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男性陷入友谊危机,人们不排斥过更孤独的生活了?

男性陷入友谊危机,人们不排斥过更孤独的生活了?

情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苗炜

多年前,我看过一本人生指南书,书上说,我们离不开友谊,要让自己的心态健康,每年要和50个朋友保持联系,还要结交10个新朋友。我看着自己的手机通讯录,心想这目标很难完成,如果数量减少到十分之一,我觉得问题不大。多年后,我可能要再修正一下,和五个好朋友保持联系,这还是容易做到的,但每年交一个新朋友实在有难度。

《机智的医生生活》剧照

去年有个电影叫《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讲的是爱尔兰一座小岛上,有一对好友,科尔姆和帕特里克,本来这两人整天喝酒闲扯,忽然有一天,科尔姆决意不再去酒吧,他还要和帕特里克绝交,其原因是他要写音乐,年纪不小了,死亡焦虑让科尔姆走向创造之路,精神分析有一套说法,说创作欲就是繁衍的欲望,写一本书做个曲子,画出一张画,都跟生孩子似的。帕特里克不理解科尔姆的死亡焦虑,还缠着科尔姆,于是科尔姆立誓,你再纠缠我一次,我就切下一根手指给你。科尔姆是拉小提琴的,切了手指还怎么拉琴呢?但肤浅的帕特里克就是要打断科尔姆的创作之路,科尔姆左手的五个手指都交代了,两个人的梁子还没揭开。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剧照

电影中有一幕,科尔姆剪去五根手指的左手还在流血,右手挥动小提琴打着拍子,指挥同伴奏乐。帕特里克来到他身后,告诉他,我要把你的房子烧掉。影片结尾是这两个人站在海边,科尔姆疑惑,为什么求孤独而不得,帕特里克也在疑惑,没有了友谊,孤独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对我来说,这就是去年的最佳电影。叔本华说,一个人越热衷交往,其智力越平庸,思想越贫乏。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选择了。叔本华这句话可以当作是《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的影评。他老人家还说,人生总在痛苦和无聊这两极摇摆,看起来《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的两位男主角,就位于人生这两极,科尔姆感到了痛苦,要以丰富的精神生活来对抗痛苦,帕特里克感到了无聊,以破坏科尔姆的精神追求来避免无聊。

《丈夫得了抑郁症》剧照

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完全站在科尔姆一边,我岁数也大了,不提什么创作,单是家里还没看的两三千本书就够我过精神生活的,就算一年看一百本,也得要二三十年呢。但我也不可能那么决绝地选择独处,科尔姆扔出去的手指隔着电脑屏幕扔到了我的面前,独处被打断一次,从事创作的工具就少了一根,我还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没个准谱,咱们一三五独处,二四六庸俗吧。

《小谢尔顿》剧照

据说叔本华自己深得独处之妙,他生命最后20多年就住在法兰克福,上午写书,然后出去独自吃一顿午饭,就回家继续待着。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人们总有一个庸俗的解释,那就是叔本华有钱,不用工作,自然就可以独处。我非常喜欢这种解释,金钱深入到生活的纹理之中,以情感主导的关系也逃脱不开经济学的解释。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亲密关系的购买》,书中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关系总与经济活动混合在一起,试举一例,一个孩子在大城市工作,想买房子了,他的首付很可能是父母给的,用钱来确认亲密关系。那亲密关系能买来吗?请一个保姆来照料孩子,或者请一个护工来照料老人,或者请一个亲戚照顾老人但要给这位亲戚付工资,这都是买来的亲密关系。家中的夫妻关系也会受到经济活动的影响,谁挣的钱多,谁就在家中占据主导地位。看完这本书,我的读后感有两条,第一条,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亲密关系和金钱关系的混杂,亲兄弟明算账,我们也倾向于购买亲密关系。像我这个年纪的人都知道,养老要花钱去买,不能指望儿子尽孝,给你养老送终。第二条读后感略为复杂,那就是友谊这玩意要购买吗?

