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绝学:不用打骂贬低,谈笑间轻松摧毁一个孩子的自信
一个人如何才能有自信?
是长得好看就有自信吗?是高智商学霸就有自信吗?是获得很多夸奖和赞美就有自信吗?
感觉应该是的,但却都不是。现实中你会发现,本身很优秀但内心很自卑的人有大把大把,本身普通却又很自信的人也有不少。好像是个人成就表现和个人信心没啥关系一样。
那就很让人迷惑了,自信其实就是相信自己“很不错”,那为什么全世界都相信你很不错了,你自己却怎么都不肯相信呢?
这种很顽固偏执的对自己扭曲认知,到底是从何而来?是天生的嘛?
事实上自卑是不可能天生的,每个刚生下来的小婴儿都是天然的全能自恋,之所以能从一个相信自己应该得到全世界的人,转变成一个深刻嫌弃自己的人,那一定离不开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因为那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初的锚点。
说到打击孩子自信,一般可能想到的是那些那种很直接表露恶意的羞辱和蔑视:譬如说肢体暴力啊,譬如说用很过分的语言辱骂啊,譬如说经常当众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和失望等。我相信现在只要是还在乎孩子感受的父母,都会意识到这样不好,会尽量避免这样直接的贬低和伤害。甚至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很多当父母的还会刻意地多夸奖孩子。
但是你会发现,就算是你主观并不想打击孩子,平常也会夸奖孩子,他依然会有不够自信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对原生家庭的反省不够,那些实际上就是“贬低”和“打压”的行为,被我们的父辈们包装成“为你好”的样子,硬塞到我们的手中,然后又很可能被我们错认为是“爱”和“管教”,而投递到我们的孩子的生命里。
来看看这些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意识到的自信摧毁方式吧,也许你正在剪断孩子的翅膀,又抱怨他不会飞翔。
一,孩子犯错的时候,告诉他:这非常严重
孩子打翻个碗,就要承担“糟蹋粮食”“浪费东西”“调皮捣蛋”等罪名
孩子说了句傻话或蠢话,就要被厉声呵斥没礼貌没教养
孩子写错字算错数,就要被指责是不认真不专心不努力
如果这类成长中很平常的错误都被这样上纲上线,无限放大,就会让孩子不敢再面对挑战,不敢再面对每一个犯错的可能性。正所谓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如果每个错误都总是被过度放大和追究,那么孩子的最佳生存策略就是尽量保守,能不动就不动,少错一点是一点。
问题是“逃避”本身也是一种“犯错”,也是要被指责为“没出息”“不争气”的,所以孩子就会陷入“进亦错,退亦错”的死循环里。如果孩子生活里处处都是指责和挫败感,他怎么可能对自己有信心呢?
相信很多父母指责批评孩子,本意也并不是想要打击他的自信,而是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长记性”,下次就会更重视更认真,有利于他改正错误变得更好。
其实让孩子停止犯错的,完全不是对于犯错的惧怕,而是由于“正确经验”的增长,而经验之所以会增长,恰恰是因为犯错的次数足够的多,可以说错误是通向正确的阶梯。孩子越是厌恶犯错,越是会不敢尝试,反而难以成长。这和父母原本的愿望正好是南辕北辙的。
“放大错误”本身纯粹就是一种贬低打压人的手段,完全没有教育的作用,别再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如果孩子犯了错,让他承担自然产生的结果就好,不必人为刻意的再给孩子加码放大了。
二,孩子表现不错的时候,告诉他:还不够,你本来应该更好的
孩子好不容易自己穿好了衣服,却被纠正:怎么没把裤腰掖好?
孩子鼓起勇气当众表演了节目,得到的反馈却是:再大方点儿就好了
孩子开心的拿着99分的考卷回家,父母的重点却是:那一分丢在哪里了?你看多可惜!
这世上没有一件事是十全十美的,孩子如果做得不错,说明那已经是他很努力的结果了,如果这非但得不到肯定和表扬,却还要被挑毛病,只会让孩子对自身产生深刻的无力感:费了这么大劲儿还是做不好,我是有多差啊!我还能做好什么呢?
当然了,被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的孩子,为了证明自己,很可能真的会更加努力地做到更好。但这种努力并不是由内心的成就感所驱动,而是由对外界评价的焦虑所驱动,所以孩子会永远地向外求取肯定,内心则永远在惶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那些不完美的地方会被别人发现。
内心如此敏感脆弱,在意别人看法的人,怎么可能有自信呢?
