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仝麟阁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麟阁经略」→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麟阁经略”
几天前,马克龙访华,中方重申中立立场与和平倡议,双方达成高度共识。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的原则一直是中立和平,而一些脑子有包的二百五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不停在社交媒体上鼓动战争。我听过最傻x的论调,是认为战争只会让富人和中产遭殃,对于没钱又不用上战场的普通人,战争带不来多少损失,甚至还会有新的机会。然而这个结论大错特错,战争发生后,危机将向所有阶层传导。根据过往历史经验昨天我就和朋友做了一番推演:
战争在开始前就会有预兆,这时资产被恐慌性抛售,会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那些风险抵抗能力弱、流动性差的资产,比如股票、债市和房市会首当其冲。少数资产如黄金、古董则会升值。二战期间的资产恐慌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战争期间,许多投资者因为担心战争的不确定性而选择抛售股票和其他投资资产,导致了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的下跌。以下是一些数据和材料,说明二战期间的资产恐慌:股市崩盘:1940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了10.9%,创下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这个事件引发了全球性的股市恐慌,导致其他市场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国库券抛售:由于担心美国政府无法偿还国债,投资者开始抛售美国国库券,使得这些证券的价格急剧下跌。1940年8月至9月,美国政府的国债收益率上升了一倍以上。黄金价格上涨:在战争期间,黄金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入黄金,因为黄金在经济不稳定的时期被视为一种安全避风港。1940年,黄金价格从34美元/盎司上涨到33.85英镑/盎司。这个阶段影响的主要是有产者,富人和中产最为明显,底层感受不到还需要继续传导。战争开始后,敌对国家会实施外贸封锁,外贸类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将陷入停滞。同时,外资会采取避险策略,尽可能撤资。这将使技术和工作机会双双流出,经济大幅倒退。外汇储备趋于清零。二战期间的德国经济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进出口暴跌和外资撤离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打击。1939年,德国的出口总额为89亿马克,进口总额为76亿马克。然而,到了1945年,德国的出口总额仅为14亿马克,进口总额仅为11亿马克。相比之下,进出口总额已经减少了约85%。此外,德国的外汇储备也在战争期间急剧减少,从1939年的22亿马克降至1945年的90万马克。同时,德国的外资也在战争期间逐渐流失。在1939年,德国境内的外资总额为68亿马克,但到了1945年,这一数字已经减少到了不到1亿马克。这个阶段影响的主要是进出口企业主和员工,普通人依然觉得和自己没啥关系,该吃吃该喝喝。战争开始会,人们会因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而大量囤积生活用品,从而造成物资挤兑。而国内非必需品的生产企业,因无人消费和战争破坏而纷纷倒闭,造成更多失业。多余的劳动力会被军工、物资部门吸收,但这也意味着更苦的工作和更低的收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钢铁工业遭受了严重打击。据统计,1944年,德国的钢铁产量仅为1942年的52%,因为大量的工厂被摧毁或被占领,而煤炭和铁矿石的供应也受到了影响。许多德国公司因此破产,包括大型公司如波恩钢铁厂。这时普通人才开始体会到切肤之痛,尤其是抢物资时的无奈感。如果你不巧是一名非必要生产部门的打工者,只能接受失业的命运,而这只是痛苦的开始。战争只会单纯地消耗物资,而政府又会通过源源不断地印钞来刺激生产。在货币增加,物资减少的情况下,物价会飞速上涨。那时即使幸运没有失业的底层,也会因物价上涨,令自己的工资更加不值一提。最终,不仅战争消耗了人口,同时人们也会主动减少生育来应对悲观预期,人口和出生率锐减,可生活的成本却居高不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飙升。在1914年至1918年的四年中,德国的物价上涨了大约15倍,通货膨胀率高达20,900%。这主要是因为德国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而印发了大量的纸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也经历了高通货膨胀率。在1944年至1945年的一年中,日本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9.4%,物价上涨了近70%。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在战争中的财政赤字过大,印发了大量的纸币来支付战争费用,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时,活得最辛苦的就会是底层,富人和中产虽然损失巨大,但可以凭借家底和社会关系苟活度日,普通人则会体验那句老话:宁为盛世犬,不为乱世人。综上所述,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自己“一无所有”,就应该支持战争。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除了悲伤和痛苦,没有其他。仝麟阁,前财经记者、投资公司董秘,发表文章累计超过100万字。百万级报道数篇、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人民大学经济系在职研究生,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为多家地方政府、智库和企业提供咨询,现居广州。
(我的小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