量的。

总体而言,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确实要做好防范与准备。它不但影响到我们的出口,一定也影响到很多行业、影响到每个人的家庭资产配置。

6)短期内,中国经济尚处于艰难修复期‍‍‍

简单总结,2023年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艰难的修复期,我们在修复中前行。

有些领域超出我们的预期,显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有些领域的修复还需要更多的数据与时间去观察;也有些领域是无法修复的。但总体的修复情况比原来预想确实要好。

所以大家现在讨论这些问题时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恢复的很快,又可以拼命出差搞钱了;有的觉得没什么变化,找工作依然艰难;甚至很多人依然是面临失业的,这种状态分化会非常明显。

我们恢复的还是很超预期的,但挑战依然很艰巨。

春夏新课发布,优惠活动最后1天

混沌在线会员限时1298元一年


长期:全球化脱钩与货币水世界退潮


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短期问题,是发生在长期的趋势变化之上的。讲三个故事,帮大家理解我们面临的中长期趋势:打麻将的故事,开餐馆的故事,过日子的故事。

1)打麻将的故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20多年前,有3个人已经坐在牌桌前。这时门口一个人行色匆匆,是个中国人。这3个人就邀请他一起凑个局。

中国人其实是很犹豫的,因为不太会打,家底也比较薄。但这3个人鼓励中国人,中国人一咬牙一跺脚就加入了牌局。

打了4圈,中国人赢了很多钱。这时候三家面露不悦,说这样不行,规则有问题,我们得改改规则。

中国人很有韧性,怎么改规则都能赢钱,改规则也不行那怎么办?就不跟你玩了,另外三家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大家想想,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什么?1993年超过俄罗斯、1996年超过巴西、2000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按照美元计算,大概占到美国的75%,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没有国家达到过的水平,日本也只是达到过70%。


经济格局确实发生了变化,中国经济崛起了,整个世界结构当然会发生变化。这是不可逆的一个趋势,也是带来很多板块的重新调整、甚至冲撞的底层原因。

更何况中美之间、东西方之间还有意识形态差异,还有很多现实利益上的冲突。这种大的板块构造的变动,势必会不断影响到国家关系、贸易金融。

这几年我相信大家听过很多所谓陷阱的说法:修昔底德陷阱、萨米尔森陷阱等等。

修昔底德陷阱,讲的是大国政治的悲剧,头号位国家和二号位国家之间的冲撞。

萨米尔森陷阱,讲的是自由贸易体系,在既定的产业链条位置、功能确定的情况之下是可以的。但当一个国家的产业不断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就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这时候自由贸易就难以成立了。

国家之间在权力、影响力上的争斗可能永不停息,这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的规则。未来这个世界发生什么,我都不会觉得意外。当麻将桌被掀翻时,这个世界其实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我们看到了俄乌冲突、看到瑞士作为一个永久中立国也开始参与其中;我们也看到大国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开始以各种理由冻结资产;我们也看到一个主权国家入侵另外一个主权国家。

中央层面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判断确实是很高远,我们也要适应。每一个投资人、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上班族,都要学会管理极端不确定性。

2)开餐馆的故事

假设一家小镇上有三家餐馆,日料店、汉堡包店、法式大餐。3家餐馆相安无事,生活也很悠闲自在。但有一天,中国人到了这家小镇上。

三家餐馆是上午10点钟开门,下午5点钟就打烊了。中国人24小时连轴转,不光做中餐,还会做汉堡、做日料,而且挣了钱之后又扩张店面。

中国人这种勤奋经营,从个体上来讲没有任何问题,但给小镇上餐饮界的生态,带来很多变化:那三家店坐不住了,开始找中国人说怎么可以24小时上班?这不符合当地的劳动法……矛盾就越积越多。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很多行业、很多领域的发展基本都是如此。家电行业,80年代电视机里的广告是什么?是东芝、松下。但今天美的、海尔、格力都是世界级的企业了。手机我们以前用三星、诺基亚、爱立信。现在大家用什么手机?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

在燃油车时代,我们没有拿到核心技术。但我们利用大概10年的窗口期,在新能源汽车上异军突起,换道超车。

如今,总结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路径的时候,我会觉得,无论是产业政策、政府引导,还是企业家的努力,资本市场的支撑似乎都恰到好处,尽管有很多企业成了先烈,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不可阻止了。

随着电动车渗透率提高,燃油车的市场一定逐渐会让渡给电动车。中国的汽车出口在最近几年也是大幅提升,2021年200万辆出口、2022年310万辆出口,这个规模未来还会继续扩大。

