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老师变身“最牛主播”,刷屏全网:我顿悟了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 有书子不语&玩子 · 主播 | 杨枪枪
这几天,新东方教师董宇辉因“双语”直播走红网络。
一边介绍产品,一边英文教学互动,另类的直播方式,让他迅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一位网友说:
“人生30年,从没有这样离谱过。 我竟然在董宇辉的直播间,买了40斤大米。 不为别的,他说话,太戳心了。”
卖大米时他说:“我想把天空大海给你,把大江大河给你,没办法,好的东西就是想慷慨的给你。”
他卖玉米,从中文到英语,从种下的阳光讲到莎士比亚,从母亲的谆谆教诲讲到少年的梦。
其他主播介绍产品,董宇辉却给产品赋予意义。
难怪很多人说“读过书的男人,最有魅力。”
是啊,十余年读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当读过的书,存储在脑海中,融入到思想深处,人生也就清明,壮阔了。
这大概就是读书最直接的收获。
丰盈人生的同时,也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的窗。
从他的身上,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读很多书。
读书,是改变命运最便捷的方式
前不久,有一篇文采斐然的论文致谢登上了抖音热搜,获690万浏览量,30余万网友点赞。
此文的作者是来自扬州大学文学院2022届毕业生林志江。
学习古文多年,最后又用古文的形式来致谢抒怀,感谢师友。
从这篇致谢中不难发现,他博览群书,积累起来的深厚的文学功底。
整篇文章看起来对仗整齐,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感流畅自然。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纷纷感叹:望作者文笔佳作,叹鄙人竟无佳词赞兮。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人生。
读过很多书的人,连感谢之词都与众不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走向不同世界、改变自我阶层最公平,也最便捷的方式。
还记得中国人民大学储殷教授曾说:
“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很穷很穷的山村,或者很好很好的城市。 他们坐在同一个教室,住在一个寝室,甚至将来可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 很多人说读书有问题,但你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大的公平。”
人这一生,改变命运的机会少之又少,而读书,便是最好走的一条路。
那些曾经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懂得的道理,总有一天,会在某个时刻,成为你最好的助力。
还记得之前因一句“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而火遍全网的外交官杨洁篪吗?
一句铿锵有力的回怼,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霸气,也让更多人开始了解、认识杨洁篪的人生。
18岁辍学后,杨洁篪成为上海某电表厂的小工。
每天工作繁忙,偶有休息,其他工人都在休闲娱乐,聚众聊天。
而杨洁篪却总是拿着一本英语书自学。
有人问他:
“读英语有什么用呢?一个电表工人难道还用得上英语吗?”
他微微一笑,从不理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某机关单位缺少一名翻译,听说杨洁篪会英语,便把他借走,再没有还回来。
就这样,杨洁篪凭借扎实的英语基础,进入外交部,从外交官到中央外事办主任,一步步开启了他的外交生涯。
人生,从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
你翻过的每一页,都在默默造就着更好的自己;你读过的每本书,都在为改变自我人生而储蓄积累。
读书最大的价值,是让所有人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机会。
也许正如李嘉诚所说:
“知识并不能决定你一生财富的增加,但你的机会一定会增多。 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读书,是增加人生厚度的法宝
人生有限,而学海无涯。
在有限的人生里,想要快速学到广博的知识,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便是读书。
一本本书,犹如人生的指南针。
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给予你看清生活的智慧。
作家沈从文从小家境贫寒,父母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帮助他像其他人一样去学校念书。
沈从文对此并不强求,但从小到大,他只坚持一件事:读书。
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他不看的书,从书中增值自我,领悟人生。
他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让他即使生活窘迫,但精神却更加富足。
而知识的积累,更让他拥有足够的学识去到大学任教,成为著名作家。
很多人说读书无用,那是因为你只是浅尝辄止,没有长期坚持。
你读过的书,可能无法立即变现。
但你要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多学一点知识,少说一句求人话。
林语堂说: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品质和气象。
而你现在读的书,都在为你以后的人生高度添砖加瓦。
读书,是净化内心的钥匙
严歌苓在《读书与美丽》中写道:
“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中解脱出来。 读书不仅是为了让人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更是为了让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和丰富起来。”
这种充实,是这浮躁世界中的一抹宁静;这种丰富,是对世事的从容与淡然。
读书,不仅能提升自我认知,更是对内心的一次洗涤。
清除世俗带来的烦恼,也改变人际产生的抑郁。
就像杨绛先生所说:“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
一个人只有看过世间百态,才会明白世事无常,对身边的人和事,也会有更多的宽容。
提到作家蔡澜,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有趣问答。
每一句简短回复的背后,是他对生活的感受,也是自己的人生体验。
很多人羡慕蔡澜的豁达乐观,希望自己也能如他一般,有平和应对一切的心态。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的从容淡定,其实都是时间与阅读的累计。
很长一段时间内,蔡澜对人生产生了很大怀疑。
他不知道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事业,是否还应继续下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看着书中那些对人生的解答,对生活的感悟,他忽然明白:其实人生无论好坏,怎么过都是一天。
既如此,不如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一而终。
之后的日子里,蔡澜读书、写作、参加节目,创立个人品牌。
将平凡的人生,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有句话说: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
读书对普通人最大的改变,其实就是心态的变化。
那些曾经执着的、不理解的、难以接受的,都会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让你慢慢改变。
当你更能理解这个世界,那么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宽阔。
读书,是打开人生格局的钥匙
“曹冲称象”的典故,想必大家都听过。
在我们对曹冲的智慧称赞不已时,历史学家陈寅恪却质疑这件事的真假。
他的依据是当时气候寒冷,孙权控制的南方已经没有亚洲象,又怎么能进贡给汉室大象?
暂且不论结论正确与否,能够调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一件事做出自己的判断,便好过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风。
阅读,不仅帮助我们有效地链接知识点,还帮我们去思考这个世界。
在书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逐渐提升了眼界,丰富了思维。
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
读高中时,学习时间不多,当身边的同学都在荒废时光,混学业的时候。
他选择去县文化馆借书,偷偷阅读。
通过读书,他了解了村庄以外的广阔天地,看到了大山之后的世界。
一毕业,就离开闭塞的山村,到县城务工。
在工地一边搬砖,一边阅读。
每次都是结束白天的劳作之后,夜晚在油灯下捧书夜读,乐此不疲。
跟随着书本里作者的思想,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人为什么活着,自己该何去何从。
即便到大牙湾煤矿,漆黑的井下,他都会随身带一本书。
后来,他开始自己写文章,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诉诸笔端。
正是阅读,一步步打开了他闭塞的世界,带他翻越群山,走出山村,寻找到自己的世界。
完成从农民到工人再到作家的转变。
不甘认命的他,最终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手里。
对于阅读的意义,李大钊提出过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什么处境,都可以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终有一天,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会化作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为我们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
▽
人,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只要在读书,就是在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
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我们之所以要读书,不仅是因为读书能增长阅历,更因为它能开阔格局,修身养性,明理笃行。
阅读,或许无法让自己安稳一世,却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保障。
因为你在读书上消耗的每一分钟,花费的每一份精力,都会在最合适的时刻,给你最适合的答案。
从今天开始,拾起上次未读完的书,拿起曾经想看却还未来得及看的书。
用生活感悟走进书中的每一句话,将书籍的一字一句融入在日常生活。
愿所有人都能与书相伴,在阅读的世界里,成为更好的自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