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科技前哨,今天继续跟你分享新兴的科技消费品牌有关的新鲜见闻。今天我们介绍的这家公司URTOPIA,成立仅2年时间,只靠一款产品就在出海赛道上找到一片蓝海,成为E-bike电助力自行车赛道里的品类第一,获得了大量国外媒体的称赞。这家企业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何能成为E- bike赛道里的隐形冠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功故事,并详细拆解一下背后真正的成功原因。URTOPIA公司创始人张波的公开信息并不多,在一些采访中透露,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半导体材料方向的博士学位;公司CTO是他清华时的师弟,在MIT获得了博士学位,负责技术研发方面的工作。根据采访透露,创始团队都是骑行爱好者,2020年他们发现E-bike这个细分赛道有很大的创业机会,市面上的产品好一点的会强调参数,一般的就是把传统的电机、电控攒到一起就行,并没有设计优秀,符合用户需求的品类。张波为此还提升了一个E-bike市场的金字塔模型,金字塔顶部是专为专业骑手设计的自行车品牌,市场容量较小,但产品单价高,达到每辆6000美元以上。中间层面向休闲骑行人群设计,单价在2000-6000美元间,产业中的主力还是一些传统自行车品牌和纯电动的自行车品牌,竞争对手并不多。金字塔底部则是面向大众通勤的车型,这部分用户基数很大,但用户非常看重性价比,由于攒车成本并不高,已经涌入了非常多的竞争者,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盈利前景并不好。因此Urtopia选择切入中高端市场,想要在竞争者还不多的时候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瞄准了这个痛点后,他们又找到了一位有供应链经验的联合创始人,2021年8月正式成立了URTOPIA。虽然公开采访中张波强调他们并没有急于推出产品,而是着重品牌文化,但实际上公司成立仅3个月后就推出首款E-bike Carbon 1,并以2500美元也就是1.7万人民币的售价在海外众筹平台Indiegogo上线,首轮众筹金额便超过了300万美元,展示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URTOPIA的首款车型能够大卖,官方给出的解释强调了独特的品牌文化和优秀的整体设计。文化上,URTOPIA创立之初就定义了自己的品牌故事:城市快节奏生活人群的「精神乌托邦」,将他们的E-bike产品描述为帮助城市人群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取代,帮助人们找回生活的激情,这也是公司取名“Urtopia”的原因,谐音「Your Utopia」,你们的乌托邦。产品设计上,与前宝马设计师Mathis Heller合作定义的一体化车身,采用了碳纤维材料,内置了智能屏幕和语音控制系统,拥有远程解锁、车载导航、运动数据监测,以及欧美高端用户特别关注的节能减排跟踪等功能。为了体现技术上的独特性,Urtopia强调控制系统和装配传感器均是自主研发,在用户的交互体验、数据集成以及算法优化上有很多独家优势,能够按照用户使用数据不断优化体验。比如,2022年Urtopia正式版上线后,就针对预生产版本获得的数据做了很多改进,比如对骑行记录软件做了优化,提升了指纹传感器的敏感程度,还改进了防盗系统。在我们看来,Urtopia的这一系列打法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真正的优势并不完全在企业故事和产品设计本身,总结起来主要来自于:对国外市场的洞察、合理的产品定位以及海外营销的优势。Urtopia创始人提到了很多国外用户电动自行车使用感受上的痛点,但没有提到的是E- bike在国外大火的底层因素,欧美对交通工具的政策监管。E- bike这个品类在中文语境下称为电助力自行车,它最大的特点是并不能自己主动提供动力支持,电机只会在用户蹬车时给予一定的辅助,也就是说或多或少骑手自己都要出力,如果遇到电池没电的情况,那就相当于自己还要负重骑车,在很多中国用户眼中完全就是智商税产品,不如买辆小电驴。但在欧美,特别是欧洲市场中,小电驴这样的纯电驱动的车辆都是按照机动车管理,不但要上牌照,还要有驾照才行,而且有的地方还要求这类车只能走机动车道,并不走为自行车设计的骑行路线。