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春,导演帮特别发起【寻路中国影像计划】,试图找回那些散落于世间的独立影像,为它们找到真正的受众。第一期【寻路中国影像计划】主题展映活动以“满是温柔的土地上”为策展理念,通过10部关于农村现状的独立影像,复现那些曾经养育过我们的农耕生活。本周六将进行这期展映活动的最后一次放映,为大家准备两部纪录片是《我要当人大代表》和《有毛的房间》,分别由贾之坦和丛峰导演。后者是一位来自北京的诗人,对偏远之地投入故乡般的热情,通过符号的在场梳理贫困的农民生活;而前者则是农民本人,用镜头记录自己在村里捍卫民主权利的过程。我们把这两部片子放在一起,通过外来者的旁观和本土人的自省,呈现看待乡村治理的不同维度,期待让每个观众重新观察那片熟悉而疏远的乡土世界。在那里,向下佝背劳作与向上思考存在,从来都是相伴相随的。
扫码购票
票根展示
《我要当人大代表》
纪录片丨2013丨78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贾之坦
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园艺场村的50后农民贾之坦一直在家务农,2005年他开始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得益于参加了草地场工作站的“村民影像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十位个村民来自中国九省的当地农村,大部分一直生活在当地村子,而且从未使用过摄像机。他们在"村民自治"的范围中选择自己想拍摄的题材,用摄像机表达对自己所生活的乡村的记录与参与,这是摄像机离开"主流势力",回到普通人手中的重要标志。贾之坦目前已完成《我的村子2006》、《我的村子2007》、我的村子2008》、《我的村子2009》、《我的村子2010》、《“一打三反”在白云》、《我要当人民代表》(2013)等七部纪录长片的拍摄。在《我要当人大代表》中,贾之坦主动参加了2012年在本村进行的石门县人大换届选举。他表示“我自认为我一直为当地村民说话,替他们解决了很多困难,足够参选人大代表的资格。我主动参选人大代表,希望以此作为一个平台,为村民服务。“贾之坦身上有一种强烈的信念感 ,他坚信从我做起去捍卫民主权利的意义,一如他相信用镜头进行记录的价值。他用手中的摄像机充分记录了他这次争取公民合法权益的过程。 贾之坦遇到过夸他“确实是这里最适合的人选”的村民,也不得不面对一些质疑。表达不解的妻子语气温柔而真诚,不是不想支持贾之坦,她提出大多数人在面对生活时都会迸出的一个想法:“这么搞没有用吧?”习得性无力总阻碍着人民政治参与度的提升,惯性和惰性最终导向对选举等大事的漠不关心,这是贾之坦最不喜欢的。把理想化的图景落实到一个村落,往往需要很费力气,而远离这些严肃宏大的议题,小日子似乎还可以继续过下去。
一直搞下去会得到什么呢?贾之坦也不能说定什么,他只是还是坚持行动着,一个人一个人地问,一次次地表达自我。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展现村里的写票、开会、闲聊与公开演讲的镜头,也正是我们民主化进程的缩影。
《我要当人大代表》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纪录片,曾在2013年参展北京独立电影节(宋庄)和中国独立电影节(南京)进行放映,次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纪录片研讨会”和爱丁堡大学“民间记忆计划放映研讨会”进行放映。 虽然并非科班出身,贾之坦在纪录片创作中有不少沉稳而有趣的表达。本片的开场镜头是贾之坦坐在台阶上久久地沉思,然后起身大声感叹。一个爱琢磨思考的农民的形象就这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令人惊喜的是他对影片节奏的把握。本片的第二个镜头来自他拍摄的一位路过的熟人,这位大爷好奇地凑近镜头微笑,确立本片村民自我纪录的基调;随后第三个镜头便切入对人大代表选举的讨论,毫不拖沓,也没显得仓促,后续整体叙事都线索明晰,让这部纪录片看起来不显沉闷。所谓随手拍下的画面也有着耐看的构图,前景后景有丰富的调度元素,或者带着有意蕴的视角和画面比例。
