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生的七个阶段缺少这几个特征必然失败
01
我时常感到疲惫,但也时常觉得充盈和笃定。如果你问我更喜欢哪个年岁的自己?我的答案是:现在。
现在老有人拿古人说的“三十而立”来要求自己,希望自己三十岁就能买房买车、娶妻生子、事业有成,可我觉得这不大对。 古代人平均寿命短,好多人活不到六十,所以,大家都着急着“三十而立”,但我觉得,现代人平均寿命变长了,三十如果不能立,也不必太着急。 别人怎样,我们未必非得怎样。
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坐标系),并且找到自己的坐标,不停自我探索和成长……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完成了这一步,你就不会再着急着像打卡一样完成人生任务,而是学会了不疾不徐地从内心出发,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这需要悟性,需要阅历,需要勇气和毅力。
如果这一点没有做好就着急追求“三十而立”,很有可能你获得的也只是“假立”。看着无坚不摧,实际内里是空心的、虚弱的、不堪一击。 我理解的“三十而立”,立的不是房子、车子、婚姻、孩子、事业等等外在的东西,而是这种人生的底层逻辑。
这种底层逻辑你立住了,其他外在条件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到了四十再拥有也不算迟的。
02
每个年龄段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话,都有不同的感受啊。
这话的大概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候就基本建立了核心价值观,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懂得了天命,六十岁的时候什么话都不觉得刺耳,七十岁的时候就能随心所欲但不越出规矩地活。我觉得它对应了我们人生中的各个阶段的重心和状态。
15岁以前正是学知识、学文化、建三观的时期,所以,你一定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去认识这个世界。 如果你急于求成,去追求别的,就是本末倒置,很容易造成“人生地基”不稳。
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求学。 二十几岁的状态,孔子没说。 但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二十几岁是荷尔蒙比较旺盛且开始把控自己人生的一段时期,很容易迷乱。
这种时候,我们往往已经离开了象牙塔,开始走向社会。 社会上多种价值观冲击着你,诱惑多到数不过来,你的人生面临诸多的选择(择业、择偶、择城、择路等等),绝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都活得横冲直撞,“人间清醒”是少数。 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探索。
到了三十岁,很多人开始成家立业,基本上找准了人生伴侣、从事的行业,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核心价值观。
这套价值观,我把它称为“人生之锚”。 如果把你的人生比喻成一艘船,这个“锚”越厚重,你这艘船才能停泊得越稳。如果说二十岁你心性不定,那三十岁一定要“稳得住”了。 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定锚。
四十不惑,说的不是真的没有困惑,而是“见惑不惑”。 你知道人活这一辈子,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困惑,但面对这些困惑,你不再把它当回事了。 想得开就想一想,想不开就由它去。
而这一切,是建立在“三十而立”的基础上的。 经济上,你成家立业了,有了面对这个世界的底气和勇气;心态上,你的精神内核变稳,遇事也不容易慌了。 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减耗。
五十知天命......我还没到这岁数,但目前已经有点“知天命”的苗头,但我认为自己还不具备“知天命”的资格。 知天命,是第几个台阶,而不是一个抽象的高度,你没法越过前面几个台阶,直接登上这个台阶。
换而言之,你想要“知天命”,就不能走捷径。 “知天命”说的不是学点周易,知晓自己和别人的命运走势,而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总结,看到各种现象就可以摸清其逻辑,然后,学着去判断趋势和必然。
我认为它包含两个层面的东西,一个是客观层面的,一个主观层面的。 客观层面,你分清楚了哪些东西是自己完全不能改变的,你只能认识它、接纳它、顺应它;主观层面,你了解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使命、有怎样的突破不了的局限。
然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并且愿意在这条路上全力以赴,不再纠结和拧巴。 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知命。
六十耳顺,说的是一种心态。你很难被别人的言语所“激”,看得清楚别人的困顿和挣扎,耳朵没有听不下去的话,眼睛没有看不下去的事,心里没有容不下的东西.......
