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诺:放弃平衡吧,你已经很好了

一诺:放弃平衡吧,你已经很好了

公众号新闻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161 篇文章

题图:来自一诺。

本文来自《新周刊》对一诺的采访。


成年人往往生活在过去或者未来,反思以前发生了什么,计划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们眼里只有眼前的事。


01

做教育这些年,接触到的中国妈妈身上有没有共性?


大部分中国妈妈身上的共性就是努力。在中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妈妈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


首先,这是一种特别朴素的情感,源于母性最原始的力量,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情感,中国妈妈们都特别努力。这种努力,一方面表现为希望通过自身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妈妈们也都承担了远超过一半的家庭责任,因而非常辛苦。


▲ 一诺带3个5岁以下的孩子


做妈妈几乎要完全放弃自己的需求,不断地回应另外一个生命的节奏和需要。这种需求似乎是没有上限的,从最开始的体力要求,到后来的精力要求,做妈妈的感觉是即便拿出自己百分之百的精力,全部奉献出来,仍远远不够,更不用说留空间给自己了。很多时候,当一个家庭想要养育一个孩子,大都对妈妈提出要求,这些要求都太高了,而妈妈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感受。


02

是什么原因导致妈妈们如此焦虑?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任何一个国家,似乎都不存在不焦虑的妈妈,因此可以说,焦虑是妈妈们的普遍特点。我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国的语境下,倘若用一个更为宏大的视角,加上我自身的经历来解释可能更容易理解。我出生在 1977 年,次年中国便开始了改革开放,在过去 40 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经历了大规模的城镇化、人口巨大的流动。很多人开始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重构自己的生活。



身处这样的环境,人们难免会感到孤独与不安,最大的个体感受就是:我们不够强大、不够好,必须尽可能多地抓住一些东西 — 这是社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个体层面的影响。那么作为妈妈,在这种大背景下,肯定会受影响,不安会更加放大。其次,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当中,仍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虽然科举制度很早就废除了,但科举制度带来的教育认知与底层逻辑并没有改变。科举就是选拔制,说好听些,是在选拔人才,可选拔的反面是什么?是残酷的淘汰制,即 100 个人当中,只有寥寥数人能取得所谓的成功。虽然科举制度早在 100 多年前就已经废除了,但影响是深远的,至今仍能感受得到。


处在一种基于淘汰制的教育体系当中,一旦意识到淘汰危机,焦虑便会滋生,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人不会焦虑。即便你是一个被选拔出来的人,一样会焦虑,因为你心里十分清楚,在未来仍要面临无数次选拔,没有真正的一劳永逸。基于淘汰的恐惧,是大部分人焦虑的根源。所以,大家不要很狭义地把焦虑视作一个人的选择,就好像妈妈们容易焦虑,只是因为她们不够智慧,实际上,这其中包含一系列社会背景与因素,我们就是在这样一股庞大力量的作用下,逐渐变成这样的。


03

你是否遇到过不焦虑的妈妈?不焦虑的妈妈有哪些特性?


一提到那种不焦虑的家长,人们总是很自然联想到“家里有矿”,当然,家里条件足够好的高端家庭焦虑可能会少一些,可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这并不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很多人在物质层面上并没有那么多自由。


即便没有那么优越的条件,父母还是可以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我曾与作家张惠雯有过这方面的沟通,她年纪与我相仿,出生在河南一个小县城,我们都出生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她在大学毕业后去新加坡读大学,后又顺利找到稳定的工作,可是当她意识到自己喜欢写作之后,便决定裸辞,以写作为生。


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底气做这样的事情。张惠雯的故事让我明白,人们精神上的富足与物质上的富足不是一个呈正比例的关系,当然,前提肯定要不为温饱所困,保证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每个人在精神层面是有选择权以及更多可能性的。我越来越意识到,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便他的起点并不是世俗意义下那种“好”的教育起点,但孩子在精神层面的感知能力以及个体自由意识一样会十分充盈。


▲ 一诺在一土学校的义卖市集上


04

在养育三个孩子的过程中,经历过焦虑吗?具体在孩子成长的哪个节点?