中国过去是靠着大进大出的,欧美消费、中国生产的循环发展起来的。我们当然感谢那些对我们开放的市场,给我们订单的客户;当然,也要看到产业的竞争其实是很残酷的,产业工人、产业界的境遇势必又会逐渐地影响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过去20年里,由于全球产业的转移,很多发达国家的工人阶层失业了。以北美五大湖地区为例,这个地方的制造业基地先是遭到日本产业的猛烈冲击,随后是遇到来自中国、越南的制造业的冲击。五大湖区彻底变成了一个铁锈地带,底特律更是变成了一个由于产业外移导致城市衰落的典型。

产业发展带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关系、贸易关系,甚至是政治关系的改变。

所以,逆全球化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逆全球化意味着我们的外需增长空间没有那么大了,启动内需至关重要。中央适时提出了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逐渐要从大进大出、国际大循环的状态转向内需启动、同时企业走出去增加海外投资的双轮驱动。

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从原来的中国生产、欧美消费变成了中国过剩、欧美通胀,今天恰恰就处在转换的过程当中。

所以我丝毫不奇怪汽车行业、家电行业、手机行业出现所谓内卷化的状态,价格战、内卷化,只是宏观局面的一个微观、具象化的表现。可能未来还会在很多行业、很多领域出现,这是我们需要从心理上要清楚的。

就像欧美现在很难逃开通胀,中国的过剩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就能够充分的理解为什么中国很早就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之所以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就是想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趋势,甚至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都会持续发生,除非有重大的、类似于移动互联网这样的革命。

回顾历史你会发现,当美国面临日本的产业竞争时,它其实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发动对日本的贸易战持续打压;第二件事情是搞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在技术上一下子换道超车,领先于日本。

所以为什么说从现在开始,对于中国而言是特别关键的几年?就是我们看到了日本当年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美国对中国打压的方式,主要也就是两条,一条是以贸易战为主线的技术上脱钩、贸易上脱钩。另外一条就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这是美国这次真正重塑自己竞争力的领头羊。

未来三五年,中国要实现惊险的逾越、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升级、要处理好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可以说很不容易。

当然,我们主要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很多东西也不是我们可控的。

做好自己的事情,它不是一句空话。有一件事让我感触特别深,我到楼下吃饭,面对疫情,餐饮店老板说“我们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只能努力把菜做得好吃一点。等到恢复来的客人就能多一点”,这是很朴素的道理。

中国经济经历疫情三年的冲击依然有韧性,中国人依然有创造力,只要环境足够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还是非常扎实的。

3)过日子的故事

过日子的故事,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个大家庭,家长要平衡孩子之间的关系,维持大家庭的和谐。但是每个人的性格经历都不一样,日子过得差异也很大。有的人富裕一点,有的人清苦一点,有的人可能比较贫困,怎么办?

这就是包括中国在内,全球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财富差距的拉大的几大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行业上的巨大差异。

第二,各国分配制度的不同带来了巨大的差异。

第三,过去20年长期的货币宽松带来了巨大的差异。举个例子,就像过去20年如果在大城市多买几套房子,就比很多没买房子的人要有优势的多。由于货币超发、长期的宽松政策,导致持有资产的人,天然比没有资产的和资产少的人占有优势。

有学者讲到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裕?还能找到很多原因。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大家长,看到差异这么大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尽可能地弥合这种差异,缓和这种矛盾。

所以,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在倡导通过第三次分配,让先富裕起来的群体去帮助那些贫困群体,通过更多的方式促进这种社会的和谐。

企业家、投资者:理解新时代企业生存之道


我们未来面临的这个世界,这种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大概可以从这三个故事以及延续中找到很多答案。作为企业家、投资者,这三个故事折射出来的中长期变化还是要做好应对的。

新时代企业的生存指南,我们总结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称霸”。

甚至我还提倡一种“积极躺平”的心态:要心态平和地去看待这个世界发生的变化,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底层逻辑变化到底在哪里。


在经历了较长周期的经济减速,特别是疫情三年的冲击之后,所有人的信心、收入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预期也随之改变很大。

在春节以后,首先恢复的是衣食住行,这些跟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领域,人们的消费也越来越务实。这是疫情3年以后,以及经济经历大概10年减速期以后出现的变化。

其实这种情况在日本也发生过,大家熟悉的品牌优衣库、无印良品都是在日本经济减速过程当中出现的。这种世界级企业的产品特色主打什么?高性价比、低库存。做企业的人都耳熟能详了,但我依然觉得有参照意义。

新的需求如果能创造出来,当然是最好的。企业家精神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可以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形态、新的需求。

