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高层级的留学生不愿意回国?好多回国的留学生都不快乐?!

为什么高层级的留学生不愿意回国?好多回国的留学生都不快乐?!

公众号新闻

根据教育部留学中心数据,在回国学历认证中,60%都是一年制的硕士,博士在5%左右,在博士中,还有走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去掉这部分,真正资费留学的回国的高层人士,回国的比例一点也不高,因此说回国的高层人士,比例不是很高。

为什么高层的回国这么低呢?


一、国内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容纳和吸引这一批人

例如国内毕业的硕士博士有挂职西部锻炼等,为什么不能海外毕业的硕士博士也有类似的计划呢?

还有,在疫情前,很多国内单位的面试必须回国面试,这也极大降低了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概率。

再比如定向选调生,有几个省份包含国外院校呢?除了四川、上海等几个省市外,真的不多。

现在搞自主创业的回国比较多。


二、消除人才流动的壁垒

回国通道不太通畅。

例如很多人入了国外的国籍,或者有国外的身份,回来后签证上的绿卡还没有放开。

再比如我国办了十年的绿卡,共发了六千张,而且这六千张,一般还是家属,美国每年一百万张,人才签的是14万张,还有9万张的人才工作签证。

过去三十年,中国靠两亿的农民工带来了人口红利,带来了巨大的繁荣,未来可能靠一两千万高端人才的流动,带来中国创新的红利。

WTO消除了贸易上的壁垒,如果我们消除人才壁垒,简化签证、简化邀请函、简化绿卡,开放中国国籍等,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人才红利。


三、信息不对称

在国外学习很久的人,对国内很陌生,如果你没有给他们一个很好的通道或者平台,让他们了解我们在做什么,就会导致陌生感增加,回国后会面对什么?不是很确定!因此不愿意回国。

因此有必要解决掉这些不对称,畅通了解和交流的通道。

您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呢?请在文末留言!

为什么好多留学生回国后都不快乐?

文/携隐    来源:知乎


关于标题里的这个问题,我看了好多现实层面的丰富回答,今天我来分享点阳春白雪类感受吧。

就是即使没有996,没有内卷,没有从学生身份进入职场的转变等等因素,甚至也不考虑福利、安全性等,单单从精神层面看的不快乐。

毕竟,快乐其实跟精神世界最有关。


我觉得缺了两个东西:多元化和包容性。

或者根源也可能只有一个,就是欠缺包容性,这样一来自然就没有了多元化。我在国外所感受到的快乐,基本都跟这两个因素相关。

多元化 = 不用很费力就能接触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领域,不算门槛很高能有很多新鲜好玩的体验,就比如前面有些回答里提到的娱乐项目、艺术演出。选择多了,自然很容易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最能让自己快乐的。

包容性 = 无论我做什么选择,都不会有人来judge我。

比如说,在国外工作的时候,快乐之一就是经常能在朋友聚会上遇到新朋友,而且新朋友背景各异都挺有趣。聊起来,嘿你写歌的,哦你是体育记者,聊聊各自的工作八卦啦,好奇问问行业大环境啦就挺好玩的。就算都是类似工作背景吧,话题也是五花八门,最近去哪旅游了就有很多故事可听了,最近看啥书也是大家看的很不一样很有意思。哪怕就是讲讲各自生活近况,甚至是人生烦恼呢,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和故事,并不总是千篇一律。

还有,国外大家总是对跟「现实生活」不那么直接相关的话题保持浓厚的兴趣。你对这事儿怎么看,哗哗哗大家各抒己见,且能求同存异;你最近在想啥呢?可能是哲学,可能是文学,可能是一个小众爱好,可能是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奇思怪想。反正就,有趣。

国内的交流就很容易千篇一律,非常审美疲劳。最近去哪玩了?哦就是这么几个地方(当然疫情期间大家都出不去了更没什么可说的),最近在忙啥?害还不就是工作上那点破事呗完全没有讨论的兴致;最近生活里发生了什么?不就被催婚,然后催育,然后鸡娃的各种烦恼,婚姻的一地鸡毛,感情的各种钻牛角尖,ta到底爱不爱我啦ta怎么可以这样啦。光听听就很疲惫。

是人不一样吗?也不完全是。

主要是这个环境逼人只做最安全话题的交流。一方面,讲点不同的很容易被攻击,哪怕只是大众话题上发表点个人看法都很容易被judge,自然慢慢就没有了表达欲。另一方面,欠缺包容性就让多元化没法flow起来,各种多元的人都被逼回了自己的小圈子才能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圈层不交错,割裂。

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是做金融的,很无聊和大众的行业。但无论是我自己还是身边的同事或金融圈的朋友,他们的朋友圈总归都是五花八门的。那平时聚会自然也就会认识五花八门的人。

可是在国内,一个普通金融民工,身边会不会经常遇到写歌的、做喜剧的、写小说的?再大众一点,跨行的呢?身边的朋友是囊括了工程师、医生、老师、舞蹈演员...等等(只是随手写几个行业例子,意思就是各行各业)?甚至去掉不同行业吧,身边的朋友里,是各自有自己很独立的人生,挺不一样的吗?哪怕只是个人兴趣呢?

