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文明格局发生巨变的时代,中华文明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活字文化合作策划,并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文化新读”丛书。丛书秉承“大家写小书”的思路,以对中华文化的前沿研究为立足点,以新视野、新维度、新方法阐释传统文化,力求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目前,“中华文化新读”丛书首辑已经出齐。推出的十本著作包括《兴于微言:小词中的士人修养》(叶嘉莹著)、《沉沙无意却成洲:中国经济改革的文化底色》(厉以宁著)、《激活儒学》(王蒙著)、《儒学今读》(陈来著)、《北宋:山水画乌托邦》(西川著)、《〈山海经〉的世界:妖怪、万物与星空》(刘宗迪著)、《拥书万卷面百城》(韦力著)《公天下与家天下》(干春松著)、《文物中的鸟兽草木》(刘敦愿著 郑岩选编)、《春秋十日谈》(刘勋著)。其中既有“大家写小书”,展示大家思想里传统智慧的结晶,也有不少中青年学者充满新意和锐气的研究新成果。
4月10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活字文化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协办,“中华文化新读”丛书发布会暨快雪讲坛启动仪式将于北海公园·快雪堂举办。
暨“快雪讲坛”启动仪式
2023年4月10日
北海公园·快雪堂
小词,本是宴乐助兴之作,却因士大夫在创作时无意或有意地带入家国之思,使其精神内涵呈现丰富层次,形成幽微深曲的美感特质。从两宋之苏东坡、辛稼轩,至清之张惠言、陈曾寿,再到民国之吕碧城、沈祖棻,叶先生在本书中透过一首首经典词作,将传统读书人于小词中折射出的隐忍持守、家国抱负尽数展现,极佳诠释了“兴于微言”的词之特质,以及潜藏其中的士人修养。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2016年获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得者。著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名家论稿》等数十部作品。
《沉沙无意却成洲:中国经济改革的文化底色》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文化是最有力的支撑。超越厉以宁先生经济学家的身份,在大文化的视野下选读他四十年来的文章,不仅能看到他为中国经济发展所选择的“中国道路”做出的贡献,还可以从他的分析中深入体会到,中国走出自己独特发展道路的背后,有着怎样强大和深厚的文化底色。
厉以宁(1930—2023),经济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工业化和制度调整》《希腊古代经济史》《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等。《激活儒学》
通过深入解读以孔孟荀为代表的早期儒学的观点,引申出传统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对匡正价值观、建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民族向心力、共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强调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在当下激活传统,因应挑战,因此我们应辩证地吸收消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实现传统文化、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变与创新性发展。
王蒙,1934年生,人民艺术家,作家,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会长,原文化部部长。代表作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我的人生哲学》《王蒙讲孔孟老庄》等。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曾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等荣誉。
《儒学今读》
从《大学》《论语》《中庸》《周易》等先秦儒家典籍出发,梳理儒学核心思想的缘起和历史演变,提纲契领地讲述儒家伦理和治国理政的观念体系如何造就了中国文化和制度的形态。作者着眼于当下的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层层分析,点明当代中国应从儒家思想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建构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著作四十余种。《北宋:山水画乌托邦》
巡视李成、范宽、郭熙、许道宁等一众北宋画家,意在重新辨认北宋山水画的成就。西川以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超越传统鉴赏、画论史论的框架,跨入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学等领域,在更广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宋画的艺术精髓和精神境界,剖析宋代文人的宇宙观、天地观,翻新对旧文化的认识,回望古人烛照今日的文化成就。
西川,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翻译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出版有诗集、专论、译著、编著约三十部。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2019年德国柏林国际诗歌节宣传册称赞西川为“当代诗歌的重镇之一”。《〈山海经〉的世界:妖怪、万物与星空》
《山海经》古老庞杂,是一座蕴含宝藏的名山。本书以深厚扎实的研究、通俗流畅的文字、严谨细致的逻辑、短小精悍的篇幅,为阅读《山海经》而不得其门而入的广大读者叩开大门,提供了一张进入《山海经》世界寻宝探险的关键地图。书中还原了历史中《山海经》存在的真实意义,揭开《山海经》中种种怪物的真实面貌,弥合了今人与古人在语言、知识、文化传统上的断裂。
刘宗迪,1963年生于山东即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俗学、神话学、口头诗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失落的天书》《古典的草根》《七夕》等书。《公天下与家天下:大同、小康与儒家的社会理想》
天下大同,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共有和共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对共和政治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接受。由《礼记·礼运》等文献所提出的“大同”“小康”的说法,可以深化我们对诸如贤能政治、禅让和世袭、礼制以及亲亲、尊尊等儒家政治思想核心概念的理解。本书详细梳理了大同、小康观念的演化,勾勒了儒家对天下国家的认知途径,立足于文明的多样化、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指出建立突破民族、地域、国家局限的人类共同意识的必要性。这可以帮助现代人理解中国传统的秩序原理,体察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复杂面向。
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领域:儒家政治思想、儒学与现代中国等,著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制度儒学》《儒学小史》等。《文物中的鸟兽草木》
出没于古代器物与画像中的鸟兽草木,题材广泛,映现着人们与自然界生物丰富密切的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含义和艺术脉络。本书通过描述这些图案、纹样的风格,剖析其意涵,来推想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改造与利用,复原彼时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活,追踪古族的征伐与迁徙,再现悠远的宗教礼仪与信仰,呈现出考古材料多方面的价值。
刘敦愿(1918—1997),湖北汉阳人。山东大学历史系、中文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美术史学家。著有《刘敦愿文集》。郑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有《逝者的面具》《年方六千》《铁袈裟》等。《拥书万卷面百城》
中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浩瀚丰厚,既有官方传统,也有民间递传。本书不欲从全面宏观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介绍,而是聚焦其中连绵不绝的民间藏书文化,以书楼、书事、书家三章为结构,选取藏书历史中较有代表性的藏书楼、藏书家,深入他们的藏书轶事、书香传奇,在历史与现实的绵密交织中,让读者进入中华书香文化的世界,进而探索中华文化斯文不绝背后的精神脉络和文化内涵。
韦力,著名藏书家,北京故宫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嘉德拍卖等数家公司古籍顾问。著有《书魂寻踪》《鲁迅古籍藏书漫谈》《鲁迅藏书志》《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初集》《古书之美》(合著)、《失书记·得书记》《古书之爱》《古书之媒》(合著)等。本书精选了春秋时期十个有趣味、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细致剖析传世文献和新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在此基础上试图拂去蒙尘、穿透迷雾,逼近每个事件或人物的历史真相。通过“新读”这十个春秋史事件或人物,读者可以小见大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内政外交的全貌,深入细致地揣摩古今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进而具体生动地体会“春秋”这个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
刘勋,1980年生于湖南长沙,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中华文明史、《左传》、《论语》的研究和教学。著有《春秋左传精读》(编著)、《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这是一部人文艺术纪录片。诗人西川在北宋山水画达到的高峰面前,召唤对当代文化的反思:我们今天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创造?应该如何过我们的当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