相比之下电助力自行车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只要你的功率、速度不超过规定标准,用户甚至不需要带头盔就能骑上路,加上这些年国外环保理念再度流行,既有科技属性加持,又省力、环保的电助力自行车就成了自行车消费升级的好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外E-bike市场迎来了近些年的大爆发,明白这点才能明白产品设计的第一约束条件在哪,Urtopia在北美限速最高32km/h,在欧洲则为25km/h,就是一个最好的回答。Urtopia虽然多次强调自己的品牌理念,以及中高端市场定位,但它成功最大的因素其实仍然来自于价格平替。第一款车型的众筹页面在各种技术展示,营销文案之后,有一张非常重要的产品对比图,展示了Urtopia车型与其他碳纤维E-bike以及普通E-bike的对比。总结下来,内容其实非常清晰,和我配置一样的比我贵,功能没我多;价格和我差不多的,样样不如我。这背后其实是在小众高端市场做价格平替的思路,加上前面有提到,中高端市场里的玩家并不多,只要能够获得用户认可,成为爆款是很正常的事情。最后,这也是目前Urtopia最具优势的地方,海外市场的营销能力。这部分创始团队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内容,但简单了解Urtopia在海外的口碑就会发现,Urtopia的产品在海外科技媒体上获得的基本都是好评,登上过《福布斯》《TechCrunch》等知名媒体,并得到了NBA名人堂成员Tracy McGrady和5次德国冠军铁人三项运动员Franz Löschke等运动员的支持,种线上达人测评里也是称赞居多,借此迅速打开声量。这正是海外高端、小众运动市场常见的打法,lululemon、始祖鸟等运动品牌都采用过这样的策略,从高端用户入手,营造自己的品牌文化、生活理念,并借此打造自己的用户社群,逐步扩大消费群体。具体营销策略上,他们也做了非常多针对海外市场的优化,比如为了降低分销渠道的成本,产品正式上市后,通过建立品牌官网,品牌直接面对用户,打造自己的独立站业务,主动与海外用户建立深度联系,根据德勤的数据,从2017年到2021年,欧洲和北美市场的e-bike销量由250万辆提升至640万辆,4年间增长了156%。而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将达到11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3的报告,全球电动车市场在2022年就达到了23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4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5%。面对E-bike领域巨大的增长趋势,Urtopia的成功正是科技特训营常说的,中国企业家找到市场机会,借助中国产业链优势进行产品创新的代表。Urtopia它们目前还处在加速量产的阶段,最新一轮融资的目的也是为了扩大量产规模,以拿下更多市场。在我们看来Urtopia作为E-bike这个科技品类的新玩家,才刚刚完成了技术量产的道路,要想真正成为这场技术风潮中的最终赢家,还必须跨越从早期使用者到大众用户的鸿沟。它们不但要继续关注E-bike产品的优化迭代,将更多电动化的技术变革集成到车身,提供具用户黏性的服务与社群,也需要关注从既有细分市场破圈的出路。在这样一个并没有太高技术门槛的领域,不同的选择决定了它们的未来是做细分品类的苹果还是三星,这也会考验整个团队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对更广泛用户需求的洞察。
【科技特训营】全新的会员订阅制线上书院模式,全年50次“在线直播课程+私享群互动”,你随时可以加入、我持续保持更新!一起互动,伴随成长!让我们为未来五年做好准备,一起探讨把握机遇,决胜未来!
【回放地址】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报名加入,可观看所有直播和回放。
1. 前哨科技特训营直播全年共50讲+,除此之外还有5节加餐+公开课。2. 每讲承诺为1小时视频内容,实际平均时长为2小时。3. 每周四晚八点准时直播,会员可无限次观看回放。5.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年费订阅服务制。一经订阅概不退款,请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