《黑暗荣耀》剧照

曾经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衡量友谊的标准——看你能管谁借钱,肯借给你钱才是真正的朋友。我觉得这条标准已经很古早了。现代社会中维系友谊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要管朋友借钱,有那么多银行想把钱借给你,你为什么非要害你的朋友呢?肯定还会有朋友愿意借给你钱,但利息还是要算清楚。

借贷关系逐渐从友谊中消失,那友谊完全是情感导向的吗?似乎是这样的,然而也不能忽视金钱对友谊的润滑作用。今天你请朋友吃了一顿大餐,明天他请你品鉴一瓶美酒,这样的友谊好像是正向的。原谅我说的这么庸俗,因为我觉得“朋友圈”——这个维系人们弱关系的最重要的社交工具——就是在鼓励正向关系,人们乐意分享的是那些会获得“赞”的内容,去哪里玩了,看了什么好电影或者好书,买了一件新衣服,总之是向上的,那些小小的丧事也会说一嘴,但仅限于把自己的不开心说出来让别人开心一下,真正的痛苦是很少见的。

《老友记》剧照

看朋友圈,会以为人生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的常八九。一个人节节上升,处于乐观的氛围中,似乎以为“大家都是朋友”,但人们走下坡路,遭遇生命中的困境时,却发现朋友很少。我的一个错觉是——人们喜欢“正向”的友谊,排斥“逆向”的关系,害怕那些“负能量”。

早年有一句英国谚语——“你只需要四个朋友,在你死后给你抬棺材。四个?这数字已经很少了,但最近英国一家调查公司发布的报告说,八分之一的英国人表示他们只有一位可称得上“密友”的朋友,7%的人声称自己没有朋友,有51%表示他们认为自己很难结交新朋友。还有一个调查数字说,在美国,人们花在朋友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十年前,他们每周和朋友一同度过六个半小时,现在下降至两小时四十五分钟。说实话,我看到这个数字时还有点儿惊讶,每周相聚两个多小时,这是一个很高的频率了,以我的标准来看,每个季度能聚在一起两个半小时,就已经是很亲密的关系了。

《兄弟》剧照

总之,“友谊衰退”(friendship recession)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成年男性的朋友越来越少。一项2021年的调查显示,与1990年相比,拥有6个或以上亲密朋友的男性比例从55%降至27%;没有亲密朋友的男性比例从3%上升至15%。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社会学家斯.N.汉普顿说,与女性相比,男性总体上拥有更大、更多样化的社交网络。男性倾向于“搭建桥梁”,去建立更松散、多样化的网络,这有助于在事业上取得进步,而女性更擅长“建立联系”,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多年前,又是多年前,我读到爱因斯坦的名言——我孤独地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不堪,却在成熟之年甘之如饴。I lived in that solitude which is painful in youth, but delicious in maturity. )从听到这句话开始,我就学着习惯孤独。要说我学了这么多年,有什么心得,那就是孤独这玩意会变大,年轻时出去喝点儿酒吹吹牛,你那点儿孤独就消解了,年龄大了,那些排遣孤独的方法都没用了,它变大了,你也就习惯了。一开始你觉得你只是跟某些人谈不拢,无法和他们相处,后来你发现,你跟绝大多数人都谈不拢。年轻时想努力,想出人头地,想在社交场合结识一些能相互利用的人,想让自己变得有用,在关系中成长,年纪渐长就放弃这些幼稚的想法。

《本杰明·巴顿奇事》剧照

我还有一种错觉,那就是人们不排斥过一种更孤独的生活,甚至有点儿喜欢,倾向于孤独的人越来越多。遥想当年,我第一次听到“宅男”这个词的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宅在家里。后来还听说,很多日本年轻人没有性生活,这比“宅”更让我难以理解。不过我现在成熟了,能理解那种比叔本华厉害得多的“低欲望生活”。我最近还看了一本书,叫《自我决定的孤独》,这本书的副标题是“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作者是德国记者伊丽莎白·冯·塔登,她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人为什么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