我当然会焦虑啊,过去焦虑,现在焦虑,未来还会焦虑。焦虑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决心做一土教育前,我就曾焦虑过,自己还一头雾水呢,就出来给别人分享教育经验,够不够格啊?后来我想明白了,哪怕现在仍有很多焦虑,只要我愿意分享出来,对于那些正在经历这些焦虑的家长而言,一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育儿是没有终点的,要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在生老大之前,我看过很多育儿书籍,生完之后,就有点照着书本养孩子的意思。生老二时,老大才两岁半,我就把他送幼儿园了,其实当时家里人挺反对的,我仍坚持自己掌握的育儿理念最先进,想让他早一点经受锻炼。书本上说了,这叫分离焦虑。现在想想,他那时候肯定特别无助,这不是个好决定。再之后,老大上小学,我帮他选学校,又开始焦虑。还有,我的三女儿今年 9 岁了,女孩子的生理期现在平均提前到了 10-11 岁,我便开始琢磨,我有没有帮她做好准备?不自觉就会开始担心很多事情。所以,焦虑是正常的,关键在于知道自己焦虑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心态应对。


05

教育不应该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来就应该是美好生活,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教育的终点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那肯定是孩子很好地长大了,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是吧?这是家长们想象中的终点,这样想当然没有问题,可一旦把这些作为终点,便会出现一个困境 — 如果以上这些是终点,那么当下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很明显,未完成的状态。


▲ 一土的孩子们,图片来自学校老师


如果说对未来的想象是一种完美的图景,眼下的生活很自然就成为它的反面,那么日常的生活就很难让你满意。因此,我们不能把终点放在“未来某个时间”。真正的“终点”应该是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当下。我们其实唯一能把握的,只有每一个当下。


当然,这不是说没有方向,有方向和在当下是不矛盾的。希望家长们都能学着调整目标,着眼当下,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孩子日常生活中真实的需求,也可以有能力回应这些需求,能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及时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倘若在日常中能做到这些,这个孩子的未来肯定不会差。


很多时候,家长与孩子的核心矛盾其实是时间的矛盾。成年人往往生活在过去或者未来,反思以前发生了什么,计划下一步要做什么,为过去懊悔,为未来焦虑。而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们眼里只有眼前的事。


本周日上午 9 点半,有一土北京小学部的探校活动,欢迎大家来看一看。


▲ 详见今天三条


06

倘若童年时期给孩子过多自由,使其没能学到足够多的技能,成年后孩子是否会缺乏竞争力?


实际上,这样的惯性思维有两个问题。第一,这些都是基于过去经验得出的,但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就像最近讨论度很高的ChatGPT,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必要替代一部分职业,曾经习以为常的路径,必然要面临一系列的颠覆。其次,我们对名校、工作、金钱和稳定的追求,都是很正常的。


但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名校、工作、金钱、稳定,这些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但其实这只是基于我们经验的“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因为有名校,因为有金钱,所以幸福。而我们做家长,如果有智慧,要在“因果关系”上下功夫。当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成人有精神上的连接,他被接纳、被包容,因此有自由,有自主性,有自我价值感,有爱,有和他人构建深度关系的能力,这些会成为“因”。如果我们在家庭教育里不在乎这些“因”,而去追求那些似乎有“相关性”的东西,你说是不是买椟还珠? 


07

在你看来,孩子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我说过一句话 — 职场问题的根源都在职场之外,成人的很多问题是在成长过程中就埋下的。比方说我们不敢面对冲突、不自信、不知道如何和他人构建深度关系,这些都在职场有具体的呈现,但其实根源在我们的自我认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时常在“have”层面,有好的工作、好的收入,买房子、车子,这些都是“have”层面的事情。



“have”的下一层是“do”,就是你的行为模式和后面的思维模式。再下一层,是“being”,这关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什么样的底层状态。倘若你时刻害怕被评判,你肯定不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不会做出创造性的行为。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一个谨小慎微、对凡事充满恐惧的人,承担起团队的责任呢?因此,这种人也不会 have 领导的职位。所以,“being”层面才是根本,可大部分人都把精力花在证明“have”上面,愿意去学习一些套路,而不理解我们真实改变所需要的路径是从内而外的。


可孩子正相反,他们一出生就在“being”层面,从这个角度讲,孩子生来就是“成功”的,他们非常纯粹,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时刻生活在想象里 — 过家家能玩一天,拿着一根树枝就可以将其想象成他想要的任何东西,一堆沙子就可以是整个世界。孩子也是天生无畏的——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什么都要尝试,很少退缩。但为什么孩子后来变了?因为大人们给他们灌输了太多我们自己的所谓“理念”,设计了太多壁垒。


实际上,成年人所谓的“成功”,无非是活得像孩子一样 — 即便知道时间紧迫,依然能活在当下;即便知道物质的必要,仍能坚持追求自由与无限;即便知道世道险恶,仍能勇敢无畏。而如何能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只有一条路,就是父母自己在这样生活。


08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家长,该如何养育出有安全感的孩子?该如何调整?