很多人认为六十耳顺,说的是平安喜乐的心境,但在我看来不是,我认为六十耳顺,说的是:你依然有喜怒哀乐惧等等情绪,但不会再为各种情绪所累,反而让这些情绪成为了你的工具。 换而言之,是你驾驭了情绪,而不是任由情绪驾驭。 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无碍。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人生的至高幸福状态。 某种规范,就像是游泳池的边。 看到并且筑牢了这个“边”,你才能有真正的自由,然后,在那个“边框”之内,你自由自在地畅游。
而且,我认为它也是需要经历前几个阶段才能达到的.......你地基没打好,上来就追求“随心所欲”,很容易塌房。 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自在。
古人能活到七十,就算是高寿了,所以孔子没有再说别的。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过了七十岁以后,也该考虑如何迎接死亡、向人生谢幕的问题。
但我觉得,如果能踏踏实实地走过这些人生阶段,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认知,那么,命运会给你一个“善终”的。 我说的“善终”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好下场、好结局”,而是“自然老死”。 这样的人生,堪称圆满。
但是话虽然如此,人这一生之中也就这么几件大事,婚姻、事业、子女,这些事情怎么可事事如意,遇到的每个难点,都关乎一个人的命运好坏,事事样样其实很难处处如意,能够一两样就不错了。
我们总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这是一种很积极的心理,但过于迷信这套哲学,会让我们习惯性自我归因。
比如,当被伤害和背叛这种事情发生时,我单纯地向内看时,这种感受是一生中最可怕的。那种严重的自我否定,让我产生漫无边际的不存在感,就像掉入无底深渊,我完全触碰不到自己。
可如果你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呢?是不是谁都不能怪了?你自己、伤害你的人甚至命运本身,你都不想责怪。
如果这种方式能让你获得平静,让你既不自卑也不自负,那么在这种平静基础上的回望、反省、展望,才能会变得有意义。
我慢慢发现,借助一些玄乎的解释,可以帮助自己接纳事情的发生,让我慢慢理解了别人的行为,也不再纠缠于拼命地问责自己,从而获得心灵的平静。
所有这些,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冥冥之中可能真的有一股不可见但是可以被认知的力量,在左右着世界,包括你跟谁结婚,你这辈子能赚多少钱,好像真的自有定数。
你是它的一个部分,你的人生轨迹遵循它的规则在运行。
个体不是万能的。人可能在某些方面“胜天”,但不是一定都能够胜天。它让我们承认我们的生命只是自然规则的一个验证过程,我们只有知道、探索、尊重、顺应它,才能更进一步,而不是永远固执下去。
就拿我一个亲戚来说,她自己在北京做婚礼策划师,事业有成,出了名的女强人,但是迟迟不得婚嫁,如今虽也过得不错,但却因为错过最佳生育年龄,一直没有子嗣。
以前我也不太信这种玄学的东西,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无一不得到了验证。老祖宗传承了几千年的研究成果,里面的门道学问非常多,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从不同的层面去解释和认知问题,确实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普通人不信命运,那是因为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交过大运,或倒过大霉。越是事业有成,长期奋斗的人,往往越有这种辩证能力,一方面努力去奋斗争取,另一方面,也能够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永远记住《周易》里最核心的几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为什么我也会信,也愿意去了解这里面的哲思呢,为什么有的人算了命之后真的会有改变呢?
因为师傅的一句暗示,能够改变普通人的心境。每一个选择,都会改变未来的自己,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命运是一副牌,揭得好坏靠上天;打得好坏靠自己。所以我们了解命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好自己。
逆天改命是很难的,但人可以尽力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顺应“天道”。这不是让你轻信命运,而是早知吉凶祸福的变化,可以使一个人减少有限生命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
给大家介绍我的一位命理师朋友,我们时常交流感受,对彼此的观点和认知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他曾和我说,看命盘做预测是基于事情的发展趋势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情概率的判断,推测的是某一个时间点可能会出现什么事,基于可能性,你可以用行为去促使它发生,或者阻止它发生,或者降低它发生后的影响结果。
这才是看命盘存在的意义。但更重要的还是能力和努力,用思维理解命运,用行为改变命运。
市面上的靠谱的易学研究者不多,他是我比较敬重的一位,道号持之,皈依的是道家正一茅山派,对道家经典研读颇深,也曾为求得真法真道,访遍名山,上下求索。平时被人尊称为称千里老师。
和其他师傅不同,他平时不仅关注实事民生,同时拜访求学于台湾心理学家许宜铭前辈,研习心理衡鉴,用传统的易学理论和现代的心理学理论结合,帮助了很多人走出困境,改变了人生境遇。
未知苦处,不信神佛。人这一生,也就是在做选择。如果能提早了解自己运势起伏情况,多做点能做到的,有收获的事情,看清楚自己的事业、财运、健康,婚姻等有时候也是一件幸事。
信得过我,也对周易因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加他微(Taing778)或者扫下面二维码码加了问问,无论是感情、事业、学业、财运都可以。
V信直接搜索添加:(Taing778)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广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