贾之坦说“参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他那直率而干脆的镜头所记录下的农村生态一点点地提醒着我们,讨论政治是既宏大也日常的事情。
《有毛的房间》
纪录片丨2015丨140分钟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丛峰
导演丛峰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曾担任《电影作者》杂志编委,还出版过诗集。2000年他从北京出走,来到甘肃古浪县的黄羊川,拍摄“甘肃的意大利”系列纪录片。“意大利”取自当地土话“一搭里”,是“一起”的意思。丛峰表示黄羊川人民的生活和他的生活之间的差异让他着迷。丛峰整理在黄羊川拍摄的素材时,逐渐发现一种普遍性:许多人家的房间里都张贴悬挂着毛像,其样式多种多样,说明它在本地日常生活需求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有了《有毛的房间》这部纪录片。这部片子的标题无疑十分引人瞩目,不过有趣的是丛峰并没有把拍摄局限于拆解毛像在当地农民生活中有什么分量。他的镜头重点聚集的是黄羊川人的日复一日地劳作与叹息,平稳而细腻地捕捉那些日常碎片中所流露出的生存境遇。至于片名所指涉的那个如符号般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头像,导演在片中并没有过多进行解读,他专注地拍村民如何聊自己的家庭和收成,在多个画面中的墙壁顺带着出现那个醒目的大头像。这个政治符号更多是以在场的方式,见证着老百姓的悲喜。
或许被片名吸引过来的观众对于导演这种对头像的存在点到而不言说的拍法感到不满足。这部纪录片的风格和前一部《我要当人大代表》截然不同,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仿佛一直在拾起一个个日常片段,而不知其指向性。但最终看完我们可以感受到不断地积累逐渐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主题:农民身上难以摆脱的贫困。大旱缺水导致的少产,以及错失的教育和医疗机会,让家家户户头疼而无奈。墙壁上的头像与村民的讲述形成有趣的对照,让人不禁思考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是否获得过主人翁的感受?让人不得不注意的是,每当聊到这些沉重的话题时,村民们往往嘴角带着笑,一副调侃的语气。那笑容似乎是对残酷生活的隐忍,又似乎是以轻巧的姿态进行挑战。村民把自己的遭遇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概括。天灾人祸发生在他们,有不甘和愤怒,也形成了“都习以为常了”的豁达或无奈。这部纪录片自然地带着“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之情,不过镜头下艰难谋生的农民们并不是羸弱无力的存在。他们笑着感叹不公,卖力地干活,一年又一年压砂、种粮,迸发出坚韧的力量。
丛峰在黄羊川扎根生活多年后,把这里当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他的“外省影像”丰沛地展现出这片西北大地的苍凉和优美。镜头下久旱皲裂的大地,觅食的羊群,饱经风霜的村落人家,一点点融汇出他对这个村落的深情。丛峰影像昭示着一种纪录片创作思路:不追究形而上的宏大,落实到关于劳作生息的琐碎,每个人对命运的思考自然就有了答案。撰稿 编辑 | 嘿咻
请在购票后添加客服微信:daoyanbang-xzs,以便邀请您进入观影群,如需转票或关于活动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在群内咨询;请您在签到时提前准备好购票二维码供工作人员扫码验证,一人一座,好位置先到先得;
不提倡任何干扰他人观影的行为,观影过程中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禁止拍照、录屏,请不要携带刺激性气味较强的食物入场,请勿大声喧哗大声交流,接打电话请移步场外;也请观众朋友在发现此类情况时帮忙制止,一同维护良好的观影环境;
迟到的观众请勿使用手机闪光灯照明入场,请跟随工作人员安静就座;
本期主题展映活动参展影片已全部获得导演正式授权。
影票售出后,不支持退款,转票还请自行处理。
-END-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