一个拼命“鸡娃”的妈妈,一定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但她手中握着的实际上是双刃剑,在将剑刺向别人的同时,也会刺向自己。家长应该从给自己创造内在空间开始。我们说的冥想、内观,其实就是给自己创造这样的内在空间。还有一些小方法和工具。


我女儿最近过生日了,我拿硬纸壳做了 12 张小卡片,标上“特权卡”,孩子每使用一次,就可以对我发号一次施令,后来我担心老大、老二嫉妒,他们也有,但是没有 12 张,而是到他们生日月份还有几个月就几张。他们收到都表示很喜欢这个礼物。那怎么用呢?于是我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大家同意这张卡不能用于消费,只能与体验相关,譬如,孩子特别想看某部电影,但我不想看,有了这张卡,我就必须陪着去。我还为此专门弄了个打孔机,使用一次,打一次孔,特别有仪式感。


▲ 一诺和家人在一起





2019 年我们上线了一个「全村」家长学习社群,希望提供这样一个放松、真实的场域给每一个父母、教育者。being 的状态,需要持续的浸润、体验,全村里除了有我的家长视频课程《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还有更多专家老师朋友的学习课程、直播、播客、社群讨论陪伴,欢迎你的加入。(家长深度学习年卡可解锁以上全部学习内容)说到底,成人的安全感,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资源。


下单说明:现在购买全村家长深度学习年卡,将赠送价值 ¥124的走进自然图书套装一套(含2册图书),扫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即可加入;图书将在活动结束之后发货,下单时请填写正确的收货地址。


-  END  -

推荐阅读

我们对确定性的痴迷和恐惧,无解


教育里充满了焦虑,其实并非偶然


一诺:一地鸡毛,才是生活的本质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人类闪耀瞬间!拥有健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人在国内如何放弃美国绿卡?放弃美国绿卡流程多难?放弃美国绿卡后应注意什么?明明很辛苦赚钱,却还是一年到头存不下钱!其实你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金钱内耗”……早报 | 高福谈新冠何时终结:已经很接近了;今年以来最强雨雪将波及约30个省区市;“三桶油”日挣9.79亿,一家翻番一诺:一地鸡毛,才是生活的本质往土豪国家卖骆驼,可能你已经赚翻了“四菜一汤”和知青情结近视眼手术已经很成熟了,干嘛还要这么费力保护孩子的眼睛?大盘已经很久没高台跳水了真刺激!但这路资金仍在勇猛杀入!6 个症状,说明你已经过度疲劳感觉很好!状态很好!身体很好!吃饭事小,出局事大:在高人眼中,你已经一丝不挂了🤣我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当你为这场侵略战争叫好时,你已经放弃做人的底线一诺:忙忙碌碌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怎么开始学佛(五)佛教的两个问题一诺:人到中年,还能改变吗?河豚生吃,鳗鱼刺身【大乡里出城】那些美好的仗你已经打过了通过一顿饭,可以看透一个人!高人眼中,饭局中的你已经一丝不挂了……我真没想到,你已经是这样的有赞了一诺:我们为什么爱她?一诺:聊聊中年女性的肚子澳洲华人小心!千万别晒登机牌!背后藏着这么多恐怖信息!如果登机牌上出现这4个字母,你已经被盯上了!有人损失惨重!李一诺:为什么每个女性,都应该当领导?浙江女孩收到清华录取书,报到时:对不起,你已没有入学资格,无奈读大专感觉身心俱疲?以下 6 个症状说明你已经过度疲劳35岁整,失业空窗6个月,终于接offer上岸,虽然降薪到四年前水平,但能继续养家糊口,也已经很好了。分享一点个人经验!日本最红家庭主妇:放弃收纳,我找回了快乐一诺:弱者的困境被网友喷起飞!加拿大电话公司又要涨价!已经很贵了啊!!!直播预告丨一诺:聊聊内心成长的本质——移除内在障碍心结 (小小说)你可知,你已成为别人的心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