《我是余欢水》剧照

她的书分成四个部分,有对专家的采访,也有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虽然整本书并没有形成完整自洽的论述,但有些问题还挺有意思,比如文化愈来愈具有虚拟的性质,这与身体体验或者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的减少是同步发生,再比如身体与躯体有什么区别,人们关注身体,喜欢健身,这是把身体当成一个要改造的目标。然而,恰恰是受伤或者生病时,人们才有对躯体的感受,这一段是书中略为思辨的章节,帮我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说“见人不如健身”。再比如作者采访了一位触觉研究专家,强调哺乳动物需要触摸才能健康成长。许多人养猫养狗,都是对触摸的需求所致。

《你好喵室友》剧照

放在时间轴上,会发现社会的进步在鼓励孤独,鼓励人们减少身体接触和肉体上的冲突。保证自己不受伤害,这是现代社会要求的一种核心能力,家庭、教育、婚姻中的身体伤害,都逐渐被禁止。在1950年代的德国,每个人的平均住宅面积是14平米,现在是45平米,人们越来越害怕拥挤,要住的更宽敞。等孩子搬出去,老人就会面临独居,害怕拥挤的问题转变为害怕孤独。这个问题在中国可能更为复杂,1970年代,中国人的平均住宅面积不足3平米,现在提升10倍不止,人们对房子的渴望与摆脱原生家庭的渴望纠结在一起。一个舒适的家,就是能守护其孤独的地方。

有研究说,离群索居或者性格内向本身对于健康不是危险因素,但孤独感却会带来伤害。这种感觉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和死亡率。那些感觉孤单的人免疫力会减弱,血压会升高,睡眠质量变差。所以一个人自愿孤独和被迫孤独是有本质区别的。然而,谁也说不好,那些自愿孤独的人,会不会过着过着就有孤独感了。但愿我们都能学会守护自己的孤独,而不对他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排版:飞飞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照片] 摄影是缓解孤独的良药闲说跨年在墨西哥城 (6c) 博物馆-瓦哈卡+奥尔梅克展厅今早的跑步,和每天吃4000卡的兄弟发现治疗器官移植慢性排斥新方法,匹兹堡大学团队研究登Science子刊漂亮+有钱女人们心中常年不变的白月光,你们不是也馋它很久了?!刚刚,犹太人遭遇七重危机,以色列陷入绝境!为什么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在同龄人中容易被排斥加拿大最新就业数据出炉!央行警告银行危机蔓延,不排除再加息!为什么女人有对象后更孤独了?| 「心理孤独」,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病”豆瓣8.7,这部漫画献给每个孤独的人趣味生活的灵感:搜集孤独的云、不孤独的路人和闪亮的窗台爱在蓝天下 - 曲唱编:茜西我希望围观可以更持久,人们不再健忘,记忆不止一刹那|Vyan 一席第977位讲者寻找的意义上海高端养老院一段偷拍视频,揭开了世间最大骗局:我们注定是最孤独的一代孤独的人也要吃饱饭。董明珠:对待孤独的态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2022南美南极行(20)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吓傻!美国航班起飞前,机长竟爬窗而入!华人爆料:还见过更离谱的大兴安岭最孤独的母子【风味书屋 | 精剪】第四讲: ​坚守能力圈 孤独的投资者——巴菲特一日慢丨生命,是一场孤独的远行攒够钱提前退休的年轻人,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了吗?全世界最孤独的房子,都藏着不可思议的故事随笔 | 美国陷入最大危机,两党开始极限拉扯!少不排《海鸥》,老不排《樱桃园》FBEC大会 | HIKKY创始人兼CEO舟越靖:在虚拟世界里建设人们的生活圈、文化圈和经济圈越是经济陷入危机,越需要回归的四个常识送给外婆一台手机,她却更孤独了母亲节别忘了爸爸,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是爸爸!孤独已经成为一场「流行病」:5个孤独的社会成因周濂:正直的生活有代价,不正直的生活代价更沉重地球上最孤独的音乐会华人注意!能救命!如有这症状快打给家庭医生!“如果他们不打电话,他们不会醒来。”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食品危机更显严峻! 法拉盛华人不得不排队领免费饭盒!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