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主旨报告|刘良:多学科融合创新技术助推中医药发展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良,此为作者在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报告摘要)
中医药科技创新如何激发新动能?如何开辟新赛道?当前,中医药科技创新面临诸多挑战,要以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化引领中医药科技突破与发展,以多元组学生物技术(BT)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IT)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创新前沿技术助推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科技发展的三个挑战和“更加需要”
中医药学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这为打造中医药创新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要注重三个关键词。一是聚焦“强”字发力。“强”是指具备解决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和开展源头技术创新的能力,提高中医药对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二是瞄准“高”字登攀。“高”是指具有参与全球医药科技与产业竞争的能力,研究成果或产品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三是紧扣“新”字攻关。“新”是指要注重挖掘中医药原创理论,发现生命科学新规律,丰富医学思想与方法,同时研发新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创造疾病诊治新方案。
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是很好的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例证。这给了我们启示,中医药传统经验不可丢,现代科技不可少。我们要源于传统、高于传统。此外,中医与西医有许多“不同”,中医药治疗也有许多“未知”,只要证明确有疗效和安全,阐明这些“不同”和“未知”,就会带来科学发现和医学创新。哲学告诉我们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只要这个现象是真相就一定有它的本质规律,这是科学家要特别坚守的。所以,中医药是很好的原创的高地。
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要坚持以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为发展导向,坚持以中医药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为重要原则,坚持以资源聚合与技术创新为主要抓手,坚持以合作开放、共享共赢为基本原则。
当前,中医药科技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三个挑战。一是原创理论解析不够,二是中医药优势评价及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三是高端科研平台和高层次人才短缺。面临挑战,中医药作为一个复杂科学体系,有三个“更加需要”。更加需要集成应用多学科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开展融合创新研究;更加需要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多学科结合创新型人才队伍;更加需要国际合作研究,让世界学者亲自感受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科学内涵。
中医药发展,传承与创新不可分割。基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集成应用多学科先进技术研究中医药,一定能获取原始创新成果。
以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化
助推中医药发展
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是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内容。开发中医药独特的原创理论和防病治病方法,不仅能促进中医药学自身的学术发展,也能为人类医学进步做贡献。
世界科技革命引领传统中医药科技创新。要整合第四次和第五次世界科技革命成果,打造以“BT+IT”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创新技术平台,开展中医药多学科融合创新研究。实现中医药数字化、智能化和工程化,是引领中医药科技突破与发展、高质量传承创新中医药的重要路径。
数字化是现代科学的象征,也是当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走向世界之所需。中医药数字化必须以多学科融合创新技术为支撑,这将带来认识生命科学和治疗疾病的新发现。
当前,随着集成“BT+IT”融合创新技术的发展,解读中医药复杂原理、发展中医药创新科技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在数据层面,已积累一定的中医药数据,包括疾病、证候、本草等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小分子数据等;在算力层面,中国计算机的算力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一流;在算法层面,通过摸索药物与疾病、疾病与基因之间的隐秘关系,构建强大的底层计算架构,能使算法越来越贴近真实的人类逻辑。
因此,要通过以“BT+IT”为核心的融合创新技术,解读中医药复杂原理,助推中医药融入现代“大科学”体系。
基于“BT+IT” 融合创新技术的
中医药科技研究重点
基于“BT+IT”的融合创新技术体系特别适合于阐释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复杂原理,如创制复方新药、单体化合物新药、组分药物、复合成分新型药物等,值得高度重视。具体包括以下三项研究重点。
一是创立现代中医临床“病证结合”诊疗新模式。对重点研究疾病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性研究,创建多维融合技术体系。通过“BT+IT”技术构建疾病及中医证候(病证结合)的分子表征图谱,实现疾病诊断和中医分型、病证结合治疗效应评价、机制阐释、早期诊断及预警的客观化、标准化、现代化。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建立“病证结合治疗学”新学科。“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核心。阐释中医“病证结合”诊疗原理是开发并放大中医原创理论价值和临床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最重要途径,能催生中医药现代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药创制的新范式。病证结合治疗学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中医整体观、辨证观、恒动观、平衡观治疗重大疾病具临床优势的循证医学证据。
二是创建“证候药理学”新学科。当前,中药药理学研究面临着中药复方作用复杂、药物治疗靶点局限、“证候”关联评价缺乏三大问题。
证候药理学是证候学和药理学的新型交叉学科。它与传统药理学的最大区别是:证候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运用中医方剂防治疾病的药理作用与机理的一门新兴学科。证候药理学是中医学自己的药理学,是中医学术发展及开发证候类新药不可或缺的。
三是建立“BT+IT”中药新药创制新范式。通过“BT+IT一站式”的药物分析与研发新范式,开辟复方新药创制新纪元。经典的药物发现模式以“实验验证”为主导,研发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基于“BT+IT”的“一站式”开发新范式将涵盖靶点发现、分子对接、药效及毒性预测、机制阐释等方面,能提高研发迭代速度、降低成本、提升项目整体成功率。
当前,中药新药创制的多样化及其药物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类:复方创新中药、经典名方新药、活性单体成分及创新制剂开发;小分子药物筛选和全合成研究,建立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技术体系;结合中药标准化与多组学数字化,制备组分中药;融合生命科学和现代医药学前沿技术与方法, 开发复合成分新型药物。
综上,以“BT+IT”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创新前沿技术,是开辟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新赛道,是赢得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强大动力引擎,值得高度重视与整合应用。
来源:旺龙集团,转载目的在于分享,版权归属于原平台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