企业应该怎么做?说实话,做企业的人都比我有经验。企业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企业家的决策,很大程度上需要冒险、需要创意,甚至需要空想。这是企业家精神能够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基本特征,或者叫基本逻辑。

所以我们还要从人权和产权高度去保护企业家精神,创造比较好的营商环境、法治环境,而不是把企业家和民营经济工具化或者功能化。

我们也在关注更多的隐形冠军,关注产业细节上的龙头企业。也许是产品定位、也许是商标、也许是配方、也许是某一个技术环节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无论在消费领域,还是工业制造领域,中国都有非常多好的企业案例。

我相信在中国适应这一轮逆全球化,脱钩的过程当中,会有大量好的企业涌现出来。国产替代和脱钩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美之间互相很难说服对方,他们在下决心脱钩,我们在下决心国产替代。

另外,还是要拥抱数字化。很多企业其实都做了数字化的改造,都做了线上的转型。但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思维的升级,大运河或者漕运的衰落,不是因为船不好,也不是因为水道淤积,而是因为海运。打败你的不是你的同行,是这个时代。


我经常在想,如果牛顿在创立牛顿力学的时候,已经有量子力学的思维,也许今天我们的科学架构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如果我们能用更高维的思想去看待今天的很多现象,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如何能够把思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维度?这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世界、认识产业。

所以,我非常钦佩很多企业能在某一个产业环节上做到极致。我也很兴奋,很多转型非常成功的企业,背后是企业家的思想、思路的升维。

这三个故事,是希望大家看清楚整个世界经济,已经从高增长、低通胀、低波动转向了低增长、高通胀、高波动。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思维,在一个动荡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当中稳住基本盘、找到新机会。

我们应该看到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做企业,都需要去探索本质上的变化。这当然有助于我们去应对、去适应、去规避风险,当然也有利于抓住机会。

真心希望大家可以升级自己的思维,探索本质,抓住本质,并且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无论是短期判断还是中长期趋势的梳理,都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讲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春夏新课发布,优惠活动最后1天

混沌在线会员限时1298元一年


2次小班私教课(美好作品·探索营)

50次周六线上前沿课,高效获取信息

10次线下月赛打磨场,参赛或围观

1套 “一”思维认知结构,夯实核心

500+经典商业管理课无限畅学



限时立减,最后1天,优惠力度同双11。1298一年的全套学练赛服务模式,含2次小班私教课,享混沌App全部好课,点击下方图片,进混沌高质量校友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取代中级和注会,这才是未来5年财务人最好的投资!!!【教育】中国多地发布学位预警,今年会是「最难上学」的一年吗?《offer 2》人气选手揭秘:时薪1000美金,这是未来10年最爽业务!很遗憾,你看到的很多名人故居都是假的糟糕!H1B中签率再创新低:今年可能是留美最难的一年!五一长假前一天:今年最愤怒的热搜,出炉了!牙疼,两天饿出了惊喜恒隆陈启宗最新年度股东信:我们能做的就是明智而谨慎地装备好自己,2023年会是丰收的一年蒙田:什么是最好的活法,最好的工作315倒数2小时:今年最狠差评,该给到他们对话管清友:水没流进希望的田野上管清友:未来10年,到底该怎么办?重大信号释放 !中国发起第三次造富运动,这将是未来最好的副业!可汗学院创办人Sal Khan:生成式AI 会是最好的个人化家教每日原则:为了使最好的生活成为可能,你只需要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决策,并拿出勇气去做出这些决策老照片 | 人民大会堂是如何建成的,从设计到施工仅用了1年零15天管清友:未来10年,怎么办?无性无爱的一年,我靠副业全款买房:你看不起的行业,未来十年最赚钱2023会是AI音乐和人类正面交锋的一年吗?未来几年硅谷科技创业融资压力巨大经济学家管清友:背水一战!中国未来几年非常关键你知道为什么日本的房子能用100年吗?正月初十:今年最经典的十句话,说得真好未来五年最好的投资,不是房子,不是炒股,而是淘宝无货源……最好的爱情都是未完成的宾州东部州立监狱(Eastern State Penitentiary),历史痕迹3-5岁产品经理:未来几年,你一定要做好这件事!小鹏汽车能挺过2023年吗?未来就业报告:今年最需要的10种工作技能!2023年会是AIGC的产业大年吗?取代买房,这可能是未来五年最稳的赚钱路子!承认吧!特效烂,它也是今年最好的仙侠南卡之旅:米德尓顿种植园(Middleton plantation )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发生在今明年吗?湾区离全面禁天然气又进一步?未来几年将逐步淘汰停售天然气炉和热水器,你怎么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