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行业收入整体下滑超20%的2022年,中信证券的业绩显示了韧性,在已发布年报的券商中,营收、净利润均保持行业第一
文 | 《财经》记者 郭楠
编辑 | 杨秀红
3月30日晚间,多家券商发布了2022年年报,其中包括券商龙头中信证券。在全行业收入整体下滑超20%的2022年,中信证券业绩相对平稳,实现营收651.09亿元,同比下降14.92%;净利润213.17亿元,同比下降7.72%,总资产达到1.31万亿元。作为国内唯一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券商,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希望2023年能够在现有的资产规模基础上略有增长。“中信证券在2022年完成了270亿元配股,为2023年的业务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对于全面注册制落地,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表示,将更加考验证券公司全方位的资本市场服务能力,可能会有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他同时介绍,“截至2月末,中信证券的A股IPO(首次公开募股)项目储备112单,承销规模预计将达到1760亿元;再融资项目储备82单,预计承销规模2755亿元。”同时,对于市场关心的薪酬问题,张佑君强调:“中信证券在薪酬体系的规划上会充分考虑全社会的发展,充分考虑金融业在社会发展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表率作用,会让员工能够和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起到一个大公司的带头作用。”
在2021年交出史上最亮眼成绩单后,2022年中信证券的业绩显示了韧性,在已发布年报的券商中,营收、净利润均保持行业第一。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受市场波动影响,2022年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9.73亿元,同比下降21.38%;实现净利润1423.01亿元,同比下降25.54%。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经纪业务仍然是中信证券第一大收入来源。2022年,公司经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88亿元,同比下降9.85%;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1.85亿元,同比下降9.84%;证券投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7.72亿元,同比下降14.22%;证券承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5.11亿元,同比增长9.78%;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1.53亿元,同比下降34.60%。投行业务仍然保持行业领先。2022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66单,主承销规模3763.17亿元(现金类及资产类),同比增长13.38%,市场份额22.31%,排名市场第一。其中IPO、再融资项目市场份额均排名市场第一。境外股权融资方面,中信证券在中国香港市场股权融资业务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二,在欧洲市场完成GDR(全球存托凭证)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一。债券融资方面,报告期内共承销债券3555只,排名同业第一;承销规模合计1.58万亿元,同比增长0.93%,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6.32%,排名市场第一;占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4.74%,排名同业第一。资管业务是各家券商近年来的重点发力领域。年报披露,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4万亿元。同时,华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1.7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1万亿元。2022年末,证监会核准了中信证券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2023年3月1日,资管子公司已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对于资管子公司未来的业务安排,杨明辉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资管子公司成立之后,会加大原有的养老金业务和投行资产管理公司特色的机构业务,也会马上申请公募牌照,拓宽服务的客户范围和产品范围。杨明辉同时提到未来中信证券资管子公司和华夏基金的关系,“业务会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未来中信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也会开展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的设计,但是这两个公司还是有一些各自发展的特色,华夏基金会坚持以公募基金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中信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将会坚持以机构投资作为核心竞争力和重点发展方向”。
在行业整体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券商年报中披露的薪酬数据出现了集体缩水。对于市场关注的薪酬问题,张佑君在业绩发布会上给出了回应。张佑君表示,中信证券发展近28年过程中,始终秉持市场化的原则,同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中信证券的薪酬体系,是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结构相关规定,经过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批准下制定,制定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和按照主管机关的指导意见来设定。在操作过程中,坚持着业务导向、专业导向、能力导向的原则,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展示自己、促进公司发展的薪酬体系平台。”“中信证券的业绩确实是不错的,同时我们也是社会上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会充分考虑全社会的发展,充分考虑金融业在全社会发展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表率作用。我们在薪酬体系的规划上,也会让员工能够和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起到一个大公司的带头作用。”张佑君在业绩会上强调。此外,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张佑君表示,首先,我们要把我们的业务做得更加全面。“和国际投行相比,中国的投行在业务线、业务品种、业务牌照以及在全球投资银行的能力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把这些差距都逐渐补足。同时还要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多的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第二,要在为实体经济服务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产品,不仅仅是股、债,还要提供更多并购、商品、利率、外汇等的服务。第三,要为实体经济管理资产,给他们的资产以及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多定制化的方案,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此外,张佑君强调,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球所倡导的ESG要求。“过去几年在ESG方面,我们为企业的融资、相关业务做了很多相关案例,未来还应该加大力度。”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