我说的不是成功人士的聚会,有资源的人身边会聚集一群各行业的人才,有地位的人就能打破圈层跟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混在一起。我说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里。那些跟我的人生很不一样的人,网上看看有很多,但是身边呢?有多少呢?他们是存在的,国内人口这么多,其实多元化的很,但是这个多元化flow不起来啊,它不能轻易进入到普罗大众的生活里。

我也不是说国外的人普遍有趣。我说的是就是一种流动性,既然是流动的,找到志同道合的,或自己觉得有趣的人就相对容易。我说的也不是每个在国外的人都一定能组建这么多元的身边的环境,很多在国外的中国人也只混中国人的圈子,或少数同行的圈子,我的意思是,只要你想,你能进入一个多元朋友圈的难度相对是很低的。

再来说说包容性。


在国外曾经有一度我很迷红酒。你看,说出这句话我现在就下意识想要写个500字防杠解释先:啊不是凡尔赛,不是很贵的就十几美金那种几美金都有,完全不是专家就是那种三分钟热度......

在国外就不需要嘛。我也不用跟人交待「为啥」我对这个产生了兴趣,不用担心老有人跳出来凑你眼前说你矫情、装X,不同反复强调啊啊啊我真的不是富家女只是工薪阶层。

我就拣个天气好的周末,慢悠悠晃到普普通通一家红酒店,进去瞎逛逛,买点我买得起的酒,再去贵价区欣赏一番。然后跟老板闲聊,他必然是红酒迷,能给你讲各种酒和酒庄的故事,给你推荐适合价位的好喝的酒,跟老板聊天比买酒本身更有趣。

那老板为啥能这么有趣呢?因为一个包容性强的环境里,一个人引起为傲、深深着迷的「事业」就是开一个小小的卖红酒的店,然后守店里乐呵呵跟客人聊酒,他就很幸福开心了嘛。

重点是,这家店,不需要我费很多心思去寻找。就是路边一家店。纽约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店。

过了一阵我不想再研究红酒了。我改研究咖啡。又过了一阵我觉得咖啡也不好玩了,又去研究户外运动(写到这里我又下意识想要自我保护了:只是正好这三个兴趣,不是装高端!真没花多少钱!没有看不起其他更「接地气」的兴趣!我也K歌撸串路边摊喜欢窝家看爆米花片!... ‍)

都一样,迅速能找到充满热情的老板,同兴趣的人,有趣的小店。

我常被杠:这个国内也有啊,那个国内也有啊。

是的,都有,甚至可能比国外做的还好。

但是获取成本高啊。这个成本说的可不是仅仅是钱。

是信息过载、鱼龙混杂、试错周期长频率高,所需探索范围和精力都太大。一个字:累。

是需要在一个包容性很高的环境里,每个人才会自由朝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生长,专注在那个领域,自己得到很多乐趣的同时,也织就一张多元化的大网,让网里的每个人都被动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更容易遇见当下那个兴趣、那个人生阶段的同好。

快乐就是轻轻松松就能遇见小惊喜,很容易就能找到同类,想干嘛就干嘛不被人围观评论,想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成本比较低,犯错、有思想视野局限、或意见相左时是一个受启发而不是被攻击的体验。

除了多元化和包容性,我还想讲讲第三个因素:mentor和role model。在国外真的比较容易找到这两类人。

容易找到mentor是因为国外有mentorship以及校友网络的氛围。容易找到role model还是因为前面说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第一,可以更轻易接触到那些对自己做的事情非常坚定热情投入的人,第二,可以看到更多特立独行的人。

而不是只有顶尖的人才被看到——这些人离我们通常都很遥远。

其中,有role model其实对快乐来说,很重要的,尤其在我们当下的社会。

当我们内心的价值观,被残酷现实无情挑战了的时候,当一个复杂的问题,确实没有人能给自己答案的时候,当一个选择看起来很小众,身边的人并不支持的时候,有role model的存在,就是一束光,一个强大的希望。

我在国外刚入职的时候,有好几个新员工活动,是跟职场女性相关的。公司会举办Business Women相关活动,那么在公司的最顶层的女性们都是要来参加的;公司曾让一位女MD,挨个部门来找我们这些入职的新女性员工聊天,给我们讲在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要爬到MD有什么挑战。