很多父母之所以会爱挑孩子的毛病,一是因为“怕孩子骄傲”,二是因为自己也是自卑,早已习惯于给自己差评,看到孩子的时候,就很容易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如果爱孩子的话,请把这种悲剧的传递尽量终止在自己这一代,克制一下挑剔欲吧。孩子不可能做到完美,也不应该对他提出如此高的要求。事实上,孩子本就应该“骄傲”些,为每一点点小小的进步而开心。每一次的开心都是一次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自信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小小骄傲中建立起来的。
所以,孩子努力了进步了就请好好夸下去,不要有任何的“但是”,不要有任何的 “下次注意”,你小时候渴望得到的那些肯定和赞许,就请毫不吝啬地全部都给孩子吧,他值得骄傲一点的。
三,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告诉他:你没资格耍性子
孩子因为挫败而哭闹,却被呵斥:要怪就怪自己,不许乱发脾气!
孩子表现出恐惧害怕,却被嘲笑:你真胆小,这有什么好怕的,勇敢点!
孩子受委屈了很伤心,却被责怪:这也太脆弱了,这种小事都受不了,还能干啥?
如果孩子的情绪一直是被父母这样的排斥和否定,那么他就会认为我的感受是不应该的,是一种错误。于是他会再也不敢去表达自己,因为他知道这不被接受,会令人讨厌。如果偶尔忍不住表露了情绪,他会认为自己是出丑了,从而更加嫌弃自己。
如果一个人连内心的真实感受都羞于表达,连一点真实情绪都不敢释放,那其实是从精神层面全面否定自己,可以说是自卑的最彻底形式了。
我当然明白,父母们为什么讨厌孩子的情绪,因为真的很麻烦,不但很吵很闹腾,还会打乱所有的进程和计划,更会让人在大庭广众下感受社死……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可以成熟理智,情绪稳定,坚强勇敢,可是这个标准连大人做起来都难,怎么好意思去要求孩子呢?
孩子再怎么烦人,我们也不应该因为情绪而责怪或惩罚他。当然她可能在某些情绪下的他的表现非常差,但那只代表“行为是错的”。很多父母搞不明白,总是把情绪和行为两者绑定在一起,然后企图用消灭情绪的方式来纠正行为。这就是相当于用杀人的方式来治感冒……实属得不偿失了。
其实情绪这个东西是永远都没错的,因为它就像疼痛和膝跳反射一样,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孩子难过就是难过,你命令他不许难过,也不会让难过消失,只会让孩子学会去“假装不难过”,然后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怀疑和羞耻。然后在漫长的一生里持续的自我攻击。
所以,试着去拥抱安慰那个暴躁又麻烦的小孩吧,他也很不好受,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接纳他的情绪,允许他的臭脸和哭泣,孩子才能确定这个世界足够友好和安全,可以接受他最自然真实的样子,他才能放下防备敞开心扉,表现出一些从容。
少批评,多夸奖,接纳情绪,这三条在育儿界算是已经早就说烂了的话题,没啥新意了,但是在现实当中,依然不乏有很多父母认为这种理念是在不切实际的“起高调”,只有老一辈那一套PUA技术用起来十分顺手,“批评就是教育”“少夸省着他骄傲”“耍性子就是缺家教”这种传统理念依然大行其道。
当然我们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生长背景,面对的也是不同的环境,当然会有各自认同的那一套理念,每个父母都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养出不自信的小孩子,也不是什么大罪过,毕竟不自信也不是残疾,人生不必不完美,大家凑合凑合都能过去。
只不过,冤有头债有主,当父母不能过于贪心既要又要,一边用打压自信的自爽方式养育一个孩子,一边反过来却又责怪孩子不够自信,合着左右都是孩子的错,自己则清清白白从头到尾都是含辛茹苦恨铁不成钢,不能这么不讲理的哈!
我知道抛弃这些家传绝学很难,毕竟已经是熟悉了大半辈子的技能。反省自己自己的认知错误,改变自己的依赖路径,向来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能改变一点点,孩子的自信就能少被消磨掉一点,他今后能被治愈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
至少,让这一代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卑不是什么美德,不把自轻自贱当作谦虚,不将胆怯退让解释成善良,自己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自己的所有成就都是有价值的。就算不能成为闪闪发光的明星,至少不会成为暗淡无光小透明吧!
❤
姐妹们都知道橙子在温哥华,和大家有时间差,所以给大家推荐下我的专职话事人“大管家”,大家快来扫码加她!
(如果你已有大管家的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大管家贴心又靠谱,姐妹们有文章、育儿、商品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她,包转达,包解决,包满意!
热文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 教育 · 科普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