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错了吗?电影2022-06-22 14:06 一本来没想把这个事情再写长文发公号,因为一开始只是微博的一个小随笔罢了。但是引发一些评论,让我还有些多余的话想说。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我发了一条微博,关于前几天我丢的一份外卖。就是很小的事情,我丢了一份外卖。直接原因是外卖小哥没有给我放进外卖柜,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些为了疫情而设置的无接触配送外卖柜,现在开始收费了,一单收他们3毛钱,差不多有配送费的10%。一个月1万块收入能抽掉他们1000,他们付不起,所以只能给我放外面地上了。我同意了,因为他好像说得没什么错。然后我的外卖就丢了,我猜想大概率是被谁拿错了,因为几乎整栋楼的外卖都在外卖柜前面的空地上,高峰期能堆满,很容易拿错,要找到自己的外卖得扒拉很久,每次看着大家穿着睡衣弯腰在那找外卖,我都有一种科技和文明在此处失效的感觉。物业对这种事很不满意,但他们好像认为这都怪外卖骑手,我很多次下楼的时候都能看到保安在和骑手在为了这件事吵架。骑手问保安,你不让我放,你就让我送上去,保安说,以前可以,但是疫情现在规定不行。骑手再问,那你让我放地上,保安说,有柜子,就不能放外面,容易丢,容易弄脏大厅,这是规定。上个月开始他们在外卖柜前面的地上铺了块牌子:此处禁止放置外卖!是手写的,用得红色记号笔,用透明胶黏在地上,看得出很临时,也很急迫。但这种急迫好像一点用都没有,差不多一个礼拜后,这块牌子上的红字,已经和外卖撒漏出来的黄色油污混在一起了,靠近了还能闻到一股腻腻的荤臭。后来就看不到这块牌子了,但是空地上的外卖越来越多,拿错和丢失的外卖越来越多,因外卖丢失而站在那打骑手电话吵架的人越来越多,骑手和保安吵架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这件事我想了很久都想不明白是哪方出了问题,就连最能被代入“万恶资本”的外卖柜运营商也好像只是想不亏本,经营下去罢了,所有人都没有做错,但我们都成了敌人。我只能模模糊糊地想起来,反正以前不是这样的。我搞不懂哪里出了问题,那是不是就是我们的生活出了问题?二我把整个过程和感慨写下来发了条微博,收获的第一个热评是:偷外卖的人做错了啊.....我赶忙补上了后续解释:我的外卖应该是被拿错了,因为当我重新点了最快的肯德基,过半个小时后再下楼取的时候,原本的那份外卖又出现了,但是封签没了,应该是有人拿错了,发现后,又送回来了,并且,之前我自己也拿错过一次,也马上送了回去,本质是我做错了吗?过了一会,这位朋友又回了我这么一句:也不止他一位,还有好几位。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很气馁,他们好像不算是抬杠,也没有什么人身攻击,话里的道理,其实也没讲错,只是我们在讨论两个完全相反的东西,一个关于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生活,另一个关于在“这样生活”中,你为什么要拿错外卖。我当然可以再和他们解释几句,比如外卖单子上写的都是虚拟号,手机号是看不到的,比如因为不能配送上楼和保护隐私的习惯,大家都不会写具体楼层,公寓地址往往是一样的,那么在一大堆外卖同时放在地上的时候,点同一家外卖,便很容易拿错。但是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不停解释这些东西呢?这种解释一定是没有尽头的,对方下一句完全可以是“那你不知道在写地址的时候写区别开一点吗?”这样非常有道理的话。并且,我们在解释的同时,其实是又把自己嵌入了一种新建立的标准。比如此刻,一条新的规定诞生了——在一片堆成山的外卖里,毫无尊严地翻找的时候,不要拿错外卖。于是去责怪一个人破坏规则和标准变得异常简单,这一次我们也能找出非常多的原因,来怪这件小纠纷中的任何一方,并且我微博评论中的部分朋友也确实是在这么干的。有人指责外卖骑手:柜子便利了你的配送,让你能多送几单,为什么不愿意出这个钱?有人指责物业:既然柜子让你的大厅更清洁和服务更方便,你为什么不愿替骑手出这个钱?物业为什么一定要用高科技,买个铁架子不好吗?交物业费干什么的?不能花钱解决吗?(如果你这样想,请相信,这些花费最终还是会以其他方式,让羊毛出在我们这些羊身上。)还有人指责我、指责自己:3毛钱让你得到了外卖柜保存、保温、防丢、延时存取服务,你为什么不主动承担一下?那条微博的评论区像是一种氛围的延伸,我微博描述的那些争吵和指责,反而在这里得到了不同立场的人的认同,然后大家以角色扮演,或者灵魂附体的方式,继续争吵和指责。大家好像都忘了,这条微博,明明是在说,我们或许可以停止互相指责。这就是我在2022这半年的生活里,感受到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强烈的失序感和对立感,这种对立不是狭义上的正邪、公与不公之间的,而是全社会层面,谁也没做错的互害。我没有能力去讲清楚到底什么是那头房间里的大象。但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对立矛盾都是从底层(或者边缘群体)的被忽略以及无力承担开始的。以及所有人在此之前应该都没考虑过——在如此宏观的防疫前提之下,一个外卖骑手能不能承担3毛钱的存柜费用这个问题。但这件事就是这么开始发生的,骑手无法承担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会席卷每个阶层的每一个人,然后每一个人都为此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和让渡。还有一个你们可能这几天都在朋友圈看到过,也很典型的例子。有个朋友圈截图这几天被疯转:说自己遇到一个八十多岁上海老太太,自己过生日想买两块钱切面吃,但因为没有智能手机,被粮店拒之门外。里面有一句描述让我看到很难过“切面就静静躺在我们一公尺前的柜台上,我们三个人就面对面站在店门口,没有一丁点商量的余地。”而后底下的第一条热评很熟悉,也很有“道理”。“看不出这有什么问题,严格执行规定,就要为你想吃切面打破,有这卖惨的功夫,先把核酸做了。”店员当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也能找到无数的理由去说一个个体在其中到底做错了什么。但是别忘了,我们在公共空间生活真正所求的,应该是秩序感和安全感。如果把我们的生活和欲望,比喻成一条河流的话,那我们不是河边的喝水者,而是河里的游泳者,我们不是只和那一口水口舌接触,而是和整一条河流紧贴肌肤。原本的社会规范、运行机制、温和的人际关系就是这些河水,不是喝一口就够了的,这是我们长久生存,满足我们基本欲望的东西。而保护这些河水的核心就在于,我们不需要隔三差五就要面对新的公共问题,然后被要求自己去妥协、去服从,然后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在于,我们不应该被改变目的,一切管理的目的是让我们终有一日「跳回河流」,而不是在分工中困守「新的规则」。音乐/配图/网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