我也曾在知乎写过一位女Director的小故事,她为了顺利升到D计划在什么时候怀孕,她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她在一窝子黑压压全是男MD的会议上如何发言,这些都是我可以观察学习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走上前去,跟她说:我想跟你聊聊职场女性的挑战,想跟你讨教,她一定会匀出时间。

是的,这是因为政治正确的大环境下,她们必须要参加这些活动,必须对我们友好。但是既然环境已经是这样了,既然必须要做这些事情没有借口逃掉的,她们也会在做的过程中生出几分真心,就好像我们不得不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有既然都要做了就稍微把它做好一点吧的心一样。

我知道,国内也有这样的人的。对对对。

但是试错成本不一样啊。要遇到多少个老板,才能遇到真正愿意成为你mentor,并且身体力行的人,又要见过多少「成功人士」和高层,才能发掘一个从价值观到真正实力到为人处世都能做role model的人啊。

真正的区别不是「有没有」,而是「获取难度」和「试错成本」。

我前两天刚写了个类似内容的微博,知乎就给我推了这个话题 ‍,也挺有意思。顺便把微博内容也搬一下吧:

昨天跟一位今年毕业,回国工作不久的留学生小朋友聊天。

她说很想念美国的生活,我表示懂她说的想念是什么意思。

在很多留学生,包括我自己身上,我都发现有一种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反常」现象:我们在去留学的时候,似乎并没有经历什么culture shock(以前我微博也写过,读书的时候经常被本地同学问,你有什么culture shock,我都答不出),但是回国之后,反而会经历一个反culture shock -- 自己从小到大成长、无比熟悉的这个地方,反而更需要我适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美国总体来说是一个平原模式:一览无余。而我们在去读书前,从孩童到少年到青年,也是父母和单纯的校园环境呵护下的平原模式:视线范围内,规则都很简单。相近的人很快能发现对方,聚在一起,但如果想去另一堆人那里,也很容易。

而回国之后,进入了真正的社会历练,在国内,就不再是平原模式了。它是重庆的高低错落,是上海的里弄,北京的胡同,是各种看似无规则的错乱组成的巨大迷宫。刚回来的人被割裂在一个个小空间里,触目皆为困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重新熟悉新的游戏规则。

我对小朋友说,这就好比,你去西藏,风景很美,文化历史很丰富,但是含氧量低。你在最初高反的时期内,根本没有办法享受到任何美景,就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身体从富氧慢慢适应了新的含氧量,此时,才能重新发现丰富中的美。

有些人就是喜欢平原模式,有些人就是喜欢错综复杂的迷宫挑战丰富模式,但无论你喜欢哪种,从简单到复杂都是需要经历一个适应期的。在这个适应期内,不会那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会有轻松的信息渠道和精神滋养。

这是我们的反culture shock。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answer/2218020358



END



文章来自知乎,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不代表本站立场。



靠谱英语——助你知世界,学英语!


给你带来最新双语国际趣闻时讯

出国必备英语知识和学习技巧

&育儿心得和留学移民资讯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两块钱的快乐”,可以有多快乐?倒计时1天!OSU学姐公开上岸秘籍,90%的留学生都不知道...程麟荪:中国计划经济的起源与资源委员会 (ZT)致H1B/L1:你们可以随意回国了 T,T打个气球也能扯到炸使馆???平时看点什么才能更加快乐?六一重读《小王子》: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不快乐了?留学生哭了!多伦多回国单程机票飙到6000刀!终于放假了,你为什么还是不快乐?如何把“不愿意”变成“我愿意”?为什么拜登总统不愿意退休?流年第十八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开启 想要创业的留学生不要错过为什么老板愿意花每月一万招新人,也不愿花九千留住老员工?暮色70后母亲的对话: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我们养育的孩子们为什么越来越难以快乐?为什么有些女生不愿相亲,但是特别喜欢嗑CP为什么很多人回国以后不快乐?为什么聪明人不愿意和普通人交往?上海2023拟录用公务员名单公布,卷进去的留学生都是什么专业背景?为什么?中国老百姓不愿意买房了常春藤儿童心理专家:培养快乐孩子的关键是允许他们感到不快乐这个五一,中国游客为什么不愿意去欧洲旅游了?【双养日课 1162】好多好多好多羊墙国已进入黑白颠倒模式​大统华太劲爆了!居然在多伦多搞这么高级的购物节!看到赠品给跪了老师不愿意回答问题,什么情况?幼儿园出现关停潮:这一届女性不愿意结婚,也不愿意生小孩了...90%的留学生都忽略了它!出国留学后,个人档案该如何存放?美国小哥做出世界最大的DD照,能绕地球两圈半!吉尼斯却不愿意承认?!为什么服务别人会让我这么快乐?火出圈的heydude又回来了?这双鞋我真的愿意回购到80岁!《胡思乱想消除指南》:我为什么感到不快乐?都说儿童节快乐,看到儿童我就不快乐丨内含福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